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水循环原理在高中地理的应用

2016-03-21 10:02王昌荣登封市第一高级中学河南郑州452470
地理教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水循环高中地理应用

王昌荣(登封市第一高级中学, 河南 郑州 452470)



例谈水循环原理在高中地理的应用

王昌荣
(登封市第一高级中学, 河南 郑州 452470)

摘要:水循环原理本质表达了自然界中“水”的运动规律,在高中地理中应用广泛。该文以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为基础,然后归纳出某个区域水循环示意图,最后举例说明该示意图在水量变化原因、沼泽形成以及水资源短缺措施等三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水循环;应用;高中地理

水循环原理是高中自然地理重要的规律之一,在解决高中地理问题应用广泛。水循环实质是表达“水”的运动规律,因而在高中地理中只要关于水的问题都可以用水循环的原理来解释。如:沼泽的形成、水量的变化、水资源短缺的措施等,下面举例说明其应用。

一、水循环原理

教材中给的水循环原理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图 1 水循环原理示意图

图 2 某处水循环的示意图

教材叙述水循环原理时,以海洋和陆地为区域背景,描述了水循环的过程,但是高中地理常见的题目是分析某个特定区域,因而可以画出特定区域的水循环简图来分析水的运动,如图2所示。此图的中心,某处水量,水循环的环节可以划分为两部分——收入和支出。收入:降水和地表径流的汇入;支出:蒸发、下渗、地表和地下径流的流出。此图清晰明了地显示了该区域水运动的所有环节,因而在高中地理中有关“水”运动的问题,基本都可用此图来分析解决。

二、应用

1.沼泽的成因

例1:(2014年,课标Ⅱ)图3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沼泽广布。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8分)

图 3

思路:沼泽的概念,其本质是地表积水多,因而本地来水多,去水少。来水的自然方式为:大气降水、地表径流的汇入,而去水的方式即为蒸发、下渗、地表和地下径流。其本质仍是水循环的原理,因而可以用水循环的原理示意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如图4所示。

图 4 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的形成原因分析思路示意图

来水:流入多,降水多;去水:蒸发弱、下渗弱和流出少。再结合区域背景:该地为西西伯利亚平原,该地河流较多,且有凌汛等导致河流泛滥,流入该地的地表水较多。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因而降水多与实际不符,不能写。该地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该地有冻土,导致地表水不易下渗,因而下渗量较少。该地为平原地形,地势平坦,因而排水不畅,导致地表和地下径流流出较少。因而此题的答案是:

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地表水较多;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有冻土,地表水不易下渗;平原地形,地势平坦,因而排水不畅。

2.水量变化的原因

例2:(2010年福建文综,37题)指出图5尼日尔河从P点到Q点河段的水量变化趋势,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思路:在图5可以看到Q点据沙漠近,因而Q点附近水量较少,P点到Q点水量变少。具体的自然原因可根据水循环的原理分析出:水的收入(降水、地表径流汇入)减少,支出(蒸发、下渗)增强,具体的分析思路如图6所示,结合该地区的区域背景,就可以得出答案。

图 5

图 6 P点到Q点的水量减少的原因分析思路示意图

变化趋势:水量减少。

原因:该河段所处区域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大(流经半干旱、干旱地区);少支流汇入;河水下渗严重。

3.水资源短缺的措施

利用水循环原理,也可以写出水资源短缺的措施,具体是思路是:人们能够影响到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因而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和人为用水来说明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具体如图7所示:

图 7

措施:

降水:人工增雨;

下渗和地表径流: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

流入:跨流域调水;开渠引水;修建输水管线等;

某处的水量:修建水库,调节时间分配;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治理污染;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等措施。写的时候核心思路是此地的水尽可能少流出,提高水的利用率。

笔者从沼泽的形成原因、水量变化的原因和水资源短缺的措施三个方面说明水循环原理在高中地理的应用,以做抛砖引玉。

猜你喜欢
水循环高中地理应用
硫酸法钛白粉水洗及水循环膜处理工艺
翠鸟博士的科学指南:水循环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