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彩丽++孔素真
【摘 要】
近年来,翻转课堂引起了国内教育界前所未有的关注,迅速成为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作为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破坏性创新”,在把握现状的基础上进行及时总结和反思显得非常重要。文章采用文献计量法,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为数据来源,从文章数量、期刊分布、高产作者、高被引论文、研究主题、研究热点六个维度,定量分析了我国翻转课堂的研究现状和特征,并提出以下四个结论和建议:明晰基本概念,促进科学发展;深化研究层次,加大深度理论研究和真实情景中的实证研究;加强合作研究,形成核心研究队伍;关注具体问题研究,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 翻转课堂;反转课堂;颠倒课堂;文献计量;慕课;微课;学术期刊文献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6)02—0026—08
我国教育领域特别是基础教育领域的课程改革在经历了“探究式课堂”“先学后教式教学模式”之后,又迎来了信息化环境下的“翻转课堂”[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于2012年第3期策划专题,由重庆聚奎中学教师和台湾邹景平教授从理论到实践系统地介绍了“翻转课堂”相关理论和学校实施“翻转课堂”的经验和做法,至今在国内已有三年的发展历程。三年来,“翻转课堂”不管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层面都已成为教育管理者、研究者、各级各类教师关注的热点。2014年8月,由北京大学数字化学习研究中心汪琼教授主讲的MOOC“翻转课堂教学法”在网易公开课上线,更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推动了“翻转课堂”在国内快速发展。作为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破坏性创新”,及时把握现状并在研究中进行总结和反思显得非常重要。
刘健智等从理论研究和实践层面对国内外翻转课堂进行了综述[2];段春雨采用元分析的方法,从时间分布、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研究人群、研究方法和主题等综述了国内翻转课堂研究的整体状况、特点、规律[3]。而以上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定性描述和元分析的方法,存在文献数量少或研究方法单一等不足。本研究将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力图通过客观的数据和规范的方法开展研究,综合采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多视角解析我国翻转课堂的研究现状,并提出未来几年翻转课堂在国内发展的建议,为翻转课堂在我国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一 数据与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目前国内最大的中文学术期刊库——中国知网(CNKI)为主要数据来源,以篇名=“翻转课堂”OR 篇名=“反转课堂”OR 篇名=“颠倒课堂”为检索式,统计年限不设限制,截止日期为2015年1月6日,共检索出936篇相关文献,通过人工方法对数据进行以下处理:过滤会议通知、征稿简介、重复发表的文章,共得到有效文献918篇,通过书目共现分析软件Bicomb2.0抽取文献题录信息,研究主要对发文时间、关键词、作者、作者单位、发文期刊等关键字段进行量化和可视化分析。
(二)研究方法
通过期刊论文的统计可较客观、全面地分析领域发展情况。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法对文献进行六个维度的分析:发文数量、发文期刊、作者及作者单位分布、高被引论文、研究主题、研究热点。文献计量法是运用文献计量学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借助文献各种数量特征,采用数学与统计学方法来描述、评价和预测某学科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文献研究方法[4]。
二、研究过程和数据分析
(一)从发文数量看国内翻转课堂研究
某领域期刊论文数量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该领域学术研究的理论水平和发展速度。对某一领域的文献增长做历史、全面的统计,绘制相应的增长曲线,对评价该领域所处的阶段,预测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动态具有重要意义[5]。2012-2014年间,国内共发表翻转课堂相关期刊论文918篇,其中核心期刊文章157篇。其年度数量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文章总量近3年呈直线上升趋势,由2012年的14篇,上升到2014年的778篇。和期刊发文总量相比,核心期刊的发文量较少,占文章总量的17.1%。以上数据表明,翻转课堂得到国内教育研究者的高度关注,快速成为教育界研究的热点,但总体上高水平文章较少。
图1 期刊、核心期刊发文年代分布
文献计量学的奠基人之一普赖斯(D.S.Price)提出科技文献增长四个阶段的理论。第一阶段:学科刚诞生,绝对论文数量少,增长不稳定,很难通过统计的方法求得相应的数学表达式;第二阶段:学科进入大发展时期,专业理论迅速发展,论文数量急剧增加,较严格地服从指数增长;第三阶段:学科理论日趋成熟,论文数量增长减缓,演变为线性增长,仅维持固定的文献增长量;第四阶段:随着理论的完备,学科文献日趋减少,曲线逐渐平行于横坐标,或出现不规则各类振荡[6]。结合图1可以看出,我国翻转课堂研究处于第二阶段,已进入领域快速发展期。
(二)从发文期刊看国内翻转课堂研究
期刊是学术论文的主要载体,对相关期刊的统计分析有助于深入了解“翻转课堂”的发展状况。398种期刊共载文941篇,总载文比2.36篇。表1为载文频次前10位的期刊,10种期刊发文207篇,占所有文献的20.9%,它们可以说是载文量较高的“核心期刊”。从发文数量来看,《中国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代教育技术》三种期刊发文量最大,都在20篇以上。《现代教育技术》是载文量最大的CSSCI源期刊,在国内翻转课堂发展过程中起到推动和引领作用。表1中排名前10位的期刊主要集中在教育技术学类,核心和CSSCI源期刊3种(带*期刊),其余都是一般期刊,说明国内翻转课堂研究相对集中,研究文献整体质量不高。
表1 期刊发文量分布
[序号\&期刊名称\&载文数量\&百分比%\&1\&中国信息技术教育\&50\&5.0710\&2\&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9\&2.9412\&3\&*现代教育技术\&23\&2.3327\&4\&考试周刊\&18\&1.8256\&5\&中国教育技术装备\&17\&1.7241\&6\&中国教育信息化\&16\&1.6227\&7\&教育信息技术\&15\&1.5213\&8\&*远程教育杂志\&14\&1.4199\&9\&中小学电教\&13\&1.3185\&10\&*中国电化教育\&12\&1.2170\&]
(三)从发文作者和机构看国内翻转课堂研究
研究者是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对某一研究领域的作者的发文规律及其数量关系进行分析,可以确定该领域的核心作者群与重要作者,从而方便学术交流,促进学术发展[7]。为了清晰地展示我国翻转课堂研究学者的基本情况,文章主要从作者机构、作者发文量和合作情况三个维度分析。
1. 作者机构分析
作者机构分析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社会机构或团体对“翻转课堂”研究的关注程度以及相关研究队伍的人员构成情况。发文排名前11位的机构如图2所示。11家机构中包括师范大学5所、综合大学1所、职业类院校1所、中学3所、电化教育馆1所,可见我国翻转课堂研究人员构成分布比较广泛,分别来自不同性质和层次的单位,充分说明了翻转课堂得到教育界不同层次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在众多研究机构中,华中师范大学以16篇的优势成为发文量最大的单位,可以看出,华中师范大学师生对翻转课堂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有效推动了翻转课堂在国内的发展。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重庆聚奎中学、山东昌乐一中、杭州学军中学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基础教育教学应用中的典范,是信息化环境下践行教育教学改革的领跑者和拓荒者,有力地推动了国内翻转课堂在基础教育中的发展和应用。从作者来源机构的地区分布来看(如图3所示),11个研究机构中,46%的研究机构来自华东地区,华中地区所占比例为27%,华北、西南、东北地区分别是9%,华南和西北地区为0。以上数据表明,在研究机构的地区分布上,翻转课堂研究基本已覆盖全国所有地区,主要集中在华东和华中地区,而华南和西北地区研究力量相对较弱。
图2 作者机构频次分布
图3 作者机构地区分布情况
2. 作者发文量和合作情况分析
经统计,918篇翻转课堂文献中,共有第一作者861位,全部作者(含参与作者)1,190位,发文总频次1,355次。三年来,发表1篇论文的作者1,066位,占总作者数的89.58%;发表2篇论文的作者102位,占总作者数的8.57%;发表3篇以上的作者(见表2)18位,占总作者数的1.51%。以上数据说明我国翻转课堂研究还没有形成核心作者群,表现出业余作者多而持续研究的作者少的特点。
表2 作者发文频数列表
[序
号\&作者
姓名\&出现
频次\&作者
单位\&序
号\&作者
姓名\&出现
频次\&作者
单位\&1\&金陵\&11\&苏州电教馆\&10\&张爽\&3\&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2\&杜悦\&6\&中国教育报\&11\&韩涛\&3\&山东枣庄建设路小学\&3\&田爱丽\&6\&华东师范大学\&12\&牟艳娜\&3\&中小学信息技术\&4\&汪晓东\&4\&华南师范大学\&13\&张兰\&3\&河南工信职业学院\&5\&陈玉琨\&4\&华东师范大学\&14\&张金磊\&3\&南京大学\&6\&张福涛\&4\&山东昌乐一中\&15\&李敬川\&3\&重庆聚奎中学\&7\&李战杰\&4\&吉林医药学院\&16\&曾丽婷\&3\&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8\&尹达\&4\&陕西师范大学\&17\&张渝江\&3\&重庆聚奎中学\&9\&于天贞\&3\&华东师范大学\&18\&蔡晓丽\&3\&常州工学院\&]
如表2所示,发文数在3次以上(包含3次)的作者为18人。其中,来自江苏苏州电教馆的金陵署名频次11次,且署名文献被引用频次也相对较高,是我国翻转课堂研究领域具有影响力的研究者。
为了清晰地反映高产作者间的合作情况,文章通过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绘制了作者合作关系网络图谱,结果如图4所示。从合作次数来看,18位署名超过3次的作者中仅有4位存在合作关系,且合作次数不多;从合作关系上看,两组合作作者分别是来自同一学校的同事或师生,其他作者间不存在合作关系。可见,当前我国翻转课堂领域作者合作较少,跨机构、跨领域的交流合作研究更少。
图4 作者合作关系网络图谱
(四)从高被引文献看国内翻转课堂研究
通过对文献的被引频次进行统计分析,可以挖掘某一学科领域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参考价值以及学术影响力的文献,表明该学科领域当前的研究层次和研究水平,为今后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8]。将973篇文献按被引频次从高到低进行排列,选定被引频次超过60次的8篇文章作为本研究领域的高被引文献,如表3所示。
(五)研究主题分析
对论文研究主题进行统计分析,有助于看清我国翻转课堂研究现状和发展水平,从而认清现有研究的优势和不足,明确今后研究的重点和发展方向[9]。而研究主题的分析是文章研究中的重点,也是难点,现有文献和相关研究没有明确的相关分类。但是,国内外现有研究对本研究主题分类给予了很大的启示。美国研究者Noora Hamdan、Patrick McKnight等认为翻转学习的四个要素分别是:灵活的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文化、精心设计的学习内容、专业能力强的教师[10]。南京大学张金磊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包括:教师角色、教学视频、个性化协作式学习环境、课堂活动设计[11]。结合以上几位学者的观点以及对现有文献的把握,将我国翻转课堂的研究主题分为:基本理论研究、师生角色研究、学习资源研究、学习环境研究、教学应用研究、研究综述与反思、外国翻转课堂研究和其他共八个一级主题,每一个一级主题又可以分为若干个二级主题,通过对论文资料的阅读和判定,结果如表4所示。
研究主题整体分布情况如图5所示。其中,教学应用研究这一主题文章数量最多,其比例为56%,一半以上的文章都指向了教学应用;排在第二位的研究主题是基础理论研究,其比例为31%;其他研究主题研究数量较少,分布比较均匀。
针对每个研究主题分析如下。
1. 教学应用研究
研究将该主题下的二级主题分别确定为小学、初中、高中、职业院校、高校5个教育层次,其分布情况如图6所示。整体上看,在5个不同的教学层次中,高校是翻转课堂应用的主阵地。从学科来看,涉及较多的学科主要包括大学英语、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计算机基础等,如卢海燕[12]、胡杰辉[13]等分别探讨了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MOOC支持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杨九 民[14]、黄琰[15]等从不同角度阐释了翻转课堂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的设计与应用;金燕[16]、刘桂花[17]等探讨了翻转课堂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从研究内容上来看,现有研究中实证研究少,可行性分析、模式构建、应用探讨等文章较多。
在基础教育领域,初中应用最多,其次是高中,最少的是小学。这一统计结果和我国当前教育形势比较切合,也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特点相一致。高中面临高考压力,在教学改革面前更多的学校和老师选择保守,而小学生还不具备基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适合实施翻转课堂。从涉及学科来讲,主要包括数学、化学、物理、英语、语文、政治、地理等,总体上看数学和英语学科较多。从研究内容来看,基础教育领域研究中实证研究几乎没有,大多是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应用探讨等浅层次研究。
在职业院校这一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中,其所占比例为教学应用总体的20%,也是主要的应用领域之一。由于职业院校的特殊性,专业分类多,学科较复杂,从整体上看没有明显的学科应用。从研究内容上来看,缺乏实证研究,泛泛而谈的研究内容较多,文章整体水平较低。
2. 基本理论研究
基本理论研究是国内第二大研究主题,所占比例为31%,仅次于教学应用研究。从整体上看,翻转课堂的本体研究数量较大,这和翻转课堂这一新的舶来品有关,国内研究者需要一个引介、消化、吸收的过程。张跃国[18]、张金磊 [19]、金陵 [20]等从不同角度对翻转课堂的起源、概念、特征、优势、不足、理论基础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翻转课堂本体研究的文章为其在国内的引介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整体上高质量文章较少,重复研究多,创新研究和观点少。有关理论综合部分的研究,张金磊[21]、宋艳玲[22]、宋朝霞[23]等分别从游戏化学习理念、认知负荷理论、基于项目的学习等方面探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赵呈领[24]、刘锐[25]、胡杰辉[26]等从微视频、视频公开课、MOOC等维度探讨了不同形式的视频学习资源支持翻转课堂的实施策略和应用模式。
3. 学习环境研究
学习环境研究主题包括三个二级主题,分别是网络教学平台、学习终端、物理学习环境。该主题文章数量为35篇,占文章总量的4%。其中,网络教学平台研究相对来说较多,共32篇文章。研究发现,国内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平台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为翻转课堂实施自主设计开发的平台,该类平台主要出现在基础教育领域,以学校为单位和公司合作开发的网络教学平台,如山东昌乐一中的阳光微课平台和重庆聚奎中学的云教育信息平台;一类是Moodle、Canvas LMS、QQ群、微信等平台[27] [28] ,这些平台的用户大部分是高校和职业院校教师。学习终端文章数量3篇,物理学习环境研究的文章数量为0。数据表明,国内研究者较少关注网络教学平台,更少有关注学生学习终端的研究,没有研究者关注翻转课堂实施的物理环境。学习环境作为翻转课堂实施的重要因素,国内学者需要加大该主题的研究,特别是有效网络支撑平台的研究。
4. 师生角色研究
现有研究中,对教师角色研究的文献数量不多,共15篇,占文献总量的1.60%,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两大方面:一是教师角色的转化,如华东师范大学于天贞认为教师角色要实现从“主演”转化到“导演”,并提出转化的路径[29];二是翻转课堂对教师能力素质的要求,如东北师范大学的徐姗姗、金书辉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度三个维度解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胜任力结构[30]。现有研究对学生角色和能力的研究较少,5篇文献占文献总量的0.54%,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翻转课堂对学生素质能力的要求和培养,如马秀麟提出翻转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需要学生具有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31];周一贯认为翻转课堂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自动力[32]。
5. 学习资源研究
学习资源这一研究主题主要分为教学视频、学习任务单等学习资源的研究。从现有数据看,国内研究者对该主题较少关注,仅占文献总量的1%。教学视频是翻转课堂教学资源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祝嘉钰从翻转课堂视频制作的依据、设计和优化原则、制作流程、使用方式等方面探讨了国外翻转课堂中教学视频的制作与管理[33];冯秋生针对翻转课堂中使用的微课程,从内涵、属性、特点、类型、关键制作策略等方面做了研究[34];金陵[35]、李建东[36]等强调了学习任务单是实现翻转课堂的前提。
6. 外国翻转课堂研究
外国翻转课堂研究这一研究主题文章数量较少,占文献总量的1%。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对全球教育产生广泛的影响,了解世界其他国家的翻转课堂研究和应用现状,对促进和反思我国的翻转课堂理论和实践应用都将有积极意义。何朝阳等研究了迈阿密大学、中田纳西州立大学、波多黎各大学等翻转课堂教学实践[37];兰艳等引介了两位美国教师的翻转课堂实录[38];杨刚等介绍了美国十大翻转课堂案例[39]。现有研究主要关注美国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对其他国家的关注少,对美国的借鉴研究中,研究者比较关注美国教师的翻转课堂教学案例研究。
7. 研究综述和反思研究
研究综述和反思这一主题占文献总量的4%,其中研究综述13篇,反思25篇。从研究内容上来讲,刘健智等从理论研究和实践层面对国内外翻转课堂进行综述[40];段春雨采用元分析的方法,从时间分布、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研究人群、研究方法和主题等综述了国内翻转课堂研究的整体状况、特点、规 律[41];王玥对国内翻转课堂的实证研究进行了总结和评价 [42]。每一个研究领域都需要不断深入的反思,翻转课堂研究也不例外,现有研究中,反思内容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身的理性思考,该部分反思反映出国内部分研究者对翻转课堂适应性、有效性以及避免盲目性等关键问题的思考[43];一是实践困惑和反思,该部分反思主要体现在教师针对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的反思与改进等[44]。
(六)研究热点分析
高频关键词可以很好反映某领域的关注热点,特定研究领域一段时间里大量研究成果的关键词集合有助于确定该领域的发展脉络、热点前沿及发展趋势等。高频词选择的标准一般为截取的高频词累计频次达总频次的40%左右。研究通过BICOMB书目分析软件统计提取文章关键词,其中关键词总量是2,091个。在统计过程中,合并了意义相同的关键词,如“MOOC”“MOOCS”“慕课”合并为“MOOC”。选择词频大于等于10的关键词为高频关键词,占总关键词频次的37.41%,这35个高频关键词基本代表了我国近三年翻转课堂的研究热点(如表5)。
表5 我国翻转课堂研究高频关键词表
[序
号\&关键字段\&出现
频次\&累计
百分比%\&序
号\&关键字段\&出现
频次\&累计
百分比%\&1\&翻转课堂\&688\&14.1418\&19\&科罗拉多州\&16\&33.4430\&2\&教学模式\&170\&17.6362\&20\&微视频\&16\&33.7718\&3\&自主学习\&102\&19.7328\&21\&现代教育技术\&16\&34.1007\&4\&课堂教学\&92\&21.6238\&22\&教学\&15\&34.4090\&5\&微课\&69\&23.0421\&23\&在线课程\&14\&34.6968\&6\&学习过程\&64\&24.3577\&24\&教学流程\&13\&34.9640\&7\&教学视频\&61\&25.6115\&25\&大学英语\&13\&35.2312\&8\&教学设计\&54\&26.7215\&26\&导学\&12\&35.4779\&9\&信息技术\&54\&27.8314\&27\&学案\&12\&35.7246\&10\&知识内化\&44\&28.7359\&28\&化学教师\&11\&35.9507\&11\&课堂模式\&38\&29.5170\&29\&班级授课\&11\&36.1768\&12\&教学效果\&33\&30.1953\&30\&学习效果\&10\&36.3823\&13\&教学改革\&30\&30.8119\&31\&高职院校\&10\&36.5879\&14\&MOOC\&27\&31.3669\&32\&教学实践\&10\&36.7934\&15\&应用\&23\&31.8397\&33\&合作探究\&10\&36.9990\&16\&英语教学\&22\&32.2919\&34\&问题解决\&10\&37.2045\&17\&学习活动\&21\&32.7235\&35\&学习理论\&10\&37.4101\&18\&传统教学模式\&19\&33.1141\&\&\&\&\&]
从表5可以看出,除去“翻转课堂”主题检索词外,排在前10位的高频关键词分别是教学模式(170次)、自主学习(102次)、课堂教学(92次)、微课(69次)、学习过程(64次)、教学视频(61次)、教学设计(54次)、信息技术(54次)、知识内化(44次)、课堂模式(38次),排在前十位的高频关键词反映了翻转课堂的基本概念、本质、关键要素、支撑环境等。而教学效果、MOOC、教学改革、应用也成为翻转课堂研究的高频词。可见,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翻转课堂研究未来一段时期会更关注翻转课堂在具体教学情境中的教学效果的研究,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更强调其在各阶段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以及和MOOC的相互关系研究。
三、结论与反思
通过以上六个维度的分析,比较直观地反映出近几年我国翻转课堂的研究现状:从发文数量上来看,文章数量呈指数级增长趋势,发展势头迅猛,进入领域的快速发展期,未来几年国内翻转课堂文献研究数量会持续增长;从发文期刊来看,主要集中在教育技术类期刊,但高级别的核心期刊较少;从发文作者来看,作者主要集中在华东和华中地区,其他地区较少,高产作者间缺乏合作,研究比较分散,还没有形成核心作者群;从高被引论文分析来看,翻转课堂研究领域已经形成一批具有较高参考价值和学术影响力的文献;从研究主题分析来看,教学应用和基本理论研究是目前学界关注最多的研究主题,而对翻转课堂其他基本要素的研究较少;从研究热点分析来看,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微课、学习过程、教学视频、教学设计、知识内化是翻转课堂领域研究的热点,而教学效果、MOOC、应用是未来该领域研究的重要趋势。针对以上结论分析,对我国翻转课堂未来发展提出以下建议,供学界参考。
1. 加大深度理论和课堂教学实证研究,深化研究层次
不管从文章数量还是从研究规模上来讲,我国翻转课堂研究发展势头迅猛,但是现有研究表现出严重的“追风”现象,研究内容重复、空泛、缺乏创新,整体研究质量不高。翻转课堂并非是完全适合中国本土技术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育图景,更非无所不能的教育神话[45]。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和理性思考,通过真实情景的实证研究来验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形成良性循环的科学研究实践模式。
2. 增加教育类核心期刊的关注力度,提高研究质量
从来源期刊上来看,国内翻转课堂研究文献分布较为集中,教育技术类期刊在国内翻转课堂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总体上来看,高级别的核心期刊对翻转课堂的关注力度还不够,总体载文量较小。建议教育类和教育技术类核心期刊加大对翻转课堂研究的关注力度,可以通过增设翻转课堂研究专栏、专题等形式强化相关研究,提高研究质量,切实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和各个层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3. 加强合作研究,形成核心研究队伍
尽管作者来源单位和区域分布比较广泛,但总体上还是业余作者多,持续研究作者少,核心作者群还未形成,且高产作者间缺乏合作,跨机构跨领域交流合作研究更少。翻转课堂具有明显的教学实践特性,因此提出以下两个建议:第一,建议高校教育技术学教师和相关研究者在自身教学中率先尝试翻转课堂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既避免了纸上谈兵,又可以为其他学科教师和一线教师提供借鉴;第二,加强高校理论研究者和一线教师的合作研究,形成研究合力。高校理论研究者要从理念、方法、技术各个层面指导一线教师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尽量减少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试误过程,提高教学研究效率和质量。
4. 注重翻转课堂核心要素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研究主题分析可知,国内翻转课堂研究重点体现在基本理论研究和各层次教育应用两方面,而对学习资源、学习环境、师生角色等具体问题的研究很少。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高效学习环境的搭建、高度专业化的教师等都是翻转课堂顺利和有效实施的关键要素,没有具体问题的研究和解决,翻转课堂在国内的发展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建议研究者和期刊更加关注以下具体问题的研究:第一,学习环境方面,加强网络教学支撑平台的设计与开发研究和翻转课堂物理学习环境研究;第二,学习资源方面,加强教学视频的教学设计和不同表现形式教学视频的学生满意度和有效性研究以及学习任务清单的设计研究;第三,翻转课堂对教师素养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加强教师能力素养和教师角色转换研究。
5. 强化翻转课堂、MOOC、微课的融合研究,实现教育教学创新
从高频词分析结果来看,除了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学习过程、教学设计、知识内化等反映翻转课堂内涵、特征、教学过程等基本要素的研究热点外,微课、MOOC也成为翻转课堂研究的高频关键词,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翻转课堂、MOOC、微课三者存在密切联系,微课是连接MOOC和翻转课堂的桥梁,而MOOC既可以作为翻转课堂教学的资源平台,又可以成为翻转课堂网络学习协作平台,翻转课堂又深化了微课和MOOC作为教学资源的属性,使其在教学中得到充分利用,发挥更高的价值。因此,未来一段时期,研究者要继续关注翻转课堂、MOOC、微课,加强三者的融合研究,探索出MOOC、微课支持翻转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和途径,实现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创新。
[参考文献]
[1] 吴志鋐. 十多年课改之路:从探究课堂到翻转课堂[J]. 上海教育科研,2014,(8):5-6.
[2][40] 刘健智,王丹. 国内外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实践评述[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68-71.
[3][41] 段春雨. 国内翻转课堂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 重庆高教研究, 2014,(4):106-112.
[4] 黄维,陈勇. 中国教育经济学发展轨迹的知识图谱研究[J]. 教育与经济,2010,(3):68-69.
[5] 庞景安. 科学计量研究方法论[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299-301.
[6] 邱均平.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情报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一)[J].图书情报研究,2009,(1):1-2.
[7] 邱均平.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情报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二)[J].图书情报研究,2009,(2):8-9.
[8] 严贝妮. 基于文献计量的国内情报分析研究综述(1978- 2012)[J]. 现代情报,2013,(10):167.
[9] 孙晓宁. 国内个人知识管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 图书馆, 2013,(5):64-67.
[10] Noora Hanmdan.A Review of Flipped Learning[DB/OL]. www.flippedlearning.org,2013.
[11] 张金磊.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探析[J]. 中国远程教育,2013,(10):59.
[12] 卢海燕.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 外语电化教学,2014,(7):33-35.
[13] 胡杰辉,伍忠杰. 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 外语电化教学,2014,(11):40-42.
[14] 杨九民,邵明杰,黄磊. 基于微视频资源的翻转课堂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程为例[J]. 现代教育技术,2013,(10):36-38.
[15] 黄琰,蒋玲,黄磊. 翻转课堂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4,(4):110.
[16] 金燕.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 职教论坛,2014,(8):55-56.
[17] 刘桂花. 翻转课堂在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13,(10):174.
[18] 张跃国,张渝江. 透视“翻转课堂”[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2,(3):9-10.
[19] 金陵. “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9):18.
[20]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 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21] 张金磊,张宝辉. 游戏化学习理念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远程教育杂志,2013,(1):73-78.
[22] 宋艳玲,孟昭鹏,闫雅娟. 从认知负荷视角探究翻转课堂——兼及翻转课堂的典型模式分析[J]. 远程教育杂志,2014,(1): 105-112.
[23] 宋朝霞,俞启定. 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模式研究[J]. 远程教育杂志,2014,(1):96-104.
[24] 赵呈领,徐晶晶,刘清堂. 基于微视频资源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探究[J]. 现代教育技术,2014,(12):70-76.
[25] 刘锐,王海燕.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和实践[J]. 现代教育技术,2014,(5):26-32.
[26] 胡杰辉,伍忠杰. 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 外语电化教学,2014,(6):40-45.
[27] 胡建平. Canvas平台支持下的翻转课堂实践探究[J]. 中国远程教育,2014,(9):72-77,96.
[28] 张新明,何文涛,李振云. 基于QQ群+Tablet PC的翻转课堂[J]. 电化教育研究,2013,(8):68-72.
[29] 于天贞. 从“主演”到“导演”:基础教育翻转课堂中教师角色转换及其路径[J]. 上海教育科研,2014,(5):49.
[30] 徐姗姗,金书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胜任力构成分析[J].中小学电教,2014,(7):28.
[31] 马秀麟.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以学生为中心[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10-20.
[32] 周一贯. 翻转课堂:重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自动力[J]. 小学语文教学,2014,(10):5.
[33] 祝嘉钰. 国外翻转课堂中的教学视频制作与管理[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5):5-8.
[34] 冯秋生. 翻转课堂之微课程[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18): 29-30.
[35] 金陵. 用“学习任务单”翻转课堂教学[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3,(3):20.
[36] 李建东. “自主学习任务单”:实现“翻转课堂”的前提——以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2A Unit 7 Here you are为例[J]. 江苏教育, 2014,(37):48-49.
[37] 何朝阳,欧玉芳,曹祁. 美国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启示[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148-151、161.
[38] 兰艳,谢家萍. 美国教师的“翻转课堂”体验[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9):74-76.
[39] 杨刚,杨文正,陈立. 十大“翻转课堂”精彩案例[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11-13.
[42] 王玥. 翻转课堂实证研究的总结与评价[J]. 郑州师范教育,2014,(2):15-19.
[43] 李允. 翻转课堂中国热的理性思考[J]. 课程·教材·教法,2014,(10):18.
[44] 卢强. 翻转课堂的冷思考:实证与反思[J]. 电化教育研究,2013,(8):91-97.
[45] 宁本涛. “翻转课堂”的基本途径与问题审视[J]. 现代教育技术,2014,(12):64.
收稿日期:2015-04-15
定稿日期:2015-07-23
作者简介:卜彩丽,在读博士,讲师,河南师范大学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453002)。
孔素真,实验师,硕士,河南牧业经济学院(450046)。
责任编辑 池 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