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纪录片引入地理课堂——以“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学为例

2016-03-23 07:08王乾维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贵州遵义563000
地理教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理论联系实际纪录片培养

王乾维(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 贵州 遵义 563000)



将纪录片引入地理课堂——以“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学为例

王乾维
(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 贵州 遵义 563000)

摘要:随着信息多元化时代的来临,许多主流媒体播放的纪录片记录了自然变迁及其对人类社会活动的影响,还原了地理大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与中学地理课堂息息相关。如果将优秀的纪录片引入相关地理课堂,结合教学需要和纪录片特点,设计合理的导学案,不仅有效拓展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社会,用综合、动态发展的眼光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纪录片;课堂;培养;理论联系实际

一、为什么要将纪录片引入地理课堂

高中地理学科的使命在于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质,地理知识来源于自然和社会生活。学生所学地理知识源于前人对自然规律或社会实践的总结概括,具有动态发展的特点。学校的传统教学模式,局限于课堂讲解课本,中学阶段很少开展课外实习,学生视野受到限制,所学的人文社科知识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近年主流媒体播放不少与自然、社科息息相关的纪录片,真实地记录了自然变迁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和各种人类社会活动,还原了地理大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如果能有效利用,则是传统课堂的有效拓展,学生在学习一般规律的同时,能将知识与社会实际衔接,学习活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用综合、动态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

笔者最近承担了遵义市民盟组织送课下乡至新舟中学活动中地理教学示范课任务,课题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本文以“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学为例,在课堂上引入央视2014年10月播出的文献纪录片《水脉》片段,探索如何将课堂教学与纪录片剪辑片段有效结合,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新舟中学是新蒲新区下辖新舟镇的中学,与市区重点学校相比,该校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等存在不小的差距。接到课题任务后,做了一次有意义的教学尝试,即结合听课学生的情况与示范课任务的特点,试将《水脉》片段融合进课堂教学,搭建一个结合社会实际学习地理知识的平台。

二、视频选择

《水脉》是央视介绍南水北调工程的专题纪录片,一共有八集。拍摄的场景宏伟壮观,采访的对象有国家领导人、各领域专家学者、工程所涉及到的建设工人、库区移民等,内容客观全面。从历史、政治、发展等角度详细地介绍了南水北调工程从设想到实施的过程,包括历史伟人关于南水北调的设想、工程勘探规划与建筑施工、库区移民安置等过程。每一集时长约46分钟,不可能在课堂上观看全部视频,这就要求结合教学选取需要的片段,加以剪辑合成。结合“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学目标,选取第二集《世纪构想》中的片段约14分钟,包括调水线路的简介,南水北调的时代背景,几位中科院院士简洁地阐述北方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水位降低,阐述北方城市特别是北京市生产生活缺水的情况,东线与中线优劣对比论证,如何解决水污染,真实的移民场景以及工程开工与结束片段等,视频信息能紧扣教学目标,加以剪辑整合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结合社会实际领会相关知识。

三、结合教学目标和视频内容设计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水资源的概念以及衡量水资源的具体指标。

2.学会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全球和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3.认识到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4.树立珍惜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懂得基本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

对于教学目标的分析:目标1、2容易在课本中找到具体的概念和图表,比较容易完成。专题片的内容能很好解决目标3、4。

表1 视频片段选取汇总表

导学案的问题设置,要紧密结合教学目标与视频内容,一节课45分钟,15分钟用于观看视频,5~10分钟用于学生分组讨论完成导学案,最后余下25~30分钟交流分享导学案的完成结果。

表2 导学案问题的设计与解决问题所需信息源汇总表

表3 南水北调东线与中线的比较表

图1 中国主要调水线路示意图

四、课堂实施

由于新蒲新区内乡镇中学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与重点高中学生相比较有一定差距,笔者上课之前都担心学生不配合,学生不愿意表达,或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可能不理想等,以为难以完成任务。但课堂实施过程较为顺利,基本沿着设计的方向,学生完成了获取信息、探讨加工信息、组织语言、分享表达等环节。按照课前准备的视频和导学案,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剪辑片段15分钟,学生在5~10分钟之内根据自己观看视频所获取的信息,有选择地完成导学案。20~25分钟的时间,由各小组根据本组的完成情况参与课堂互动,小组代表向全班表述本组完成的答案。教师及时点评学生的表述。

课堂之所以进行得比较顺利,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形式有别于说教式灌输。学生感觉接触到了学校外的具有重大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仿佛视频中的学者专家就在我们身边,这些学者专家的语言质朴,言简意赅,区别于白纸黑字的习题加参考答案式练习,这样的课堂较为生动。

2.问题设计有层次。有的问题需要分析思考(如问题2、4、5、6和8),有的获取信息比较直观(如问题1、3和7)。有层次地设计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回答问题是小组抢答他们认为完成得比较完美的题目,在选择举手回答问题的小组时,学会“区别对待”学生,根据学生完成问题时对各小组讨论情况的巡查,大致获取各小组的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层次差异,提问时选择完成情况不理想的小组回答较为简单的题目,反之则选取完成情况较为理想的小组描述较为复杂的题目。

3.学以致用。与视频中的专家学者面对面,他们并不是想象中言辞晦涩难懂的的古板学究,而是平易近人,对事实的分析简洁透彻。随着耳濡目染专家学者分析问题机会的增多,学生自然而然去模仿专家们的分析构思,提升解决类似问题的能力。

五、课后反思

通过本堂课,笔者形成这样的看法,纪录片作为传统课堂的信息补充,学生能够坐在教室观天下,培养学生观察社会的能力,使传统知识不断得到延展,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在课堂中引入相关纪录片,需做到:①选择具备权威性、科学性的纪录片;②思考该纪录片与课堂教学的切入点,能有效结合教学需要;③内容积极向上、传递正能量,如截取的片头展示了我们民族智慧,学生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获取信息和表达思想的能力,同时也希望展现自己,只是我们传统课堂没有给学生搭建起一个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平台,从而导致学生长期被动学习,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没有得到真正的提升。无论是哪个水平的学校,关键是教师授课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而不是灌输式地讲解,学生能结合社会实际或自然现象来思考学科知识。我们教师若能多角度搭建导学平台引导学生思考,相比较说教模式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作者后记《用心琢磨教与学》

地理是一门与自然规律和社会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如果关起门来搞地理教育,必然也关上了学生观察自然、洞察社会的窗户。如果地理教师用心琢磨,将社会主流媒体信息,如自然科学、社会经济、民俗风情等相关纪录片结合教学目标构建起一个紧跟时代步伐的课堂,学生必然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坐在教室里就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记得上一届带毕业班,仅有一百多天就要高考了,在一次周测中学生关于南水北调的题目完成得不理想,刚好央视频道播放《水脉》,于是抽时间在课堂上播放了这套纪录片,学生高兴地说:“纪录片教会我们的,比白纸黑字的标准答案好。”现在回想起,那是一次有意义的“冒险”,用传统眼光看,快高考了还看视频就是不务正业,但是,不得不承认,一部高品质的讲述重大事件的纪录片所涉及到的自然、人文知识,正是现在讲授课本的传统课堂无法延伸到的时代精华。

巧合的是,2015年11月,我接到一个公开课任务,课题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看到课题的一瞬间我就想到,为何不尝试在课堂上植入《水脉》的片段,打造一节学以致用的课堂?这堂课教学进展得很顺利,效果较为理想。课后反思发现,结合教学目标选取恰当的专题片教学,其实就是社会教会了学生如何观察世界,我们地理课堂的确应该为学生开凿一个窥见校外世界的“猫眼”,让他们认识到,课本理论和真实世界是如此高度地吻合,读书不应该仅仅是背读课本,观察真实的世界比背记更为重要。

教学过程中,有亮点的思想就要迅速记录,才有利于自己的成长。于是我尝试着将教学设计过程记录下来,发到《地理教学》杂志。编辑老师看中了本文的思路,不遗余力地指导我一次次修改,在此由衷感谢编辑老师促进了我的成长。原稿写得非常粗略,前后仅仅是简单地记录了纪录片的剪辑时段和导学案的问题呈现,没有把每一段视频的选择思路、导学案问题设计目的呈现出来,教学环节未表只言片语,没有详细梳理视频片段与题目设计之间的逻辑联系。在编辑老师第一次改稿的建议下,我明白了这篇文章应该告诉读者为什么这样做、如何做、这样做的效果怎么样、反思有没有推广价值等。于是,我设计了视频片段选取汇总表和导学案问题的设计与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源汇总表,完成了本文的雏形。但是设计得还不够精细,图文对照与逻辑联系欠佳。编辑老师再次为我指明逻辑上、形式上的不足,再次修改时,我将表格格式替换为简洁直观的“南水北调东线与中线的比较表”和“中国主要调水线路示意图”,简单介绍课堂实施中某些有意义的片段,剔除流水账似的问答过程等。

今天的教学,不再是一成不变的夫子先生教孩童圣贤书,而是要具备创新思维,不断尝试新的模式,每向前迈进一步,记录下自己的成长历程,及时与同行交流分享,才有利于自身的成长。《地理教学》正是一个地理教师交流的优秀平台,对于每一个问题,我们一线教师可能仅仅是从考题或练习的经验中提出来,根本还没有来得及思考为什么这样提,通过编辑老师的指导,我明白了教学要上升到教研,需要缜密的思维与精准的表达,课后反思很重要,课前精密的设计更为重要。只有每位教师都树立了培育社会人的思想,而不是制造考试机器,我们的教育才是有意义的教育,我们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

猜你喜欢
理论联系实际纪录片培养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生态课堂建设
对中职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浅析(二)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