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外国语学校 刘文
用“档案法”解读小说
●浙江省台州市外国语学校 刘文
还记得大学毕业时,同学间少不了一番缠绵的留言。有位仁兄在我的留言簿上填写“个人档案”这一栏时颇有些趣味,所以至今难忘。比如“兴趣爱好”,他老兄填的是“数钞票”,最喜欢的颜色是“金黄色”,最喜欢看的一本书——“钞票是怎么印成的”……虽带几分调侃,但也觉得个性鲜明,别具一格。我不禁联想:我们的小说阅读能否以此为借鉴?
小说作为独具魅力的文学作品,往往有人物、有故事、有悬念,可读性较强,学生比较喜欢;但一般来说,小说篇幅较长,人物、情节众多甚至繁冗,内容有时也显得零星、散碎,这往往容易造成阅读者在有限的时间内手忙脚乱、顾此失彼,有的干脆脱离原文架空探讨,研读效果不甚理想。我于是借鉴了上面那位仁兄的创意,用建“小档案”的方法来解读小说,让阅读者能贴近文本进行解读,学生学习或答题也兴致盎然。
下面,以两篇课文为例来说明如何用“档案法”解读小说。
鲁迅名作《祝福》中,主人公祥林嫂命运悲惨,四叔是一个封建礼教的卫道士,“我”胆小而富有同情心,鲁镇的其他“小人物”则都愚昧且麻木不仁。对所有这些人物的分析,都可以用建“小档案”的方法来完成。
A.“一号主人公”祥林嫂的个人小档案
1.姓名:祥林嫂(可结合考究其名字的由来)
2.人生履历:
初婚——夫亡——逃来鲁镇——被卖再嫁贺老六——贺老六死——阿毛被狼吃掉——再来鲁镇帮工——捐门槛——祝福声中死去。
3.招牌表情:眼睛间或一轮。
4.最迷惑不解的问题: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
5.口头禅:
“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坳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
6.最擅长干的活:烧火、淘米。(四婶不让端祭祀用品……)
7.最动人的壮举:一头撞向香炉。(后来成为鲁镇人茶余饭后用来娱乐的话题)
8.最令鲁镇人感兴趣的事:额角上的伤疤是怎么来的。
9.把别人赶跑的绝招:讲阿毛的故事。
10.最忠实的听众(fans):
有些老女人 (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
11.最得意的事情:
捐了门槛 (从四婶手里支取了历来积存的工钱,换算了十二元鹰洋,请假到镇的西头去。但不到一顿饭时候,她便回来,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高兴似的对四婶说,自己已经在土地庙捐了门槛了。)
12.最尴尬的事情:
捐了门槛后四婶还是不让她碰祭祀用品。(“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直到四叔上香的时候,教她走开,她才走开。)
以上“人物档案”的条目可视作品内容相机设置,问题的答案也可以不拘一格,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做此类练习,学生兴致很高,能完整地填写一份人物档案,人物的性格命运和文本的重点内容也就基本已经掌握。比如,透过第2、8、9条,祥林嫂悲惨屈辱的命运便已浮出水面,鲁镇人的冷漠无情也自然而然地跃然纸上。
B.四叔的个人小档案
1.口头禅:“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可恶!”
2.招牌表情:皱眉(文中多次写四叔见到祥林嫂便皱眉)
3.最爱看的书:《康熙字典》《近思录集注》《四书衬》。
四叔的口头禅 “可恶”“谬种”,表情“皱眉”等无不透露了他的残忍,他是封建礼教卫道士的形象。而环境的布置 (即最爱看的书),又揭示了他迂腐、保守、伪善的一面。
C.“我”的个人小档案:
1.最欣赏的一句话:
“说不清。”( “说不清”是一句极有用的话。不更事的勇敢的少年,往往敢于给人解决疑问,选定医生,万一结果不佳,大抵反成了怨府,然而一用这说不清来作结束,便事事逍遥自在了。)
2.最想做的事情:逃离鲁镇。(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3.最怕承担的责任:
祥林嫂的死和自己说过的话有关。(明明说过“说不清”,已经推翻了答话的全局,即使发生什么事,于“我”也毫无关系了。)
从这些言行举止中,就不难发现“我”是个有一定同情心但又胆小怕事的人,是小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面对冷酷的现实,他敢怒而不敢言;清醒着,却宁愿活在梦中。
D.其他:
1.语言最简捷的人:短工
(“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
“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简捷的说。
“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
“老了。”
“死了?”我的心突然紧缩,几乎跳起来,脸上大约也变了色,但他始终没有抬头,所以全不觉。我也就镇定了自己,接着问:
“什么时候死的?”
“什么时候?——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罢。——我说不清。”
“怎么死的?”
“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淡然的回答,仍然没有抬头向我看,出去了。 )
2.最会攒钱的人:
祥林嫂(快够一年,她才从四婶手里支取了历来积存的工钱)
3.最会花钱的人:祥林嫂
(快够一年,她才从四婶手里支取了历来积存的工钱,换算了十二元鹰洋,请假到镇的西头去……自己已经在土地庙捐了门槛了。)
4.和祥林嫂年龄、地位最相仿的人:柳妈
(“祥林嫂,你又来了。”柳妈不耐烦的看着她的脸,说。“我问你:你额角上的伤痕,不就是那时撞坏的么?”
“唔唔。”她含胡的回答。
“我问你:你那时怎么后来竟依了呢?”)
5.鲁镇人最快乐的事:探讨祥林嫂额角的伤疤。
(因为阿毛的故事是早被大家厌弃了的;但自从和柳妈谈了天,似乎又即传扬开去,许多人都发生了新趣味,又来逗她说话了。至于题目,那自然是换了一个新样,专在她额上的伤疤。
“祥林嫂,我问你:你那时怎么竟肯了?”一个说。
“唉,可惜,白撞了这一下。”一个看着她的疤,应和道。)
言语为何如此简捷?说明说话人对此事不关心,冷漠。说话人身份是什么?短工。短工的地位、命运和祥林嫂相近,按理讲应同病相怜,为何反而如此冷漠?令人深思!祥林嫂最会攒钱是为了捐门槛,说祥林嫂最会花钱是因为她把自己积蓄已久的钱一次性全捐了门槛,可悲,可怜!柳妈、镇上的人和祥林嫂聊天,只为窥人隐私、咀嚼他人痛苦而取乐,同样可恨、可悲!
1.最喜欢的颜色:金黄色、银色等。
2.最潇洒的动作: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向一个睡着的婴儿。
3.口头禅:“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
4.最喜欢做的事情:撬金板,看黄金。
5.最有父亲味的“暖心话”:
“你不知道我多爱你,噢!吵过了架再搂着女儿多开心,小乖乖。”
6.至理名言:“咱们两讫了。”“人生就是一件交易。”
7.特异功能:他连狗在院子里打哈欠都听得见。
8.临终遗愿:“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
9.最遗憾的事:最后没把神甫镀金的十字架抓到手。
通过为葛朗台建立小档案,葛朗台的性格也就一览无遗了。他的核心性格是贪婪成性、冷漠无情、虚伪狡诈。在老葛朗台眼中,金钱高于一切,没有钱,就什么都完了。他对金钱的渴望和占有欲几乎达到了病态、疯狂的程度。同时还可以通过小档案来分析文章的写作方法——极度的夸张和无情的讽刺。小说几乎每个细节都采用夸张手法来讽刺葛朗台,进而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本质。
为不同的小说文本建立 “档案”,其内容教师可自主确定,条目可多可少、答案或简或详;学生填写答案也可不拘一格。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还可尝试让学生经过讨论来确定档案条目。我们采用这种方式来引领学生解读小说,既可以走进文本、抓住细节,条分缕析,又可高屋建瓴、从容处理文本中较繁杂的内容,更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箭三雕,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