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李 苑
浅谈严复的“群己权界”观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李 苑
[摘要]严复在中国近代史上无疑是一位会通中西文化的先驱人物。由于其自身早年蒙受国学和后来留学英法等教育经历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近现代社会思想时常在严复身上交织密切并发生碰撞。这体现在严复在引进和译述西学之时,时时注重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以期所引进之观点更符合中国实际之国情,易于被国人所接受。其中,他在翻译传播西方政治哲学家斯图亚特·密尔的政治学著作《论自由》时,用“群己权界”四个字的核心概念来解释liberty(自由)、right(权利)等概念,第一次将关于自由的理念引进国门,影响了一个时代的思想进程。
[关键词]严复 群己权界观
密尔(Johu Stuart Mill,1806—1873)是英国著名自由主义者和功利主义哲学家。西方学者普遍认为,功利主义伦理学的真正创立是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初期的事情,其奠基者和系统阐述者分别是边沁和密尔。1859年,密尔出版《论自由》(On Liberty)一书,自由主义思想较为集中地体现为他对“自由原则”的阐述。《论自由》旨在探讨公民自由,密尔认为应该给个人一个不容干预的私人权利范围,才能保证人的幸福;而可以干预的公共范围则应根据功利主义原则加以界定。值得肯定的是,密尔强调了自由的可贵,提倡思想和言论的自由,保护私人领域的正当利益。但是密尔所处的时代是英国资本主义处于殖民迅速扩张阶段,密尔所指自由只属于“大不列颠”帝国,实则在为资产阶级存在的合理性和资本主义殖民统治进行辩护。同时,密尔在区分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时,过度强调了个人免受政府干涉的权利而忽视了个人的义务,这种自由带有明显的片面性,是一种消极的自由。
严复于1900年前翻译完《论自由》一书,初名《自由释义》,1903年更名为《群己权界论》。群者,社会公域;己者,个人私域;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要有所区分,表示社会和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又都有界限——此谓“群己权界”。 严复对此解释为:“自由者,凡所欲为,理无不可。此如有人独居世外,其自由界域,岂有限制?……故曰:人得自由,而必以他人之自由为界。此则《大学》絜矩之道,君子所恃以平天下者也。”这是中国政治学思想上第一次将生活世界划分为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强调保护私人领域的自主性即保护个人自由的理念,让近代中国的知识份子对于西方的自由思想有了一个开创性的认识。一个全新的观念在中国诞生,表明中国在公私之间进行明确区分的现代性努力开始萌芽。
关于严复将书名翻译为群己权界而不是直译的原因,学界主要有三种不同观点:“保守倒退说”“符合原意说”和“专有所指说”。其中,赞成“符合原意”观点的黄克武以《群己权界论》和《论自由》为中心对比研究了严复和密尔自由思想的理解,指出严复“感觉到”“全书的主旨在于社会国家对个人的约束有何界限,也就是探讨个人自由的范围”,所以改为现名;林载爵指出更名真正原因应该是“经过戊戌与庚子两次事变后,更加认识到他原先所认为自由必须与群体相结合的正确性,也更加警觉到甚至包括新派人物在内的中国人民不了解自由真意的严重性。”在实现中国现代化之路上,严复固然不能算因循守旧,亦不是主张犹如法国大革命般血雨腥风,通过暴力革命实现的激进派;而严复则站在中庸的立场上认为自由在个人与群体间的分寸是非常精微的,并相当重视群与己之间的互动与平衡。但严复并不如密尔一样侧重于个人可以不受他人干预而自由行事的生存状态或活动范围,而是更加注重群体的利益和公共领域对私人领域的合理干涉,表达了严复“重群轻己”的群己观,甚至于严复在晚年给子女的遗嘱中也写到“事遇群己对待之时,须念己轻群重,更切毋造孽”,表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严复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长期占据主流意识形态,强调纲常伦纪,重家族轻个人,重群体轻个体,强调个人在群体中的义务和责任,而相对忽略了个人在社会中的权利,与密尔在《论自由》中所强调的看重个体利益和权力范围恰恰相反。
密尔的自由观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理论,即否定国家对市场秩序的干预主张自由竞争和自由放任理论一脉相承。严复将自由观念传至中国时,以敏锐的目光看到了自由的相对性,认为若无整体,个体必然失去存在的意义。公共权力存在的必要性是政府存在的基本前提,若无国家的利益保障,个体权益也无从谈起。这点在严复之后西方学术界的反思中也可以看到:20世纪德国社会学家哈贝马斯在讨论公共权力和私人领域时将资产阶级公共领域被定义为资产阶级成员(私人权力)和统治阶级(公共权力)展开对立冲突,处于相互对立的场域。哈贝马斯反对国家权力过度干涉个人领域,主张保持一定程度的分离,允许私人对公共的监督,促进政治生活的健康化和社会秩序的合理化。但是,哈贝马斯关注的焦点始终是社会的国家化而不是国家权力的社会化,公私领域不存在互相消灭的关系,而是应当互相保持“适度”的界限,通过对话等有效沟通形式结成合理的社会关系。
观照今日中国,社会运作和发展机制不断完善,如何定位政府的功能和地位,分清群己领域,厘清政府与社会、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是建立与市场机制相适应的行政管理机制的核心问题。通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通过民主和法治建设,打造“小政府、大社会”的基本格局,恢复公共权力其本来面目。110年前伟大的严复将自由和群己权界理念带至中国,推动了近代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110年后“群己权界”将不断被注入新的涵义,引领着国人继续朝复兴之路前行。
参考文献:
[1] 皮后锋.严复大传[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2] 梁丽辉. 严复《群己权界论》更名原因浅述[J]. 中国城市经济,2011(14): 282-283.
[3] 牛仰山.严复文选[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4] 哈贝马斯. 曹卫东, 译.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 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