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三农”问题的新视角与新方法
——评《中国“三农”问题发展方向研究》

2016-03-20 11:19
东方论坛 2016年6期
关键词:农民收入三农时期

王 令 金

研究“三农”问题的新视角与新方法
——评《中国“三农”问题发展方向研究》

王 令 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农业发展取得很大成就,农民生活得到很大改善。但是,总起来看,城乡差别仍然很大,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民收入仍然偏低。对此,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在此背景下,纪爱真副教授的力作《中国“三农”问题发展方向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8月版)应运问世。

本书选材内容丰富,研究视觉新颖。其一,从历史到现实。本书第一章回顾了近代以来我国土地制度的变革,包括太平天国时期的均分土地、辛亥革命时期的平均地权、土地革命时期的没收土地、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以及解放战争时期乃至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最终发展演变为当前的家庭承包经营。其二,从问题到对策。本书第二章考察了“三农”问题的现状,第三章分析了“三农”问题的症结。在此基础上,接连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即第四章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第五章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第六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七章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型农民;第八章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道路。其三,从方针到政策。本书紧紧围绕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方针政策展开研究,突出表现为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制定的关于“三农”问题的16个“一号文件”,厘清文件政策的发展变化,总结“三农”工作的经验启示,即必须以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为根本前提,必须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为出发点,必须以实现农民的根本利益为最终目的,必须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等等。

本书特色鲜明,亮丽可读。其一,总结历史经验。本书论述了我国传统的土地经济理论和制度特色,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辛亥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同的土地政策和实践经历,重点回顾新中国60多年农村土地问题的重大改革,反思我国农村土地问题世纪变革中传统的影响和历次变革中的经验教训,从而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历史借鉴。其二,借鉴成功做法。近些年来,国内外关于“三农”问题的研究主要围绕税费改革、乡村组织改革、农村公共品供给、农村发展战略选择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展开。本书广泛吸取了其中研究的优秀成果,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认为家庭承包经营不是最后的、合适的土地政策,而土地规模经营、集约化经营、集体经营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最终归宿。其三,多种研究方法并举。较之于已有的“三农”问题研究,本书的不同之处在于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的方法、逻辑推理与现实考察相印证的方法等,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给出解决问题的方向。

本书作者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对农村生活颇有感受,对农业耕作多有了解,对农民疾苦怀有同情,这一切为研究“三农”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便利,使得研究成果更加丰富多彩。再者,本书作者长期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思想敏锐,政治坚定,理论先进,善于表达,也给本书增添了诸多亮点。

常言道:金无足赤。将其用于评价本书也不例外。总起来看,以下两点可视为本书研究的不足之处。其一,新常态下的“三农”问题。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问题。在中国经济增长迈入中高速、发展水平迈向中高端的“双中高”阶段,如何创新思维、夯实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成为中国开展现代化农业建设的重大任务,是必须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这方面的研究有待继续。其二,增加农民收入问题。“三农”问题也就是农村、农业、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其突出表现为农民经济收入低,增收难,贫富差距大。所以,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对于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本书探讨较少。

总之,瑕不掩瑜。本书是我读过的一部好书,值得向同仁们推荐,并期有所帮助。

(作者为青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农民收入三农时期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陕西农民收入:一路爬坡过坎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人在干什么?增收不单靠出门打工——搬迁后农民收入来源报告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清代时期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