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深度学习的引导

2016-03-23 08:07常州外国语学校江苏常州213031
地理教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深度情境课堂

强 晨(常州外国语学校, 江苏 常州 213031)



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深度学习的引导

强 晨
(常州外国语学校, 江苏 常州 213031)

作为教育者,最易犯的错误之一,就是将学生视作等待我们打开盖子灌入知识的空容器。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就成为新时代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初中地理学科深度学习的特点与优势

所谓深度学习,是相对于浅层学习(或简单学习)而言的,为了更好地突出初中地理学科深度学习的特征和优势,下面对深度学习和浅层学习的特征进行对比,如表1所示。

表1 初中地理学科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的特征对比

可以看出,深度学习始于浅层学习,但作为一种建构性学习,深度学习不仅要求学习者懂得概念、原理、技能等结构化的浅层知识,还要求学习者理解掌握复杂概念、情境问题等非结构化知识,最终形成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的认知结构体系,并灵活地运用到各种具体情境中来解决实际问题[1]。具体操作经常表现为寻求合适的图表、文字资料和恰当的方法帮助决策和解决问题,并建立自己的思维导图。

二、开展深度学习的条件

1.民主开放的课堂

要开展习惯性的长期的深度学习,对我们的学习环境有一定的要求,特别是像地理这类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民主的课堂和开放的问题更有利于深度学习的进行。纵观如今活跃且高效的课堂,师生地位平等,教师不再是权威的代表,而学生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可以对课堂中任何的不解提出自己的疑惑,可以对书本提出质疑,可以对教师提出质疑,这种质疑本身就是深度学习的一种体现,反映出学生不再是盲目地机械学习和记忆,而是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不断反思,在活动和任务中批判性思考、积极参与讨论,从而逐步加深对知识链的理解。民主开放的课堂是师生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重要渠道,更是深度学习的背景条件。

2.对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学习群体有效分配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由于课时的限制,我们经常会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配合完成某项学习任务,以提高学习效率和完成教学任务。这时各小组成员如何分配是接下来是否能够顺利进行深度学习的重要条件。在进行多种分组尝试和实践后,笔者发现优秀生和后进生搭配而成的“学习共同体”小组学习是比较有效的一种分配方式。具体操作如下:将班级成员按A~E五个学习水平等级进行划分,全班分为约8个小组,小组内合作学习,小组间进行PK。同时在具体的课堂教学环节中,指定相关水平的学生完成对应等级的学习任务。如在“纬线与纬度”的教学中,指定小组中D和E水平的同学通过图表或实物地球仪观察纬线的形状、长度特点、指示方向、符号等特征,并记录下来。B和C水平的同学负责评价与修改(换种颜色的笔),A水平的同学负责汇总与指图解析,全组成员达成一致后进行全班交流,他组还可以对发言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最后,教师对小组进行“笑脸”评价时,可以多形式反馈。如D、E水平的同学一次性回答都正确,增加一个“笑脸”;其他组补充恰当或评价得当增加一个“笑脸”等。这样不仅能避免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因分工带来的部分学生有部分问题思考不到的情况,也能达到强弱互补、提优补差、合作交流等功效,教学效果良好。

3.有效组织与引导

初中学生心智发展还不够成熟,还不能实现完全的自主学习,因此教师有计划的组织与有效引导是学生持久深度学习的保障。这种引导是为了一定的教学目标而开展的学习活动,也从另一个侧面诠释了引导的教学要求,即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选择好角度,把握好尺度,不包办代替,也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三、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策略建议

1.强调学生体验的学生主体课堂

地理在初中学科中是小学科,课时少,学生安排在地理学科上的课余时间几乎可省略不计,但课程对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要求却不低。由此更能反映,课堂教学是地理教学的主战场。学生要能够自然顺利地进行深度学习,离不开课堂中逼真形象的情境体验。因此,教师必须创设促进深度学习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体验[2]。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联系大千世界中的一景一物,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笔者在进行八年级下册“‘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教学时,联系学生普遍感兴趣的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设置了相关情境。将节目组的目的地设置为本节区域,学生的任务是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小嘉宾们解决一系列有关出行前准备的问题。如小嘉宾kimi问到来长三角做客要带哪些行李时,可以进行本区气候和地理位置的教学;小嘉宾王诗龄说到自己是吃货时,可介绍长三角的特色美食和地形、河湖情况;当被问到晚上住哪时,可以介绍长三角的水乡风貌和全国最大的城市群等知识点。学生学习起来兴趣浓厚,回答小嘉宾们一连串问题的同时就是在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就是联系旧知,融会贯通的过程。

2.把握恰当时机的有效引导

引导是师生进行对话交流、双向互动的一种手段和策略。这种引导带有明显的目标指向性。它包括引导学生以积极的热情投入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经验,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深度探索等。显然,有效的教学离不开教师适时适度的有效引导。教师要把握自己该“导什么”,就必须先明确学生该“学什么”,从教学目标上整体把握每堂课的教学任务和策略。例如,在进行“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这节课的教学活动时,教师不妨大胆引导,教学时仅出示“台湾岛主要农矿产品分布”图,让学生进行一次“台湾淘宝”创意活动,从中了解台湾的各种物产、资源和能源状况。从实践结果来看,多数学生能从图中找出“显性”的台湾之宝,即图中直接显示的台湾的一系列农矿产品,如甘蔗、水稻、香蕉和菠萝、森林及煤铁、石油等矿产。教师可承接学生的发言引出台湾因物产丰富而享有的各种盛誉。更具挑战性的是,除了这些“显性”的台湾之宝外,我们同学还能从图中挖掘出其他“隐性”宝贝吗?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引导来培养学生深度挖掘图文资料的能力。比如,根据台湾的海陆位置,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沿海地区”可能会有哪些“宝”,学生马上会想到盐场、渔场等;又如学生说到台湾岛的中部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时,教师可及时引导学生分析台湾岛中部的地形地势特点,根据宜林则林的原则和台湾地形图确定台湾岛的中部为山地,再联系当地气候和图中河流的特点,由此推导出台湾水资源和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如此一来,学生便知地图中相关地理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并可以推理出新的地图信息,其过程就像是做几何推理证明题一般,深度读图能力由此体现。因此教师抓住恰当时机、恰当案例进行有效引导是提高学生深度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3.数字化学习环境和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持

随着数字化学习的推进,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网上利用相关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和学习。在实际生活中,有太多的事件或现象可以与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相联系。因此在网络环境下,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这一课程基本理念,可以克服时空和地域差异,并实现情境虚拟化、交流多样化、资源多元化和信息重组等优势。再加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具有多种功能,它不仅能支持学习者进行知识建构,让学习者主动学习,还能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的发展[3]。数字化学习是一种开放的、民主的、个性化的、多元的学习方式,这有助于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认知冲突,教学和学习内容就对学生产生了意义,学生更容易建构属于自己的学习体系,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看出,数字化学习环境在学习情境的创设、学习过程的交互、学习资源的呈现和有用信息的重组等方面能为深度学习提供有效支持。

4.基于反思的深度学习

反思是一种思维活动,是最好的思维方式,是特殊的问题解决方式。在整个反思活动过程中,解决疑难的需要是引起思维并使其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4]要说明的是,由于学生发展水平的差异,部分学生能够进行“独立反思”,即学习者个体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够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建立假设、寻找依据和对策并进行实践验证的一种反思方式。这类学生通常能主动用“集优本”来记录自己成功的经验和感悟;用“纠错本”来反思错误并列出改善措施;甚至用“反思日记”来整理自己在学习活动前的指导计划、学习活动中的监控调节、学习活动后的总结补救。另外一类学生则需要靠“协作反思”来达到进一步深度学习的目的。这类学生不能完全清楚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需要通过与其他人交流、讨论等方式获得更全面的视角和认识。这里的“其他人”可以是自己的同学,也可以是家长、老师。根据笔者自身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经验发现,这种基于反思的深度学习尤其是在作业或试卷讲评过程中进行“实题培养”效果颇佳。

在终身学习的时代中,深度学习本身是一项学习内容,更是能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一种学习方式。不仅仅是对于初中地理学科,我相信每个领域都需要这种学习方式和精神。现仅以此文作为促发各领域教育者思考本学科如何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一个小线索,还有不成熟之处有待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一起思考、交流和改进。

参考文献:

[1] 阎乃胜.深度学习视野下的课堂情境[J].教育发展研究,2013(12):78.

[2] 安富海.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4(11):57-62.

[3] 王秀云,宓宁宁.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深度学习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06):78-79.

[4] [美]杜威著,孟宪承,俞庆棠译.思维与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深度情境课堂
不同情境中的水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深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