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修身思想与当代大学生社会群体意识的培养

2016-03-21 04:00雷火香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年5期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雷火香

(湖南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儒家修身思想与当代大学生社会群体意识的培养

雷火香

(湖南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摘要:在校大学生社会群体意识不健全主要表现在感恩意识、礼让意识、诚信意识的严重匮乏。秉承儒家修身思想的精华,从儒家的仁孝观念、礼让精神和诚信原则三方面入手,利用大学英语这一教学平台,着重培养在校大学生的感恩意识、礼让意识和诚信意识,以健全当代大学生的社会群体意识。大学生应具有仁孝并重的道德情操、礼让兼备的处世态度、诚实正直的诚信品格,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儒家修身思想;社会群体意识;当代大学生

儒家修身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历经几千年的历史锤炼至今仍熠熠生辉。儒家强调人人都要通过修身以达到其完美的境界。儒家经典“四书”之一的《大学》中有如此精妙的开篇阐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在儒家看来,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而其中的关键在于修身。儒家认为,“修身”,既是提高个人自身能力的道德修养,也是维持家庭和睦、维护社会和谐乃至展现治国安邦之才的根本所在[1]。儒家创始人孔子就非常重视人的道德修养,如《论语·学而篇》中写道:“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由是观之,儒家修身的主要内容是:仁爱、孝悌、礼让、诚信等,因而儒家的仁孝观念、礼让精神、诚信原则等是其修身思想的精华所在。

社会是由人群组合而成的集合体,人只有在群体中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因而每个人必须学会如何做人,即如何理性处世。我国的在校大学生,多数人的社会群体意识是比较健全的,他们孝顺父母、团结同学、诚实守信。但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家庭教育的误导、学校人格教育的缺失以及大学生身心发展的不确定性等因素,部分在校大学生的社会群体意识很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他们感恩意识模糊,不懂得如何孝顺父母;礼让意识淡漠,不懂得如何融洽同学关系;他们诚信意识淡薄,不懂得如何以诚立信[2]。这些充分体现了我国在校大学生社会群体意识的严重匮乏,因而培育在校大学生的群体意识至关重要。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良好环境中,我们教育者要特别注重使外在的知识转化成内在的德行,从而促进大学生道德人格的提升。大学英语教师作为教育者应适时地引导当代大学生从儒家修身思想中汲取营养来加强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尤其要加强对大学生社会群体意识的培养。大学英语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认真挖掘大学英语教材中的人文教育采掘点,结合儒家修身思想中的“仁”“礼”“信”等相关理念,引导在校大学生重视孝道、注重礼仪、坚守诚信,不断健全大学生的感恩意识、礼让意识和诚信意识,进而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群体意识。

1儒家仁孝观念与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

在校大学生有相当一部分人不懂得如何孝敬父母,如:他们对父母的关怀和照顾逐渐减少,不担心他们的身体是否健康,不为他们的日益衰老而忧虑;他们与父母交流越来越少,与父母的情义越来越淡化,不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等。这些充分体现了我国大学生感恩意识的严重匮乏,因而培养在校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势在必行。

要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大学英语老师应从儒家修身思想中的“仁”“孝”两方面着手。仁孝观念是儒家修身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儒家人格思想的道德基石。儒家认为“仁”的主要内容就是“爱人”,如儒家经典中记载着:“樊迟问仁。子曰:‘爱人。’”“仁者,人也,亲亲为大。”这里儒家把“仁”看作一种普遍的价值原则,从而强调了人的地位和尊严。孔子认为,修养仁德主要靠个人的自觉努力:“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可见儒家非常重视“仁”的自我修养。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仁的表现之一就是“孝悌”,并倡导孝悌为本的仁学基础:“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孔子特别强调“孝”的本质与态度,他曾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撰。曾是以为孝乎?”在孔子看来,孝顺父母并不只是养活父母,更重要的是对待父母要和颜悦色、心存敬意。换言之,孔子有关“孝”的言论告诉我们,不仅要从形式上按礼的原则和颜悦色地侍奉父母,而且要从内心深处以感恩的态度真正地孝敬父母。由是观之,儒家的仁孝观念主要强调的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道德操守,这将有利于培养在校大学生的感恩意识。

大学英语教材如郑树棠主编的《新视野大学英语》中有“可依赖的好心”(“A Good Heart to Lean On”)[3]和“无限的爱”(“Love without Limitation”)[4]等篇章涉及到感恩意识的重要理念。篇章“可依赖的好心”主要表达的是作者(即儿子)对父亲的感恩,如“我完全没有意识到,正是父亲帮助我保持心态平衡。”“每当我因一些琐事而怨天尤人的时候,每当我嫉妒别人运气比我好的时候,每当我没有一颗‘好心’的时候,我就会想起他。”篇章“无限的爱”主要表达的是作者(即妹妹)对哥哥的感恩,如“关照像吉米这样一个深爱又感激我的人,更加丰富了我的生活,其他任何东西都不能与之相比。”“吉米的爱可以征服一切,这是任何东西都限制不了的。”作者因此深信:“朋友、家人间永恒的爱和支持可以让我们克服生活中的任何困难。”可见,“可依赖的好心”这一篇章反映的是父子情深,“无限的爱”这一篇章反映的是兄妹情深;它们的主题与儒家所提倡的“孝”和“悌”的观念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良好环境过程中,我们教育者要努力营造“人人知孝悌,个个行孝悌”的良好校园环境,使“仁孝”成为大学生处理家庭关系的基本原则,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大学英语教师应在课堂上展开“孝道”大讨论,引导大学生意识到珍惜亲情、孝敬父母的重要性,使他们相信:孝悌是家庭和睦的基石;不懂得感恩,就失去了做人的根本。当代大学生应认真领会儒家仁孝观念的实质内涵,不断进行自修以健全自己的感恩意识。作为大学生,他们要懂得“仁者爱人”的精神内涵,具备“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的道德情操和“为仁由己”的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作为大学生,他们要认真领悟“孝”的内涵,在对待他们的父母上要做到心存敬意、和颜悦色。作为大学生,要认真领会孔子的言论即“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力求做到:在家时常伴父母左右,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以宽慰他们的心灵;在异地求学时经常通过书信或电话与父母联系以减少父母对自己的牵挂和担忧。

由是观之,当代大学生必须学会做人,即要学会如何与家人和睦相处。当代大学生应牢固树立仁爱至上、孝悌为本的家庭观念,这是大学生在社会群体中顺利成长的首要条件和立身之本。

2儒家礼让精神与大学生的礼让意识的培育

在校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不懂得如何融洽同学关系,与室友之间冲突时有发生,如:他们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比较少顾及他人的感受,不懂得去体谅他人;他们多从自我的角度思考其行为的合理性,不会换位思考,不懂得去尊重他人。这些反映了我国大学生礼让意识的严重匮乏,培育在校大学生的礼让意识刻不容缓。

要培育大学生的礼让意识,大学英语老师应从儒家修身思想中的“礼”“让”两方面着手。礼让精神是儒家修身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儒家人格思想的处世哲学。儒家提倡“仁”,而“仁”又表现为一种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礼”。孔子的弟子颜渊“问仁”,孔子答道:“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在孔子看来,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两者之间应紧密结合。孔子非常重视“礼”,他曾说:“不学礼,无以立!”“不知礼,无以立也。”孔子认为,“礼”的作用就是使人们相互礼让,从而使社会和谐稳定。孔子曾说:“礼之用,和为贵。”孔子非常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因而特别提倡“让”。在谈到孔子对诸国国情的了解时,孔子的弟子子贡曾说:“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在孔子看来,“让”是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基本原则。孔子曾说:“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孔子由此提出了他的“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的“恕”强调应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确定不应该如何对待别人。由是观之,儒家的礼让精神主要强调的是如何与他人相处的做人原则,这有利于培育在校大学生的礼让意识。

大学英语教材如郑树棠主编的《新视野大学英语》中有“室友间的冲突”(“Roommate Conflicts”)[5]和“爱的构架”(“The Framework for Love”)[4]等篇章涉及到礼让意识的重要理念。篇章“室友间的冲突”主要论述的是大学生室友之间的冲突的危害性、起因及解决之道。其危害性为:“室友会互相影响对方的心理健康。……在极端情况下,室友间的冲突可能引发严重的暴力事件”。其起因为:“大多数室友间冲突的起因都是小小的令人不快的分歧,而不是抽象的哲学原则上的重大争执。”其解决之道为:“学会容忍陌生人的习惯可使大学生学会灵活应变和妥协的艺术”。篇章“爱的构架”所倡导的相处之道是“我们必须用才智和耐心,始终欣赏相互间的差异,分享彼此的快乐和痛苦。”“关键是认可和欣赏我们间的差异。”作者因此深信:“唯有耐心和理解才能得到爱。”可见,“室友间的冲突”和“爱的构架”这些篇章论及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它们的主题与儒家所提倡的“礼”和“让”观念殊途同归。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良好环境过程中,我们教育者要努力营造“人人知礼节,个个懂谦让”的良好校园环境,使“礼让”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培养大学生的礼让意识。大学英语教师应在课堂上展开“礼让”的大讨论,引导大学生意识到珍惜友谊、团结同学的重要性,使他们相信:礼让是人际关系融洽的基石;个人的聪明才智只有在一个充满爱和温馨的环境中才能得以发挥。当代大学生应认真领会儒家礼让精神的实质内涵,不断进行自修以健全自己的礼让意识。作为大学生,他们要积极倡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礼让精神,深刻领悟“礼之用,和为贵”的精神实质,从中学会如何待人接物。作为大学生,要认真领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伦理原则,学会推己及人、为他人着想;他们要认真领会“礼以行之,孙以出之”的行事准则,学会礼以待人、不卑不亢。当代大学生要真正懂得“温、良、恭、俭、让”在处理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从中学会如何做人、如何理性处世。

由是观之,当代大学生必须学会做人,即要学会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应牢固树立礼仪优先、谦让为主的礼让意识,这是大学生在社会群体中顺利成长的必要条件和立身之本。

3儒家诚信原则与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建构

要建构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大学英语老师应从儒家修身思想中的“诚”“信”两方面着手。诚信原则是儒家修身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儒家人格思想的基本原则。儒家特别强调“诚”的重要性,如《中庸》记载:“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免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在儒家看来,“诚”是个人修德达善的内在要求,“诚”是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保证。儒家注重“诚”,因而强调“直”这一品德。孔子曾言:“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可见,儒家肯定正直的人生,主张做人要诚实正直。孔子很重视“诚”,但更主要是论及“信”。《论语》中记载着:“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孔子坚信“信”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石,他曾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在孔子看来,“信”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品格,并对那些不讲信用之人表示了深深的担忧,他曾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由是观之,儒家的诚信原则主要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要真诚相待、人与人之间要信守承诺的做人原则,这有利于建构在校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大学英语教材如郑树棠主编的《新视野大学英语》中有“做个诚实正直的人”(“Being Honest and Open”)[3]和“好名声的力量”(“The Power of a Good Name”)[5]等篇章涉及到诚信意识的重要理念。篇章“做个诚实正直的人”主要论及做人要诚实正直。作者认为,“一个人要么诚实,要么不诚实,两者之间没有折中可言。”并倡导“正直三角原则”:“在面对个人压力的时候要坚定自己的信念”,“总是给予别人他们应得的表扬”,“要诚实坦白地表现真正的自我”。作者因此深信:“自尊和问心无愧是正直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深你与他人关系的基础。” 篇章“好名声的力量”主要论及父亲赢得的好名声所带来的好处。作者言道:“人人都知道,威廉斯家的人是什么样子的:是诚实守信的体面人,自尊自重,不干坏事。”并强调“好名声”是“无价之宝”:“我们家的好名声确实为我铺平了道路。”可见,“做个诚实正直的人”反映的是诚实正直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好名声的力量”反映的是诚实守信蕴含着无穷力量;它们的主题与儒家所提倡的“诚”和“信”等观念不谋而合。

教育者要努力营造“人人知诚信,个个讲诚信”的良好校园环境,使“诚信”成为大学生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6]。大学英语教师应在在课堂上展开“诚信”大讨论,引导在校大学生意识到珍惜信用、诚信待人的重要性,使他们相信:诚信是所有成功的基石;没有诚信,就没有信心和能力去实现目标。当代大学生应认真领会儒家诚信原则的精神实质,并不断进行自修以健全自己的诚信意识。作为大学生,他们要认真领会“诚”这一修身的关键,做到诚实正直,实事求是。作为大学生,他们要认真修养“直”这一品德,做到 “内省不疚”、问心无愧。作为大学生,他们要牢固树立“言而有信”的诚信观念,做到讲信用、守承诺;要认真领会“敬事而信”的做事原则,做到说真话、办实事。要深刻领悟“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的做人准则,力求做到礼貌待人、谦卑有度、讲究诚信。

由是观之,当代大学生必须学会做人,即要学会如何与他人诚意相待。应牢固树立真诚至上、信用为本的诚信意识,这是大学生在社会群体中顺利成长的先决条件和立身之本。

4结语

儒家修身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个人道德修养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必须从儒家的修身思想中吸取营养以培养自己的社会群体意识。要从儒家的仁孝观念中汲取营养以健全他们的感恩意识,养成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良好行为;要从儒家的礼让精神中汲取营养以健全他们的礼让意识,养成相互礼让、团结互助的良好行为;要从儒家的诚信原则中汲取营养以健全他们的诚信意识,养成诚实正直、重信践诺的良好行为。社会群体意识是当代大学生在社会群体中顺利成长的基本条件和立身之本。只有当代大学生的社会群体意识得以健全,才能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氛围,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斌.儒家道德理想与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培养[J].英才高职论坛(创刊号),2005(1):15-18.

[2] 钟首民.刍议大学英语教学和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现代阅读,2012(7):16-17.

[3] 郑树棠.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教师用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4] 孔子.四书五经[M].北京:昆仑出版社,2001.

[5] 来可泓.大学直解·中庸直解[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6] 鲁力.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48-64.

(责任校对朱正余)

doi:10.13582/j.cnki.1674-5884.2016.05.050

收稿日期:20151209

基金项目:2013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改项目(G21327);2015年湖南科技大学教研教改项目(G31427)

作者简介:雷火香(1969-),女,江西鄱阳人,讲师,硕士生,主要从事英美文学与中西文化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884(2016)05-0168-04

猜你喜欢
当代大学生
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及对策
智能手机对当代大学生学习模式的影响及对策
新媒体在高校中国梦宣传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逻辑起点和发展演变
关于当代大学生兴趣爱好的差异性分析
浅析微信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当代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正义观培育的路径探析
《一见钟情》现实意义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