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由于市场环境较差,铜价较为疲软,2015年国内冶炼企业的检修较多,而且一些企业采取了减产的措施。本文提倡理性看待中国精铜产量数据,并分析了联合减产对供需结构的影响。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5年1~10月,国内精铜产量为645.6万吨,同比增长6.77%。产量超过十万吨的省(市、区)有13个,产量合计占比达93.1%。其中,江西、安徽产量超过100万吨,山东、甘肃、云南、湖北的产量也都在40万吨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安泰科信息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泰科”)通过对近两年主要产铜省区安徽、江西、甘肃、云南等地产量与所在地骨干铜企业的产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近几年,特别是2012年以后,国内精铜产量的重复统计量较大,主要因为这些骨干企业在外省的下属企业产量不仅计入集团公司,而且通过集团公司计入所属省份。以安徽省和铜陵有色的产量数据对比为例,2012年,安徽省的精铜产量为60.6万吨,同期铜陵有色公司的产量为90.4万吨,后者比前者高出近30万吨,基本可以认为铜陵下属外省企业的产量没有被包含在安徽省的数据中,但2013年安徽省和铜陵有色的产量几乎相等,可以肯定铜陵有色下属外省企业的产量被计入安徽省的数据中,同时江苏省和内蒙古(铜陵有色的两家下属公司所在省区)的数据也包含了其下属公司的产量,从而形成重复统计。类似情况在2013~2015年里,诸如安徽省、江西省、甘肃省和云南省等都有不同程度的重复统计。甚至个别企业还会出现把海外的产量也合并在一起报给统计局的情况。
另据了解,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2015年最新的数据中,2014年国内精铜产量为764.9万吨,虽高于安泰科简单调整的数字,却也要低于统计局的全年快报数据。
事实上,对于统计局来说,直接采用各省份上报数据也无可厚非,但的确会造成了较大数量的重复统计现象。统计局方面可能也意识到了类似情况和问题,因此往往会在第二年对数据进行一些调整,据称统计局最终对2014年795.9万吨的数据下调了约50万吨(但安泰科暂时并未拿到准确的调整数字),因此出现了如果直接用2015年和2014年公布的1~10月数据来对比,产量仅仅有不足3.6万吨的增长,增幅仅为0.6%,与2015年直接公布的6.8%的增幅差距极大。
如果仅仅简单计算重复统计,以及调整部分省份可能存在的产量虚高,2013和2014年安泰科对国内精铜产量统计数据分别为617.9万吨和688.4万吨,分别较统计局数据下调了66.0万吨和107.5万吨。
表1 主要省份精铜产量重复统计分析(单位:万吨铜)
表2 近年来中国精铜产消平衡表(单位:万吨铜)
考虑到上述主要可能存在重复统计的四省还有一些除骨干企业外的产量是安泰科暂时没有统计到的,而暂时被直接计入重复统计范围;且有些企业报给安泰科的可能暂时还只是初步数据而非最终数据;以及统计局有些省区2015年1~10月的数据可能偏低等因素,以统计局2015年全国总计数据来看,应该说较前两年已经开始趋于相对合理。
如表1所示,2015年1~10月,以目前了解的主要省份(安徽、江西、甘肃、云南)的产量和所在地骨干企业的产量进行简单的重复统计比对,估算约88.7万吨。据此初步估算全年数量会达到100万吨以上。
但是,考虑到前文所述的“有些产量是安泰科暂时没有统计到的,而又暂时被直接计入了重复统计范围”,以及2015年统计局“有些省区的数据可能偏低”、“统计局2015年数据相对开始趋于合理”等因素,因此最终实际下调数量应该要低于表1中简单估算的数字,目前估算2015年需下调45万吨左右。
安泰科了解到,今年由于市场环境较差,铜价较为疲软,2015年国内冶炼企业的检修较多,而且一些企业采取了减产的措施,如初步了解江铜贵溪冶炼厂2015年就有减产行为,只是由于2015年江铜的和鼎铜业产量将会并表入江铜集团(增加15万吨左右),因此2015年江铜集团的产量较2014年不会有特别明显变化,目前预估在110万吨左右。
2015年12月1日,中国10家冶炼企业通过安泰科和其他机构及媒体发布联合倡议书称:为积极应对当前铜行业生产经营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响应国家“供应侧改革”的号召,2015年11月28~30日,中国铜冶炼骨干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召开了会议,经过充分讨论,会议取得了各企业的积极响应,达成了高度共识,声明表示既要考虑治标更要考虑治本,既要实施应对目前极端市场困难所必需的减产措施,更要积极主动淘汰落后产能,推动行业产能升级;向国家相关部门建议停止审批新增铜冶炼产能,加大对骨干企业的支持力度;各企业一致同意,2016年将采取减少精铜产量35万吨,以及其他为维护行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措施;铜作为中国严重短缺的资源,与会企业一致认为,目前的市场价格已背离行业基本面,建议国家积极采取收储措施;建议相关监管部门和市场平台对高频交易等进行监管和限制。
这显示出企业方面认识到当前的困境和需要改进的方面,做出积极面对困难的姿态和行动,更加灵活地参与市场,而且“会议决定每半个月召开一次会议,以增强信息沟通和共享,并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及时采取进一步的有效措施”。2015年12月2日,江西铜业副总经理吴育能先生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如果保价效果不明显,只能进一步加大减产的力度,削减亏损的产量。未来还会有进一步措施”,也就是说未来还有可能进一步有减产或其他动作。
35万吨的数量约占到了2015年国内产量(目前安泰科预估数为约740万吨)的4.7%。安泰科目前统计2016年国内冶炼和精炼新增产能均为约55万吨,考虑到调试和达产周期,以及铜价处于较低水平的影响等,实际新增可能要低于这个数字。
表面来看,减产数量无论是占产量比例,还是和新增产能相比,都显得效果不太明显。但值得注意的是,国内近几年产消(产量和消费量)之间一直存在缺口,虽然由于产量增速较快,消费增速趋于放缓,产消缺口从此前的200万吨以上逐年下滑,但仍能看出,国内精铜供需是否过剩、过剩多少,其实是取决于净进口量的数字,而近年来的进口量中,金融属性的因素不得不考虑进去,即有相当一部分并没有直接流入消费领域。
即便将来没有进一步减产出现,35万吨的减产数量,也会令近年趋于缩减的产消缺口再度扩大,再考虑进口方面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比如融资需求受阻,又如人民币加入SDR,美联储加息和国内还有降息可能,将令人民币出现贬值,对进口造成不利影响。因此,说减产完全对供需结构没有影响也并不客观。
此外,以全球供需结构来看,2015年全球供应过剩约为30万~40万吨(一些机构的数据还要低于这个数字),过剩量并非特别巨大,35万吨的减产数量,对于全球供需结构的变化影响相对更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