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正定县子龙小学 张亚男
浅析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教学方法
河北省正定县子龙小学 张亚男
摘要: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一体两面。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教学是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阅读对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重大影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就必须抓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小学 语文 阅读 质量
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小学阅读教学进行初步探究与分析,为改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提出一些方法。
小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方面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他们需要倾诉的渠道,需要有人指导。教师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呵护、引导他们,利用一切契机激励、表扬他们。教师给予学生关爱,让他们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馨,能够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吸引学生快乐学习的内在动力。培养阅读兴趣对小学生非常重要。学生把阅读当成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能够为学生学习带来无法比拟的能量。
1.榜样激励。教师就是很好的榜样。课外时间,笔者会在教室看书,学生看到教师经常阅读会不自觉地模仿,逐渐走上阅读之旅。教师还可以有意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名人名家,在班上树立典型人物激励学生,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和精神食粮。
2.用活动激发兴趣。小学生的好胜心强,教师可以组织开展适当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欢乐,有利于学生获得并巩固阅读的兴趣。
(1)讲故事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讲述看过的书中最感兴趣的故事,学生可以一个人讲,也可以几个人分角色讲。教师每天给学生讲一个课外书籍中的故事,让学生复述。
(2)美文诵读。课内外读物中有大量的优美文章。优美的词句段落往往能让人身临其境,陶冶情操。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些词句,使学生充分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朗读比赛、词语接龙、古诗朗诵等活动。
3.制作小卡片展示成果,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教学中,笔者每讲完一篇课文就会用一张小卡片把这篇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好段记录下来,并给这张小卡片画上学生喜欢的图画背景,张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学生看到教师做的精美卡片,自己动手操作的欲望和兴趣就会增强。于是,笔者教学生制作小卡片,让学生自己记录课内外阅读成果。小小的卡片中有学生摘录的好词、好句、好篇章,学生会配上自己喜欢的图画背景,教师定期在学习园地上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这样能够使每位学生心理上都产生满足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4.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小学生的思维依赖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人的潜能会得到发挥。课堂氛围对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教师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是对学生智力的开发活动,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是对学生美的情感陶冶。加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有利于巩固、扩大课堂教学效果,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
1.推荐优秀读物。为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笔者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积极向学生推荐《365夜动物故事》《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等引人入胜的读物。
2.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和略读。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即读者先看序言、提要、编辑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性质、内容和结构,再阅读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课外阅读中学生常用的是略读。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略读可以分为游览式读书法和筛选式读书法。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教师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切忌拔苗助长。教师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
3.辅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教师可以要求低年级学生记下书名、人物,摘抄好词好句,要求高年级学生按照表格式的方法记录书名、主要内容、精彩片段(人物外貌、动作、心理描写、景物描写)、名言佳句,要求高年级学生写读后感。教师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要“轻形式,重实效”,千万不可因为“强调写”而挫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总之,阅读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把握好方向,结合小学生的特点,积极探索,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使小学阅读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使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取得突破性进步。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4-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