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漫画材料作文题
——以2016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题为例

2016-03-20 13:12:06南昌大学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作文题寓意题意

南昌大学 ●王 亮

南昌十七中 ●王道信

如何读懂漫画材料作文题
——以2016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题为例

南昌大学 ●王 亮

南昌十七中 ●王道信

今年高考全国甲卷写作考的是一道漫画材料作文题。漫画没有标题,没有人物对话,没有文字说明;试题要求只强调 “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考生考完后心里特没底,高考最后一场考试结束,不少考生在第一时间拨打自己语文老师的电话,问自己确立的观点是否符合题意。

按常理,欣赏漫画作品,也是二次创作的过程,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发表的看法、感想可以与漫画的主旨“心心相印”,也可以借题发挥,由此及彼地展开联想,表达自己的见解。但试题明确提出“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可见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不是一道话题作文题,把漫画中的一鳞半爪当作思维的起点,演绎成话题作文显然不行。是材料作文就一定有限制。其限制就是试题中提出的 “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作文。有人说,去年全国甲卷要求考生 “综合材料的内容和含义”,今年则要求考生 “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是放松了限制。殊不知,漫画的寓意没法“综合”,这只是命题者根据试题的具体内容精确措辞而已。考题对于整体把握题意、全面准确把握试题信息方面的要求,并未降低。

因此,要读懂漫画材料作文题,就必须看清题目的限制,了解审题的边界。可以写什么,不可以写什么;写什么才符合题意,写什么仅仅与题意沾边,写什么就偏离题意;在符合题意的范围内,选什么角度立意才贴合漫画的内容与寓意……所有这些谁说了算?漫画释放的全部信息说了算,试题对材料作文的具体要求说了算,漫画这种特有的绘画形式的本质特征说了算。这就是读懂漫画材料作文题的三个要件,是漫画材料作文审题的关键。

一、读图

要读懂漫画材料作文题,首先要看懂漫画。漫画中有哪些人物,有哪些元素,有哪些细节,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局,寄托或蕴含着怎样的主旨:所有这些都要一一看清楚,想明白。

漫画中的人物是两个学生,一个成绩好,一个成绩差。漫画中的细节是脸上的唇印和掌印,代表着隐没在漫画背后的家长对孩子的评价——褒奖与惩罚。漫画中的道具是四个分数,通过这四个分数,讲述了一个故事:成绩好的孩子上次考了100分,妈妈给他一个亲吻,这次考了98分,妈妈给他一记耳光;成绩差的孩子上次考了55分,妈妈给他一记耳光,这次考了61分,妈妈给他一个亲吻。这一退一进之间,两个孩子的遭遇竟然如此迥异,出现了98分挨耳光,61分被亲吻的怪异现象。至此漫画的寓意已赫然在目,漫画把教育评价的标准与方式单一,见分不见人,唯分数论,分数高则一俊遮百丑,以分数论英雄的严峻现实展示得淋漓尽致,并予以无情的讽刺和鞭挞。

这样,漫画材料的全部信息直指漫画的核心寓意——教育评价标准与方式单一,唯分数论。据此立意为切合题意。有的考生以就事论事见长,分析入微。他们认为成绩好的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并非直线上升,而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不可机械地、僵化地对待进步中出现的波折;成绩差的学生有了点滴进步也要鼓励,不可急于求成,拔苗助长,要看到与自己的过去比有进步,就是可喜的,是矛盾转化的新起点,要给他们信心和力量。有的考生以就事论理见长,议论深刻。他们批判时下教育目标的功利与短视,考试成了教师的唯一法宝,分数被视为学生的命根;批判教育方法的简单粗暴,以大棒与胡萝卜对付学生的分数的退与进;批判教育评价的单一、绝对化,只看分数增减,不问缘由;批判教育的天平失衡,重“教”轻“育”,重智轻德,造成学生的人格缺失,也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有的考生善于拓展延伸,直击教育评价单一的社会根源,笔力更显雄劲。他们联想到社会评价单一的种种弊端:只看金钱,不看精神;只看颜值,不问能力;只看经济效益,不问社会效益;只要金山银山,不要绿水青山;只看GDP,不看起点高低。如今经济总量这么高,上升一个百分点岂是前些年一个百分点所能比的?在认识的拓展中,世俗的浮躁、浅薄之风受到了辛辣的嘲讽。其实这道漫画材料作文题是很贴近学生生活的,很接地气。考生十年寒窗苦读,天天与分数打交道,面对分数,谁不是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谁没有一肚子话要说?写个人体验,写记叙文的考生也有不少能一骋才情。

由于读图不细,不能全面地把握漫画材料的信息,忽视了漫画中的某些元素,不少考生所选择的角度五花八门,对漫画的理解也形形色色。对于只是局部把握漫画材料信息的,就要看信息耗散的程度来区别对待了。

局部地把握漫画信息,其中个别信息缺失,但不影响对漫画寓意挖掘的,仍然属符合题意。如果文笔好,照样可获高分。毕竟审题只是写好作文的必要条件,不是充要条件。例如有的考生忽视了 “漫画1”中两个孩子脸上的唇印和掌印,认为宽严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成绩好的要严一些(考生显然忽视了高分孩子上次得了100分也被赏过一个吻),对成绩差的要宽一些,多多鼓励(考生显然忽视了低分孩子上次得了55分,也挨过一巴掌),但漫画里进退赏罚的基本要素寄寓于考生的观点之中,且言之成理,自然不违题意。

有的考生忽视了漫画中的“道具”,没注意两个孩子成绩起点悬殊,只看到了左边孩子一夸就退,右边孩子一打就进,因而认为“好孩子未必是夸出来的”,观点新颖,且也在题意范围之中,也不失为佳作。当然如果同样看到“孩子一夸就退,一打就进”却由此亮出“不打不成器”的观点,就未必能及格了。但这不是没看到“道具”造成的不及格,而是因观点失当 (主张棍棒教育)导致不及格。

漫画信息严重耗散的就过不了审题关了。例如有的考生只看到漫画 “道具”中的100分和61分,专谈如何看待满分和及格;有的考生只看到半幅漫画,或只看到成绩好的学生这一半,谈“学霸”也不可过分追求完美,或只看到成绩差的学生这一半,谈“学渣”也不可失去信心;有的考生虽然看到了重要细节——唇印和掌印,但并没有意识到这代表着教育者对学生的评价单一,而是把它和选拔性考试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这种社会的进步现象混为一谈,认为不论“学霸”“学渣”,都该一视同仁,进则赏,退则罚。这就与漫画寓意背道而驰了。至于一些考生连漫画中孩子脸上的唇印和掌印这样重要的细节都视而不见,只看到孩子脸上皱眉与微笑的表情,于是大谈保持良好的心态,这就离题万里了。

读图是漫画材料作文对考生观察力与思考力的双重考查,不可不慎。

二、读要求

漫画材料作文都会提出写作的具体要求。例如2008年高考江西卷作文题给了一幅漫画《助鼠为患》,田鼠打着“田鼠给食客的感谢信”的横幅成群结队涌入餐馆向吃瓦罐鹰、口味蛇、红烧猫头鹰的食客表示感谢。由于有一段文字说明(2007年,洞庭湖大水导致20亿只田鼠大迁徙,所过之处农田一片狼藉。专家认为,田鼠为害之烈,原因之一是人类热衷于吃野味,致使田鼠的天敌——蛇、猫头鹰、黄鼠狼等,数量急剧下降),这幅漫画的寓意只有一个,就是维护生物链,确保生态平衡,注重环境保护。考生如果单独依漫画提炼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敌存国强”等观点写作就离题了。

今年高考全国甲卷的漫画材料作文最重要的要求就是 “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作文。由此可见对题中漫画材料的内容和寓意二者必须兼顾,缺一不可。

有考生认为漫画常用夸张、比拟、象征的手法针砭时弊,催人警醒,就像谜底常常不出现在谜面一样,画个和尚挑水,未必是讥讽和尚,画个农夫拔苗助长并非奚落农民。依此类推,今年的漫画材料作文画个学生,为什么就非说教育不可呢?为什么不可以抛开教育,评论社会现象呢?

这个问题提得很好。高考全国卷曾经考过一道漫画作文题《这儿没有水》,画面上画着一个挖井工人挖了好几口井,都在接近地下水源时,说一声“这儿没有水”,然后扛着铁锹,叼着烟卷失望地离开了。这显然不是批评挖井工人玩世不恭的作风,而是批评人们浅尝辄止的态度。高考全国卷还考过一道漫画作文题:“你更喜欢哪一幅漫画”?其中一幅画是《给六指做整形手术》,截去了大拇指,却留下了第六指;另一幅画是《截错了》,病人拿着截左腿的诊断书,却被截去了右腿。这都是批判社会上“去好留坏”的现象,并非单纯批判医务工作者责任心不强,草菅人命。如果医务工作者据此指责当年高考命题人丑化医生形象,并要求其赔礼道歉,为医生恢复名誉,这反而会闹笑话。总之,漫画的寓意,并不局限在画面上。

因此如果今年的漫画材料作文仅仅要求考生 “结合材料的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全可以跳到教育圈外,评论社会现象,例如直接批判社会的浮躁、浅薄,过于功利,评价单一。因为“寓意”就是指寄托或蕴含的意义。平心而论,这幅漫画蕴含的意义是教育问题,而寄托的意义可以是社会问题。

然而今年这道作文题的要求是 “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作文,其中有“内容和”这三个字,因此离开漫画材料的内容,直面社会现象作出评论,就是偏离题意。在这里审题的边界很清晰。那就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的本作文题评分标准中所说的,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立意的才是符合题意的,与材料的内容沾着边的只能在三类及以下给分。制定这项标准是很慎重的,目的就是防止套作、宿构,考查考生真实的写作水平。如果可以罔顾材料的内容,抛开画面中的教育现象,直接干预社会生活,那恐怕就会给投机者大开方便之门了,何来公正公平?

其实试题中这么明确的要求,是不应视而不见的。我们平日训练的大量图文转换题,要求概括漫画的内容和寓意,你能不答漫画的内容只答寓意吗?个中的道理是一样的。

“读要求”时要咬文嚼字,才能正确了解漫画材料作文的命题意图,以免踢乌龙球。

三、注意漫画的本质特征

2007年全国I卷考的是图画材料作文。在一幅题为“摔了一跤”的图画中,一个孩子不慎踩着香蕉皮,摔了个屁股墩,于是家长大呼小叫,教师大惊小怪,媒体小题大做,都异口同声说“出事了吧!”要求考生在图画材料的内容和含义的范围内作文。

2010年全国I卷考的也是图画材料作文,所给图画中三只食鱼猫打着饱嗝,讥笑一只捕鼠猫 “都什么年代了,有鱼吃还捉老鼠”,要求考生在图画材料的内容和含义的范围内作文。

而今年全国甲卷给出的是漫画材料作文。“图画”与“漫画”这不同的提法,有什么区别呢?漫画是图画的一种,是有幽默和讽刺效果的绘画。命题人在试题中突出“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就是为了突出漫画的本质特征——幽默和讽刺。而就2016年考题选用的 (其实是依据原作者作品改造的)漫画而言,讽刺效果显然更明显。因此,若把漫画描绘的现象当正面做法,大加赞赏,就完全违背了创作这幅漫画的初衷。因此,一些考生赞美画面中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宽严有度,因人而异,或赞美家长赏罚分明,不论成绩优劣,一视同仁,就都存在对漫画材料的一定程度的误读,在审题方面或多或少留下了瑕疵。

对漫画特征的把握,是漫画材料作文审题中更高的要求,不过,对于一个已经举行过了成年礼的高中毕业生而言,这样的艺术观察力素质也是应当具备的。

笔者以为,只有正确地审视以上三个要件,并作出了准确的理解,才算是真正读懂了用作考题作文材料的漫画,也才算全面、准确地把握了漫画材料作文题的题意。

猜你喜欢
作文题寓意题意
笑笑漫游数学世界之理解题意
弄清题意 推理解题
审清题意,辨明模型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美好寓意品芝麻
保健医苑(2022年5期)2022-06-10 07:47:34
盛放的寓意
诗选刊(2021年1期)2021-01-04 04:16:12
明确题意 正确解答
《绿野仙踪》中隐含的颠覆性寓意
英语文摘(2020年1期)2020-08-13 07:25:54
模仿老鹰的乌鸦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金色年华(2016年12期)2016-12-01 04:3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