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永川北山中学校 郑如强
关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研究
重庆市永川北山中学校郑如强
摘 要:新课程改革对高中阶段的教学工作产生深刻影响,逐渐从以往“应试教育”为主的教学模式中变为注重“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往常我们说的教学出发点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获得好的成绩,一切为应试服务。新的课程改革则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体现教育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本文主要是以素质教育为基础,探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新方法的,以此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素质教育 高中地理 教学方法研究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是坚持在教学工作第一线的具体实施者,他们的教学思想以及理念对于新课程改革是否能落到实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改变以往地理课程的教学局限,探索新时期的教学新思路,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现状。这将成为新时期地理教师崭新的、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
地理新课程标准明确强调,高中地理教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与学生的日常实际生活相联系,注意联系实际生活的同时还应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高中学生形成了一定的对世界或者社会的逻辑思考能力,但由于每一个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不同,实际学习情况会有较大差异。高中地理教师应注意到这一点,关注每一位学生,探索不同的教学手段使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提升。
例如,“常见天气系统”,地理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日常实际生活提出问题:“哪位同学注意到昨天的天气预报?谁还记得?要不要和大家一起分享?哪位同学看过天气预报或者记住了天气预报上的任何一个城市的天气状况?谁来说一说?”教师从生活实际出发,学生回答问题后走进当天的学习内容,学习起来更容易。
一位教育专家明确表示,知识框架是教学内容的核心。这给教师一个警醒:地理学科若使学生有效整合基础知识框架,何愁学生学不会地理知识呢?新课程地理教材中的探究内容非常丰富,地理课堂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只要一有探究性的内容,教师就会毫无疑问地进行小组讨论,这个看似氛围热烈的课堂到底有没有实质用处呢?这有待于商榷。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地理学科的整体框架与原理概念,提高学生的智力创新水平,一旦有了框架,今后的学习再添砖加瓦,效果会非常突出。
例如,“地理环境以及地域分异规律”,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全球变暖的结构图,对于太阳的辐射变化和海陆间的差异性都有所了解,学习起来也不会太困难。教师可以深入地与学生一起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知识迁移学习陆地的自然景观、地域地理分异规律,引导学生形成基本知识框架,新旧知识联合,实现知识点的整合以及有效迁移。
多媒体技术能起到调节课堂教学氛围的作用,一方面,多媒体能在一定程度上创设生动活泼的地理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另一方面,多媒体可以形象地展示地理重难点知识,从而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增加一些平时在课堂上难以用文字表现出来的地理图形,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图形变大或者变小,促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习更多的知识点。高中地理中有很多知识点都和图形分不开,教师如果恰到好处地运用图形,那么地理学习将不再是难点。
例如,“地球的运用与气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宇宙中一颗蓝色的星球由远及近向学生“走”来,学生的目光一下子被吸引住。小视频将地球的旋转、地轴及地轴倾斜等呈现得清晰无比。最后出现一个问号,“地球自转产生了什么现象?”这样的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生的兴趣,大胆思考、踊跃发言。
总之,教育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其思维品质和综合素质各异,教师不能也无法用一种统一的模式教育和培养他们的能力。教学活动目标与教学方法指向的都是预设性目标,说得再多还是要在具体的课堂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将预设性目标与生成性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发挥教学方法的最大用处。
参考文献:
[1]韦钧虬.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2]周广柱.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
[3]徐志丽.关于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4
[4]宋建超.高中地理教师地理素养现状及提升研究——以济宁市部分普通中学为例[J].曲阜师范大学,2011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5-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