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科技竞赛在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启示*

2016-03-19 12:36刘星萍肖中俊
高教学刊 2016年14期
关键词:科技竞赛实践教学体系

刘星萍  肖中俊

(齐鲁工业大学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3)



大学生科技竞赛在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启示*

刘星萍肖中俊

(齐鲁工业大学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3)

摘要:大学生科技竞赛作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对专业人才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结合当前教育新理念与人才需求现状,分析科技竞赛在高校实践教学体系中建设与运行机制,探索基于STS模式的递进式校级、省级、国家级科技竞赛平台,加强校级竞赛平台的建设,建立可持续的创新人才产出机制,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竞赛文化,为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提供了最有效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科技竞赛;实践教学体系;STS模式;创新应用型

当前,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国家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一定程度上推进了高校实践教学的发展与提高[1]。但高校的实践教学大多还停留在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等常规实践教学模式,并没有跟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大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合格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比例非常低。如何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掌握程度和实际动手能力,以提高学生毕业就业的竞争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科技竞赛作为创新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工科专业教学体系中地位凸显。通过建立学校政策导向、专业大类组织管理的竞赛运行机制,做好学生的组织与管理工作,保证优秀竞赛人才的推荐与选拔,最大限度的容纳学生,实现“学中做,做中学”,培训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启发他们的探索创新精神,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学以致用,可以实现人才培养的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为用人单位提供合格的乃至优秀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一、大学生科技竞赛现状

当前国内大学生科技竞赛从竞赛宗旨、竞赛方式、组织规模、主办单位以及经费来源上,形成了自己一套比较完整的中国特色体系,建立了省级、分赛区级、国家级层层选拔和各层次学生参加的竞赛机制。国际大学生科技竞赛组织者通常是某个行业协会,行业协会的独立性很强,对最终比赛结果的评选具有最高的裁定权,不容易受到外来不良因素的影响,同时设置的奖励对参赛者的精神荣誉、物质利益以及升学就业等功利性因素考虑较多,更能激发参赛者的创造动机,从而使竞赛的水平不断提高,影响力持续扩大。

国内大学正在积极探索“从出口往回找”的教育理念。而由于教学模式落后,内容陈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差,培养的学生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出现用人单位用人难、毕业生就业难的两难境地[2]。科技竞赛本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学生毕业直接上岗建立了便捷通道。国外的很多竞赛培训直接为知名企业提供人才储备与前期培训,注重工程应用的创新与思想创新,培训与竞赛的模式也非常开放,这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与借鉴。

二、大学生科技竞赛的推动与建设

近年来,随着教育部政策的支持、企业的联合赞助、高校的具体实施与推动,国内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竞赛平台体系。如电类学科领域的全国大学生电子大赛、“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机器人大赛、全国“西门子杯”工业自动化挑战赛、机电产品设计大赛等,已经在全国各地高校形成巨大规模。同时,各省也结合自身情况,推动着省级的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更有意义的是,各高校在参与全国及省级各类竞赛的过程中,借鉴与吸收,设立了与国家级竞赛相关联的校级竞赛。这个平台将大大拓展了学生的参与度与普及面,很好的串联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校级竞赛为省级与国家级竞赛直接提供了优秀的储备人才,形成了可传承可持续的科技创新平台。

确实是一次竞赛,受益终身。这也是很多高校学者与教育者意识到的最有意义的一点。同时经过这么多年的各类高水平竞赛的实施,当年参与竞赛的学生毕业工作后对竞赛的一致赞同就验证了竞赛的积极作用。这种通过竞赛方式的实践教学模式,正是践行着当前很多学者所提出的“实践联系理论”的教学理念,只有通过动手的实践,才能够知道“为什么”的理论来源,提升学生遇到问题时解决问题的能力。

国内外很多大学与机构,正是组织了具有奉献精神的老中青教师团队,积极推动着学校的各类竞赛。在赛事的过程中,教师团队“传道、授业、解惑”,为学生殚精竭力,同时教师团队成员传帮带,师生间交流沟通探讨,青年教师能够在其中“做中学”,实现了自我提升,也为其理论教学提供技术支撑与内容深度。

三、科技竞赛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积极探索

以齐鲁工业大学电气学院为例,在多年的电气类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当中,始终将学生科技竞赛作为专业教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不断探索和实践,逐步建立了完善的课外科技活动创新实践体系,以科技竞赛为驱动力,融合包括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路、传感器技术、微机原理、单片机、自动控制原理、运动控制、过程控制、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DSP技术、嵌入系统技术等多门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自已动手实际操作,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3]。

(一)建立了STS竞赛平台

建立了完备的大学生STS(school、teacher、student)科技竞赛平台,如大学生电子竞赛、智能车竞赛、工业自动化挑战赛、机器人大赛、机电产品创新大赛等,形成丰富的极具特色的电类学科递进式校级、省级、国家级竞赛模式。以学院为单位,有效地整合教师资源,培训与优选出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以竞赛为载体,三者形成同向的合力,为竞赛的有序展开和实施提供最好的土壤,为竞赛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本保障。通过拓宽竞赛的门类与级别,降低学生进入竞赛平台的门槛,达到高平台、低起点、严要求,实现竞赛平台参赛学生覆盖率100%,优秀率产出20%。

(二)建立了完善的科技创新培训平台及运行机制

科技创新培训平台作为竞赛平台的辅台,很好的支撑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优选,为竞赛人才提供坚实的人才储备。学院在多年的竞赛经验基础上,形成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即由赛事负责人团队先做竞赛推介会,鼓励、引导学生报名的热情与兴趣,大一新生作为竞赛梯队的后备力量,大二大三学生作为竞赛的主要战斗力量,每次都会有将近400人报名参加,然后再通过“导师制、导生制”,进一步优选学生在200人左右,再进一步通过一个一周的理论与实践与培训,进行强化训练,让学生“入门”。同时让上一级参加过竞赛的学长带领一个小组,小组成员包括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形成一个可持续良性循环管理的梯队模式,开展创新实践与竞赛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便可发现脱颖而出的优秀学生人才。这种赛前较长战线的培训模式,能够调动全专业全学院甚至是全校学生的兴趣,普及面宽,受惠面大,优秀生源丰富,为后期的竞赛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三)校赛的设立与运行机制

通过对学科竞赛的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经费保障、激励机制的研究,设立校级“智能车竞赛”、“银兴杯电子设计大赛”、“西门子杯工业自动化校内选拔赛”等,建立校级学科竞赛的管理体系,构建管理者、执行者、参与者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的创新组织管理体制。校级管理部门负责学科竞赛工作的总体筹划与管理;二级学院则根据相关管理制度与方法,负责学科竞赛具体方案的制定、组建竞赛指导委员会,对竞赛负责人进行指导和督促;竞赛负责人全面负责学科竞赛的具体运行,包括指导教师和参赛选手的安排、培训工作的开展、经费的使用等具体工作,做好竞赛保障,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管理和研究的动力。制定和完善学科竞赛管理办法,实现对学科竞赛参与者的约束、激励和整合。对竞赛进行分类,确保竞赛有序地进行。同时制定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实施细则、创新学分认定办法、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4]。

四、科技竞赛对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

(一)竞赛文化的形成有力促进学风建设

通过学科竞赛的示范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发现自己知识上的不足,明白刻苦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宣传学科竞赛培养的优秀学生和出现的优秀竞赛作品,产生强大的示范效应和影响力,潜移默化的形成学科竞赛文化,赋予了校园文化新内涵,使学生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努力营造优良的学风。

(二)助推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

学生参与学科竞赛是一个体系化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工程,其在竞赛过程中,零星知识的积累与融合,简单技能的熟练与创新,并最终汇聚到竞赛课题之一点,力求达到完美,获得奖励。因此科技竞赛平台的不断完善与资源的不断积累,优秀学生必将脱颖而出成为创业尖兵[5]。基于这样一个体系化的过程,基于这样一个有效的创业教育平台,竞赛参与者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具有较高素养的专业人才,创新创业才有了必要的技术储备条件,我们所倡导的大学生创业才不至于落为一句空话。

(三)为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提供了最有效的实现方法

通过学科竞赛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研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按照工程能力的培养目标和规格,遵循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四个产品导向环节,从学生的综合素质、基础理论、实践能力、设计能力、工程训练等方面建立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学生工程能力培养体系。按照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差异化培养,积极引导学生自主研发的原则,建立学生研究能力培养体系。通过学科竞赛优化队伍结构和分工协作,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的方法和途径。接受竞赛历程的熏陶,能够最大化的保证应用型人才的有效产出,能够直接提供给用人单位高端的就业人才。从我们组织的各项赛事走出来的学生,每个人都具有扎实的工程应用技能,动手能力强,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毕业后都能实现高端就业,表现了较快的适应性,极受用人单位青睐。

参考文献

[1]沈新华,陈亚鸿,谢鹏.通过科技竞赛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路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35).

[2]袁晓夏.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6(4).

[3]胡敏强,王恩荣,颜伟,等.以创新教育为抓手的电气类专业特色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15(11).

[4]尹妍妍,梁志强.开放实验与大学生科技竞赛相结合的教学实践探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5(2).

[5]宋清华.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与路径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6(6).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4-0200-02

*基金项目:山东省2012年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电气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实践》(编号:2012305);2015年山东省教学研究改革项目《基于优化教学模式下的二级学院教学监控与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简介:刘星萍(1963-),女,齐鲁工业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高校教学管理。

Abstract:College Students'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etition,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 talents.Combined with current educational new ideas and talent demand status,this paper analyz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eti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mechanism,and explores STS model of progressive University provincial and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etition platform.To strengthen university competition platform construction and establish sustainable innovation talent output mechanism can form a competition culture as a model and provide 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realize the innovation of applied type undergraduate talents training.

Keywords: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etition;practice teaching system;STS mode;innovative applied type

猜你喜欢
科技竞赛实践教学体系
科技竞赛在大学生教育及自身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探析
校企合作机制的新探索
系统科学理论视角下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互联网+”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市场营销专业小学期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
独立院校科技创新活动的研究与实践
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