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俗话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悱”实为认知冲突,认知冲突是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与当前的学习情境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是因已有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存在某种差距而产生的心理失衡。下面笔者就以“新航路开辟”相关教学为例,谈一谈预设认知冲突的方式和途径。
一、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预设认知冲突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情境,联系新旧知识,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例如,在导入“开辟新航路”这部分内容时,我设计了以下方案:一是明确本课内容在单元中的地位和价值;二是展示有关菲律宾人纪念哥伦布的照片;三是提出问题“14世纪到16世纪被称为‘世界被发现的时代,‘世界被发现是指什么历史事件”;四是对比15世纪前和16世纪的地图。第一种和第三种方案以本课内容为主,分别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引导学生进入主题;第二种方案是以学生对哥伦布和新航路的开辟有所了解为基础;第四种方案能比较直观地再现新航路开辟前后人们眼中的世界。这几种方案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比较、表达、分析能力,还能够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优化知识体系。
二、利用史学研究新成果预设认知冲突
史学研究新成果往往能与学生的已有知识形成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水平。
例如,在教学“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时,我引入了史学新论点: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既促进了全球联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具体表现为:①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②新航路开辟造成了全球的分裂。对于第一个论点,学生通过阅读历史教科书就能找出论据,而第二个论点则对学生的既有观念造成了强烈冲击。对此,我顺势提出了以下问题:既然新航路开辟促进了全球联系,怎么又会造成全球分裂呢?新航路开辟与全球分裂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新航路开辟对劣势国家的影响?这一系列问题打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式,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三、利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预设认知冲突
历史与现实虽存在时空距离,但二者又具有相关性:历史以口述史料、文物遗存、文献资料等方式存在于现实中,现实又可以历史为指导。当历史与现实建立了联系,历史就具有了现实气息;当现实与历史建立了联系,现实就具有了历史气息。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探寻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历史教学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时,我先提供了有关胡椒和瓷器的资料,展示了新航路开辟后美洲、亚洲、欧洲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材料一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了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这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
材料二清朝康熙年间烧制了大量造型丰富、具有图案的瓷器,这一时期的瓷器纹饰上不仅有文字内容,而且还有欧洲的家族、公司、团体、城市等图案标志。
然后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设计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我只给予一定的指导。由于这一活动贴近生活,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学生围绕材料一设计的问题主要是借助史实对现象进行解释,围绕材料二设计的问题则主要是对材料本身传递的信息进行解读。在此基础上,我还引导学生分析这两则材料共同说明的问题。
总之,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不断更新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的历史思维深度,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