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 倩
(华东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上海 200241)
美国《生活化的地理:国家地理课程标准(第二版)》探析
龚 倩
(华东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上海 200241)
美国《生活化的地理:国家地理课程标准(第二版)》于2012年完成修订,发行使用。第二版国家地理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为地理观点、地理学科知识、地理技能三部分,对照第一版国家地理课程标准,该版课标在内容、结构及概念上发生了变化。
美国;生活化的地理;国家地理课程标准(第二版)
第一版《生活化的地理:国家地理课程标准》是由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于1994年出版的,自推出以来,它在内容上对教师、课程设计人员、出版社、职前教师以及其他教育者予以了出色的指导,第二版在原版基础上进行修改,于2012年发行。本文依据美国《生活化的地理:国家地理课程标准(第二版)》,对其内容和变化进行概述。
通过课程标准编委会中专家与工作人员的细致工作,美国国家地理课程标准历时五年得以改版。《生活化的地理:国家地理课程标准(第二版)》由地理观点、地理学科知识、地理技能三部分组成,罗列出18项标准,来界定4年级、8年级和12年级的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应该知道什么,怎样通过地理观点、地理学科知识和地理技能的掌握达到“Doing Geography”[1]。
1.地理观点——多角度审视世界
人们会从不同的视角来审视事物,而地理学者主要是从空间角度和生态角度来形成他们的问题、开展他们的调查 。在研究某一课题时,相较于以其他学科为基础的方法,空间观和生态观为地理方法提供了基础。空间观同时关注社会与自然现象,回答了“在哪里以及为什么在那里”的问题;生态观关注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这些复杂系统之间的关系,将世界视为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关系网络。地理观点扮演着这样的角色:它将地理与历史或经济区分开来,提供一个提出和回答问题、辨析和解决问题、评价选择行为结果的参考框架。[2]
具有地理素养的人知道,受生活经历的影响人们会形成独特的视角。了解了不同文化、不同地域和不同位置会致使人们拥有不同视角,这对于学生理解人们为何在解决问题时所采用的方法如此不同将有很大的帮助。而从诸如历史或经济这些学科来多角度审视世界,能够增加对问题分析和理解的深度,形成广博的世界观。
2.地理学科知识——认识世界
18项地理学科标准按6大基本要素划分,这6大基本要素分别是:空间术语中的世界、地区与区域、自然系统、人文系统、环境与社会、地理知识的用途[3]。第一版国家地理课程标准是分为K—4、5—8、9—12年级三个阶段来编排的,为了在《生活化的地理:国家地理课程标准(第二版)》中保证其结构的连续性,仍采用了三阶段划分,以三栏结构量表的形式呈现。
在地理学科知识部分,18项标准中的每一小项都是以一段简要的介绍开始,来说明了解和理解该小项所要求的内容对于成为具备地理素养的人的必要性。接着是这一小项标准的主题,主题下的“学科知识说明”阐释了学生需要掌握的具体地理知识以及学生在掌握了这些地理知识后该有怎样的表现。在“学科知识说明”的最后列举了一些可以在教室里开展的活动的例子,这些例子不是完成课程计划所必须的,而只是作为可能的课堂活动进行了简要的描述;这些例子不是作为教师必须完成的部分,而是在课堂上可以使用的部分。
3.地理技能——发现与解决地理问题
具备地理素养的人运用地理技能进行调查、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从而做出合理的决定。地理探究的系统论观点仍基于第一版国家地理课程标准的五项技能,这五项地理技能分别是:提出地理问题、获取地理信息、整合地理信息、分析地理信息、回答地理问题。新的来源和方法采集数据、改进的地理空间工具进行分析、数据可视化应用、新的通信和信息技术工具是学生如今在开发使用的[4]。
这一部分是依据学生们需要做什么而不是需要知道或者了解什么来编写的,这五项技能中的每一项的介绍都是由活动和例子构成的简短说明文字在三栏结构量表中呈现的,这就使得读者可以跨年级阅读,同时也能就某一特定年级进行阅读。除此之外,地理技能也在“Doing Geography”的三个组成部分中有表述,以此来帮助教师明了在课堂或者活动中这些技能是怎样呈现的。
自1994年以来,地理界和教育界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修订后的《生活化的地理:国家地理课程标准(第二版)》很好地体现出了这些变化。
1.内容的变化
内容方面,《生活化的地理:国家地理课程标准(第二版)》地理学科知识部分有两小项标准有了些微小的变化:
标准1被修订为:“如何运用地图和其他地理方法、地理空间技术和空间思维理解和呈现信息”[5],其中用“地理空间技术”将第一版中的“工具”替换掉,同时更加强调空间思维这一概念。这一修订反映了对地理工具的使用这一主要变化,也体现出对空间思维研究新的理解。标准8被修订为:“地球表面生态系统和生物群落的特征和空间分布”[6],生物群落这一概念的增加反映出,在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下区域尺度生物物理群落的重要性。
2.结构的变化
除了内容上的变化,与第一版国家地理课程标准相比,第二版最主要的变化是在结构上。第一版国家地理课程标准是按照K—4、5—8、9—12年级三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依次说明18项标准的要求,呈现出在阶段内要求纵向提升的特点。而修订后的《生活化的地理:国家地理课程标准(第二版)》采用三栏结构量表,在结构上呈现出同一项标准在不同年级阶段要求横向提升的特点。
比如说,你想知道四年级学生学习的某一地理知识在其他年级阶段有怎样更高的要求,或者你想知道12年级的学生之前学过哪些知识,这些都能够在第二版国家地理课程标准的同一章上看到。
3.新概念的提出
“Doing Geography”—helping students learn to ask and answer geographic questions.
《生活化的地理:国家地理课程标准(第二版)》合理整合地理观点、地理学科知识与地理技能,使其作为能够主动地“Doing Geography”的必要组成部分,“Doing Geography”为第二版国家地理课程标准提出的新概念。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地理思维和地理信息来做合理的判断,并解决个人和团体所遇到的地理问题是非常必要的,如若学生不能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进行调查、解决地理问题的话,只是记住了具体的学科知识是没有意义的。“Doing Geography”由以下三个基本要点组成:
(1)有能力的学生将地理表达、地理分析和地理技术用于解决地理问题并做出决断,以此来认识过去、理解现在和计划未来;
(2)人类的文化和特性界定了地区和区域,而人类的文化和特性与自然和社会紧密相连;
(3)地球上的空间格局是不断变化的,人类通过持续地塑造和适应其自身文化和自然环境对这种变化产生了影响。[7]
《生活化的地理:国家地理课程标准(第二版)》的内容涵盖地理观点、地理学科知识、地理技能,它将继续为广大的受众服务。第二版国家地理课程标准是对地理教师、课程专家和出版者而言很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同时,它也可以作为职前教师获取地理学科知识、提升地理授课技能的有用资料。美国的很多州依据1994年第一版的国家地理课程标准,制定了本州的地理课程标准,第二版国家地理课程标准呈现出综合性的地理学科知识和地理技能,对基于第一版国家地理课程标准的各州课标项目有着良好的衔接和支撑,很好地实现了两个版本国家地理课程标准的“无缝对接”。
[1] The National Geography Standards.Geography for Life:National Geography Standards,Second Edition[EB/ OL].http://www.ncge.org/geography-for-life.aspx,2013-12-3.
[2][3][4][5][6][7] Heffron, S. G., R. M. Downs. Geography for Life: National Geography Standards, Second Edition[S].Washington, DC: National Council for Geographic Education, 2012.
(责任编校:左秀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