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辉
遵循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基本原则
刘玉辉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我国经济发展问题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新常态,必须遵循下述原则:
1.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认识新常态,深刻领会这一重大战略判断所贯穿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防止形而上学倾向。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一切事物的思想武器。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来看,新旧常态的产生、存在和转换,都是经济规律所使然,是经济发展进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客观规律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是具有历史必然性的客观过程,它不会因为人们的主观意志和愿望而改变。因循守旧不行,迷恋旧常态、拒绝新常态,会被历史淘汰;满足现状也不行,新常态来了却视而不见,甚至以旧常态思维和心态抵制新常态,坐失良机,陷于被动。尊重规律、顺势而为,自觉认识它、主动适应它、积极引领它,就能推动加速发展;否则,违背规律、逆势而动,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贻误发展,付出巨大的代价。要有顺应规律、适应新常态的平常心,又要保持利用规律、引领新常态的进取心,保持思想上理论上的清醒和行动上的自觉,只有这样,才能跨越新常态、迈向新境界。
我们必须用全面、发展、联系、辩证的眼光认识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善于通过现象看本质、透过表象抓规律。坚决防止片面、静止、孤立、僵化的形而上学思维定式,要么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甚至是假象,要么盲人摸象,只顾一点不及其余;或者用一种趋势否定另一种趋势,以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抓不住事物的本质。从旧常态转向新常态,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表面上,似乎经济减速换挡和速度下滑,本质上,则是发展方式转变和动力机制再造的过程,现象背后是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和质量提升,是经济发展另辟蹊径的艰辛过程,是从高速粗放型增长阶段向高效集约型增长阶段的跃升。我们必须懂得,发展速度固然重要,尤其是在经济起飞阶段,没有一定的发展速度,难以走出积贫积弱的恶性循环;但速度也必须符合支撑经济增长的条件和可能,超越条件、急于事功,就会适得其反。发展速度太快,不择手段、竭泽而渔,不仅难以持续,甚至会贻害无穷、殃及国家发展的根基。太慢,会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不会走上富强之路。进入新常态,中国经济将从根本上摆脱投资驱动和出口拉动的增长方式,走上追求质量、效益、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要主动调整,自觉适应,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抓改革、转方式、调结构,推动中国经济进行革命性变革,走上创新驱动的康庄大道,并由此越过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新常态,深刻领会这一重大战略判断所展现的理论勇气、创新思维和创造智慧,防止庸俗化倾向。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看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与矛盾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一对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矛盾共同体,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而生产力的发展则是生产力诸要素及其结构不断完善、不断改进、不断更新的客观的历史过程,拔苗助长不行,随意强制也不行。正如马克思反复强调的,经济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的过程,市场经济尤其如此。从资本原始积累、经济起飞、高速发展进入到发达状态,是由一系列不同发展阶段构成的必然的历史进程,人为取消不了,主观任性跨越不了。我们要学会用历史视角审视现实问题,既要立足现实,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发现问题,果断决策;又要把实现问题放在历史长河里审视和分析,善于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制约历史发展全局的关键问题,通过反思昨天、做好今天、把握明天,推动历史发展不断迈上新阶段。经济发展既是一个客观的自然的历史过程,又要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既要有历史耐心、顺势而为,又要善于抓住机遇、主动作为,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驾驭规律、利用规律,推进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大变强,由低阶段转向高级阶段。科学认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就是要适应国际国内环境变化,自觉把握和主动用好客观经济规律,抓住有利时机,全面推进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系统改革,解决矛盾、化解风险、应对挑战,准确把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自觉引领新常态,使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更合理、结构更优化、动力更科学,不断迈上历史发展新阶段。
我们必须防止把新常态庸俗化的倾向,一些领导干部以新常态为借口,大搞庸政懒政,不思进取,无所作为,反而振振有词,大找客观理由,抹黑新常态。我们必须清醒,由旧常态到新常态,产业结构由低级到高级、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发展方式主要由生产能力大规模扩张转向生产效率提高,经济发展的这种阶段性转换不会自动实现,需要我们做出艰苦努力,进行有韧性的战斗,必须下大力气全面深化改革,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切入点,扎扎实实优化我国经济的基本素质、整体结构、发展质量,使提高质量、效率和效益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这是中国经济由大变强的必经历程,整个国家的转型升级进程也将由此开启。
3.必须坚持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把握新常态,深刻领会这一重大战略判断所体现的战略智慧和思想精髓,防止随意泛化的倾向。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共产党人最根本的思想路线。新常态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我国国情,密切结合当今我国经济发展实际和变化趋势,兼顾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做出的科学判断。当代中国最大的客观实际,就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我们既要看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变,也要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每个阶段呈现出来的新变化、新特点、新趋势。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基本国情的内涵不断发生变化,我们面临的国际国内风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阶段,这既是传统增长稳态向新的增长稳态的转换过程,也是经济结构和发展动力重塑的过程。完成大转变需要大战略,新常态所体现的战略思维和创造智慧,是指导我们准确把握目前和今后一定历史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则和指导方针。
我们必须清醒,新常态这一重大战略判断是源于我国经济发展实践得出的科学结论,有其特定的科学内涵和适用范围,也必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不断深化而获得新的内涵。现在一些人别有用心,把目前中国社会存在的许多问题和矛盾,都归结为新常态,随意泛化新常态,存心贬低新常态。我们必须保持头脑清醒,本着对人民和历史负责的态度,准确把握新常态所揭示的基本规律、理论精髓、科学方法,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平衡点,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加强民生保障,在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引领新常态不断取得新进展。
(本文作者:求是杂志社办公室主任、内参部主任)
责任编辑:张翔
罗序伦书画作品
热点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