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沭阳县东关实验小学 殷虎成
让赞美芬芳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堂
江苏省沭阳县东关实验小学 殷虎成
丘吉尔说:“你要别人具有怎样的优点,你就要怎样地赞美他。实事求是而不是夸张的赞美,真诚而不是虚伪的赞美,会使对方的行为更增加一种规范。”赞美是促使学生个体体验成功和超越自我的最佳途径。赞美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对自己有正确认识,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能力,树立信心。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学生更需要在一个快乐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赞美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关键词:语文 课堂 诚挚赞美 夸大赞美 无形赞美
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尤其是刚进入小学阶段的一年级学生根本不知道该怎样做,使教师容易产生“有理说不清”的困惑。另外,教育过程中过多的惩罚性教育容易给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与生理影响。
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因此,改变教师课堂上与学生之间的恶性互动迫在眉睫。如何改变这种状态?笔者尝试运用“赞美”改变师生之间的紧张关系,充分发掘学生的闪光点,肯定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小学语文课堂上主动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良好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赞美教育就是教师善于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学会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言行,从而使学生发扬自身优势,找到“我是好学生”“我能行”的感觉,激励每位学生充满信心地主动发展,高度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但许多教师往往拔高了对学生的要求,看不到学生身上的优点,意识不到自己面对的只是普通、智力水平正常的学生。面对学生,教师应学会诚挚地赞美,鼓励学生不断进步,逐步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例如,苏教版第一册语文《升国旗》一课中讲解“敬”这个二类生字,笔者认为学生肯定不认识“敬”字,这时,一名学生在座位上低声说出这个字的读音。笔者鼓励这名学生,请他回答,他怯怯地读出这个字。笔者又请他大声地告诉大家,他照做了。笔者继续提问他是如何认识这个字的,他说他姐姐的名字里有这个字。笔者诚挚地赞美他:“你真了不起,居然认识了这么难的字,老师送给你一个大拇指!”笔者边夸奖边把大拇指盖在这名学生的脸上。当这名学生看到笔者亲手给他盖的大拇指,引来了全班同羡慕,这名学生的脸上露出骄傲的神情。表扬学生对于教师很容易,但对刚刚开始识字的低年级学生来说犹如吃了蜜一样,增强学生学字、识字的兴趣与信心,点燃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帮助他们打开学习语文的大门。
本文提到的“夸大赞美”并不是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做不副其实、虚伪地赞美,而是针对性格内向,对学习毫无兴趣的“学困生”,这类学生容易在课堂上低头不语,讲话捣乱。教师如果对这类学生取得的一点进步进行“放大”,使他们自卑的心灵得到鼓励,人格得到尊重,才能激发他们的潜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笔者所在班级有一名学生,每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他上课从不听讲,总是忙个不停。先是玩橡皮,被提醒收起来又接着玩文具盒,文具盒被教师没收了,索性玩起了手指头。笔者看在眼中,急在心上,提醒与训斥对他无效,甚至到了“刀枪不入”的地步。有一次写字课,学习“林”这个字时,其他学生写得很认真,很好看,他也写得比往常稍有进步,笔者有意请所有小朋友把笔停下,郑重其事地对大家说:“今天,某某学生的字写得多端正。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他。”同学认识到原来某某学生也可以把字写得这么漂亮。在班级同学热烈的掌声中,这名一直被教师批评,被同学嘲笑的学生终于体会到被尊重的感觉,尝到学习的快乐。从此以后,笔者持续地关注他,时常对他进行表扬与赞美,这名学生的进步显而易见。学生的学习态度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发生转变,教师应帮助学生找到自信,树立信心,走上良性循环的学习过程。
如果学生感到不被人爱、不被重视,或被人认为无能,他们就没有强烈的动机实现学习目标。渴望被别人信任、被重视、被看得起,是学龄儿童或青少年最大的心理需求。尤其是成长阶段的小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特别希望得到别人赞扬,渴望得到教师和其他成人的尊重。“赞美教育”恰好能弥补“抱怨教育”的种种弊端,使学生在喜悦的心理环境中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新课程标准要求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是学生学习情绪的主导者,赞美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心灵交流的纽带。教育过程中教师只有把握好赞美的度,赏识、关注每位学生,给学生真诚地鼓励,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让学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才能营造一种愉悦、宽松、平等、合作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愉悦、宽松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知识,获得自信,这就是教育真正的成功。
[1]章 杨.信任是成长的动力——浅谈赏识教育的运用策略[J].考试周刊,2010
[2]陈 冬.赏识教育理念与发展研究[D].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2010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ISSN2095-6711/Z01-2016-12-0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