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群档案建设中的社群主体行为诠释

2016-03-20 09:56杨伊纯
档案与建设 2016年12期
关键词:社群档案馆主体

杨伊纯

(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上海,200444)

西方社群档案建设中的社群主体行为诠释

杨伊纯

(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上海,200444)

文章以西方档案学界对社群档案关注度的提高为背景,以社群档案研究的相关学术成果为基础,从社群档案建设中的主体行为诠释的研究角度,通过探究社群主体行为研究的动机,从态度诠释、内容诠释和组织诠释三方面对社群档案建设过程中的主体行为进行分析,阐述社群档案建设对主流档案机构的启发性意义。

社群档案 档案建设 主体 行为诠释

社群档案建设问题一直是欧美地区的研究热点,研究对象主要是被主流群体所忽视和抵制的人群,以及其产生的被传统档案机构所排除的档案。以Flinn为代表的学者对社群档案的定义早有描述,认为“社群档案主要是由特定社群的成员聚集起来的材料集合,为社群成员所用,并对其行使一定程度上的控制”[1]。这类档案反映了社群及其成员对记载、获取自身群体历史文化的积极行动,以及与主流档案在结构特点、管理方式等方面的显著区别。虽然欧美档案学者的视野已经逐渐由狭窄的传统档案机构扩大到了边缘化的社群,但由于社群主体在档案建设行为上的特殊性以及档案机构与社群之间存在理解鸿沟,导致了社群档案融入主流遗产的困难。传统档案机构的工作人员已经认识到,分析社群主体在档案建设中的行为方式与实践过程对于社群档案的融入具有重大的牵引作用,崭新的“社群行为诠释研究”思维方式将成为主流群体理解社群档案建设的必然趋势。

1 社群主体档案建设行为分析的必要性

1.1 回应主流群体的信息诉求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媒体带来了铺天盖地的信息,社群的各类活动也能通过便捷的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社群活动影响着主流群体对社群的认知与敏感度,涉及到社群的重大问题(如6·12美国奥兰多枪击案)往往也会得到大范围的探讨。群众开始呼吁社群的正常活动应得到理解与尊重,并通过网络论坛、大学研究课题等多种方式讨论这些“被主流抛弃”的群体。面对外界对社群与日俱增的信息需求,档案机构为解决外部需求上升与内部信息缺失的矛盾,通过对社群的主体行为进行研究从而扩充受众信息,及时回应外部诉求,正是其传承人类遗产与文明的重要职责所在。

1.2 减少社群与传统档案机关隔阂

由于公众对独立社群的认识缺失,社群活动及其档案遗产在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受到主流群体的“排挤”,加之在移民浪潮刺激下人类归属意识的加深,使社群对于思想独立的愿望十分强烈,以至于对社群档案的管理也有着与档案馆截然不同的要求和特点,这导致社群活动和社群档案与档案机构之间存在隔阂。档案学家Elizabeth Crooke认为,社群和档案遗产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互相感知和依赖[2],研究社群行为是了解其档案遗产和记忆的必经之路。档案机构通过认识和了解社群在建档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和实践特点,将视域从专业范围放大到以往抗拒的一些方面,这种对社群活动研究的可见性宣扬则有助于档案传统机构与社群之间的沟通与理解。

1.3 提升社群话语地位

相比普通群体而言,社群的形成隐含着复杂的社会因素,其处境相对艰难。无论是黑人群体、移民群体、性少数群体还是土著、少数民族群体,这些具有共同特性的人群正因其社群特质而遭受各种不公的矛盾和压力。传统档案馆控制着档案工作者,使档案以“正确的”、符合大众认识观的方式记录历史,严重限制了社群的话语空间。美国总统麦迪逊曾说过:“一个缺乏平民信息的平民政府是闹剧或悲剧的序幕”[3],足以可见广泛话语民主的重要性。社群的档案建设行为作为非官方档案实践的代表,对于表达群体声音、获得主流重视的期望尤为强烈。档案工作者应充当话语权变革的核心力量,将少数人的声音带到大家面前,尝试从社会、从人类的角度关注社群的实践成果及档案活动。

2 社群主体档案建设行为的诠释分析

2.1 行为的态度诠释:坚持社群主导的档案实践思想

社群主体一贯坚持对档案的充分“自治权”。社群开展的活动反映其所在的环境与群体特征,基于此产生的档案也与社群活动有着紧密的相关性。正因为社群档案体现着鲜明的社群特点,所以也被档案机构质疑为具有改写和破坏正统历史叙事的危险。档案人员遵循传统归档规则,对档案拥有管理和控制的权力,社群档案自然也被传统遗产拒之门外。另外,社群成员往往会因为档案工作实践的关系受到来自于档案专业人士的压力,如对社群角色和工作内容的误解、对社群管理档案的一些非专业做法的排斥、对社群档案管理人员具备的专业知识的不认同,甚至带有种族歧视。这样的背景下,社群主体选择以自治的方法掌管档案的筛选、保存与所有权,纠正和平衡传统主流叙事中存在的缺陷。许多社群档案馆清楚地认识到社群档案实践与主流档案实践的不同,希望在档案管理中保持独立性。于是,社群主导档案建设的理念成为了社群档案管理的关键,“没有我们,就没有关于我们的一切”[4]成为了这种指导思想的形象表达。

2.2 行为的内容诠释:体现社群独特的档案实践特色

学者戴安·泰勒在她进行的行为研究中曾得出这样的结论:“文件、建筑和骨子里的传统沿袭才是塑造、记录和传播历史文化的途径”[5]。在社群的档案建设过程中,作为社会的相对少数群体,他们的建档过程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共同塑造和缓慢积累的过程。社群在建设档案的过程中展现出行为的自主性与表达内容的多样延续性。

(1)社群档案积累活动中的行为自主性

社群档案建设体现出一个群体的共同热情与兴趣,在存档动机、主题上呈现着社群的共同价值观,档案材料的收集、社群档案馆的建立都是主体自主行为的成果。社群主体的档案积累范围广、覆盖面大,一般由若干创始人倡导,档案所有者参与档案收集与汇总工作,最大限度保证社群档案完备而充分。著名的英国索尔福德工人阶级运动档案馆/图书馆(The Working Class Movement Archives/ Library)、黑人文化档案馆(Black Culture Archives)以及乔治帕德研究所(George Padmore Institute)都是在社群基层主体的努力下逐渐积累形成规模,并最终发展成为社群档案馆。

社群主体档案积累行为自主性的深层体现则是对于档案如何讲述历史的掌控。社群尤其强调主体在档案建设过程中的平等参与,允许所有社群成员在档案积累中互相交流,档案的选择和对内容的鉴定都体现了共同决策特点。社群尤其重视口述历史,由于一些受压迫而流离失所的社群鲜少留下书面记录,口述的形式能更为全面地揭示最普遍且最真实的社群历史。长居于伯明翰的非裔美国人通过口述再现了20世纪臭名昭著的种族隔离和暴力行为[6],并以论坛和社交软件为工具,分享彼此的故事和经验,这种自主行为方式能在提供口述材料的同时增加固化资源储备的全面性。非精英化的社群档案建设传统向世界宣告自身的历史地位,其表达社群声音的渴望展现了社群主体对纠正历史公平的责任感。

(2)社群档案表达活动中的多样延续性

如果说社群档案是堆建社群历史的砖瓦,社群多样的文化表现形式则是架构起社群记忆的框架。档案领域之外的思想家和作家曾多次暗示,社群活动也具有档案属性。社群开展的表演、庆典等传统活动虽然通常都被认为仅仅是文化价值观的表现,但对于档案学家来说这一认识有必要得到延展,社群有权利将这些集体活动作为档案来延续下去[7]。社群成员以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活动作为封装品,在向外界展示社群历史的同时也塑造着自己的档案遗产。

“流动”而多样的档案勾勒出具有社群特点的档案建设规则,主体不受身份与地位的限制,形成社群独特的无门槛、多角度的档案建设方法,组成了可靠且持久的档案“存储库”。以Chuck D为代表的嘻哈歌手通过40多个国家的巡回演出吸引了人们对黑人社群的关注,以震撼感官的音乐讲述黑人的历史,控诉世界对黑人群体的不公待遇。圣托马斯、维尔京群岛以及加勒比海域的诸多岛屿以嘉年华、游行庆典等形式沿袭着社群的传统和核心精神,从筹备到开展的一系列过程都展现了它作为动态档案的多维结构和严密框架,提醒着社群成员的血统和归属,揭露着奴隶制、殖民和自治的社群历史变革。同时,活动保留下来的宣传册、彩车、日程表等固化档案,同样能作为社群档案的一部分充实档案资源的类别和种类。

2.3 行为的组织诠释:发展与档案机构之间的互动关系

起初,社群档案的建设是一种激进的行为,对传统档案机关的不信任导致社群拒绝档案人员参与社群档案事务,“激进归档”主义的代表——纽约女同性恋档案馆就规定档案应保存于本社群内,从收集到保管的整个流程都应该由社群成员控制。随着社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社群的档案行为也受到了专业档案工作者的抨击,认为这种业余的档案管理方式是对档案精神的侵蚀[8]。加之档案机构也希望通过建立平等的合作机会实现档案人员角色转变,使得社群也开始思考档案实践的转型,尝试施行档案学家沙逊倡议的曼德拉模式。

曼德拉模式的实践灵感来源于和平斗士曼德拉推行的和解理念,通过反对种族主义、争取民主自由平等维护不同种族之间的稳定关系[9]。这一模式意指社群档案的所有权由社群所有,允许档案机构对其保管行为提供支持,促进社群与传统档案机构的和谐相处。

近年来,很多社群已经取得了一些主流档案机构的认同,社群仍能很大程度地保留档案材料控制权,可以在档案管理过程中随时提出意见。而主流档案机构则为社群提供了基础设施和技术资源,主要通过三方面表现。其一是存储空间,社群档案最初的贮藏点通常是住宅和办公室,长此以往保存空间必然不足,而档案机构的加入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位于洛杉矶的ONE National Gay&LesbianArchives在南加州大学的帮助下将档案馆纳入了大学的图书馆系统[10],保证有足够的物理空间满足档案材料的增长需求。GLBT历史协会也和旧金山公共图书馆的詹姆斯·C·荷美尔同性恋中心建立了伙伴关系[11],将档案馆利用频繁的一大部分材料放置于中心内,不但为社群档案馆节省了空间,还为社群档案的更好利用开辟了通道。其二是资金支持,资金短缺一直是社群档案建设的一大障碍,虽然很多社群通过缴纳会费、依靠社群成员的信托基金等方式维持档案馆的运转,但很多时候也显得捉襟见肘。为解决资金问题,社群档案馆也开始接受公共档案馆及其他机构的资金支持。美国国家历史出版物和记录委员会(NHPRC)和国家人文基金会分别在2006年和2010年对于ONE National Gay&Lesbian Archives进行了资助[12]。其三是管理技术,社群档案馆起初由社群成员管理,由于缺乏档案知识使档案管理工作进展缓慢。Lavender Library,Archives, and Cultural Exchange of Sacramento的馆员Haughton坦言:“档案工作在2005年之前几乎一直处于沉睡状态,因为我们没有工作人员具有档案专业背景”[13]。来自政府机构、大学的档案工作者作为志愿者逐渐参与到社群档案馆的工作中,在充分尊重社群主体管理要求的前提下以专业知识对社群档案的整理、编目、数字化等工作提供指导,并且随时与社群成员关于档案的鉴定与保护密切沟通。档案机构与社群的伙伴关系可以确保档案材料的持续稳定性,同时能将社群档案的具体管理方法变得更为制度化。

3 西方社群档案建设行为的启发性意义

以社群为基础的档案实践从来就不是外界强加的行为,而是真正能体现社群建设思维的行动。社群主体的档案建设历程打开了主流档案机构乃至全世界重新认识社群的窗口,促进了主流档案机构对于档案工作方向的全新思考,对于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具有启发性意义。

3.1 树立更友好的档案管理思维

经过长时间的互相交流与努力后,社群与档案机构的关系趋缓,其档案建设思想也为主流档案机构提供了很多档案管理的新思路。基于社群与档案机构之间存在的档案所有权与保管行为的有机联系,档案学者们发现档案领域的“后体制”时代已经来临。这意味着社群这种档案实践超越了主流档案馆与社群档案馆的简单二分法[14],双方能够建立互动的伙伴关系,使社群档案进入主流档案馆,并在获得理解与认同的基础之上获取专业支持,这让业界对档案管理的未来格局确立了更为平等友好的合作理念。我国的档案机构应该借鉴西方档案界的实践经验,一方面积极探寻各级档案馆为边缘化社群提供保管服务与技术支持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应当重新思考现有管理思维的合理性,将档案工作从精英主导的资源管理思维扩展成为包含社群价值观在内的记忆管理思维,将社群融入档案事业发展范畴,展现档案工作者对于延续整个社会档案遗产的责任意识。

3.2 打造更包容的档案资源体系

社群的档案建设行为带来了档案馆馆藏种类的多样化,促使档案馆的资源体系更为完整。伴随着社群主体档案建设的影响,档案馆也逐渐成为社群选择贮藏档案的场所,汇入了大量社群活动产生的档案材料。由于社群的主体行为体现出极大的随意性和易变性,其档案活动表现出持续和有机的演变过程,活动中产生的档案材料相比起传统档案具有更为零散的特点。这些体现社群活动的小册子、宣传单、流程手册及海报等,虽然无法呈现出明显的生命周期,但这些颇具社群特色的档案建设内容打破了档案机构对于传统存档范围相对狭隘的认知,其丰富性让档案工作者开始正视社群档案给档案馆注入的全新活力。我国的公共档案馆应该打破档案来源的传统单一性,致力于携手社群打造包括社群档案在内的、更具包容性的档案馆资源体系,以多格式、多内容的馆藏缩小公共档案馆与社群之间的鸿沟。

3.3 形成更开放的档案工作方法

“社群”一词被学者认为带有与生俱来的多元文化和社会正义的思辨色彩[15],西方社群主体的档案建设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种族歧视、暴力斗争的回应,也涉及到库克所言的“核心原则的转变”,需要档案工作者纠正档案话语公平带动社会的档案权力变革。我国档案部门应当以全新的社群思维方法贯彻管理工作,从外部环境和内部建设两方面完善工作方法。

关于外部环境,我国向来重视官方的正统档案叙事,其结果是档案话语过于集中在受国家政治权力管控下的公共档案馆,缺乏体系化的社群档案馆,导致国家、社会记忆的不完整。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档案部门有必要给予社群相对稳定的外部条件,领导档案工作者全力支持社群档案馆的落实。关于内部建设,我国档案部门可以赋予社群加入档案职业队伍的机会。这种具有开放性的合作模式将打破文件产生者与档案工作人员间的传统界限,允许社群成员作为行动者亲身投入到社群档案的规范管理过程中,使档案的鉴定与保存行为能够最大限度基于原始的产生背景,而非将决策权交付传统的“专家”。

社群以具有历史影响力的档案建设方式谋求社群地位提升、推进社会公正。其丰富的档案实践内容与行为诠释方法深刻影响着主流档案机构的工作,对我国社群档案工作的开展具有参考意义。我国档案界应在社群范式的趋势下,协同社群营造更全面、更具有活力的档案工作局面。

[1]Andrew Flinn,Mary Stevens,Elizabeth Shepherd.Whose memories,whose archives?Independent community archives,autonomy and the mainstream.Archival Science[J], 2009(9):73.

[2]Crooke E.Museums and community:ideas,issues and challenges[M].Routledge, London(2007):1-2.

[3]弗兰克.韦伯斯特.信息社会理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6):206.

[4][8]Michelle Caswell.Toward a survivor-centered approach to records documenting human rights abuse:lessons from community archives.Archival Science[J],2014(14):310-311.

[5]Diane Taylor.The archive and the repertoire:performing cultural memory in the Americas[M].Duke University Press,Durham,N.C,2003(9):19.

[6]Sonia Yaco,Ann Jimerson,Laura CaldwellAnderson,Chanda Temple.Aweb-based community-building archives project:a case study of Kids in Birmingham 1963.Archival Science[J],2015(15):400.

[7]JeannetteA.Bastian.‘Play mas’:carnival in the archives and the archives in carnival:records and community identity in the US Virgin Islands.Archival Science[J],2009(10):114.

[9]李新烽.论曼德拉精神及其产生原因,西亚非洲[J],2014(6):66.

[10][11][12][13]Diana K﹒Wakimoto,Christine Bruce,Helen Partridge.Archivist as activist:lessons from three queer community archives in California,Archival Science[J],2013(13):301-306.

[14]LauA.Collectingexperiences[D].Universityof CaliforniaLosAn-geles,2013:94.

[15]Emma Waterton,Laurajane Smith.The recognition and misrecognition of

communityheritag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ritage Studies[J],2010(3):9.

杨伊纯,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档案学基础理论。

Annotation on the Community Subjective Behavior in the Construction of Western Community Archives

Yang Yichun
(Department of Library,Information and Archives of Shanghai University,Shanghai,200444)

With the background of a improving awareness for western archival academia about community archives and based on some relative academic achievement.This paper proposed a point of view which focus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subject behavior in the Community Archives Construction.By exploring the motivation for subject behavior research of community,the author analyzed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archives from three aspects:interpretation of idea,content and organization.At last,pointing out the enlightening significance of archiving practice in community for archival institutions.

Community;Construction of Archives;Subject;Behavioral Interpretation

G279.1

猜你喜欢
社群档案馆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云南省档案局办公室关于表彰2018年度《云南档案》优秀通联组及发行先进单位的通报
社群短命七宗罪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全省部分档案馆新馆掠影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怀旧风劲吹,80、90后成怀旧消费主体
when与while档案馆
母婴电商的社群玩法
VC靠边!社群股权众筹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