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新发展

2016-03-19 19:22田克勤
山东社会科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纲领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

田克勤 李 婧

(东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部,吉林 长春 130024)

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新发展

田克勤 李 婧

(东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部,吉林 长春 130024)

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讲话,坚持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真理与价值的统一,在科学阐释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基本内涵和要求的基础上,深刻揭示了党实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根本原因和根本成就。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夯实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理论根基;就要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努力践行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的纲领,夯实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政治根基;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夯实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现实基础。

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工人阶级先锋队,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主体,其成长壮大始终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新发展息息相关,与党依靠人民为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而奋斗的创造性实践息息相关,与党自己所作出的道路选择、主义选择、制度选择和价值选择息息相关。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不丢根本、不忘本来、珍惜已经取得的根本成就,而又要面向未来敢于迎接挑战,勇于探索开拓,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我们认识真理、进行理论创新就永无止境。”*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7月2日第2版。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95年来,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把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道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根本成就。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坚持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真理与价值的统一,以八个“不忘初心、继续前进”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之“初心”即“本来”的基本内涵,深刻揭示了党和人民之所以能够深刻改变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能够实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根本原因,充分展示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成就,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新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历史和现实基础。

一、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理论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7月2日第2版。这是我们党得以摆脱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以科学精神和博大胸怀领导和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的最根本原因。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了使国家复兴,不断向现代西方国家、向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寻找真理。然而,“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0页。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一天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面精神旗帜。“党从它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为基础的党。”*《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3页。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党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还逐渐认识到即使对待马克思主义也必须采取科学的态度,必须结合本国国情和革命实际加以运用,并使之得到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虽然诞生在19世纪40年代,但历史和现实都一再证明它是科学的理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第2版。。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鲜明的实践品格,使之不仅成为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可以帮助人们科学地“解释世界”,而且成为一个崇高的价值体系,引导人们去积极“改变世界”。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也要采取科学的态度。马克思主义实践性的基本特点决定了它是科学理论体系与价值体系统一的思想理论体系。作为一个以揭示世界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等原理为支撑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揭示了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科学地表述了马克思主义者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或根本观点,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正如列宁所说:“沿着马克思的理论的道路前进,我们将愈来愈接近客观真理(但决不会穷尽它);而沿着任何其他的道路前进,除了混乱和谬误之外,我们什么也得不到。”*《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3—104页。作为一个以共产主义为终极目标的崇高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反映了无产阶级要求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社会理想,表达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把崇高价值目标与价值手段、理性评判与实践检验相统一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博大精深,涉及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各个领域,涉及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科技、军事、党建等各个方面,不下大气力、不下苦功夫是难以掌握真谛、融会贯通的。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要解决真懂真信的问题,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最终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我们只有真正弄懂、信仰马克思主义,才能在揭示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上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才能更好地识别和抵制各种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使之在实践中得到运用、丰富和发展。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对马克思主义采取科学的态度,反对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态度。教条主义是给党和人民事业造成过严重损失的一种错误倾向。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针对当时党内盛行着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尖锐指出:“那些具有一成不变的保守的形式的空洞乐观的头脑的同志们,以为现在的斗争策略已经是再好没有了,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本本’保障了永久的胜利,只要遵守既定办法就无往而不胜利。这些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完全是一种保守路线。”*《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5—116页。并强调指出,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那末,它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但毛泽东这时所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并没有被坚持“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党中央所认识和接受。相反却遭到了教条主义者的指责、非难和排斥。遵义会议结束了 “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正确方向,逐渐为全党所认同和接受,使更多的人开始注意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此后,毛泽东又在学习和总结党的历史、纠正党内“左”右倾错误、回答中国革命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过程中,带领全党继续清算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错误。他曾深刻指出:“现在在我们党内还是教条主义更为危险。因为教条主义容易装出马克思主义的面孔,吓唬工农干部,把他们俘虏起来,充作自己的用人,而工农干部不易识破他们;也可以吓唬天真烂漫的青年,把他们充当俘虏。”*③《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19、820页。如果把教条主义克服了,就可以使有书本知识的干部,愿意和有经验的干部相结合,愿意从事实际事物的研究;如果把教条主义克服了,就可以使有经验的同志得着良好的先生,使他们的经验上升成为理论,而避免经验主义的错误。他还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他们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应用列宁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的学说,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如果只是口头上讲联系,行动上又不实行联系,那末,讲一百年也还是无益的。我们反对主观地片面地看问题,必须攻破教条主义的主观性和片面性。”③党在这方面经历了曲折,也积累了经验。“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严厉批评了“两个凡是”的教条主义的态度,强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⑤⑥⑦《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14、114、114、143页。他尖锐指出:“我们也有一些同志天天讲毛泽东思想,却往往忘记、抛弃甚至反对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不但如此,有的人还认为谁要是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谁就是犯了弥天大罪。”⑤他认为,这个问题的提出“不是小问题,而是涉及到怎么看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问题。”⑥并强调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⑦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正确道路和具体方针政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第2版。以照搬照抄“本本”为主要特征的教条主义,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认为老祖宗讲了的就能做,没讲的就不能办,什么都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语录来说话,这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而以“是否有用”为主要特点的实用主义,则认为有用的就是真理,没用的就是错谬,根据需要找一大堆语录,什么事都说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当年说过了,生硬“裁剪”活生生的实践发展和创新,这也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就要准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即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把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有机统一起来。

不忘初心,就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立党立国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动摇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信仰,防止任何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的破坏和干扰,着力把马克思主义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在面对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在汲取历史经验也总结现实经验、总结自己经验也借鉴别人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提高党的创新能力,夯实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理论根基。

二、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政治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牢记我们党从成立起就把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把为人民造福的事业推向前进。这是我们党得以摆脱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在各个历史时期、各种艰巨复杂的斗争环境下,矢志不渝地坚定革命理想信念,坚持人民立场和政治定力的根本前提和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郑重声明:“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共产党人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只是:一方面,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3页。并认为,共产党人在实践方面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这就向全世界公开申明了共产党人的阶级特质和历史使命,为各国共产党制定和实践自己的奋斗纲领奠定了重要基础。 纲领是一个政党奋斗目标和方针政策的集中概括。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但实现共产主义又是一个漫长的、艰苦的奋斗过程,党在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的不同发展阶段,都需要提出符合本国国情和实际、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需要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形成阶段性的行动纲领。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都既坚持为共产主义远大目标而奋斗的最高纲领,又制定适应某一阶段实际需要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坚持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对于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新发展前进,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一天起就把共产主义作为远大理想,并根据《共产党宣言》所提出的政治主张,把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95年前召开的党的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在将党的名称正式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同时,明确规定了党的纲领的主要内容:一是“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二是“承认无产阶级专政”;三是“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四是“联合第三国际”*《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页。。这些规定,清楚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现存的剥削阶级私有制最坚决、最彻底的革命态度和革命精神,表明了要消灭剥削制度、实现共产主义的政治立场和奋斗目标,也划清了中国共产党同其他政党的界限。显然,这是一个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的纲领。党的二大首次把党的纲领区分为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在重申党的性质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目的是要“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的同时,制定了党在现阶段进行民主革命的纲领。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消除内乱 ,打倒军阀 ,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 ,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统一中国本部 (东三省在内 )为真正民主共和国”*《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33页。。尽管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中国共产党人这时还不可能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界限,不可能深刻认识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但毕竟已经认识到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首先要进行民主主义的革命,然后才能进行社会主义的革命。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那样:“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我们的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这是确定的和毫无疑义的。我们的党的名称和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明确地指明了这个将来的、无限光明的、无限美妙的最高理想。每个共产党员入党的时候,心目中就悬着为现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而奋斗和为将来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这样两个明确的目标”*《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59页。。

共产党人的使命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理想社会,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基础之上的,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基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规律的分析对人类未来社会发展形态作出的科学预测。共产主义是一种理想社会,“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22页。共产主义又是一种社会运动,其现实性是建立在共产党人为之所进行的一切努力和斗争基础之上的。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既包括为党领导人民以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为目标所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也包括为党领导人民以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目标所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还包括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目标所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伟大实践。

防治方法:可用50%乙烯菌核利水分散粒剂(农利灵)(40~60克/亩)1 000~1 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5~100克/亩)600~800倍液,或45%特克多悬浮液(60毫升/亩)1 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100克/亩)600~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甲基托布津)(75~100克/亩)600~8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速克灵)(75~100克/亩)1 000~1 500倍液防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13页。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要革除的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政治、旧经济和旧文化,而要建立的则是新民主主义的新政治、新经济和新文化。其直接目标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党确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为动员和组织中国人民同国内外敌人进行英勇斗争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和政治武器,并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政治前提和基础。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党把逐步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作为自己在这一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它反映了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特殊性。党通过采取和平改造的方式、逐步过渡的形式,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最鲜明的旗帜,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即党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总依据、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总任务、以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以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都是党在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并丰富发展起来的,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在各个方面的展开,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7月2日。,而又善于把这种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与党在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具体目标任务有机地统一起来。一个政党是否坚强有力,既要看全党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更要看每一位党员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做到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永志不忘无数先烈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最重要的就在于党始终坚信并自觉地践行自己的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的纲领。中国共产党是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论者。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辩证统一于党为实现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中,党都既坚持有确定长远奋斗目标的最高纲领和远大理想,又有确定每一发展阶段近期奋斗目标的基本纲领或共同理想。坚持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就是坚持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统一,坚持正确方向和道路的统一,坚持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的统一。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把握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结合点,就在于努力通过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深刻揭示和准确把握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客观规律。这就要求“我们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建设的战略任务,保持全党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7月2日第2版。

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实现党的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为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而斗争,都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这一力量之源和智慧之本,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理想信念、纲领实践的理解、拥护和支持。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党之所以能够战胜任何强大敌人、克服千难万险的根本原因。95年来,党始终坚信人民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是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真正源泉。正是由于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努力和最广大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坚持真理、为了人民的利益而修正错误,因而才使党在为实现自己纲领的斗争中拥有了不竭的力量源泉和根本政治保证,并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在中国获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实践基础,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正是由于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坚持把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同为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紧密地结合起来,把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同坚持党的基本纲领紧密地结合起来,把为人民谋解放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独立与民族复兴紧密地结合起来,为接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力量源泉和实践动力,为继续推进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新发展奠定了牢固的政治基础。

三、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根本成就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又是我们开辟未来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这既充分展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本来、面向未来,勇于变革、勇于创新的高度自觉和自信,又在实际上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根本成就和基本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内容丰富、结构严谨、层次清晰的整体,必须从多方面、多维度理解和掌握其创新形态。从社会变革和发展战略布局的角度来说,它是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以及国防、外交、国家统一等方面的发展目标任务和方针政策所构成的具体实现形态;从道路选择、理论建构、制度设计的角度来说,它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和价值所构成的基本形态。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形态。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了的伟大真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传承和广泛的现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从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要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从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到明确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怎样建设这样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从提出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过程中,不断推进实践创新,开辟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包含了由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所构成的基本实践要求;也包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政治发展道路、文化发展道路、社会发展道路、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国防和军队发展道路等领域的具体实践要求,充分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形态,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形态。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不但始终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且努力使之与不同时期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经历了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念演进过程。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在系统回答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所提出的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科学概括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个领域的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这就不仅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定位,而且充分展示了其基本理论形态,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形态。改革开放以来,党认真总结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坚持在中国革命胜利后相继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不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创新,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同层面的制度,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其中,根本层面的制度,就是在制度体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制度,反映了制度体系的本质内容和根本特征,是一种制度体系区别于其他制度体系的主要标志;基本层面的制度主要包括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体系中的基本内容,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大影响,规定着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的基本原则;具体层面的制度则是由根本层面、基本层面的制度派生出来、是它们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实现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法律形式确立制度,并通过各种法律规范为不同层面制度的落实提供良好法制环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又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特殊规律,并进而充分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态,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形态。“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7月2日第2版。从价值形态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紧紧把握社会主义价值合理性这一关键性的因素,把握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之中的价值系统及其表现形态。文化作为价值的载体和核心,是一个民族的基因、血脉和传统,它渗透于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到道路、理论和制度选择的整个过程之中。道路、理论和制度的选择和坚持,离不开民族文化的沃土。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载体的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提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生活价值形态及其精神实质的认识、理解和掌握,其本质是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正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丰厚土壤,获得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增强文化自信,积极培育和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提出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和方案,就可以使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

道路自信承载着的是实践创新的基本形态,理论自信承载着的是理论创新的基本形态,制度自信承载着的是制度创新的基本形态,文化自信承载着的是价值创新的基本形态。实践形态突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政策贯彻实施的操作性的基本要求;理论形态突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性的基本要求;制度形态突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障性的基本要求;价值形态突显的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表达方面的基本要求。四者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渗透,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和优势。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既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又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前进、开辟未来的根本保证。

总之,95年来,党正是凭借着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理论信仰,凭借着自己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的坚定政治信仰,凭借着对自己所作出的伟大选择、所取得的根本成就的坚定自信,才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强大的敌人,克服了数不尽的艰难险阻,走出了使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革命之路、建设之路和改革之路,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成果,为实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继续创新发展奠定了牢固的理论根基、政治根基和现实基础。

(责任编辑:曹守新)

2016-05-10

田克勤(1945—),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李 婧(1965—),法学博士,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与实践研究。

D641

A

1003-4145[2016]08-0013-07

猜你喜欢
纲领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
舍己救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罗盛教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自然主义是一种需要弱化的社会科学纲领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五形态论”与共产主义学说
东欧的后共产主义变革
普京的总统竞选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