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非企业正实现五个“走出去”
——访中方在刚果(金)、赞比亚、南非企业记

2016-03-20 02:55
中国有色金属 2016年1期
关键词:刚果矿业走出去

为推动中国有色金属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进一步了解中资企业所控制的铜、镍、钴等矿产资源情况,深入了解中资在非企业发展状况、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以及标准执行情况,应刚果(金)东方国际矿业有限公司、赞比亚-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发展有限公司、南非第一黄金公司的邀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相关部门及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相关人员赴刚果(金)、赞比亚及南非进行了短暂的调研和交流。

中方在非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前景光明

1.华刚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华刚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在积极实施国家“走出去”战略、投资开发海外矿业资源的背景下,由中国中铁、中国电建、华友钴业组成的中方企业集团,与刚果(金)矿业总公司根据“资源财政化一揽子合作模式”共同发起设立注册的国际矿业公司。公司成立于2008年9月26日,注册资本金1亿美元,其中,中国中铁持股41.72%,中国电建持股25.28%,浙江华友持股1%,刚方持股32%。项目总投资67亿美元,其中,基础建设投资30亿美元,矿业建设投资37亿美元。矿山建设工程自2013年4月正式开工。目前,华刚矿业年处理矿石量455万吨,年产铜金属12.5万吨的现代化采选冶生产线已于2015年10月正式投产并开始运行,一期建设目标仅用两年半就提前实现,创造了非洲矿山建设的“中国速度”,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亮点和楷模,得到了刚果政府要员、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刚果代表以及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赞扬。

代表团考察了华刚公司铜钴矿位于刚果(金)加丹加省科卢韦齐市的两个露天矿区,原先采坑水深分别为169米和134米,现在已经全部排出并正在采矿剥离。整个矿区面积11.5平方千米,由6个矿段组成,控制加推断级矿石量2.5亿吨,铜品位3.47%,钴品位0.215%,铜金属量868万吨,钴金属量54万吨,是世界级特大铜钴矿山。而这是在新的合作模式下仅以3.5亿美元矿产入门费即获得1000万吨金属铜的矿产资源开发权。

2.刚果东方国际矿业有限公司(华友)

华友钴业作为一家专注于钴、铜、镍金属冶炼及钴新材料产品深加工的科技型企业,致力于成为全球钴行业领先者。目前,华友钴业钴化学品产能规模位于中国第一。2006年开始,该公司先后在刚果(金)设立刚果东方国际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CDM”),建立了钴矿料采购及加工平台;在南非设立OIM公司,搭建了非洲物流服务平台;在香港设立华友香港,形成了公司境外贸易平台。并根据当地丰富而低成本的铜矿资源、电力、人力条件以及火法炼铜设备投资较少的情况,逐步筹备并建成了粗铜火法冶炼生产线生产粗铜产品。2008年,随着该公司“非洲资源开发”战略的进一步推进,其以2.64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刚果(金)矿山公司的控股权。同时,公司还参股了以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为首的中国企业集团与刚果(金)政府合作进行矿业开发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而成立的华刚公司。2010年,为充分利用当地低品位的钴铜矿料,CDM公司开始建设第一条湿法冶炼生产线。至此,华友公司形成了采、选、冶各项工作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非洲矿山阶梯式开发布局初步形成。目前,CDM公司年生产钴中间品金属量1000吨,铜金属49000吨。与此同时,该公司还在刚果(金)建立了农场,既解决了公司员工伙食原料问题,又可供给当地居民,被评为农业部中国农业项目走出去的典范。

3.紫金矿业

该项目由紫金矿业的全资子公司金城矿业持有51%股权,华友钴业持有21%股权,吉卡明(刚果矿业总公司,依刚果法律设立的国有公司)持有28%股权。公司全称为刚果(金)姆索诺伊矿业简易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在刚果金设立的公司,主要资产为科卢韦齐铜矿项目,该铜矿项目位于赞比亚-刚果(金)铜(钴)成矿带,该成矿带斜贯于赞比亚、刚果(金)南部,为世界第三大铜矿带,属中高品位、中大规模、埋深较浅的铜矿床,适用露天开采。科卢韦齐铜矿交通较为方便,与省会卢本巴希有航班、铁路及公路相通。科卢韦齐铜矿拥有矿石量3914.9万吨,铜金属量153.84万吨,铜品位3.93%。其中,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为矿石量2324.8万吨,铜金属量97.77万吨,铜品位4.21%;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为矿石量1589.3万吨,铜金属量56.07万吨,铜品位3.53%。矿区目前还有居民,正在做搬迁工作,以及前期的准备工作计划2017年投产。

4.中色非洲矿业有限公司

中色非洲矿业有限公司是中国有色集团自主投资开发境外资源的标志性项目。作为公司经营主体的谦比希铜矿,原由英资企业开发。1987年英资企业退出后,1998年6月,中色公司通过国际竞标购得谦比希铜矿85%的股权(赞方占15%干股),产权范围包括谦比希矿区107平方千米的地下资源开采权、勘探权以及60平方千米的地表土地使用权。谦比希铜矿包括主矿体、西矿体、东南矿体。截至目前,在矿区范围内,累计探明铜金属资源量500万吨,平均含铜品位2.10%。东南矿体含钴金属15.3万吨。

摄影/韩忠艺

该矿于2000年7月动工复产建设,2003年7月28日建成投产。该矿复产建设总投资1.5725亿美元,设计能力为日采选矿石6500吨,年产铜精矿11.78万吨(含铜4.7万吨),是迄今为止中国在境外投资建成的规模最大的有色金属工矿企业,是中国和非洲合作的标志性项目。

中国有色集团运用中国的资金、技术和管理,使谦比希铜矿恢复了生产,发展了当地经济。谦比希铜矿自2003年复产以来生产经营正常。到2011年年底,累计从谦比希铜矿主矿体和西矿体采出矿石共计1060万吨,生产铜精矿含铜18.7万吨,累计完成投资3.8亿美元,完成产值9.4亿美元,实现利润2.4亿美元。生产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赞比亚乃至非洲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为加快谦比希铜矿的发展,公司通过对主矿体深部开采、西矿体以及东南矿体的开发,改造提升系统,扩大生产能力。西矿体项目于2007年6月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项目核准批复。2007年10月,项目开工建设,2010年年底已建成投产。公司于2008年启动谦比希铜矿东南矿体资源评估和地质补充勘查工作。东南矿体建设规模为年采选矿石330万吨,年产铜精矿26.1万吨(含铜5.89万吨)。项目总投资83223万美元。2011年下半年开始竖井施工,预计投资6亿美元,2013年开始井巷工程和地表工程施工,与2015年实现东南矿体北矿带建成投产,实现100万吨/年的出矿量,随后逐步达到330万吨/年设计指标。

5.南非第一黄金公司

南非第一黄金公司是一家注册地在澳大利亚,在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和南非约翰内斯堡证券交易所两地上市(股票代码GDO),并在南非、莫桑比克和纳米比亚等地从事黄金勘探和项目开发的中型黄金公司。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导的中方联合体(其中白银有色占60%,中非基金占30%,中信锦绣出资10%)于2011年年底完成了对南非第一黄金公司的收购,当时占股89.17%。2014年,联合体对剩余股份实施强制要约收购的运作,南非第一黄金公司于2014年1月30日从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和南非约翰内斯堡证券交易所退市。

2014年5月,南非第一黄金公司完成以资产置换南非斯班一黄金有限公司股权后,南非第一黄金公司的主要资产为位于南非东兰特盆地的东摩德金矿(Modder East)矿井、东摩德处理厂、7个勘探开发中的金矿和南非斯班一黄金有限公司19.82%的股权。其中7个勘探开发中的金矿项目分别为北摩德探矿规划项目、范特斯堡探矿项目、莫桑比克图卢探矿项目、纳米比亚易登德卡探矿项目、麦格项目、PERO/Grootvlei项目和旋转桥合卢方丹项目。截至2014年12月31日,根据南非SAMREC标准和澳大利亚JORC准则,南非第一黄金有限公司的黄金总资源量为3885万盎司(其中探明资源量708万盎司、控制资源量1751万盎司、推断资源量1426万盎司),折合1208吨,储量674万盎司,折合210吨。截至2014年12月31日,经审计的南非第一黄金公司资产总额99751.81万美元,负债总额36891.18万美元,股东权益62860.63万美元;2014年主营业务收入21438.11万美元,净利润6546.83万美元。

公司的旗舰资产东摩德金矿于2009年投产,东摩德矿埋藏浅(地表以下300~500米),生产成本低。2012年该矿山生产黄金97958盎司,2013年产量103999盎司,2014年产量100197盎司。2015年预计产量129000盎司。作为第一大股东持有19.28%股权的南非最大黄金公司Sibanye Gold年产黄金约50吨。

这是白银有色继与中信集团合作在南美秘鲁开发铜资源项目后,借中非发展基金之力,实施境外资源开发迈出的关键一步。南非第一黄金公司拥有一支优秀的国际化、专业化管理团队,这是白银有色投资第一黄金的价值所在。目前白银有色仅有4名人员派驻南非,通过外派和互访,白银有色与第一黄金管理层建立起通畅的合作沟通渠道。

在非企业重视企业人才培养和本土化

通过此次交流我们发现,中方企业普遍非常重视在非员工的培养及本土化工作,注重企业文化的融合。以华刚矿业为例,作为中刚友谊的桥梁和载体,华刚矿业始终积极履行“为中华争光、为刚果造福”的企业使命。随着矿业项目的投产,华刚矿业将建设成果与当地人民共享,与矿区附近居民共享,多次开展各种社会公益和捐赠活动,保持了良好的社区环境,为华刚矿业顺利建设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华刚坚持“融入、创新、感恩、分享”的文化理念,要求中方员工主动融入刚果(金)社会,尊重刚果(金)风俗习惯,像亲兄弟一样关爱刚方员工。华刚积极促进当地的劳动就业,积极实施本土化战略。刚方参建人员达到了3000多人,占总员工人数的75%。同时公司采取措施加强刚方员工技能培训,培养刚方人才,先后举办各种培训两万多人次。

华友公司非常注重对外方员工的培训和培养。为充分发挥本地员工在企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华友公司积极推进本地化管理。公司每年组织新入职的中方员工集中学习“斯瓦西里语”,先解决与本地员工的交流问题。同时与鲁本巴西大学、中南大学建立三方合作机制,选拔优秀的刚方大学生至中国留学,为公司培养了一批中层管理机技术人才。公司利用每月的刚方班组长例会,与员工分享在人员、现场、设备管理方面的经验,分享中刚方的文化差异。经过长期积累,华友公司先后完成了《中方员工在工作中应注意的刚果(金)本地习俗》、《本地员工劳动纪律》等文件,逐步消除中刚方员工因文化传统差异导致的行为偏差。目前公司的基层操作岗位本地化水平达到了95%以上。

第一黄金公司是员工本土化的突出例子,其非洲员工比例非常高。在被白银有色收购之前,南非第一黄金公司已有一支非常优秀的国际化、专业化团队。这也是白银有色收购第一黄金的价值所在之一。目前白银有色仅有4名人员派驻在南非,其中一人为公司副总。从一线员工到高管层管理者,基本实现全部本土化。公司高层建立并保持了良好的沟通渠道,充分发挥非洲籍员工的积极性,遵守当地法律、规定的要求,适应当地文化、习俗需求,为更为深入的融合与公司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在非企业正在实现五个走出去

中国在非企业经过较长时间的学习积累,在生产经营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概括来说,可以称之为“五个走出去”。

一是中国产能“走出去”。中非产能合作既是中国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非洲实现工业化、谋求自我发展的现实需求。目前中国逐步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产生了大量产能富余,而大多数非洲国家则处在工业化起步阶段,基本全部依赖进口。国内需要减少过剩的产能,拓展海外发展空间,而工业化基础非常薄弱的非洲国家则渴望引进这些产能,加快工业化步伐。非洲有丰富的人力和自然资源,我们有非洲需要的资金、设备、技术、管理经验。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设备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可靠、产品性价比高。

二是中国装备“走出去”。目前中国在非项目中大部分主要的采矿、冶炼设备均来自国内。例如华友在刚果(金)矿山及冶炼厂设备95%以上来自国产;华刚公司刚果(金)项目首期投资67亿美元,装备90%以上采矿及冶炼设备来自于中国,可以看出,中国在非矿产投资在推动国际产能合作的同时,大量推动了中国装备的出口和在海外的应用。

三是中国技术和标准“走出去”。非洲作为欠发达地区,在技术、标准等方面发展相对滞后。此次交流的中国在非企业,除第一黄金为原有项目外,在刚果(金)、赞比亚的中方企业,在投资开始,厂房、生产工艺等大多数主体设计都由中国的研究设计院所完成,大型设备由中国生产,工程施工、设备安装、工艺流程均执行中国标准。因此,国际产能合作下,中国有色企业的走出去,在获得资源保证的同时,正在输出并推广中国标准,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话语权,提升整体的国际竞争力。

四是中国文化“走出去”。中国在非投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从进入非洲开始,就非常注重文化的融合。在充分尊重当地文化的同时,带去中国元素。定期开展中非方员工文娱活动和技能比赛,促进中非方员工沟通、建立更加和谐的中刚友谊及劳资关系。开办中文培训班,举办中非文化交流活动,注重传递和推广中国文化,促进了中国文化走出去。在非的中国人,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着为个人创造机遇,为家庭创造财富,为企业创造效益,为祖国创造荣誉的奋斗目标。

五是中国责任“走出去”。本着“促进所在国经济发展”、“造福一方”的海外发展理念,在非的各家中方投资企业,非常重视对非洲的资助和建设,重视社区关系的处理。在大量解决当地就业的同时,关注教育、卫生健康、环境等民生。他们建医院、学校、道路、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真正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这也正是大国责任的体现。以中色集团为例,其一直以来积极组织并参与当地社会公益活动,并定期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履行社会责任常态化、制度化,在赞比亚的重大疾病防治、妇女就业、市政建设和科教文卫等各项事业上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体会和感想

摄影/韩忠艺

在非洲的十天里,我们在认真完成调研任务的同时,主动同在非企业的高管、技术人员和行政人员谈话交流,积极了解中非双方一线员工的想法。代表团团员之间也多次互相交流此行的所观、所感。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中非经济互补性很强,中企在非洲可以大有作为。

这次交流最大的感受,就是在国内经济下行、产能过剩矛盾比较突出、企业效益大幅下滑的情况下,中企在非项目的生产经营情况总体良好。上至企业负责人,下至一线员工,都对企业经营充满信心,而且多数企业都有扩大投资的计划和意愿。特别是冶炼项目,普遍效益良好。此外,由于中非历史上的传统友谊和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强中非经贸合作,大部分非洲国家政府对中国企业持欢迎和支持的态度,同时中国企业也能兑现在该国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承诺。这是中企继续向非洲走出去的有利条件。

第二,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是实现中企向非洲走出去的关键环节。我们此行接触了多家公司派驻非洲的工作人员。他们一方面熟悉产业和产品的情况,另一方面精通当地的语言、文化、风土人情等。正是由于有这样一批远离家乡、甘于奉献的有色人,才能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实现中国企业的落地生根。在同他们的交流中,我们体会到,中国企业在当地发展,必须要有这样一批熟悉当地情况,能够和当地政府部门、工会以及社会组织打交道的员工。而这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需要长期的积累和锻炼的。鉴于推进中非经贸关系和资源合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企业应加大人才培养和储备力度,让更多的人才在实战中得到锻炼,早日在非发挥作用。同时,要注重解决他们在国内和国外生活中的困难,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第三,中国政府可以给予在非中企更多的支持。虽然在非企业总体经营状况良好,但在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低位徘徊的情况下,企业生产经营还是有一些隐忧。此外,受当地政治局势、法律规定和工会组织等方面的影响,在非企业面临着比在其他地区更大的风险。此行中,在非企业普遍提出希望中国政府进一步给予他们支持和帮助,在高层会谈中关注和提出在非中企的困难。目前,虽然中国的金融机构对在非中企提供了贷款支持,但由于项目投资额度大、建设周期长等原因,企业的资金压力还是比较大。比较而言,国内银行的贷款利率也高于国外银行。因此,希望中国的金融机构能够从贷款额度、期限和利率等方面给予在非中企更大的支持。

猜你喜欢
刚果矿业走出去
《矿业安全与环保》征稿简则
刚果(金)加丹加省利卡西MABEL铜钴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刚果(金)马诺诺(Manono)东部某伟晶岩型铌钽矿地质特征
欢迎订阅《矿业安全与环保》
《矿业安全与环保》征稿简则
四方联动将刚果(布)打造成木薯全产业链提升的案例国
关于新常态下矿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