□ 张延峰
在《课程标准》下对单元或模块教学目标确定的认识
□ 张延峰
摘 要:在《课程标准》下,单元或模块教学目标仍从知识、技能和情感三方面来确定是不妥当的。单元或模块教学目标的确定是计划制订中的一部分,不能孤立地看待。以各水平段方面水平目标的课程内容或内容标准为依据来制订水平教学计划是其确定的前提或直接产物。单元或模块教学目标的构成是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方面的部分。这样,不但与课程成一体系,而且有利于达成评价。
关键词:课程标准;单元或模块教学目标;确定
本次(我国第8次)课程改革是从2001年开始的。在此前,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是在《教学大纲》的要求与指导下进行的,其教学计划体系与结构是: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每一计划制订的目的十分明确,如学年教学计划就是依《教学大纲》,并结合地域、校情、学情等将学期所要教学的各单元教学内容与时数确定;再如单元教学计划,首先依学期各单元的教学内容与时数从知识、技能和情感三方面将教学目标确定,其次再确定单元中各课时教学内容、目标(此也是从知识、技能和情感三方面来确定,与单元一致)及重难点等。在《教学大纲》下,目标这样确定,是一种方式,且是一种经典方式,是为达到一定教学目的和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的。经过了若干年的认识与实践,大家都耳熟能详。
课程改革后,在《课程标准》下,单元或模块教学目标的确定出现了一些现象,如单元或模块教学目标仍从知识、技能和情感目标三方面来确定。这是否合适呢?
大家知道,在《课程标准》下,各水平段的教学计划体系与结构是:水平教学计划—单元或模块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1]。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不关注水平教学计划,也不制订水平教学计划,更不知水平教学计划是什么?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有客观,也有主观,因此胡乱或沿用或选择一些教学内容直接从单元或模块开始教学设计,这是当前不少人仍从知识、技能和情感三方面来确定单元或模块教学目标的根本所在。
水平教学计划是指在一水平段中,依水平目标及其课程内容或内容标准的特征,并结合这一水平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地域、校情、学情等,将这些水平目标的课程内容或内容标准,拆或切分安排到2年(或3年)4个学期(或6个学期或11个模块)中并预设达成所需课时数的一种指导教学的文件。如水平一教学计划(表格式)。
水平一教学计划小学一年级 小学二年级第1学期 第2学期 第1学期 第2学期课程内容(目标)时数课程内容(目标)时数课程内容(目标)时数课程内容(目标)时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这样,从水平教学计划(如何制订请参阅拙作《制订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水平教学计划的研究》[2])中就可清晰地知晓水平段中每一学期或模块要达成课程哪些方面的课程内容或内容标准(或子课程内容或子内容标准)及其达成时数。具体而言,从该计划上可以看到,一类课程内容或子课程内容是含教学内容的,且达成时数有了预设。此时数是指在学期或模块总课时下,依其达成的需要来定的;另一类是不含教学内容的,且没有具体时数预设。课程内容或内容标准既是一水平段中通过教学要达到的具体目标,也是评价水平目标是否达成的具体内容。这里所言的课程内容或内容标准,是指《课程标准》中必须且能在教学中达成的部分。因为课程内容或内容标准的达成,不仅仅只是需要课堂教学来进行。
学期中的单元教学计划应就在此下进行制订,它的目的,很显然就是要为达成学期方面中一定的课程内容或子课程内容服务的;在水平五教学计划制订中,是直接将内容标准或子内容标准拆或切分安排到学期每个模块中去的,当然它的目的也是为达成水平五阶段中的一定内容标准或子内容标准服务的。两者的目的性是一致的。
课时教学计划的制订就是为达成单元或模块中的一(或一些)课程内容或内容标准(或子课程内容或子内容标准)而进行的。
这样的计划体系与结构,不但目的清晰明确、课程内容或内容标准达成安排科学、合理,而且是与《课程标准》遥相呼应、形成一体。
如果单元或模块教学目标仍从知识、技能和情感目标三方面来确定,会存在以下三个问题:其一,如何转换?在《课程标准》中,课程方面目标是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来确定的。如果单元或模块教学目标从“知识、技能和情感”来确定,则会出现目标不同的分类之间如何进行转换?目标不同的分类有其各不相同的分类角度,相互间可能存在一定的交集,如情感目标与心理健康方面目标等,但决不同一。若同一,就应是从相同的角度进行分的,那也就没必要“两分”了。事实上,以上“两分”很多是不同的,也没办法进行转换。其二,目标达成存在不足。就是说一水平段按“知识、技能和情感目标”来构成的若干单元或模块教学完成后,就能说明达成该水平段按“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来制定的课程目标了吗?显然是不能这样认为的。比如说,情感目标中虽可能含有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方面的部分课程内容或子课程内容,但它是替代不了这几方面的全部。因此,按此构成的目标在单元或模块教学完成后,仅从理论上来讲就存目标达成不足的问题。这是课程开设所不允许的。其三,无法对应作出达成判断。单元或模块教学,都是为了达成一定课程目标而进行的。如果单元或模块教学目标构成如上所言,那就无法依一水平段课程目标的一定要求对此作出相对应的评价。原因就是两者构成不相对应,不处于一系统体系中。这样下去,一水平段单元或模块教学完成,也不知课程目标有没有达成?如想知,单元或模块教学目标构成则要转换。前面己述,有的转换不了。话说回来,即使能转换,又何必多此一举呢?如此进行的教学设计是很不妥当的。
因此,在《课程标准》下,必须要深刻明确单元或模块教学目标确定的目的及与课程的匹配。这样做虽机械、工具化倾向比较严重,但对于《课程标准》下的教学与评价是切实、可行与有针对性的。
在水平教学计划制订后,学期或模块中所要达成的方面课程内容或内容标准(或子课程内容或子内容标准)可能是多方面的,也可能是全面性的。那么,怎么来确定学期中每一单元或模块的教学目标呢?下面,先阐述单元教学目标的确定。
所有课程内容或子课程内容的达成均是要通过一定教学内容来进行的。当然,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有其课程性要求,即“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3][4]。
实践类的单元教学目标确定:
首先,把水平教学计划每一学期中含教学内容的这些课程内容(或子课程内容)作为一单元的教学目标。
其次,各单元教学目标确定还要考虑以下两点:第一,从单元教学内容本身的功能出发(原有功能),聚集本学期中在本单元能达成的其他方面课程内容(或子课程内容),特别是不含教学内容的,把它作为本单元教学目标;第二,从该单元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形式相结合(再生功能),聚集本学期中在本单元能达成的课程内容(或子课程内容),特别是不含教学内容的,也把它作为本单元教学目标。在此下,有的还需经过整合,这就构成了一单元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说,在实现含教学内容的课程内容或子课程内容之时,又达成了其他方面的。如,单元教学内容:XXX。单元教学目标:(运动技能)XXX;(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XXX。单元教学时数:XXX。有的在单元教学目标构成上把几方面写全,实际上这很难做到,也使单元教学重点不够突出,易出“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状况,这主要是不知目标确定与不切实际的结果,其实在一单元短短几课时中能完成一些课程内容或子课程内容己属不易了。这是非常需要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
理论知识类的单元教学目标确定,其思想性与实践类是基本一致的,只是具体操作要简单些。把学期中要通过理论教学来完成的课程内容或子课程内容聚集在一起即成为学期理论知识单元的教学目标。这些课程内容或子课程内容可能是来自多方面的。单元中的课时教学主要围绕每一课程内容或子课程内容而进行,有的还不止1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在这样确定下,即可使“(单元1教学目标+单元2教学目标+……+单元N教学目标)≥一学期中所确定安排的课程内容(或子课程内容)”。
课程改革后单元中的课时教学,在这样的单元目标下,与课程改革前主要以“教‘教材’”为主已向多课型化发展了,即不仅有此,还有“教‘教材’及用‘教材’教”和“用‘教材’教”的课型在运用。这些课型的运用也使得一些看似“虚”的课程内容或子课程内容达成有了直接的方式。在直接与间接教学作用与影响下,这些“虚”的课程内容或子课程内容是能够达成的。因此,单元教学计划的制订是达成课程内容或子课程内容非常重要的教学设计环节。如果没有这样的设计,那么一些单元教学目标的达成是真的有点“虚”了,有的那就可能真成了摆设。这不仅需要广大一线教师拥有丰富的课程与教学论知识,还需有较高的教学能力、水平与艺术等。
还有,学期中单元教学目标的达成要考虑一定的顺序,这是因为一些课程内容或子课程内容存在递进性等特征,这也不能忽视。
之所以把模块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单元分开阐述是其有一定的特殊性及便利性。首先,模块教学存在必修必选与必修自选的情形,且各地各校对必修必选要求不一;其次,必修自选项目模块的课时教学内容还要依学生、教材内部结构等特征而定,这在水平教学计划制订时是不得知的;第三,模块教学时间是确定的,但也是较多的,有较大的“腾挪”空间,这就为课时教学内容达成模块中的一(或一些)内容标准或子内容标准提供了便利的教学设计。因此,在制订水平教学计划时应要认真考虑这些因素,然后依内容标准按水平教学计划制订具体要求向模块中拆或切分安排内容标准或子内容标准,形成11个模块的教学目标。这样,从水平教学计划中就可看出每一模块是为哪些方面的内容标准或子内容标准达成而进行的。这与单元教学目标的确定有一定路径差异,此是从“内容标准→模块”,那是从“课程内容→学期→单元”。
在“目标模式”课程建设下,单元或模块教学目标的确定,不是一件孤立的事,它是在水平教学计划下依一定要求来进行确定的或是水平教学计划制订的直接产物。单元或模块教学目标确定虽复杂些,但如果指导思想正确,步骤方法得当,也是易做的。
在《课程标准》下,广大一线教师应不断地提高业务水平与能力,从而从课程执行者的角色中走出来,出色地担负起课程教学设计者,使课程实施达到科学化、校本化、高效化。
注释:
①本次课程改革后,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体系与结构为:水平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体系与结构应为:水平五教学计划—模块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为表述方便,故此。
②《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原“内容标准”的表述改为了“课程内容”,而高中现仍称。为表述方便,故此。
参考文献:
[1] 张延峰等.制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教学计划初探[J].中国学校体育,2008,(02):25-26.
[2] 张延峰.制订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水平教学计划的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09,(07):36-3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
[5]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江苏省无锡市湖滨中学,214031)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6.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