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共享发展的科学内涵

2016-03-21 08:26郭广银
唯实 2016年3期
关键词:经济社会公共服务理念

郭广银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表明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必将带来我国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引领推动我国发展迈上新台阶。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共享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落脚点“压轴”出场,体现了其在五大发展理念中的独特地位。准确把握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对于深入学习领会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把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共享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要“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这一发展理念充分体现了人民主体、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等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要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中国共产党人历来尊重和重视人民群众在历史和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并体现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民是推动发展的主体力量,强调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如果不能给人民带来福祉,不能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那么,这种发展就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就背离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初衷,从而丧失了自己的价值。当前,我国发展拥有良好的基础,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但是也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同行业和人群发展差距大,消除贫困任务艰巨,这些困难和挑战无疑制约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共享发展的提出,就是通过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体现机会公平,促进教育公平,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施脱贫攻坚,保障基本民生,缩小收入差距,从而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共享发展的核心要义是全面小康,

是普惠化与差异化的统一

共享不是“坐享其成”,共享的前提是劳动创造,共同创造。只有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共享才有坚实的基础;只有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才有可能。需要看到,尽管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是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并没有根本改变,我国当前的生产力水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根本不足以支撑起全民“坐享”。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福利病带来的发展困境仍在眼前,因此,我们对共享的预期应当保持在一个合理限度之内。

共享在范围上强调普惠性和均等化。共享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全体人民共同迈入”体现了共享范围和要求上的全覆盖。共享发展要求在保障基本民生和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方面,推行普惠、均等和全覆盖等原则。而将“扶贫”上升到“脱贫”,强调“决不让一个地区掉队”、“贫困县全部摘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对贫困人口应保尽保”、“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更是体现了共享范围上的全覆盖、普惠化,但普惠化、均等化不是平均主义。

共享在内容上注重内涵和质量。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今天的共享已经不是过去的“均贫”,也不是“均富”,而是有内涵有质量的差异化共享。从内容上看,我们的共享不只是停留在物质层面,还注重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层面,注重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舒适度。以城镇化为例,今天的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5%,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但是现有的7.5亿常住人口中有2.5亿左右没能在城镇落户,因而无法享受相应的教育、就业、医疗等公共服务,也不能与城镇居民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这显然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相悖。《“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要通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施居住证制度等手段,使城镇常住人口和城镇居民一起共同享有居民权利和义务以及基本公共服务,从而实现高质量的新型城镇化。

共享在方式上体现精细化、差异化。在共享方式上,我们的共享也不是过去的“吃大锅饭”,不是粗放式的共享,而是更加科学、更加精细的共享。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到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时,强调要“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等等。在扶贫政策上的这种制度化和差异化特征,充分体现了在共享模式上的辩证性。

共享使发展更协调更有力更可持续

除了发展成果要为人民共同享有这一内涵之外,共享发展还包含着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即通过共享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力。换句话说,发展是共享的前提,而共享则使得发展更均衡、更可持续、更有力量。

共享有利于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参与性。人民是发展的主体,群众中蕴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无穷能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通过健全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等共享举措,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普遍提高,让人民不断拥有尊严感、幸福感、获得感。这样,人民的热情、智慧、活力和能量才会得到充分激发和释放。

共享能够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团结一切力量共谋发展。当前,由贫富差距拉大、利益格局固化以及社会流动空间日益狭窄所导致的社会矛盾和风险不断积聚,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的分化和撕裂,影响着社会的安定团结,日益成为阻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桎梏。就经济社会发展而言,“团结就是力量”同样是颠覆不破的真理。共享能够有效增进人民团结,促进经济社会稳定有序发展。

共享通过二次分配与二次发展的辩证结合为发展增添新动力。当前,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社会发展日益表现出富人愈富、穷人愈穷的马太效应。事实上,贫困人群、边缘群体承受意外风险能力差,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单靠自身很难走出困境。因此,共享发展理念下的扶贫,就不能只是输血,还要提高造血能力;不能只是二次分配,还应是二次分配基础上的二次发展。如果扶贫仅仅是针对贫困地区和人群进行物质上的二次分配的话,那么这样的扶贫就只是对既有发展成果的单向消耗,难以持续;如果扶贫是在二次分配基础上的二次发展,即通过资金、市场、能力等方面的支持,赋予贫困地区和人群重新发展的能力,那么这种扶贫才是持续有效的,而且还能给国家发展带来新鲜血液和新的动能。

〔本文系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2015年度资助研究项目成果〕

(作者系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东南大学原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戴群英

猜你喜欢
经济社会公共服务理念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更新研究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城市更新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态更新
“互联网+”公共服务供给对策
用心处事
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
当前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数据
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月度监测数据(2008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