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选析

2016-12-05 03:58江苏省阜宁县第一高级中学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李广辛弃疾考查

江苏省阜宁县第一高级中学

●王军 姜有荣

2016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选析

江苏省阜宁县第一高级中学

●王军 姜有荣

(一)古代诗词鉴赏

【原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 (11分)

八声甘州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

②杜甫 《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此处化用杜诗。

10.本词上阕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

11.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10.第一问:灞陵受辱亭尉,射虎中石,功高难封侯。第二问:通过对这些事迹的提炼铺陈,营造了英雄晚景落魄的氛围,暗寓了作者有相似的境遇。

11.化用杜诗,回应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赞赏朋友的高风;借李广自比,表达了对南宋当局的不满;结句融情于景,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凉。

【评析】

2016年江苏卷古诗词鉴赏考查的是宋词,这首词是辛弃疾的名篇,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但篇幅较长,内容丰富,且语言多有跳跃,需要考生有很强的整体把握、判断能力。在试题设计上,命题者更加注重考生阅读作品的理解能力和对诗人思想情感的把握。与2015年江苏卷考题不同的是,今年的古诗词鉴赏没有考查诗歌的艺术手法,而是将考查重点集中在内容理解和思想情感的把握上,旨在引领考生细致而扎实地研读文本,力求能够读懂、读深、读透。

第10题考查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要求考生先指明词的上阕 “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而后分析这样选材的表达效果。这在以往的诗歌鉴赏中很少涉及,考生既要读懂词作,而后从中筛选出关于人物事迹的信息,还要对这些内容加以分析,挖掘其在表达作者情感等方面的作用,这是亮点,当然也是难点。

考生解答第一问应该不难。一方面,通过阅读文本可以得知,上阕第二、三、四句依次言李广灞陵受辱亭尉、射虎中石、功高难封侯三事;另一方面这三个事迹在苏教版教材《〈史记〉选读》中的《李将军列传》一文中均已详实收录,考生可以借此佐证。此外,考生在以往语文学习中关于李广事迹的积累还应该是相对丰富的,如小学课文王昌龄《出塞》中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高中课文王勃《滕王阁序(并诗)》中的“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解答第二问则需抓住李广的三个事迹,并联系辛弃疾的主要思想和生平的重大遭遇来思考作答。可以说,辛弃疾与汉时名将李广的遭遇的确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所以,辛弃疾在题语中说“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可以想见他当时激动的情绪。其实,词人是明写李广,暗写自己,借此抒发自己内心的不平之意。

第11题考查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原本不难,但辛弃疾这首词多用典故,考生容易只看表象,如只抓住“桑麻”“南山”等意象,误以为作者是向往田园生活,而没有看到对体现情感更重要的句式如“谁向……?”,这是反问;还有后面“健者”与“闲”的反差,以及“轻寒”一词,都表明了作者内心的悲凉。

考生解答该题须逐句揣摩,方能品出个中三昧。第一、二句化用杜甫的诗句,以杜甫思慕李广之心,隐喻晁楚老、杨民瞻爱自己之意,盛赞朋友不以穷达易交的高风。其中,“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一句则表现了词人宠辱不惊、进退不疑的坚强自信。第三句,借汉言宋,借李广自比,表达了对南宋当局的不满,感慨极深,讽刺极强。第四句以景作结,不但隐喻了奸佞之臣的阴险和卑劣,抒写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凉,也提高了词作的表达效果。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原题】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20分)

会明

沈从文

①会明是三十三连一个火夫。提起三十三连,很容易使人记起国民军讨袁时在黔湘边界一带的血战。事情已十年了。如今的三十三连,全连中只剩会明一人同一面旗帜十年前参加过革命战争,光荣的三十三连俨然只是为他一人而有了。旗在会明身上谨谨慎慎地缠裹着,他忘不了蔡锷都督说过 “把你的军旗插到堡上去”那一句话。

②这十年来的纪录是流一些愚人的血升一些聪明人的官。这一次,三十三连被调到黄州前线。会明老早就编好了三双草鞋,绳子、铁饭碗、成束的草烟,都预备得完完全全。他算定热闹快来了。在开向前防的路上,他肩上的重量不下一百二十斤,但他还唱歌,一歇息,就大喉咙说话。

③驻到前线三天,一切却无动静。白天累了,草堆里一倒就睡死,可是忽然在半夜醒来,他就想,或者这时候前哨已有命令到了?或者有夜袭的事发生了?或者有些地方已动了手?他打了一个冷战,爬起身来,悄悄走出去望了一望帐篷外的天气,走近哨兵身边,问:“大爷,怎么样,没有事情么?”“没有。”“我好像听见枪声。”“说鬼话。”他身上也有点发冷,就又钻进帐篷去了。他还记得去年鄂西战役,时间正是六月,人一倒下,气还不断,糜碎处就发了臭,再过一天,全身就有小蛆在爬。为了那太难看、与鼻子太不相宜的六月情形,他愿意动手的命令即刻就下。

④然而前线的光景和平了许多。这和平倘若当真成了事实,真是一件使他不大高兴的事情。人人都并不欢喜打仗,但期望从战事中得到一种解决:打赢了,就奏凯;败了,退下。总而言之,一到冲突,真的和平也就很快了。于是,他逢人就问究竟什么时候开火,他那样关心,好像一开火就可以擢升营长。可是这事谁也不清楚,看样子,非要在此过六月不可了。

⑤去他们驻防处不远是一个小村落,看看情形不甚紧张,就有乡下人敢拿鸡蛋之类陈列在荒凉的村前大路旁,同这些军人冒险做生意。会明常常到村子里去,一面是代连上的弟兄买一点东西,一面是找个把乡下上年纪的人谈一谈话。他一到村落里,找到谈话的人,就很风光地说及十年前的故事。有时也不免小小吹了一点无害于事的牛皮,譬如本来只见过蔡锷两次,说顺了口,就说是四五次。他随后把腰间缠的小小三角旗取了下来。“看,这个!”看的人露出吃惊的神气,他得意了。“看,这是他送我们的,他说‘嗨,勇敢点,插到那个地方去!’你明白插到哪个地方去吗?”听的人自然是摇头,他就慢慢地一面含着烟管一面说……

⑥因为这慷慨的谈论,他得到一个人赠送的一只母鸡,带回帐篷,用一个无用处的白木子弹箱安置了它。到第二天一早,木箱中多了一个鸡卵,第三天又是一个。他为一种新的兴味所牵引,把战事的一切完全忘却了。他同别人讨论这只鸡时,也像一个母亲与人谈论儿女一样。他夜间做梦,就梦到有二十只小鸡旋绕脚边吱吱地叫。鸡卵到后当真积到了二十枚,就孵小鸡。小鸡从薄薄的蛋壳里出到日光下,一身嫩黄乳白的茸毛,啁啾地叫喊,把会明欢喜到快成疯子。白天有太阳,他就把小鸡雏同母鸡从木箱中倒出来,尽这母子在帐篷附近玩,自己却赤了膊子咬着烟管看鸡玩,或者举起斧头劈柴,把新劈的柴堆成塔形。遇到进村里去,他把这笼鸡也带去,给原来的主人看,像那人是他的亲家。从旧主人口中得到一些动人的称赞后,他就非常荣耀骄傲还极谦虚地说:“这完全是鸡好,它太懂事了,它太乖巧了。”看样子,为了这一群鸡雏发育的方便,会明已渐渐地倾向于 “非战主义”了。

⑦后来,和议的局势成熟,照例约好各把军队撤退。队伍撤回原防时,会明的财产多了一个木箱,一个鸡的家庭。无仗可打,把旗插到堡子上便一时无从希望。但他喂鸡,很细心地料理它们,他是很幸福的。六月来了,这一连人没有一个腐烂,会明望着这些人微笑时,那微笑的意义,是没有一个人明白的。

(有删改)

13.第④段中会明为什么逢人就问何时开火?请简要概括。 (6分)

14.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会明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请简要分析。(4分)

15.文中多处写到“插军旗”,请说明这个细节在全文中的主要作用。(4分)

16.请探究小说结尾“微笑的意义”的意蕴。(6分)

【参考答案】

13.战争让他重温三十三连的荣耀,体现他作为一名士兵的价值;战事如拖到六月,死伤士兵的腐烂会让他不忍直视;打了,无论胜败,对他而言都是一种解决。

14.第一处,向别人吹嘘过去的荣耀,满足虚荣心,体现内心的空虚;第二处,从喂鸡的成就中获得满足,体现内心的充盈。

15.这个细节贯穿全篇,前后呼应,体现小说的整体性;会明对插军旗由渴望到不抱希望,形成一种反差的艺术效果。

16.这个六月没有士兵因战事而伤亡、腐烂,会明对此感到欣慰;在喂鸡的行为中,会明体验到幸福感;从热衷于战争转变到 “非战主义”,会明感到思想提升的快乐;心灵世界由单一走向丰富,会明的生命变得更加立体。

【评析】

江苏卷文学类文本阅读截取沈从文的小说《会明》进行考查。小说文质兼美,具有丰厚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依据这样的材料编制试题,不仅能考查考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考查了考生对我们民族经典文化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考题综合考查考生阅读文本、理解分析、解答问题的思维能力;题目配制合理,由易到难,梯度清晰,区分度明显,对理解、分析综合及探究等不同层级的能力都设置了考查点。

第13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解答该题要结合小说的内容,重点分析第④段及其上下文。从上文看,会明是一名聆听过蔡锷都督训话“把旗插到堡子上”的士兵,而且光荣的三十三连如今“只剩会明一人”,因此他在身上谨谨慎慎地缠裹着那面三角旗,牢记着三十三连的荣耀和士兵的职责;他担心拖到六月才发生战争,人受伤后伤口会糜烂发臭,因此希望战争快点到来;第④段中,会明凭经验知道,一发生冲突,真的和平也就很快到来了。据此,可以概括得出相关答案。

第14题考查欣赏作品形象、赏析作品内涵、领悟作品艺术魅力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考生要特别注意题干中“精神状态”的设问。第一处,是会明向村里的人炫耀自己过往的荣耀,这种炫耀可以满足他的虚荣心,同时也体现了他因战事不来的空虚。第二问,是会明向人夸赞自己的鸡好,此时他的身份已由一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伙夫变成了一只争气母鸡和一群活泼小鸡的主人,他甚至有些忘乎所以地沉浸在这新的角色中,那细小的生命的成长让他的内心充盈起来。

第15题考查分析作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从结构上看,小说中有三处写到了“插军旗”,分别在小说开头、中间和结尾,可见这个细节贯穿全文,把小说串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内容上看,前两处会明在“插军旗”时充满了自豪感;而最后一处会明对“插军旗”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变化,因为他从小生命的蓬勃成长中看到了希望,仍然简单却变得缤纷多彩的生活让他成为了一个 “非战主义”者,这就形成了前后鲜明的反差。

第16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义,以及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探究词句的意蕴,要注意把握其表层义、深层义、象征义等。具体解答时,考生要联系上下文分析会明是对谁微笑、因为什么而微笑的,特别要结合会明为六月的和平、弟兄的健康和秋日里生命的成熟而满意、幸福进行思考和分析,从会明的身上看到血雨腥风之中人性安然存在的温暖。

沈从文的这篇小说以民国时期的1910年代和1920年代为背景,文中前后两次提及了蔡锷将军。如果能比较充分地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又读过一些沈从文的小说作品,对于准确把握作品和解答试题会有较多帮助。

猜你喜欢
李广辛弃疾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上)
试谈辛弃疾的田园词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下)
How to Arous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terest in English Study
辛弃疾的元宵节惹人妒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李广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