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与问题的解决

2016-03-20 20:59:19山西省原平市教师进修学校李白鱼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解决问题创设

山西省原平市教师进修学校 李白鱼



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与问题的解决

山西省原平市教师进修学校 李白鱼

化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将化学课堂变成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场所。这符合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要求,能使学生真正实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化学教学 问题情境

《化学课程标准》在内容标准中提供可选择的学习情境素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这些情境素材创设与学生所学主题内容相关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情境活动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充分理解知识,使学生真正体验化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认识到化学科目在生产、生活和科学发展中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能将化学课堂变成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场所,这符合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要求,能真正实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一、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个人自己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是一种特别的心理状态。问题情境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即未知的事物(存在一定问题)、思维动机(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水平(想到的问题但不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学生最近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问题情境必须要有真实性,与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情境类似。问题情境必须含有一定的知识点和值得探究的要素,要有进行探究的必要。问题情境包涵的问题要难易适中,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常,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要抓住问题情境素材选择和问题情境呈现方式这两个主要方面。

教师对问题情境素材的选择要遵循四个原则。①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选择问题情境素材应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要求学生掌握能够掌握的内容,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学生要学习有价值的、对发展有帮助的、必需的化学知识。②有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问题情境一定要很好的服务并且服从学习目标,能在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内容之间搭建平台,融入内容与活动中,成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桥梁。③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教师选择的问题情境素材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投入化学学习中。④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积极的情感体验能促进学生积极的态度、行为和个性,可以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对情境素材的选择应该生动、形象,为学生充分理解知识做好情感准备。

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呈现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方式是教师用语言描述事实或问题,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这些问题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例如,学习硬水、软水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用“家用水壶为什么会产生水垢”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化学就在身边。第二种方式是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现问题情境。例如,学习水的保护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水污染的图片,使学生学会怎样保护水资源。第三种方式是以实验的方式呈现问题情境。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是呈现问题情境的最真实、最直观的方式。例如,教师通过实验模拟面粉的燃烧爆炸,以此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思考面粉厂为什么要“严禁烟火”。

教材中迁移性强的知识点、含有科学思想和体现一定的科学探究方法的知识点、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应用的知识点等,教师都可以将其设计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通过不同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达到学习目的。这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并做适当拓展。教师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教师是在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只是知识的载体,教学思路不应局限于教科书。教师应当在分析理解课程标准、教科书意图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做一定的改变和发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

二、如何解决问题情境中的问题

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策略解决问题情境中的问题。①教师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即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是真实的、与实际生活相符合的、难易适中的、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这样的问题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教师要用完美准确、逻辑性强、简洁明了、幽默风趣的语言描述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③教师要恰当运用多媒体呈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图片,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使学生豁然开朗,为学生提供新思路,培养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④教师要利用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势,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使学生通过化学实验中物质变化的现象,感知化学事实。学生通过对化学事实的分析、对比、归纳、总结,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⑤在问题解决学习中,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遇到的困难也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个别指导,用不同的方法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思考。学生遇到问题“卡壳”时,教师要给予启发式指导。学生遇到问题偏向时,教师要给予规范性指导。学生遇到问题错误时,教师要给予科学性指导。学生遇到问题混乱时,教师要给予点拨性指导。教师要提出能使问题不断深入的后续问题,提供学生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教会学生如何查阅准确的信息。⑥教师要正确合理地评价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重点对学生的参与度、参与积极性、对集体的贡献等进行评价。教师的评价不要把重点放在对结果的评价上。教师要对问题解决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要对事不对人,注意用恰当的、鼓励性的评价语言,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发展。

ISSN2095-6711/Z01-2016-07-0195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解决问题创设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辽宁教育(2022年19期)2022-11-18 07:21:44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20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