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机械类专业实践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2016-03-23 02:53:21裘俊彦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机械类教学做合一合一

裘俊彦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江苏 常州 213164)

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机械类专业实践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裘俊彦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江苏 常州 213164)

制造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对高技能人才提出了紧迫的需求,结合新形势,提出了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机械类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给出了其教改方案及实施措施.从应用情况看,经过六年的探索与实践,推进了职业素质及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机械类专业的实践课程改革提供了参考.

教学做合一;机械类专业;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0 引言

常州及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最近几年发展较快,已形成“农机、输变电设备、汽车及配件、纺织服装业”四大支柱产业.2015年,常州地区产值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超千家,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对高技能人才提出了紧迫的需求,现代制造企业更注重劳动者的综合职业能力,高职教育必须尽快适应这种要求,以解决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学习体系与工作体系之间存在差距,尤其是综合职业能力较差;二是高职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实践技能训练不够过硬、综合职业能力亟待提高[1].

1 课改思路及举措

课程建设是各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经途径[2].就机械类专业实践课程而言,“教学做合一”是提高其教学质量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教学做合一”的主线索是“做”,而“做什么”则是这个核心内容中的关键[3],通过“做”,缩短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做什么”的要求引出了“教什么”、“学什么”的探索话题,从而引导机械类专业实践课程进行了以下多项课改与实践.

1.1 改革教学内容及组织形式

“教学做合一”的实施突破了高职传统的授课模式,即“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技能训练课程”[4].在教学方法上,以项目+典型案例为主来驱动教学,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逐步展开,把完成“案例”转变成是完成单个“工作”的过程,通过“教学做合一”,让学生从开始学习就带着项目及工作任务去探索、去分析,学生在完成项目(“做”)的过程中,会遇到问题→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让各类问题贯穿到整个项目学习及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从而启发了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使他们在实践(“做”)中提高了职业素质及专业技能[5].

1.1.1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例如《机制工艺与夹具课程设计》实践课程的内容设计上,通过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将原来单一品种零件的工艺编制与夹具设计改革为四类典型零件(典型轴类零件、套筒类零件、齿轮类零件、拨叉类零件)的工艺编制与夹具设计.

课程的内容不再遵循传统教学,而是将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与学生的综合能力、职业素质、个性发展等方面结合起来,并且对课程内容进行了相应的删减与整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将与项目相关的职业工作→作为一个整体的“行为过程”→转化成学习总项目→细分成若干学习子项目或者分项目→引导学生在完成各项目中体会职业工作,使所教的实践类课程为学生的专业提升和今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1.2 突出岗位核心技能的培养

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主要取决于其“岗位核心技能”的过硬程度,因此,需要突出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加大专业核心课程的课时比例,以保证学生能够学深入、学明白、学扎实,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6].例如《机制工艺与夹具课程设计》实践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程,其学时由原来教学设计中的60学时增加到90学时以及增加了后续60学时的加工制作课程,确保学生能全面、深入掌握核心技能.

1.1.3 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如课程《机械工程综合设计与综合实训》里面的综合实训,即为加工制作——将设计的夹具装配体加工制作出来,为了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做”)能力,增加了操作技能(“做”)的工作量,并且,在操作内容方面,以各类技工(如车、钳、铣、磨)国家职业资格考核所需的理论与实践的考核大纲要求,设计“夹具装配体加工制作”的教学内容,以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1.1.4 以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实施“教学做合一”

以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机械类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线,将机械类技术与行业技术相结合,实施项目制教学,采用“工作过程+行动导向+项目引领”的“教学做合一”一体化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例如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发的课程——《机械工程综合设计与综合实训》课程(机械专业核心课程),其中的某项学习任务:完成典型零件(典型齿轮类零件)的工艺规程编制工作,这项工作是企业典型的工作过程,齿轮类零件全部来自企业生产的S195柴油机齿轮,其“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设计见表1.

表1 典型齿轮零件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块设计(项目:完成齿轮类零件的工艺规程编制工作)

1.2 改革考试考评方式

“教学做合一”实施效果的检验方法之一,是考试或考评,改革以往的考评方法,在项目化考核中引入了发展性评价.通过实施——应知考核+应会考核+素质能力考核,不仅打破了传统的试卷考核,而且能有效地弥补过程性考核所学知识不够扎实的缺陷,同时还体现了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

这种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经实践证明,能很好地发挥考评的“检查、反馈和激励”等功能[7],能很好地引导考评的开展,特别是素质能力考核大大增强了学生调研、设计与分析、团队合作、专业术语表达等能力,因而有效地促进了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缩短了学习体系与工作体系之间存在的差距,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1.3 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学做合一”的探索与实践,对高职机械类专业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8],教师若缺乏相关的职业技能,若缺乏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掌握,必将会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8].因此,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是机械类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关键,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水平,才能确保“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质量.

学校通过选派教师赴职教先进的国家或者高校进修、下厂挂职锻炼、参加技术服务、开展四技服务、建设精品课程、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等措施,提升专任教师的综合素质,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以利于更好地实施“教学做合一”.

2 实施及应用情况

2.1 质量内涵建设成绩显著,取得了一些专业改革成果

通过机械类实践课程的改革与实践,质量内涵建设成绩显著,取得两项院级教学成果(其中的一项成果被推荐参加省教学成果奖的评比),近年来担任机械类实践课程的各专业老师公开发表核心、省级研究论文近50篇;获得院、省、部级教改类课题6项;获得院、市级科技类课题5项;授权各类专利40多件.

2.2 师资队伍建设成绩显著

通过面向职业素质的培养要求,教师的专业教学理念得到提升,以综合职业能力为课程核心的教学观念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机械类各专业的相关任课老师均成为了“双师型”教师.

2.3 强化校企合作,提高了社会服务能力

2007年至今,机械类各专业先后与常州松田电气有限公司、常州华达科捷光电仪器有限公司等多家长三角区域骨干企业、院校紧密合作,开展机械制造行业的新材料、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应用和技术改造服务,并且通过课程改革,强化了校企合作,提高了社会服务能力.

2.4 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增强

2.4.1 学生获奖增多

自2008年开始,学生参赛获奖的数量和层次上均有较大的提高,连续3年组队参加江苏省三维数字建模技能竞赛,从2008年开始获得优秀奖到2010年获得一等奖等多项奖项;自2009年开始,连续3年组队参加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多次获江苏赛区特等奖及全国三等奖;2009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数控机床安装调试与维修”学生获团体一等奖;还获得省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2项及省优秀毕业设计团队奖、优秀毕业设计奖等多项奖项;另外还有4位同学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6项.

2.4.2 学生就业率提高

自2008年开始,“教学做合一”的培养模式已经在学院的机械类专业中推广及实施,学生就业率不断提高,就业率均保持在98%以上,制造类专业35%的毕业生在长三角区域内的百强企业工作,毕业生以良好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许多毕业生很快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

2.4.3 企业满意度提高

自2009年起,学院每年进行一次比较大型的学生“毕业实习”调查活动,通过向制造类企业发放问卷,汇总结果后显现出机械类高职生专业技能强的比例约为78.2%,合作能力强的比例约为85.5%,比2005年,分别提高了6.5%和10.5%.

3 结语

针对机械类专业实践课程的特点,结合制造业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新形势,从2008年起,通过广泛调研,进行了“教学做合一”的机械类专业实践课程的探索与实践,文中从多个方面阐述了改革的具体措施,以解决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机械类专业实践课程为载体,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经过六年的实践与探索,推进了机械类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满足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要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高宏,许朝晖.高职院校职业能力培养现状分析与研究[J].职业技术,2008(1):47-48.

[2]陈亚莉.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成才之路,2011(7):86-86.

[3]肖渊.“做中教”教学法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24-27.

[4]苏雄才,姚贵平.中职三段式与模块式课程的比较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6):74-75.

[5]朱益江.高职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教学方法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4):112-114.

[6]王昕阳.基于任务驱动模式的组网技术课程项目教学研究[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45-48.

[7]黄瓂.基于发展性教育的工科层次评价模式探索——以高职“电子测量技术”课程为例[J].职教通讯,2012(26):36-38.

[8]王英荣.“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改革模式的探究——计算机基础教学体会[J].职业,2012(32):36-38.

[责任编辑:王晓军]

Absrtact: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been developed rapidly in recent years,so where is a urgent demand for highly skilled employees.Combined with new situation,mechanical engineering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ideas, is proposed based on“Teaching-learning-doing”.The teaching plan and implementation of measures is given.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results,after six years of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the improvement of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comprehensive vocational ability was been improved,the effect is good whi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mechanical engineering practice course.

Based on“Teaching-Learning-Doing”For the Exp 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M echanical Engineering Practice Course

QIU Jun-yan
(Changzhou Textile Garment Institute,Changzhou 213164,China)

Teaching-learning-doing;Mechanical engineering;Practical courses;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G 712

B

1672-402X(2016)02-0137-04

10.13408/j.cnki.gjsxb.2016.02.030

2015-10-26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课题“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1GZZX063).

裘俊彦(1968-),女,上海人,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教育及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机械类教学做合一合一
基于OBE理念的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人剑合一
故事大王(2019年11期)2019-12-20 08:48:29
由“三线合一”到“两线合一”
机械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报告定量分析计算若干问题探讨
机械类“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研究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教学做合一”思想在职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践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2:23:44
浅谈如何有效指导幼儿的沙艺活动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6:04
早期对外汉语中的“语”“学”合一
唐山文学(2016年11期)2016-03-20 15:2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