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华 龚娜
下岗潮能否卷土重来
□张振华龚娜
化解产能过剩是今年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之首,国企重组、僵尸企业退出市场等因素引发了一些民众的恐慌,下岗潮犹如洪水猛兽再次席卷心头,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
1995~2000年,国企工业利润占国内生产总值跌出2%。反观就业人数,1995年城镇国企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59.14%,约有1.13亿人,后果可想而知。为改变这一局面,我国针对盈利能力低下的国有企业进行了大瘦身,全面实施了以减员增效为主的国企改革政策。据官方统计,到1999年末,全国累计下岗职工人数已达到2440万,占当时全国国企职工总数的20.7%。
虽然上世纪90年代末的下岗潮像梦魇一般,在每个亲历者脑海中挥之不去,但毕竟是特殊历史背景下发生的事件,卷土重来的担心大可不必。
2013年,我国国企就业人数占比已经下降到16.61%,约为6365万人,与1998年所占比重的41.9%大大降低。此次结构改革中的减员,其目的并不是为了降低成本,然而让名存实亡的企业退出市场,使政府的资金更有灵活性,重点是放在产能过剩的行业区域,因此不会造成下岗潮的出现。
那么,对于身处改革行业的工作者而言,心中未免有些担忧,有人认为行业发展处于饱和阶段,无法提供新的就业岗位。其实,事实并非如此。
随着经济多元化的发展,产业中心逐渐向第二、三产业发展。根据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的数据显示,目前的劳动力市场仍处于需求大于供给的状态。其中,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是占比最大的,多数城市对第三产业的劳动力需求占比达到70%以上,像上海、北京、广州等特大城市,需求占比高达85%以上。2014年,我国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已达48%,与发达国家的占比70%还有差距,依此来看,我国劳动力市场依然有较大承载空间。
而对于政策性破产的国企,国家给予专项资金用于解决下岗员工安置的问题,出发点是好的,但结果有时却不如人意。例如吉林省某煤矿企业,破产清算之际在工资上打起了小算盘,侵吞工人数亿元补偿金。失业职工处在企业结构的塔底,往往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因此,建立起对职工安置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机制,为职工保驾护航才是关键所在。
国家对下岗员工的补助毕竟只能解燃眉之急,并不是长久之计。通过对转岗职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才能更直接的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通过对香港就业率前10位的培训课程的统计来看,占整体就业率81.9%。2013年到2014年,参加各类培训课程毕业的人数达10万人,其中参加就业挂钩课程的有4.3万人。为我国大陆地区的职工技能培训体系,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产能过剩是我国经济发展必须跨越的一道鸿沟,将解决产能过剩进行到底的同时,难免会经历部分职工失业的阵痛。此时,政府应做好托底,给予下岗职工技能培训机会,帮助他们顺利实现再就业,提供稳定的社会保障收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