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碳交易市场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2016-03-19 11:55张蓓蓓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碳交易低碳

张蓓蓓

(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财会金融系,安徽 合肥 233041)



我国碳交易市场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张蓓蓓

(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财会金融系,安徽合肥233041)

摘要:本文以碳交易市场的建立已成为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为背景,以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碳交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为目的,从现状到存在的问题再到现实意义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和归纳,进而论证对我国碳交易发展的正确认识是碳交易市场有效建立的重要前提。在欧美碳交易市场的繁荣发展给我国碳市场发展带来了较大压力的同时,更体现了研究我国碳交易发展对策的重要性和我国发展碳交易市场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低碳;CER;碳交易

碳交易市场,全称“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一种新型的,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和温室气体排放等现象,利用市场的竞争机制将碳排放量作为商品在市场中进行交易从而降低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有力途径。这种碳交易的市场在国际上还未具有统一性,但美国、欧盟在这方面具有较为超前的意识,发展较快并且已经形成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 事实上,碳交易市场主要有两大类,即基于项目的碳交易市场和基于配额的碳交易市场,不同的国家根据自身国情的不同在相关制度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碳交易市场上就必然出现了分割的高度性。随着碳交易市场的不断发展,参与其中的不再仅局限于那些需要进行减排节能的高碳企业,而是涉及到更多的行业,如金融业、电力行业等等。随之而来的还有层出不穷的创新产品以及多种多样的交易形式。我国明确表示将减排节能、建立碳交易市场作为重要的规划执行,将碳排放强度在2004年的基础上降低40%左右。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控制温室效应方面,政府也积极采取措施大幅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这些积极的正面措施不仅能够保障碳交易的顺利实施,也为建立碳交易市场提供了前提。

1我国发展碳交易市场的现实意义

1.1实现碳交易经济利益需要建立碳交易市场

CER(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s)又称碳核证减排量,是实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企业可以获得由指定经营实体(DOE)核查证实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这种减排量的获取由联合国执行理事会(EB)正式颁布,具有很强的权威性。一旦取得CER证书,企业就可以在国际碳市场中进行交易。虽然我国的碳交易市场发展并不完善,但我国却是国际市场上最大的CER供应国。然而,拥有大量的CER并不意味着在碳交易市场中占据了定价权,相反,我国的CER大量的以较低的价格卖给了发达国家,然后以金融产品的形式进行包装转手出售获取高额利润。芝加哥气候交易所拥有自愿碳排放市场验证减排量(VER)的定价权,欧洲气候交易所(ECX)拥有欧盟碳排放许可(EUA)期货市场的定价权,欧洲能源交易所(EEX)占据EUA现货的定价权,而我国作为第一大供应国的CER交易的定价权却有可能为BlueNext环境交易所获得,目前,其是CER现货交易的最大市场[1]。作为国际碳市场的主体,我国拥有丰富的碳资源却没有建立具备价格定制和资源配置的功能的碳交易市场,从而丧失了在国际市场中的主动权和市场定价权,只能成为国际碳市场的参与者,被动的出售闲置的碳排放量。同时,正是因为碳交易市场建设的滞后导致相关碳资产管理机构和相关金融机构建设的滞后,从而只能寻求对外的合作,金融产品和交易形式单一,无法建立期货和衍生产品市场,没有良好的供求机制和定价机制。即使我国在交易时强行规定价格下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挽救市场低谷期的价格,但也同时让国际市场中的其他主体知道了我们的底牌,从而在国际谈判中更加处于劣势。正如索尼亚·拉巴特和罗德尼R·怀特指出的,碳交易并非诞生在完全公平的游戏场里,它并非经济学家所设想和期望的那样会完美竞争,在富国和穷国之间会存在不对称,在接受限制和未接受限制的国家之间同样也是如此[2]。

1.2顺应全球碳经济的发展需要建立碳交易市场

欧美发达国家在碳交易市场的发展上确实处于领先地位,这种领先不仅仅体现在熟练运作市场制度及金融制度方面,还在相关法律制度规范建设方面有着较好的经营模式。换句通俗的话说,他们掌握了游戏的主动权。而我国的碳交易市场刚刚起步,在经济制度、市场建设等方面还处在不断地摸索阶段,因此,要建立碳交易市场就必须借鉴国外的经验和运营机制,不断地积累经验,完善和丰富市场,掌握市场发展模式和规则,争取成为国际碳市场中的规则制定者,更好地参与国际市场,更好地保护国内市场及其参与者的利益,同时也为保护全球的环境作出更大的贡献。

2我国碳交易市场现状

在《京都议定书》明确规定我国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的不限制可以延缓到2012年,也就是说,我国的碳排放量可以对外出售,国外那些具有减排义务的国家可以向我国购买空余的碳排放额。我国目前采用的是基于项目的碳排放方式,即根据西方发达国家在我国的投资项目来确定碳减排额,然后将其额度返回发达国家,从而减少投资国承担减排额的压力。

2.1清洁发展机制(CDM)市场

所谓CDM是指一项灵活的履约机制,允许《京都议定书》附件一国家与非附件一国家进行项目级的合作,从而获得该项目产生的经核证的减排量(CER)以充抵其超出额度的排放量。我国的CER是世界上最大的,也是减排潜力数一数二的国家。早在六七年前的CDM 一级市场中,我国以绝对的优势份额领先于其他国家,成为世界最大的CER 生产国,即使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份额略微下降也依然保持的优势。近几年来,我国的CDM项目数量与日俱增,且分布的区域更偏向于人口密集、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地方,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反而项目数量很少。出现这种情况跟减排成本有很大的关系,对于发达城市而言,先进的技术将资源尽可能的利用起来,减排的潜力就变小了,而减排成本变大了。对于中等或者较低水平的地区而言,物质资源丰富,利用率低,技术水平也较为落后,这就为减排带来了巨大的潜力,减排成本也低。

2.27个碳交易试点的初步发展

2015年我国已经实现了在“十二五”中制定的单位GDP 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相比2010 年而言降低了16%左右的目标。同时,2013年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七个城市建立的碳交易所也得到了初步发展。这些碳交易所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本区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制定相关的指标分配方案。众所周知,我国因为碳排放量巨大而成为世界第一减排大国,之所以选择这七个城市作为碳交易试点,主要是这些地区属于我国比较发达的城市,在技术、资源、人才等方面具备发展碳交易的条件。这些碳交易试点的建立,对于我国建立真正的碳交易市场提供了有利的促进作用和积极的经验。2015年针对7个碳交易所单位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情况做了相关的统计,发现深圳交易所的下降比例最大达到19%,而重庆交易所下降比例最低,但也达到了14%。

2.3起步较晚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碳交易市场潜力国。我国空余的碳排放额吸引了发达国家大量的购买力。每年的碳交易成交量可以占到世界总量的百分之六十左右。同时,我国在北京、上海、天津等一线城市建立了碳交易所,进行碳交易。尽管如此,我国的碳交易市场起步还是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及欧盟各国。7个交易所虽然已经在初步发展中,但大多数都处于亏损状态,甚至由于某些交易所规模偏小而面临着被收购被重组的风险。这种现象可能存在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我国政府没有给企业实施法定的减排任务,其减排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不高,即使企业进行减排宣传也大多数是为了达到做广告的目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其交易份额小,利润率低。我国大多数的减排额都卖给了国外,极少在国内的几个碳交易所里进行交易。另一方面,我国政府在碳交易额的分配和监管制度方面缺乏强制性,制度不明确必然会给交易所的经营带来影响。同时,碳交易衍生出来的新产品如碳资产等种类和后期服务都跟不上碳交易的发展。因此我国的碳交易只处于现货买卖的最初级阶段。

3我国碳交易发展可能面临的问题

3.17个碳交易所的碳排放权交易标准不统一

自2008年建立第一北京环境交易所开始,我国陆续地又建立了6个交易所如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深圳排放权交易所等等,而与其相关的专业性环境交易所更多达几十家。这些交易所的形成对于我国碳交易的发展无疑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近年来其进行的排放权交易少之又少,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交易所不执行统一碳排放权交易标准。大量的资源和资金的投入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各区域的单干难以形成一定的规模,效率低下,市场被分割,交易成本上升,碳交易产品也无法与国际接轨。而欧盟、美国等国家的碳交易市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建立统一的市场,统一管理。

3.2交易方式传统单一,企业缺乏交易意识,积极性不高

碳交易的发展必然会涉及到金融领域,随之而来的就是碳交易的金融化,其主要反映在衍生出来的金融产品多种多样如期货、现货、期权等。这些金融产品在国际上已经采用竞价的方式进行交易,而我国却仍然使用传统的定价模式致使同样减排项目的价格远远低于国际市场。如果不改变这种被隔离的状态,我国在国际上的议价能力将受到较大的影响。同时,在我国碳交易市场试点运行时期,很多需要进行碳排放的企业并没有参与到国家减排目标中来,也没有受到国家强制性的减排约束,因此在减排意识上缺乏积极性。同时,碳交易必然带来企业成本的增加,进而导致利润的降低。我国的污染治理成本远远高于排污成本,大多数只有治理设施运行成本的50%左右,有的甚至不足10%[3],也就意味着从成本角度考虑的话,企业宁愿多交排放二氧化碳的排污费,也不愿意参与碳交易。

4对策建议

4.1将国内的碳排放交易统一化

像欧盟那样,碳交易涉及的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无论是在政策制定、交易标准及制度还是交易流程等方面都实行统一性,建立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实施统一的碳交易平台和运行机制。根据我国国情和市场特点,确定目标,不可盲目模仿西方国家,而是有重点有目标的建立规范 有序的集贸易、网络于一体的交易中心,进而形成统一的交易平台。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平台应该是官方的,在借鉴欧美国家的经验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市场作为导向来指导减排项目的建立和实施,并建立相关的碳交易标准体系。我国处于碳交易发展的初期,为了保证顺利运行,尽可能的开拓市场,积累相关的经验,碳交易应以自愿减排产品为主,不要强迫企业减排,积极制定和推行相关气体排放控制措施,努力开发新的强制减排产品。

4.2创新碳金融业务

碳金融是随着碳交易的发展而衍生出来的一种新事物,它是对在进行碳排放时产生的相关金融活动的总的概括。碳交易的发展必然离不开金融行业,但我国的碳金融发展不深,将碳作为资本运作的效率并不是很高,相关的碳交易制度、法规及体制并不完善,同时缺乏统一的交易平台以及相关碳金融衍生产品的服务和支持。而欧美国家因为碳交易起步早,相关碳金融的发展已经走上正轨,正朝着精细化道路前进,碳金融衍生产品多种多样,已经涉及到了基金、信贷、保险等多个领域。我国目前需要进行研究和开发相关的碳金融产品,鼓励金融行业的主体多多参与到碳交易中,发展和壮大碳金融产品及衍生产品。一方面可以从信贷产品着手,根据碳交易项目特点,让银行参与到新产品的创新中去,开发融资产品,享受优惠贷款。另一方面是扶持有助于低碳发展的资本市场体系,设立专门的低碳经济发展基金,发行低碳债券,推进低碳企业在创业板上市融资,并且鼓励民间资金投资低碳产业发展,发展低碳衍生金融工具,推动我国低碳指数体系建设,开发相关低碳金融产品[4]。同时建立新的期权机制,让期权交易成为碳交易市场中一个强有力的风险投资工具,也为增加交易额、规范和活跃市场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3建立有效的监督和指标评价

要准确了解生态环境的变化就必须建立碳交易指标体系,这是对企业自主减排的有力推动,是统计核算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的关键,也是碳交易市场发展的必然。目前,我国的碳交易指标体系并没有建立,无法保证交易的合理性,更不能保证议价的合理性。欧盟及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碳产品中可以清楚地了解每种碳产品的排放量如生产一瓶洗面奶会产生130克二氧化碳;生产一斤牛肉会产生2500克二氧化碳等等。这样指标体系是政府制定政策的依据,也是交易机构进行碳交易的依据。如果没有这些指标,交易就不具有公平性。碳排放权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是无形的,其数据的提供过程很可能会产生虚假行为,因此必须具备有力的监测和核查,确保提供数据的真实性和公平性。我国在碳交易时可以让企业自行上报减排数据,然后由具有碳减排技术核实能力的机构检测和核查,进而取得较为可靠地数据。但是这种模式的前提是要有一批具备技术水平的操作人员和公正、独立、权威的机构,这是碳交易是否成功的关键。现在我国碳交易的状态显然并不符合碳交易的发展需求,一个主体多个角色,缺乏独立的监管机构如“碳监会”,无法实施依法监督职能。

参考文献:

[1]高山.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对策研究[J].生态经济,2013(1):78-80.

[2]索尼亚·拉巴特,罗德尼·R怀特.碳金融——减排良方还是金融陷阱[M].王震,王宇.译.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4:140-141.

[3]骆华,赵永刚,费方域.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比较研究与启示[J].经济体制改革,2012(2):153-157.

[4]成万牍.我国发展“碳金融”正当其时[J].上海投资,2011(7):33-37.

[5]FENG ZhenHua,WEI YiMing,WANG Kai.Estimating Risk forthe Carbon Market Via Extreme Value Theory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EU ETS[J].Applied Energy ,2012,99:97-108.

[6]PERDAN S, AZAPAGIC A. Carbon trading: Current schemes and future developments[J]. Energy Policy, 2011, 39(10): 6040-6054.

[7]蓝虹.中国清洁发展机制的发展、面临问题及解决对策[J].经济问题探索,2012(4):13-18.

[8]潘涛,付蕾.我国碳金融体系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人民论坛,2012(29):62-63.

[9]任星星.危险化学品事故环境风险的定量评估及动态演化[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4.

[10]张才琴.中国碳排放交易权分配模式比较[J].求索,2015(2):24-27.

[11]高山.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对策研究[J].绿色经济,2015(6):79-81.

[12]蒋娅娅.碳交易大市场崭露头角[N].解放日报, 2014-06-15(07).

[13]李鹏飞.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历程回顾及对中国交易市场的发展探析[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

[14]陆日东.浅谈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及建议[J].科技论文与案例交流,2015(2):126-128.

(责任编辑:郭万红)

收稿日期:2015-12-06

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AHSKQ2014D18)。

作者简介:张蓓蓓(1981-),女,安徽省凤阳县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财务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X1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772(2016)03-0088-04

The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arbon Trading Market in China

ZHANG Bei-bei

(Accounting and Finance College, Anhui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Hefei 233041, China)

Abstract:The establishment of carbon trading market has become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conomy in the world. How to understand 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carbon trading is important prerequisite for the effective establishment of carbon trading market in China. The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carbon trading market in Europe and America have brought great pressure in China, and they also shows the significance of carbon market for China.

Key words:Low carbon;CER;Carbon trading

猜你喜欢
碳交易低碳
基于ISO14064标准下的碳交易审计初探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提升对策研究
低碳经济视阈下的广东省新农村建设研究
引发“失败”实验中蕴藏的正能量
学佛能使世界变的更“低碳”吗?
湖北省CCER的发展机制
浅议宁夏碳金融发展
电力行业碳交易和企业策略的实验研究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国际经验与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