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阶段结果平等的影响因素及消除途径

2016-03-23 20:39唐子茜
关键词:现阶段影响因素

唐子茜

(安徽财经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安徽蚌埠,233000)



我国现阶段结果平等的影响因素及消除途径

唐子茜

(安徽财经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安徽蚌埠,233000)

[摘要]结果平等属于实质平等,其理念侧重于平等的内容和结果。现阶段影响结果平等的因素主要包括地理位置等自然条件差异、城乡二元结构、所有制方面存在的若干问题、税收制度不健全以及阶层结构固化等方面。为了确保实现大体上的结果平等,政府应该切实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促进区域均衡、协调发展;进一步推进和落实户籍制度、所有制改革;强化税收对分配的调节作用;加强思想建设,培育公民的平等理念;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关键词]现阶段;结果平等;影响因素;消除途径

马克思主义认为,平等不是抽象的思辨。在社会主义的不同发展阶段,平等的内容和实现的程度是不一样的。不能脱离现实的阶级差别、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去追求绝对的、抽象的、甚至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平等。因此,马克思主义平等概念也具有历史性涵义,马克思、恩格斯并未对抽象的“平等”作出明确界定,他们所讲的“平等”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涵义,比如机会平等、权利平等和结果平等等,在理论和实践中需要对几种不同涵义的平等加以区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平等观也必须从基本国情出发,与现实生产力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平等主要可以分为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过程平等和结果平等,这五个维度的平等各有其合理的价值基点,不同的侧重会带来不同的追求,产生不同的制度设计,引致不同的结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平等体系应该是这“五个平等”的有机统一,孤立、片面、狭隘地看待其中某一个方面,甚至将二者相对立,都是不科学的,在实践中也必然会带来危害。不少观点认为:前四个维度都属于形式平等,其理念侧重于平等的过程和形式;结果平等属于实质平等,其理念侧重于平等的内容和结果。故本文将着重探讨现阶段结果平等的影响因素及消除途径。我国现阶段的结果平等是指通过政策调节避免两极分化,分配上兼顾全体公民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利益,以实现结果的大致平等。结果平等是衡量民主发展性质和水平的重要标志,它蕴含了两层涵义,即“种类平等”和“比例平等”。前者是较为狭义的理解,指根据“人生而平等”原则,福利和政策向弱势群体倾斜,以促成结果平等;后者则指根据人的贡献大小来分配利益。本文的“结果平等”主要是指第一层涵义,即“种类平等”。

一、我国现阶段结果平等的影响因素

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立者和代表人物柯亨认为行为者自身没有理由为所有非选择的劣势负责,行为结果的差异反映的只应是兴趣和选择等纯主观意志带来的差异,而非自然或社会的各种因素造成的差距。[1]从我国的现实来看,现阶段影响结果平等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理位置等自然条件差异导致区域发展不平衡

这是许多大国发展中的普遍难题,我国尤甚。自古以来,尽管随着历史的变迁,我国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多次转移,但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却始终存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多次调整,引起了区域差距的多次起落。改革开放前,实行了区域均衡发展战略,改变了旧中国工业布局极不平衡的格局;改革开放后,实行了“先沿海后内地”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东南沿海地区凭着自身的区位优势以及国家的各种优惠政策,利用海外贸易迅速发展起来,而西北的工业城市则不断衰落,区域差距不断扩大。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家开始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先后启动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计划和“中部崛起”战略,使得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有所缓解,协调性逐渐增强,呈现出“西快东稳”的态势。

(二)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差距扩大

城乡之间长期存在制度安排程序与内容的不公平性,先后通过工农业产品剪刀差和户籍、土地来分别为工业化和城镇化提供资金积累。户籍制度作为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带来了身份和公共福利的巨大差异,使得不同区域的人们在医疗卫生条件、教育资源分配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存在巨大差距。社会资源的分配不是由市场来决定,而是由政府按照身份有差别地配置,与市场化改革不相适应,并且户籍制度还限制了自由迁徙和择业,影响分工的深化,使城乡矛盾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矛盾越来越突出。

(三)所有制方面导致的若干问题

首先,由于不同市场主体占有的生产资料存在差别,现阶段让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政策必然导致社会财富的不均等分配。其次,公共产权制度的漏洞,使得部分国民财富转移为私人所有。公有制下的国有资产和自然资源的资本化收益所得财富廉价转移给了私企,而开采和生产的生态、环境成本却由社会承担。再次,国有制经济长期享有诸多政策优待,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缺失,民营经济长期遭受一些歧视。生产资料、各种资源等要素的占有,亦即所有制的性质和比例及其分配状况,决定着整个经济活动的竞争过程以及生产成果分配的平等程度。

(四)税收制度不健全

目前的一些收入差距非是个人能力差异造成的,而是不合理的体制机制造成的,税收制度便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目前的再分配领域中,无论是调节高收入者,还是保护低收入者的制度都还不健全,因此对于缓解初次分配形成的较大差距收效甚微。甚至不仅未能从根本上调节贫富差距,相反,由于制度漏洞和监管不力,不少高收入人群逃税漏税,使得税收限制高收入者收入的作用难以落实。总体上看,富人对税收的贡献还低于平均水平,使得税收对再分配起的是“逆向调节”作用,加剧了“马太效应”。

(五)当前阶层结构已基本形成并趋于固化

一些既得利益集团高度垄断了优势资源,潜规则盛行,“马太效应”更使贫富差距在代际间愈演愈烈。底层新生代向上流动的机会相对减少,而且这种排斥也不利于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择优劣汰的市场竞争规律发生作用,会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效率和进程。比如一些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国有垄断企业等优势行业或部门带有明显的排外色彩。权力和资本支配社会资源分配主要表现为各种社会关系在获取机会中的重要作用。一类是以亲情、友情、爱情等各种感情为基础的社会关系,这类社会关系的作用常被人们视为“人之常情”而易于被接受。另一类是以金钱、权力为基础的各种互利关系等。这些关系不仅介入求学过程中的择校、升学等环节,而且还继续介入职业生涯的职业选择、职业发展和工作调换等环节,其影响几乎可以“从摇篮到坟墓”。

由以上分析可见,机会不平等是造成结果不平等的一个重要原因。1986年12月,联合国通过的《发展权利宣言》中就指出:“发展机会均等是国家和组成国家的个人一项特有的权利。”[2]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机会平等的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邓小平改革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机会平等,这一理念的实施使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取得了巨大成就。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国新一届中央领导更加注重机会平等的实施。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要“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和进步的机会”。[3]当天大会闭幕后,李克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也说:“我们要努力使人人享有平等的机会。”可见,国家应努力确保机会平等,使每位社会成员都能够依靠自己的努力而非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等难以自主的因素,来实现体面生存与全面自由的发展。

二、我国现阶段结果不平等的调节措施

为了确保实现大体上的结果平等,政府应该切实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主要是指应该提供“弱势群体偏向型”的政策,加大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力度,运用一系列公共政策实施综合调控。“有所不为”主要是指政府在解决分配问题时不能损害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要适度履行职能,不能越俎代庖。“法无禁止皆可为”,要明确法律的边界,把权力真正关进制度的笼子,不得干涉市场和社会的正常运作,真正向市场放权,减少对微观事务的干预,最大限度释放市场和社会的活力,最终向现代型服务政府发展。

(一)促进区域均衡、协调发展

首先,中央、发达地区应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和援助力度,积极推动主体功能区建设,制定有关协调区际利益的法制,如区际体制性障碍与法治冲突消除机制、各种利益补偿机制等;中西部地区也应抢抓机遇,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其次,应该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适度转移人口。我国人口区域分布格局尚不合理,与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区域间的合理移民是城市化以及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减轻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再次,应该扭转财政税收体制对区域协调发展的逆向调节。我国现行的财政税收体制对西部和东北等地区不利,而对东部有利,甚至对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还实行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这种对不同区域实行差别对待的财政税收政策,进一步拉大了区域差距,所以,建立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的财税体制势在必行。[4]

(二)进一步推进和落实户籍制度改革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4年7月30日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这次户籍制度改革将引起中国深层次的变革,取消了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的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各种要素资源将会自由流通和交易。此次改革的核心是让所有人享受平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在于消除不同户口所附着的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等利益差异。但要真正消除二元制结构带来的差距还需要一个过程。为确保农民获得与城市居民平等的基本公共福利,此次户籍制度改革需要公共财政大量投入,需要完善其配套福利和公共服务,是一次综合性的调整,教育、就业、医疗卫生服务、社会保障体系、养老、住房保障及农村产权改革等一系列配套措施将全面跟进。

(三)要进一步推进所有制改革

一方面要加强所有制结构调整。要有意识地推动各种所有制的交流和融合,更多更好地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以提高整个所有制结构的社会化程度,扩大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探索国有经济的改革,使其进一步开放使其他所有制成分进入;国有企业也要积极参与包括民营经济在内的其他经济成分的发展过程;同时重点将鼓励、扶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落到实处,着重保障农村集体经济、个体私营经济的权利。另一方面要切实保障全民财产的所有权在经济上得到实现。根据国际社会的经验,国企须把近一半的利润上交国库,并以公共产品、社会福利及社会保障等形式分配给人民群众。

(四)强化税收在收入分配上的调节作用

税收作为再分配的重要形式,其征收的重点对象应该是高收入者,而非一般雇佣劳动者和低收入者,即重点应是资本和企业经营所得,而非劳动所得,对于投机资本获得的暴利,应当征以重税。税收的目的主要在于调节居民贫富差距,以实现“先富帮后富”的政策规划。[5]

(五)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只有形成完备、高效的法律规范体系、实施体系、监督体系,才能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机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规范各类市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健全其彻底突破权力或身份地位限制,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体制。制定法律以消除城乡、所有制、性别、年龄等各种歧视。

此外,还要注重加强思想建设,培育公民的平等理念。应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破除人治文化,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社会思潮和风尚。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认为,人的贡献依赖于一定的社会条件,个人价值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统一,才能真正实现人的价值。因此,追求平等必须反对个人主义、反对特权。在资本主义社会,形式上的公平竞争在客观上却助长了精英阶层对资源的垄断,造成弱势群体的机会匮乏。马克思主义已提醒对此要保持警惕;沃尔泽主张限制优势群体的利益扩张;罗尔斯的正义原则也反对较高地位的人就有资格享有较大的社会资源份额,主张用差别原则和补偿原则来对各种不平等进行限制,避免导致“英才统治”。要防范随着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导致社会其他领域的不公平。比如某些地方政府试图给纳税较多的私营企业主提供子女升学加分、免费就读名校等优待,甚至根据企业主的测评打分来决定公职人员的去留。这种对部分民众赋予政治特权意味着对另一部分民众的权利侵犯,不予提倡。

由此可见,结果平等在现阶段是维持社会和谐、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但一定要注意,对结果平等的追求不能导致重回平均主义的老路。平均主义追求一种绝对的平等,抹杀分配结果方面的任何差别,严重损害机会平等,伤害生产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容易伴生政治腐败。在我国,平均主义思想根深蒂固,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平均主义对于维持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或是摧毁剥削制度,具有一定程度的进步意义。然而,在当前社会主义条件下,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方式中,平均主义的危害严重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要求。且调查显示,当前绝大多数民众并不追求“平均主义”分配原则,而是认同以机会平等为前提的社会资源和财富分配上的差距。封建等级观念也很严重,比如“本地人口”与“外来人口”在权益上的差别就体现了等级身份。特权思想是从等级观念里衍生出来的一种不良思想。旧中国留下的封建专制传统较多,民主法制传统较少,传统人治、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加上改革开放前实行权力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各种家长制和特权现象在党和政府机构中积习较深。人治和特权现象既不符合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也不符合现代市场经济权利平等的原则,阻碍了现代化的进程和民主化的推进。

参考文献:

[1]李华荣,乔瑞金.柯亨平等观的实质及其对自由主义的批判[J].哲学研究,2008(11):31.

[2]董云虎.人权基本文献要览[G].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364.

[3]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R].北京:人民大会堂,2013-03-17.

[4]郭剑平.关于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制度思考[J].求实,2012(5):53-54.

[5]陈文通.我国居民贫富差距过大的原因和对策[J].科学社会主义,2011(4):105-106.

[作者简介]唐子茜(1980-),女,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基金项目]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马克思主义平等观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研究”(14JD710020)

[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现阶段影响因素
现阶段市场营销组合及影响因素研究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