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建
从滑坡论与爬坡论之争谈当前中国的道德建设
谢家建
对于我国社会道德状况的评价存在着2种对立的观点:滑坡论认为,当前我国社会道德处于退步当中;爬坡论认为,道德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样,是在曲折中不断进步的。当前我国面临的道德困境,原因主要在于公共道德意识尚未深入国民内心、社会公平正义尚未得到足够彰显、他律监督机制作用未充分发挥。走出道德困境,要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道德建设体系。
公共道德;道德建设;道德评价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日趋深入,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道德问题日益凸显。对于热点事件进行道德评价往往能引起大众的热议。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各界对我国社会的道德状况评价,一直存在2种对立的观点:道德滑坡论和道德爬坡论。如何辩证地分析滑坡论和爬坡论,正确认识道德现象,以理性的态度对待道德问题,进而探索道德建设、提升精神文明之路,是道德文化建设无法绕开的重大问题。
经济行为与道德行为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马克思指出,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腾、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1]。就此而言,经济活动是道德养成的障碍,经济行为与道德行为之间具有二律背反性[2]34。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物质文明日益发达,而道德水平则日益下降,因追逐经济利益的“无形之手”会使内心自在之道德良知被遮掩。以“金钱至上”所导致的“毒奶粉”“地沟油”事件,欺诈勒索、贩卖毒品、卖身求富、假冒伪劣,电老虎、水老虎、路老虎等,只顾追逐个人经济利益的种种现象,反映出当前中国正面临道德危机。国人的道德水平正处于滑坡状态,这是道德滑坡论之判断。《救救道德》一文从社会道德和人格道德方面阐述了中国当代道德的沦落现象,呼吁“让我们每个龙的传人伸出双手救救道德”[3]。道德滑坡论对当前中国社会的道德状况持悲观态度,认为当前社会道德失范现象频发说明社会道德在退步。
道德现象是时代的产物,应将道德现象置于历史的坐标系和发展的链条中,发展地、整体地予以考察。我国人口众多,国情特殊,趋向多元,在实现人民生活从温饱到小康进而追求高质量生活的进程中,难免出现对外来文化价值的错误判断和片面追求,部分人群道德生活领域出现所谓滑坡现象,可谓“再自然不过”。道德爬坡论者认为,存在有悖道德良知的一些社会现象,并不意味着中国公民道德水平的整体下降,不能代表“主流”普遍性。他们认为中国社会道德状况的总体是好的,存在问题的同时正在艰难地“爬坡”。道德爬坡论认为,道德评价是时代性的,所谓的道德沦丧、道德失控现象,是以传统道德标准衡量为前提的,道德在从狭隘、封闭走向普遍、开放的过程中,存在所谓的反叛、反动。“二律背反”说夸大了经济与伦理的矛盾,道德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样,是在曲折中不断进步的。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市场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道德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不一定要以道德的牺牲为代价。
关于道德滑坡与道德爬坡的争论,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一直持续至今。道德滑坡论从理想主义角度提出对当前国民道德状况的忧虑,道德爬坡论则从发展的角度,将道德的变化放到经济发展、社会转型的历史维度。尽管二者对道德沦丧、价值失落等现象存有不同的看法和价值主张,但探讨的终极目标都旨在缓解当前中国道德焦虑情绪、重拾中华民族道德自信、走出社会转型期道德困境。
尽管道德爬坡论秉持者对公民道德状况抱乐观态度,看好国民未来道德前景,认为无需过分担忧。但“瘦肉精”“染色馒头”等恶性事件背后映射出的诚信缺失、道德沦丧问题不可回避。虽然道德崩溃之说过分夸张、太过悲观,但伴随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深刻转型,中国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正面临道德困境。
(一)公共道德意识尚未深入国民内心
“公民”概念源自西方,以政治学、法学及伦理学思想为基础,本质是公民身份,即拥有权力、义务的主体。而在中国封建社会,传统伦理文化下所追求和倡导的是圣贤的、尽善尽美的精英道德,而关于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却很少触及。道家思想追求个人身心平衡,洒脱飘逸和逍遥自在,主张“绝仁弃义”,鄙视道德建设。梁启超认为:“人人独善其身者谓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者谓之公德”,抨击中国人只有私德而不讲公德,他提出“新民”旨在革新国民的道德,培育公德意识。
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第一次系统明确提出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20字内容。虽然诸多措施强势推进,但公德建设仍显不足。一部分人只注重家庭、单位、朋友之间的关系,而一旦脱离血缘、朋友等关系进入陌生环境,其作为公民应有的道德就显得尤为欠缺,一部分人认为推进公德建设的公约、守则与己无关,相反觉得自由会受到限制,因而对其颇为反感。
(二)社会公平正义尚未得到足够彰显
公正是西方伦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甚至被当成最高的道德。19世纪俄国著名伦理学家克鲁包特金甚至说过“没有公正便没有道德”。公正是涉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美德,是一个关于社会全体成员相互之间恰当关系的最高范畴。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卢梭等近代启蒙思想家的“社会契约”,都有着对公正的种种思考。亚里士多德指出:所谓公正,它的真实意义,主要在于平等。公正作为一个道德范畴被提出来,起着调节社会集团之间、人与人之间利益平衡的作用。公正意味着按照均衡平等的原则将权利、责任等公平地分配给社会全体成员。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特别是收入分配的公平和正义,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需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尚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各地区各行业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比重偏低,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垄断行业收入畸高,还有诸多不规范不合理的高收入以及“老实人老吃亏”等现象,使一部分劳动人民对社会主义“公平正义”产生了怀疑。面对部分高收入人群,他们认为已经不能用“得其所应得”来解释其高收入的原因,更无法理解收入差距之巨大。由此可能引发的各种消极思想对个体心理和整个社会心态可能造成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与此同时,“苦心”钻营、投机取巧、一切向钱看等观念,便会逐渐侵蚀部分劳动者的头脑,为公共道德、社会和谐埋下隐患。
(三)他律监督机制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在自律与他律,即道德与法律相关性问题的讨论中,流行一种法律优先理论。该理论主张法律是高于道德的更好的社会规范手段和制约机制,在当今道德滑坡日趋严重的情形下,应该通过立法,即将道德变成法律规则强制人民去遵守和执行。这就是所谓的“道德法律化”[2]45。但一个民族如果真走到“道德法律化”的路径上,必定是民族的悲哀。而作为他律机制的舆论、社会规范,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对道德的良性发展起到一定的监督和引导作用。但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对不道德现象、“办事不公道”甚至“笑贫不笑娼”等歪风邪气的漠视。所有这些导致的必将是缺德者更加“毫无忌惮”,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带坏更多的人,败坏社会风气。与此同时,随着网络的日趋发达,西方多元文化冲击力度不断加大,一些媒体热衷于“挖掘”社会负面新闻、刺激公众眼球。这些无疑会产生负面导向,并可能引发普通民众情感上的愤怒和对道德缺失状况的“习以为常”。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道德进步是在善恶矛盾中运行和发展的,表现为一个曲折的、螺旋式的上升过程,其中必然经历特有的“阵痛”或付出相应的“代价”[4]。我们既要看到当前国民道德总体状况不太理想的事实,也必须坚持用历史的、客观的观点,正确看待经济与道德关系问题,承认道德发展在某种意义上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市场经济建设背景下,道德建设应“抓小”“抓早”,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道德建设体系。
家庭教育方面,很多家庭将关注点放在“培养孩子成为什么样的才”,而比较忽视“熏陶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重视对孩子的“成才”和“智育”,而对孩子如何“成人”、对孩子的“德育”不太重视。如此,造成孩子只在意自己的考分、成绩,而对诸如和谐的人际关系、集体主义、奉献、精神等往往不太在意,或者认为其远不如学习成绩重要。同时,诸多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强,在一定程度影响着其公德意识的养成。
学校教育方面,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必须坚持以素质教育为导向,坚持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质量的根本标准,着力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要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切实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上下功夫。营造公平的教育环境,对学生道德养成,尤为重要。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往往会导致处在心理成长期学生的敏感心理遭受重创,并影响其正确世界观、价值观的养成。因此,要通过合理的教育制度,合理地分配教育资源,使每个学生获得与其相适宜的教育。
社会舆论方面,要健全道德建设的引导和评价机制。良好的道德氛围,对于引导广大国民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当前,部分社会媒体及舆论导向,在一定程度上,挑战着人们对不道德行为的忍受极限,不利于形成健康积极的崇尚道德的优良氛围。必须通过鼓励性的伦理制度,对人们不道德的行为进行约束和惩罚,对道德的行为进行鼓励和宣传。逐步健全道德建设和道德评价的机制,逐渐形成“道德光荣、不道德可耻”“守规矩阳光大道、钻空子无路可走”的良好的社会风气。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91.
[2]戴茂堂,罗金远.伦理学讲座[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许启贤.关于当前道德“滑坡”“爬坡”问题的辨析[J].高校理论战线,1994(6).
[4]王泽应.论道德形势和正确把握我国当前道德形势[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4).
(编辑:王苑岭)
B822.1
A
1673-1999(2016)11-0008-02
谢家建(1983-),男,湖北大学(湖北武汉430062)哲学学院伦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重庆科技学院党政办公室副主任,研究方向为伦理学。
2016-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