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凤
【摘要】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80%以上发生在产后2小时之内,其发生率约占分娩总数的2%~3%,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产后出血往往来势凶猛,迅速发生失血性休克,急性肾衰,直接危及产妇生命;引起脑垂体缺血坏死,继发严重的席汉综合症及产后感染,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应作好产后出血的防治与护理工作,以降低其发病率及孕产妇的死亡率。
【关键词】产后出血;护理;预防
胎儿娩出后,2h内阴道流血量达到或超过500ml者称产后出血。产后出血仍然是现代产科的主要并发症及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成功地控制产后出血,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在于及早预防和制定适时正确的治疗、护理方案,由于产妇的内在因素导致宫缩乏力所致的产后出血仍为重要原因,其次为胎盘粘连,软产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为了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预防产后出血,降低产后出血率的发生,加强临床护理,确保孕产妇的生命安全。
1 原因
1.1 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约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75%。在正常情况下,胎儿娩出后,胎盘就与子宫分离,使血窦开放而出血,这时要依靠子宫肌肉的强烈收缩,使子宫壁上的血窦因受压而关闭,并使血流逐渐缓慢,而形成血栓,使出血停止。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使产程延长,或因难产,产妇体力衰竭,麻醉过深,羊水过多或双胎,子宫膨胀过大,或因分娩次数过多、过密,使子宫的结缔组织增多,肌纤维减少,以及子宫发育不良,子宫壁有肌瘤等,都可使子宫肌肉收缩机能不良,而发生产后出血。
1.2 由于胎盘问题而引起的出血,在第三产程,如果胎盘剥离不全,一部分与子宫壁分离,其他部分尚未剥离或大部分排出,还有一小部分未排出而滞留在宫腔内,都可影响宫缩而出血不止。有时部分胎盘和子宫壁粘连或植入子宫壁内,不能自然分离,而从其他已剥离部分出血,这种出血量往往很大。
1.3 分娩过程中产道撕裂,也可发生大量出血,常见于胎儿过大、急产或手术产时,均可使产道发生不同程度的撕裂,裂伤重时可发生大出血。如施行会阴切开后,不注意止血,也可造成出血过多。
1.4 产妇本人的凝血功能障碍。如果产妇患有全身出血倾向性疾病,均可引起产后出血。重症病毒性肝炎,也可引起产后出血。
1.5 产科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亦可引起产后大出血,常发生于胎盘早剥、妊高征、子宫内死胎滞留、羊水栓塞等疾病中。
2 护理
2.1 协助医生执行止血措施。①宫缩乏力性出血 立即按摩子宫,同时注射宫缩剂以加强子宫收缩。胎盘若按摩止血效果不理想,及时配合医师做好必要的术前准备。②软产道裂伤 及时准确地修补缝合,若为阴道血肿,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切开血肿,清除血块,缝合止血。
③胎盘因素 根据不同情况处理,如胎盘剥离不全、滞留、粘连,可徒手剥离取出;胎盘部分残留,则需刮取胎盘组织,导尿后按摩宫底促使嵌顿的胎盘排出。④凝血功能障碍 若发现出血不凝,立即通知医生,同时抽血作凝血试验及配血备用。
2.2 做好失血性休克的防治。产妇平卧,吸氧,保暖,严密观察面色、生命体征、尿量,开放静脉快速补液扩容,必要时输血;观察会阴伤口情况,进行严格的会阴部护理,观察宫缩及恶露的量、色、味等,按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2.3 做好产妇心理护理,解除其紧张,恐惧感,严密观察产妇出血量、血压、脉搏、呼吸、尿量等变化,做好记录,必要时予以吸氧。
2.4 产妇休克恢复后,仍应加强护理,严密观察,防止再出血的发生,并加强营养,注意,改善产妇的一般状况。
3 预防
3.1 妊娠期 加强孕期保健,定期接受产前检查,详细询问妊娠分娩史、既往史、家族史,及时识别并治疗高危妊娠,如贫血、妊高征等。正确估计胎儿大小、胎方位及骨盆情况。
3.2 分娩期 临产后,维持孕妇正常的营养及水电平衡,防止产程延长,必要时给镇静剂保证孕妇的休息。第二产程,严格无菌操作,指导孕妇正确使用腹压,适时作会阴侧切,胎肩娩出后立即肌注催产素以加强宫缩减少出血。胎盘娩出后注射缩宫素,进一步促进子宫收缩。第三产程,准确测量产后阴道出血量,在胎盘剥离征象出现后,及时协助胎盘娩出,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仔细检查软产道,如有裂伤,及时缝合。
3.3 产后 产后2h内,产妇仍需留在产房接受监护,严密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宫缩、阴道流血及会阴伤口情况,督促产妇及时排空膀胱,以免影响宫缩;对高危孕产妇,应注意保持静脉通道,充分做好输血和急救准备。
防治产后出血重在预防,这就要求助产人员认真学习业务知识,提高助产技术,能及时筛选出高危孕妇,要加强分娩期监护,以便能正确诊断及时处理,高危孕妇分娩时,应请医生在场,抢救过程中,应冷静镇定与医生紧密配合,切勿惊慌失措。如能及时发现合理处理是可以避免的。椐临床观察,产后出血抢救存活的产妇,由于失血过多可引起贫血、感染、垂体功能减退、肾功能不全等健康损害。因此,产科医生应积极预防,及时观察和处理,做到产时正确处理各产程中的异常情况,正确及时使用缩宫素,提高助产技术,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减少因精神因素报致的宫缩乏力。
【参考文献】
[1]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黄洁敏,骆一凡.产后出血的治疗.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
[3]凌荣达,顾美礼.头位难产.重庆:重庆出版社,1997.
[4]赵少飞,孙晓峰.第三产程产后出血防治措施的分析.实用妇产科杂志,2003,19(5):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