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祖冲之中学 代丽君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初探
河北祖冲之中学代丽君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高中数学在教学方式上有了很大改进和发展,素质教育模式逐渐取代应试教育模式,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新型教学模式方兴未艾,但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方向,本文针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高中数学 教学模式 问题 改进措施
1. 教材结构安排不合理
新课程改革教材依然存在比较明显的问题,教材内容虽然做了删减,但是结构没有进行合理化、科学化调整,无法真正做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受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的影响,旧有的高强度练习和题海战术依然存在。
2. 教学模式单一
在当前数学教育体系中,受旧有模式和旧有思维影响,教学过程中教师依然占有主导地位,学生仍旧被动接受,这对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形成严重制约,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创新能力不足
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为主,以填鸭的方式将知识灌输到学生大脑中,然后以题海战术和高强度练习进行巩固提高。这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毫无作用,还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压力。
4. 过分注重多媒体技术
随着现代科技发展,数字化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运用得越来越多,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一部分。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倚重多媒体技术,忽视对学生在思维创新的上引导,错误地把多媒体教学当成创新的教学模式。
1. 改变理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作为教学过程中主要构成者之一的教师,其观念和教学模式对学生具有非同一般的影响。只有教师在教学理念上率先做出改变,结合实际情况,改变旧有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模式,结合实际情况,对教学方式进行灵活创新,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和鼓励,积极培养其创新性和发散性思维。从而在教学过程当中,让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创新性思考的良好习惯。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要在教学过程中收到良好的效果,必须创造一个轻松、活跃、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良好学习氛围。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才能高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学习动力。在此氛围中创造情境,把学习变成一种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兴趣代替压力,以此转变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对此事实做出公正、客观评价。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将教学内容分为不同层次,以多样化、立体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能力和自信心,创造一种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和谐学习氛围。教师以这种分层教学、层层递进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学习、创新的自信心。
4. 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课堂教学仍然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主要方式。因此,即使在创新教学理论之下,课堂教学依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以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是在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较为重要的一种方式。合理安排和科学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活跃课堂氛围,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加有效、更加和谐地交流。
同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有针对性、合理的方式对学生给予鼓励,以培养学生的成就感。这种方式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作用。从学生心理学角度讲,缺乏学习成就感的学生会产生自卑心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的每一次进步,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产生一种自我认同感和价值感。这对于培养学生兴趣甚至是整个学生时期的自信心有着巨大作用。
5.加强教师自身学习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教师素质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教师只有充分了解、灵活运用知识才能将其以最正确、简单的方式传达给学生。其次,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与学生进行和谐沟通,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综上所述,灵活运用各种方式,将教与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以持之以恒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社会发展输送高素质人才。所以,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运用科技技术,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做出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1]孙丽艳.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15
[2]曹 莉.浅谈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赤子(上中旬),2015
[3]孙 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研究[J].才智,2014
[4]李晓红.对新课标下高中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5-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