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视野下政府介入MICE产业合理角色重构研究

2016-03-23 09:00柯涌晖张光英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016宁德师范学院旅游系福建宁德35100
绥化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政府干预供给侧改革

柯涌晖张光英(1.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福州 350016;.宁德师范学院旅游系 福建宁德 35100)



供给侧改革视野下政府介入MICE产业合理角色重构研究

柯涌晖1张光英2
(1.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016;2.宁德师范学院旅游系福建宁德352100)

摘要:会展行业对区域发展具备多重效益,但地方政府简单的行业刺激行为,导致会展业发展的"诺斯悖论"现象,需要转变政府介入会展业发展的角色定位。文章从供给侧改革角度出发,研究政府介入会展业微观活动的内在动因,进而探索政府介入的合理边界,在经济制度、法律制定、环境培育、行业引导诸方面提出政府促进会展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合理边界;政府干预

会展业已经成为中国的新兴产业,政府在其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级政府参与主办的展会约占展会总数的58%[1](P100-102)。政府往往通过一系列行业刺激政策,有力推动会展业的快速发展。但目前政府对会展业的扶持多是“货币+财政”政策,其实质是凭借其垄断权力干预市场资源配置,不利于发挥会展市场与会展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如同诺斯悖论所描述:“没有国家办不成事,有了国家又有很多麻烦。”[2](P168)有关学术文献一方面肯定会展业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有力支持,另一方面又认为政府不应干涉会展业具体运作,实现产业市场化[3-8](P69-74;P51-55;P10-15;P41-45;P70-72)。研究鲜有讨论从供给侧改革角度分析,政府介入会展活动的合理界限及有效措施,本文试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

供给侧改革是相对于需求侧提出。“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往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与出口三大领域,属于需求侧改革内容,意在通过产业刺激,提高经济增长率。然而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萧条,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长期压力。虽然实施一系列如“四万亿”的扶持政策,力图扩大总需求,却依然无法阻止中国国经济增速逐年下行,证明以往的需求侧改革模式具有局限性。

相比需求侧,供给侧更侧重提升经济增长的效率,更侧重增强企业长期发展的活力,以及经济长期可持续与平衡发展。如图1所示,需求侧改革认为,社会需求不足会导致产能下降,所以拉动经济增长需要货币、财政等强刺激政策,来提供总需求,使实际产出达到潜在产能;而供给侧改革则认为市场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只要社会全要素资源的配置保持有效性,实际产出会回到潜在产出,因此不需要通过所谓的经济“刺激”,来调节总需求,而是要专注于提供生产能力,即提高潜在产出水平。从世界经济历史来看,供给学派的实践代表是美英两国20世纪70~80年代面临滞胀叠加结构性问题时,分别提出的“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利用减税、货币紧缩和国企改革等有效措施帮助国民经济走出衰退。

图1 需求侧与供给侧改革理论比较

2015年以来中国中央银行5次降息降准、国家发改委新批基建项目规模超过2万亿,但投资依然萎靡。而在消费领域中,则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供需错配:国内消费提振乏力,各类企业销售量持续萎靡,但中国居民在海外疯狂扫货,国内航空客运增速缓慢,但跨境出游却持续高增长。这意味着,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并不在短期需求,而在中长期供给。2015年11月10日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同志首提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此后国家高层在多个场合都提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意味着中国进入中等偏上收入水平国家后,面对经济下滑,需从供给端入手,创造新供给,满足新需求,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产业结构要跟上需求升级,加快出清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而以会展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则要加快发展,这样才能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

二、政府介入会展业的合理边界

作为一类综合性、整体性都很高的产业,中国会展活动尤其是带有公益性质的展会无法离开政府的扶持。政府就是会展业实质上的市场主体,没有政府力量的介入,会展市场必然萎靡不振。“国家的存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然而国家又是经济衰退的根源”[9](P32)。通过明确政府介入会展市场有效边界,保障市场配置的根本性作用。

奥利弗·威廉姆森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中提出了“资产专用性”(Asset Specificity,下文简称“AS”)概念,用以体现企业程度[10](P47-58)。借鉴王正明等人研究成果,将威廉姆森范式的运用范围从企业拓展到政府层面[11](P79-83),使用“资产专用性—生产成本”来解读政府介入会展业导致的成本变化。由于政府介入会展行业,市场呈现出的非完全竞争状态,同时在静态期内商品供求稳定,所以单位生产成本保持稳定,则企业、行业、政府三种组织形式的商品总成本模型描绘(见图2)。

图2 企业、行业、政府的商品总成本模型

图2中,Tm代表企业进行纯代表市场交易的单位交易成本,Te与Tg分别表示企业内部、政府组织的单位交易成本;用S来表示生产单位成本,则有公式如下:

根据定价原理,使用P表示市场价格,则从上图可以看出,Q1、Q2、Q3分别给出了会展业在纯市场交易、企业内部交易、政府交易的有效界定。当产品的AS小于X时,纯市场性的资源交易是最优的资源配置方式;当产品AS处于X、Y中间时,企业组织优势明显,外部效益内在化,采用大企业内部交易方式是最有效的配置方法;当产品AS高于Y时,企业组织无法将更多外部效应内化,而此时政府组织的介入可以进一步适应市场需求,提高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的效率,因此政府组织优越性充分显现。

同时,图中1也显示,Q1、Q2、Q3仅是市场、企业、政府三种组织形式阶段性的最优界定。从长期发展来看,当社会各项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科技与创意创新持续更迭、生活方式及理念不断转变等因素促使社会经济活动中产品总成本发生变动(基于生产成本总体趋势下降判断,如图P1降至P2),则产生原有社会组织形式无法满足的“真空地带”(如图中X1X2、Y1Y2、Z1Z2)。

上述模型仅从生产成本角度分析三种组织形式的有效边界,但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启示:

(一)行为效度是政府介入微观经济活动依据。当单一企业需要在更大范围内将外部效益内部化时,有引入更多组织力量的诉求。但市场失灵不是政府干预充要条件,政府干预必须着眼于市场正效应并引导配置资源更趋合理。(二)政府介入微观经济活动涉及多种因素变量。经济社会发展决定因素的变化是常态,政府介入考量的因素也必然是动态、波动、相对化的,不可能也不存在单一的静态变量。(三)经济运行中的组织形式自觉孵化。企业、市场、政府不是经济运行中唯有的三类组织形式。根据辩证法思想,经济发展保持螺旋式上升总体趋势,新的经济态势意味新的矛盾产生,而为适应新的形势,市场通过自我矫正,不断发展、衍变出各种新型组织形式。相比之下政府的计划手在克服如政策壁垒、市场无序、法制不全等现象时,作用有限。所以完善环境、促进组织创新保证了经济可持续发展。(四)政府需持续推动市场向创新优化方向前进。自发的组织创新有明显局限性[12](P42-45),不能保证每次创新都可以将更大范围的效益内化。同时,解除政府对市场的非理性干预不等同于放弃干预手段,就如公共政治理论所述,“政府负有社会管理职责”,政府在经济领域存在的最主要价值在于不断主动寻找、控制、坚守市场边界和效用边际,促使生产力进一步释放。

三、政府介入会展业的角色重构

由于现行体制的特殊性,政府介入会展业的角色必须考虑与其相关体制改革之间的相互配套。因此这样的改革是和整个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相对而行的创新过程。当前政府在会展行业中的合理角色需着重从下列几方面把握:

(一)深刻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理性对待政府介入会展活动的合理边界。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制度自下而上的自发式发展不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一直是政府在外在压力下,自上而下发动。由于缺乏必要的成长空间与历史沉淀,会展行业发展体制“先天不足”。《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努力推动我国从展览业大国向展览业强国发展”,要追赶到并达到主要会展国家竞争力,除强调体制优势、加强宏观调控外,更需要冷静判定政府介入会展市场的合理界限,尤其着重理顺以下几点改革思路:

1.政府要将保障会展市场资源的高效分配作为最优目标。克服政府介入会展业发展的惯性思维,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推动稀缺资源配置/补偿、维护市场秩序等是政府介入会展活动的着力点。特别关注会展市场发育过程中呈现的新动向,及时推动管理措施和制度改革,有效弥补政策供给不足。2.政府需谨慎干预微观行业活动。政府与市场不是简单的“零和”关系,不可能解决所有市场失灵问题。避免“不作为”并非要政府事事躬亲,对会展市场非理性的干预反而易导致“风险积聚”与“监督失灵”[13](P76-84),加剧社会成本损耗,引起市场更大矛盾。3.政府的干预必须有自我约束机制。由于我国行政机构的权力构成和行业管理的条块分割,使得相关职权部门介入行业活动获取自身利益的成本低而回报高,利用市场调控的名义进行非理性干预具备内在冲动。避免此类事件必须建立起与市场发展相适应的配套的市场监管体系,规范政府干预的主旨、手段和具体措施。

(二)坚持政府对会展行业市场改革的合理介入,优化市场主体发展的社会环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通过制度实施对市场化有效控制实则是有利于优化会展发展的政策环境。有效的市场会不断更新组织形式满足生产需要,随着社会进步,这种市场创新会持续进行,就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述:“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所以当传统商贸模式滞后时,跨境电商应运而生;而为满足消费者跨界无缝的良好服务体验,O2O又逐渐取代B2C。可是由于中国会展行业制度建设与自律意识缺位,对市场效率的盲从与市场化的放纵有极大风险,市场机制“有所不能”的方面必然导致“市场失灵”,需要有外部的约束条件——越是健康的市场,越需要有效的行政规范。会展行业的市场化能提高效率,无法保证公平;能促使行业进步,不能解决道德沦丧。若政府力量自我摒弃,会导致会展业发展过热,而过度市场化又必然形成行业泡沫以致经济灾难,当前各地的场馆建设热潮便是危险征兆。这种由政府“催熟”的“假性繁荣”,随着品质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专业展商与专业客户的大量流失,必然面临市场淘汰。

另一方面基于历史原因,各种不合理的行业垄断客观存在[14-15](P16-27),削弱了会展市场的资源配置与调节能力,阻碍会展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政府需要主动破除此类垄断行为,加速会展资源要素流动,利于会展主体发展的市场环境。

(三)着力完善会展业发展的法律基础,加强对政府干预会展活动的有效监督。“法无授权不可为”,在无统一的《会展法》情况下,现有会展政策整合是完善行业法律基础的重要步骤。首先,简政放权,逐步取消会展业的行政审批,采用负面清单管理,使市场主体均享有平等参与和竞争机会,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其次,清理制约行业发展的各项法律、法规。以国务院会展主管部门制定的法律政策为蓝本,整合主管部门的配套条例,实时推动《会展法》的制定与颁布;废止过时法规,修订、增补现行法律条文;各项条例制定保持弹性,防止“一刀切”,允许各地方政府在统一的指导性规章基础上,依据自身地域特点和产业特色制定符合实际的地区性操作条款或实施细则。再者,加强政府机构介入会展业的行为监督,保证行政正义,防止政府机构的非法行为。积极发挥地方人大作用,完善会展行业法规制定的审查制度,尤其是行政规章制度的监督,防止地方政府或机构的立法违宪;建立制度化的公听制度,将政府介入会展活动行为的决策纳入公众视野;建立透明、合理的行政处罚制度,使干预行为有理有据;具体决策的回避制度,切断政府机构或公务人员与相关企业的利益输送。

(四)理性看待会展行业拉动作用,注重行业政策的传播效应。诸多研究都表明,会展行业对社会国民经济有巨大乘数效益,但这种的外溢性是否发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关政策的传播效应。以港澳为例,特区政府在制定会展业扶持政策时,有意识地使用激励条款引导会展业与周边服务业协同发展,将会展业的发展成果惠及相关支撑性产业,充分发挥会展业的产业拉动作用。各级政府不能简单的看待展会本身的投入产出,学会“算大帐”,通过制定合理的激励措施,将会展业的带动作用高效地传递到周边产业,追求社会整体经济收益的最大化。

四、政府制定会展业发展政策的具体思路

结合会展经济发展趋势,制定中国特色的会展业发展思路。掌握世界会展行业发展的脉络,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并结合自身实际,才能设计出最切合本国国情的特色发展道路。就会展业发展现状来看,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集团化及专业化趋势明显。因此我国政府在制定会展业发展策略时,需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提高核心企业竞争力。通过资产整合等方式,加快培育国内会展的龙头企业,使之在规模与专业度上具备良好国际竞争力。并通过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周边产业(旅游、酒店、交通等)集聚,实现大会展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模式;凭借龙头企业的市场影响力,通过其市场化运作,实现政府对会展业的有效调控。(二)提供有效智力支持。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为会展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与人才储备;鼓励“走出去,引进来”,积极学习国外先进办会办展经验,提高国内展会分工的专业化程度。(三)繁荣市场主体。专业展会比综合展更具针对性,观众质量更高,展会效果更好,所以鼓励规模、资本有限的中小会展企业结合各自发展状况,明确其会展产品主题与市场定位,专注特定细分市场,错位竞争。(四)鼓励区域差异竞争。允许各地区结合在地产业、地域文化、区域优势,举办带有明显地方特色的展会活动;积极申请“UFI”等国际机构的权威认证,实现特色展会的品牌化经营,与其他会展国家进行差异化竞争。(五)推动信息技术业与会展业的融合发展。经济发展越发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依赖转移。会展业也是如此,从传播效果、受众体验角度看,无论是参展商还是消费者都欢迎新技术与传统展会相结合,从传统的设计展示、流媒体传播到大数据解决、云计算、线上线下展会结合,新技术的扩大应用为会展业注入了新鲜活力,科技助推会展进步将是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简单运用行政资源来扶持/刺激会展业发展,实质是破坏市场对资源分配的根本性支配作用,违背了经济学上的“帕累托最优”,是一种不考量介入效度的粗暴的市场破坏行为。随着服务业黄金时代到来,会展业对政府保增长和保就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当下会展业发展的根本瓶颈不是需求不足,恰恰是供给不足。“供给侧改革”本质上倒逼各级政府加强反腐、打破垄断、放松管制,切实降低市场主体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同时加速劳动力跨地域、跨部门流转以及提高人力资本,导致劳动者报酬上升,从而激发消费倾向,有效拉动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林卫龙.我国展览业发展特征及趋势探讨[J].商业时代,2008(17).

[2]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6.

[3]陈靖.我国会展业发展过程中的政府行为研究[J].福建论坛(社科版),2009(6).

[4]王起静.我国政府主导型展会的市场化改革[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7).

[5]陶程.政府主导型展会发展路径初探—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为例[J].东南亚纵横,2011(7).

[6]裴向军,肖玲凤.政府主导型展会的市场化发展对策分析[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1(1).

[7]林红,蔡纯一.厦门市重大展会市场化运作探讨[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08(3).

[8]李德正.对如何发展中国一东盟博览会的思考与对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7).

[9]道格拉斯·C·斯诺.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杭行译.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10]奥利弗·E·威力姆森.资本主义制度[M].段毅才,王伟译.上海:商务印书馆,2011.

[11]王正明.政府微观经济干预的合理边界及其重构[J].江苏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2).

[12]吕良.政府干预在规范市场经济中的作用[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

[13]陈玮,耿曙.政府介入能否有效推动技术创新:基于两个案例的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5(3).

[14]过勇,胡鞍钢.不可低估行政垄断造成的经济损失[N].中国经济时报,2002-07-l3(5).

[15]于良春,张伟.中国行业性行政垄断的强度与效率损失研究[J].经济研究,2010(3).

[责任编辑刘金荣]

基金项目:福建省社科基金项目“旅游精准扶贫视角下福鼎赤溪村脱贫实证研究”(FJ2015B192);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新媒体时代会展品牌塑造与传播路径研究—以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为例”(JAS150949)。

作者简介:柯涌晖(1981-),男,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旅游管理、旅游规划与解说;张光英(1974-),女,宁德师范学院学院旅游系教授,研究方向:旅游行为空间、旅游文化。

收稿日期:2015-12-17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38(2016)03-0005-04

猜你喜欢
政府干预供给侧改革
政府干预对上市公司环保投资的影响
企业并购中政府干预的动机与效果:综述与启示
政府干预、金融集聚与地区技术进步
金融发展、控股权性质与债务期限结构
浅析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政府干预房地产市场的路径分析
房地产去库存有何妙招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