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江苏生态环境新形势与绿色发展新谋划

2016-03-21 08:26李延
唯实 2016年3期
关键词:废气排放量总量

李延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坚持绿色发展”新理念,《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制定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也强调绿色发展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展望“十三五”时期,江苏经济发展方式将发生根本性转变,由规模扩张型真正转向质量提升型,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同时,江苏将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但是,资源环境问题仍然是制约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块“短板”。因此,科学研判“十三五”江苏环境新形势,提前谋划改善环境质量的新对策,对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美丽江苏”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江苏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1.研究背景及理论基础

江苏是全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最为迅速的省份之一,以占全国1%的土地,供养了全国6%的人口,创造了超过全国10%的GDP。2014年,人均GDP超过1.3万美元,按照世界银行划分标准,已达到上中等收入国家水平。然而,江苏人口、产业和城市高度密集、环境资源先天不足,在污染物排放量巨大的情况下,环境负荷过大,生态受损风险提高,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凸显,环境质量与公众的需求和期待差距较大。“十三五”时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经济总量攀升,人口持续增加,能源消费上升,江苏环境承载力将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

关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最经典的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说认为,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呈倒“U”形关系,即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环境污染程度较轻,但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环境污染由低趋高,环境恶化程度随经济增长而加剧;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到达某个临界点或拐点后,随着人均收入增加,污染又由高趋低,环境质量逐渐得到改善。根据国际经验,美国出现环境质量改善的拐点在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左右时,部分国家则在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时就出现了拐点。从发展阶段看,江苏目前人均GDP已经突破1万美元,有可能处在“环境换取增长”向“环境优化增长”的转型期。在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江苏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是否与西方经济发展和环境变化规律相仿,是否具有自身独特规律,需对中长期经济发展的数据以及环境质量变化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进而为科学谋划“十三五”期间环境保护思路提供决策参考。

2.江苏经济发展与环境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总量持续扩大。1978年时,江苏GDP只占全国的6.8%,2014年已提升至10.2%。2014年,江苏GDP总量突破6万亿元,达65088亿元,位居全国第二;按美元汇率折算,已突破1万亿美元。江苏经济长期保持快速增长,从1992年起GDP增速曾连续21年保持两位数。“八五”期间增长最快,年均增速达到17%,“九五”时期为11.2%,“十五”、“十一五”时期,增速再次回升,年均分别增长12.9%和13.5%。按可比价计算,2014年江苏GDP比1978年增长65倍,翻了六番多。“十一五”以来,江苏人均GDP快速攀升,2014年人均GDP达到81874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是1978年的48倍,按美元汇率计算,达到13328美元。

经济迅猛发展,带动江苏综合实力快速攀升,但也带来较为严峻的环境问题,污染物排放总量维持在较高水平,水污染和大气污染仍比较严重,生活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比重上升,在传统污染问题尚未得到根治的情况下,危险废物、电磁辐射等新一代污染问题又初步显现。从工业“三废”排放情况来看,江苏主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波动期(“七五”~“九五”)。该阶段工业“三废”排放量总体变动不大。每年废水排放基本控制在25亿吨以下,废气排放量增长缓慢,固体废物产生量处于较低水平,且增势平缓。“七五”(1986年~1990年)时期苏南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生产源污染占据主导地位,工业废水排放量处于上升态势。“八五”(1991年~1995年)时期,随着江苏环境保护战略开始初步实施,生产源污染治理有明显改观,工业废水和废气排放总量较“七五”期间有所下降。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后,江苏迎来经济发展新高潮,发展总量和人民生活水平均有显著提高,“三废”排放在“八五”末期相应地有所攀高。“九五”(1996年~2000年)时期,江苏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放上重要位置,大力推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工业污染防治逐步转向总量控制、源头控制和全过程控制。同时,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江苏经济出现周期性回调,废水排放量出现下降,废气排放增势放缓。

第二阶段,激增期(“十五”~“十一五”)。2001年~2010年,江苏进入新一轮经济高速增长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在承接国际重化工业转移的过程中,高消耗、高排放行业扩张明显,环境保护压力骤增,“三废”排放明显上升。废水排放量从2000年的20.2亿吨增加到2001年的27.1亿吨,增长34.2%,该阶段成为近30年来废水排放总量最高的一个时期,年均排放达到25.6亿吨。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和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局部地区酸雨频度有所加重。废气排放总量在2004年、2006年、2011年均出现大幅跃升,比上年分别增长60.5%、23%和25.5%。固体废物产生量年均增长12.3%,进入高速增长期,2004年产生量达到5774万吨,比上年增长60.5%,之后基本处于逐年攀升态势。“十一五”(2006年~2010年)期间,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年均增长9%,虽较“十五”(2001年~2005年)期间增速放缓,但仍处在快速增长期。

第三阶段,分化期(“十二五”至今)。“十二五”(2011年~2015年)时期是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全省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污染物总量减排力度,实施生态省建设、发展循环经济等一系列规划,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2014年,江苏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分别同比削减4.25%、3.32%、3.92%和7.88%,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减排任务。废水排放量逐年下降,从2011年的24.6亿吨减少到2014年的20.5亿吨,总量减少4.1亿吨,年均排放下降率为6%。相应地,化学需氧量、氨氮等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也逐年呈下降趋势。废气排放量高位增长,2011年~2014年年均增速达到17.6%。但从排放结构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基本呈下降趋势,烟(粉)尘排放趋于上升。固体废物产生量明显上升,2011年~2014年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年均增长7%,2014年时达到10925万吨。

3.江苏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分析

鉴于指标的可得性、可比性和连续性,同时考虑到数据序列的平稳性,本文选取江苏省2005年~2014年相关数据对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排放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主要采用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三项指标来衡量环境污染水平。出于预测考虑,本文选用人均GDP定基指数(以1952年为100,消除价格影响)来度量经济增长情况。

借助EXCEL和Eviews8.0软件,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人均GDP与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之间的关系符合三次函数关系,与工业废气排放量、固体废物产生量符合二次函数关系,结合曲线拟合图分析,得出结论如下:

江苏人均GDP与工业废水之间呈“S型”曲线关系。随着经济增长,工业废水排放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后又下降的波动变化过程。“十一五”初期,即2005年人均GDP为24616元时,废水排放量达到最高位,当年排放量26.6亿吨,之后逐年下降。2006年~2008年人均GDP年均增长13.2%,工业废水年均下降5%。2008年人均GDP为40014元时,废水排放量降至22.9亿吨。到“十一五”末,即2009年时,废水排放量又出现回升,2011年人均GDP为62290元时,废水排放量达到23.6亿吨,之后又出现明显下降,2012年~2014年,人均GDP年均增长9.2%,而废水则年均下降6%。

工业废气排放量随着人均GDP增长呈“J”形关系。随着经济增长,废气排放量增长速度有逐步加快的趋势。2006年~2010年,人均GDP年均增长12.7%,废气排放量稳步增加,年均增长9%。2011年,即人均GDP达到62290元时,废气排放总量出现剧增,从2010年的31213亿标立方米,增加至2011年的48482亿标立方米,增长55.3%。之后的2012年、2013年排放量趋于平稳,在到达一个较高平台后,2014年人均GDP为81874元(13328美元)时,再次出现排放量跃升,达到59652亿标立方米,且增长速度有进一步加快趋势。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与人均GDP之间呈抛物线关系。伴随经济增长,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相应增加,但增加的速度趋缓。2006年~2010年,工业废物产生量年均增长9.5%;2011年~2014年,年均增长4.8%。2011年,人均GDP为62290元时,废物产生量有明显增加,达到10476万吨。目前该曲线仍处于上升阶段,随着人均GDP增长,工业废物产生量还在增加,但增势有所放缓。

综上,“十二五”之初即2011年是个关键时点,当年人均GDP达到62290元,按美元汇率折算为9644美元,接近10000美元,该年份工业废水排放量出现明显下降,工业废气排放量大幅增加,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也上升到一个较高平台。由此表明,工业废水及与人均GDP之间存在一定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排放量在人均GDP达到10000美元左右时出现下降拐点,同发达国家的经验数据比较吻合;而工业废气排放量、固体废物产生量与人均GDP之间则呈递增现象,目前总量还处在上升时期。

二、“十三五”期间江苏环境压力研判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按照2013年版江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测算,2020年要实现人均GDP达到9万元(按2010年价格计算),2016年~2020年人均GDP年均需增长2.9%,根据该增速,可大致预测2015年~2020年各年江苏省人均GDP定基指数,并根据人均GDP同工业“三废”之间的函数关系,进一步预测出2015~2020年“三废”排放总量。

1.废水排放量明显下降,但绝对量仍处高位

从预测结果看,“十三五”时期将延续下降态势,与“十二五”相比,废水排放总量将有明显下降。新时期、新常态下,为保障经济转型稳定发展,将进一步严格控制污染减排总量,严控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发展,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饮料制造业等重点废水排放行业排放强度有望降低,但水污染物排放量仍远远超过环境容量,水环境污染压力仍然很大。

2.废气排放量较快上升,大气污染防治任务艰巨

从预测结果看,“十三五”时期工业废气排放量将继续保持增加,预计年均增长5%。从近年来废气排放结构来看,二氧化硫仍是首要污染物,尽管排放量有逐年下降趋势,但总量仍然较高。烟(粉)尘排放量上升趋势明显,其排放源以工业源为主,2014年江苏工业源排放的烟(粉)尘达到72万吨,比2013年增长58.1%。预计“十三五”期间,电力、水泥、冶炼等行业的粉尘、烟尘和二氧化硫控制任务比较艰巨。除工业废气之外,随着城镇化进一步加快,汽车保有量不断提高,机动车尾气、油气、城市扬尘等大气污染的形势日益严峻。

3.固体废物产生量增长平稳,固废污染可防可控

从预测结果看,“十三五”时期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尽管仍在上升,但变化幅度很小,年均仅增长0.7%。近年来,江苏不断加大循环经济工作力度,积极开展废物综合利用和交换工作,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逐年增加,综合利用率维持在较高水平。2014年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达到10925万吨,比2010年增长20.5%;综合利用率达到95.8%。“十三五”期间,随着国家省级层面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力推进,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工业废物污染有望继续得到较好控制。

总体看,进入“十三五”新时期,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有利于从源头上减轻新增污染减排的压力,环境压力有高位舒缓的趋势,但改善环境质量的压力仍然很大,防范风险的能力有待增强。虽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由于累积和复合影响,环境质量改善仍是一个长期过程。

三、“十三五”期间江苏强化绿色发展政策建议

“十三五”期间,江苏经济增长调整换挡,发展质量回归中心,不仅为源头保护环境赢得战略空间,也更加倚重环保的引导和倒逼。因此,应积极探索建立新时期、新常态下环境保护长效治理体系,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贯彻并强化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美丽宜居新江苏。

1.更加科学谋划环保,主动适应污染治理“新常态”

加快制定江苏“十三五”环保规划,既要主动适应污染防治日趋科学,多种污染物协同并治的新常态,又要主动适应深化改革,更加注重运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新常态。做好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指标衔接,以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的目标倒逼环境质量改善。做好与大气、水、土壤三大行动计划的衔接,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衔接,优先解决老百姓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问题,增强民众对环境质量改善的信心。

2.进一步深化制度改革,继续完善环境经济政策

推行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评估制度改革,把“绿评”范围扩展到县市,总结推广领导干部资源环境责任审计制度,通过调整“指挥棒”修正“政绩观”。完善环境价格机制,建立补贴和绿色信贷政策,通过价格杠杆提高污染企业的准入门槛,引导高污染行业退出。深化排污许可和排污权交易改革,适度扩大有偿使用的污染物种类和地域、行业范围,建立规范的交易平台。

3.加快转变生产方式,实现产业绿色化转型

既要用绿色、低碳和循环的理念改造传统产业,提高资源的投入产出率,实现经济绿色化,又要将节能降耗、低碳经济、环保产业、循环经济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大力扶持市政、工业、生态修复、河道治理、景观建设、健康保护等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4.坚持突出治污重点,把大气污染防治作为重中之重

环境保护将从主要控制污染物增量向“控增量、抓存量”并重转变,在部分污染物总量排放有所下降的同时,还要注重化解结构性污染难题。特别要把大气污染防治放在首位,深入开展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城市扬尘等各类污染物综合治理,系统推进能源、工业、交通、建筑和城乡面源五大领域治理。

5.加强生态保护,打造品质卓越的宜居环境

将区域经济规划和环境保护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合理的产业布局。根据区域生态功能区划和环境容量,明确不同区域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切实加强生态空间管控,对全省生态红线区域组织补充、优化和调整。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从源头遏制生态破坏,维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作者系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工程师)

责任编辑:高 莉

猜你喜欢
废气排放量总量
中国高碳行业上市公司碳排放总量榜
6300万富人的碳排放量大于31亿穷人
对于废水排放相关分析
城市公交车非常规气体排放特性研究
电信业务总量保持高位增长
汽车涂装喷漆废气处理技术
吸废气的公路
环保部:今年上半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