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教/汪旭升 插评/范丽莉 实录整理/陈淑芳
怎一个“捏”字了得
——《泥人张》关键词教学课堂实录
执教/汪旭升 插评/范丽莉 实录整理/陈淑芳
师:相聚是一种缘分,今天我们终于见面了,希望同学们能充分展示聚仁学生的热情和智慧。好,我们先读一读文中的生字: (PPT显示)
摞怵戳
(生齐读一遍,PPT显示拼音后再读一遍。)
师:从题目中我们就可以知道泥人张有一项手艺很出名,是?
生(齐):捏泥人。
【插评】导语不应是教师一个人的独白,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汪老师让学生掌握生字读音,积累知识。然后细读课题,了解到泥人张的手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顺其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到课文内容中来,同时也为下一环节主问题的出现作铺垫。
师:是的,第一段说得很清楚,齐读一下。
(全体学生齐读第一段。)
师:文中的这个 “捏”字 (PPT显示:捏),我觉得很有意思,请你组词。
生:捏泥人。
师:好,不同意思的再来换一个。
生1:捏造。
生2:拿捏。
师:“拿捏”是什么意思?
生2:把握。
师:还不够准确,词典上的意思是:刁难、要挟。
【插评】小说教学一般从整理故事情节入手或始于人物形象分析。汪老师巧妙地把泥人张的手艺 “捏”作为切入口,请学生组词,巧妙而自然地引导学生品味词语 “捏弄”、“拿捏”,使课堂充满了语文味。同时,为概括情节和课文主问题的产生与解读打好了基础。“好切入口”是很多教师经典课堂架构的方法,他们往往从文中的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环节入手,引导学生打开阅读的思路,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师:好,加一点难度。谁能用 “捏”字造句,要求概括出小说的情节。(没有学生举手。)
师:不一定要完美,简单一点也可展示。
生3:捏了个泥人反讽海张五。
师:少了主语。
生3:泥人张捏了个泥人反讽海张五。
生4:泥人张捏了一两百个海张五捍卫自己的尊严。
师:不是一个哦,是一两百个,很准确。
生5:泥人张贱卖泥人海张五。
师:只呈现了结果,不完整。老师也概括了一个,请看——(PPT显示)
海张五拿捏泥人张
泥人张捏泥人海张五
(生情不自禁读起来。)
师:捏来捏去,你觉得有趣吗?
(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插评】整体品读课文,老师根据课文特点,抓住了 “捏”的不同义项概括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然后分析人物时,扣住“拿捏”“捏”两个词,以达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为最后拓展冯骥才 “捏”出人物的灵魂的担当意识做铺垫。
师:以上是粗读,接下来请同学们细读课文,结合文中细节、词句说说。
(PPT显示)
1.海张五怎样拿捏泥人张?
【插评】扣住 “一点两线”(捏的聚焦点和两个人物 “怎样捏 “和 “凭什么捏”)这一艺术构思,品味课文以便切入到主要人物身上,一线以串珠,相当成功地拎起了一连串的教学内容。这样整堂课教学条理清晰、思路完整、结构合理,能让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有强烈、清晰的印象。
(学生跳读课文和思考。)
生1:第六段,海张五的大粗嗓门说:“在哪儿捏?在袖子里捏?在裤裆里捏吧!”
师:这句话有什么意味?
生1:是挑衅,海张五瞧不起泥人张,没事找乐子。
师:你试着学一学,粗大嗓门地读一下。
(生带着挑衅的语气朗读。)
师:很好,读出了海张五的牛气、霸气。还有吗?
生2:他朝着正出门的泥人张的背影叫道:“这破手艺,贱卖都没人要。”这是大庭广众之下对泥人张人格的侮辱。
师:“出口”什么?用一个成语概括。
生2:出口成章。
师:这也算出口成章?是出口伤人。
(生偷偷乐笑。)
【插评】这一环节指导学生表情朗读,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体会人物语言、表情是如何揭示心理活动和刻画人物性格的。汪老师课堂教学注重朗读揣摩实践,尽力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里学习,尊重他们、鼓励他们,完成教学任务的 “文”与 “道”,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更得到能力训练,陶冶心灵。
师:好的,请你也读一读这句话,学学海张五的牛气冲天。
(生大声朗读,神气活现,全场掌声。)
师:好,海张五就是这样挑衅、侮辱泥人张的。我们接着思考第二个问题 (PPT显示):
2.泥人张怎样捏泥人海张五?
师:快速跳读课文,谁第一个发现,举手示意一下。
生3:第九段 “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泥人张的手艺高超,技法精湛,捏绝了。
师:说得好,比海张五还海张五,到底像谁?
生3:海张五。
(生哈哈大笑。)
【插评】这一环节我们品析泥人张的奇绝手艺,而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绕回 “像海张五”,这样,学生难以对泥人张捏泥人手艺的精湛产生强烈的震撼。因此,我们在设计这个子问题上,可以联系前文海张五的外貌,领略泥塑的逼真,从而感受到,泥人张凭借敏锐的观察力、表现力,达到了泥塑的形似神似。
师:运用白描手法,不仅形似,而且神似,表现了泥人张精湛的技艺、敏锐的观察力、洞察力和表现力。
生4:第八段,“只见人家泥人张听赛没听,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抠下一块泥巴。”从鞋底上抠下泥巴,来回击海张五。
师:动作描写,看似随意,但实际也说明了——
生4:他的手艺高超。
师:对的,还有别的意味吗?
生4:海张五这个人不干净啊,我用鞋底下的泥巴捏你,来回应你对我的侮辱。
生5:第八段,“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账。”“戳”这个动作表示自己内心的愤怒。
师:很好,我也找了这一段,不过改动了一下。(PPT显示)
【插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联系学生的实际及自我体验再来品读这些语句,进行思辨,就会 “温故知新”,读出更多个性化的理解来。这就是创造型阅读。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土全捏回来了。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 “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账。
(学生齐读一遍。)
师:与原文比,哪个更好?
生 (异口同声):原文。
师:请说明理由。
生5:“戳”字更好,在速度上和力度上更强,更能表现出愤怒、不屑,是一种行为上的无声的抗议。“摆”没有气势。
师:说得真到位,请你边读边把动作示范一下。
(生声情并茂朗读,并比划动作,响亮干脆。众生笑。)
师:很好,如果换成一个鲁莽的人,就是你骂我,我骂你,可见泥人张的沉着冷静、机智敏捷。
(师做打架的手势,生哈哈大笑。)
生6:“找”字更好,“捏”字没有先失去然后找回来的感觉。
师:好,还有不同的理解吗?
生7:泥人张是被迫还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找”字更好。
师:同学们的赏析很细致,“找”和“戳”两个字传神,泥人张内心的愤怒、鄙夷与不屑,尽在其中,无可更易。请同学们带着这种理解齐读原文。
(生齐读一遍。)
【插评】教师适时地变词语品析为换词比较,通过对 “泥人张动作”这个点的体会,不仅立体地多侧面地透视了人物的方方面面,还透视到了课文的人物塑造艺术、主题表达艺术。
师:这里可见作者的语言功底,很值得我们写作时借鉴。同学们,泥人张的 “捏”,可是一语双关,还有“斗”意。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最终谁赢了?
生8:泥人张。翻模子扣,成批生产,白纸黑字,贱卖海张五。
师:本是海张五找乐子,结果反被人找了自己的乐子。
师:好一个泥人张,该出手时就出手,沉着应对,维护尊严,仿佛就站在我们面前。(PPT显示)
书里夹着许多有生命的人,只要打开书,他们全能站起来。——冯骥才
师:在作者笔下,海张五活了,泥人张活了,如同就站在我们面前。这些人都生活在天津卫,他们活得容易吗?这样捏来捏去,总得有一些资本。请同学们思考 (PPT显示):
1.海张五凭什么拿捏泥人张?
生1:第四段 “城里城外最冲的要算这位靠着贩盐赚下金山的张锦文。他当年由于为盛京将军海仁卖过命,被海大人收为义子。”做生意赚钱,背后又有靠山。天津卫是做买卖的地界儿,谁有钱谁横。
师:海张五凭借的是有钱有权有势。那么泥人张呢?(PPT显示:)
2.泥人张凭什么捏泥人海张五?
生2:跟海张五先拿捏他有关系。
师:这个属于正当防卫。
生3:因为他是靠手艺吃饭,他有高超的手艺。
师:嗯,手艺人不一样。(PPT显示:)
可是手艺人除外,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
生4:艺高人胆大,一身傲骨,顶天立地。
生5:有骨气,有尊严,一身浩然正气,这是中国人的脊梁。
师:很好,像这样的人物还有吗?还有(PPT显示)——
码头上的人,全是硬碰硬。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
——《刷子李》
师:海张五是一种活法,泥人张是一种活法,刷子李也是一种活法。(PPT显示)
各行各业,全有几个本领齐天的活神仙。刻砖刘、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刷子李等等。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擅长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叫长了,名字反没人知道。只有这一个绰号,在码头上响当当和当当响。
——《刷子李》
(学生齐读一遍)
【插评】泥人张,这样一个普通手艺人的生活侧面是怎样表现一个重大主题的呢?老师让我们感受到:一是社会背景的巧妙安排,把小的事置身于天津卫这个大环境中;二是人物的精心安排,以点带面,让学生联想到天津卫其他手艺人的活法。可见,汪老师单纯明快的教学观点激荡出了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师:冯骥才为什么写这些世俗之人呢?(PPT显示)
近日忽生一念,何不笔录下来,供后世赏玩之中,得知往昔此地之众生相耶?故而随想随记,始作于今,每人一篇,各不相关,冠之名 《俗世奇人》耳。
——《俗世奇人》序言
师:众生相就是众人的活法,这是文字的泥塑——作家冯骥才用文字捏造出人的灵魂!
师:在当今俗世,如何使自己不俗,成为奇人,说说我们自己的活法。(PPT显示)
说说我们自己的活法。
师:要求写出真感悟、真思考,语言优美、诗意和有哲理一点。
(3分钟后,学生交流感悟。)
生1:尘世间,芸芸众生比比皆是。真正为历史所铭记的,是那些思维独特、技艺高超的奇人。这条路无捷径可走,唯有不懈奋斗。
生2:若要使自己不俗,就要与众不同,敢想敢做,有胆量,有尊严,不怕任何人,面对挑衅,要敢斗、勇斗,更要智斗。
生3:活在世上,就要像泥人张那样学一门好本领,好手艺,要活得像个人,有骨气,有尊严。
【插评】语文的外延是生活。课至尾声,这时对主问题的延伸,汪老师抓住同学们和泥人张的活法产生共鸣这点,让学生说活法,让语文和生活相连,达到语文“文”与 “道”的合一。
师:我也有一点感想,与大家分享:
(PPT字幕形式逐行显示,背景音乐 《二泉映月》)
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泥人张和他捏的绝世泥塑已消失在都市的喧嚣中,成为记忆中遥远的风景。
在这个物质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的精神家园,却日渐荒芜。
这是作家冯骥才的担当意识、责任感和良心。
这是文学的真正的价值,绝对没有功利地去为整整一个时代的人留下他们的声音,用文字捏出他们的灵魂。
这就是人类最崇高的文字,
也是文字最崇高的含义——
响当当当当响地活在天地之间,用自己的生命和尊严书写一个大写的——人。
【插评】上文我们说到,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学生联系实际及自我体验,读出了个性化的理解,这创造性阅读。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通过创造性阅读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但是,在这里,老师对文化部分的感悟,过渡却不够自然,有贴标签的嫌疑。比如:“泥塑已消失在都市的喧嚣中”,“我们的精神家园,却日渐荒芜”,冯骥才有 “担当意识、责任感和良心”,“用文字捏出他们的灵魂”,这些句子和词语跳跃性大,联系不够紧密,与学生的感悟并不相得益彰。
(执教者、插评者单位:浙江省金华市第五中学;整理者单位: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壶江初中)
编辑:苏雨
责任编辑: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