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种业人才

2016-03-19 11:55李文阳时侠清舒英杰王丽华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高素质种业应用型

李文阳,时侠清,舒英杰,许 峰,王丽华

(安徽科技学院 农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创新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种业人才

李文阳,时侠清,舒英杰,许峰,王丽华

(安徽科技学院农学院,安徽凤阳233100)

摘要:根据我国种子产业对高素质应用型种业人才的需求,剖析了高等农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从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机制、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构建、教育教学管理、实践实训教学平台建设等方面介绍了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应用型种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通过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

关键词:地方应用型高校;校企合作;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

培养满足社会经济与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是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务[1]。2011年4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8号),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种业人才是种子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2],我国现代种子产业能否健康持续发展,能否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关键在于种业的人才资源。当前我国就业市场对种业人才需求逐步增加,人才类型需求多元化,特别是对种子生产加工、推广营销等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需求较旺[3]。为此,加强高素质应用型种业人才培养,对促进我国种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高素质应用型种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当前种子专业人才的培养存在与种业需求脱节,学生专业基本技能与实践能力培养缺乏。目前许多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体制机制不完善、师资队伍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教学管理不科学、教学基地建设欠缺等[4-5]。如多数校内教师缺乏实践教学经验,新教师多数是从高校到高校,缺乏生产实践经验,老教师不能及时掌握现代实用技术,因此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提高。目前我国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仍以学校内部为主,校企、校地合作等产学研合作办学机制不健全,学生参与行业、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生产的实习实训较少[6],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2校企合作种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2.1以服务地方种业发展为导向,明确高素质应用型种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规划和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是人才培养质量评估的依据,也是学校人才培养特色的反映[7]。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以下简称种子专业)是为了适应我国现代农业与种子产业发展需求而设立的新专业[8-9]。安徽科技学院是安徽省最早创建种子本科专业的院校,多年来,与省内外的种子行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与联系,积累了较丰富的办学经验,成为安徽省种子行业高层次种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本专业按照学校“地方性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办学定位,依托与种子行业企业合作的良好基础,围绕安徽省农业与种业发展的需要,以农作物种业市场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为导向,构建了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地方性”、“ 应用型”种业人才培养模式。

2007、2010、2013年,安徽科技学院与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安徽皖垦种业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企业冠名特色班,即种子(隆平班)、种子(皖垦班),采取“三年一班、四年一届”的学制模式,以种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职业精神塑造、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为重点,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创业种业人才。在以行业为导向的同时突出地方特色,安徽科技学院是一所省属地方性本科高校,“地方性”是其办学定位之一,种子专业主要立足安徽省,培养具有良好的基础理论、实践技能,掌握农作物种子生产技术系统理论,以及结合种业实际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农作物种子产业及相关行业从事农作物育种、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与团队精神、较强的社会责任岗和职业道德良好的应用型种子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2.2构建半紧密型校企联合培养种业人才机制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思路的创新,核心是紧贴市场需求培养社会亟须应用型人才[10]。建立以行业为指导、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体制机制。改变人才培养方案由高校自定,与社会需求脱节的传统做法,实行校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考核评价,实行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半紧密型人才培养机制,实现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在学生素质规格要求的全面对接。

通过种业行政官员、行业企业技术专家、校内专业教师共同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会商平台,构建“平台+模块”的人才培养体系,把专业知识学习、创新实践和能力贯穿培养过程,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理论、创新实践能力和个人发展能力的培养。

2.3加强双师型、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结构具备“双师型”,即教师(专任)+农艺师(聘任)。专任教师具备“双能”素质,即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产学研合作能力。特别是师德素质、理论知识、教学和科研能力,尤其是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能力。聘请企业高管及专家作兼职导师,实行老中青三结合,打造一支职称、年龄、学历层次等结构合理、专兼师资结合、团结协作的专业教学团队。通过培养骨干教师和聘请企业骨干,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建设一支既有种子专业技术知识,又有生产经营管理能力,富有改革创新理念,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青年教师每年利用暑假到种子企业挂职锻炼1个月,深入种业一线实际锻炼,提高实践技能。同时发挥兼职教师作用,每年聘请相关校外行业技术专家或企业高管来校做种子科技及产业发展的报告,并担任专业实验、实训、实习和毕业论文指导的教学任务。

2.4构建特色鲜明的农作物“育繁推”一体化课程体系

按照“新”和“精”的原则优化教学内容,适应种子行业发展形势,精选教学内容,注重传授原理性、策略性、发展性、创造性知识。突出人才需求量大的粮食作物种业人才培养,并按其产业发展需求、岗位技能需要设置个性化、特色化课程。以农作物种子产业技术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借鉴国内外课程改革成果,优化课程设置,构建农作物“育种——生产——加工——经营——技术推广”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核心课程群。

同时,增设《种业创新发展概论》、《种子法规》,由校内外专家开设学术讲座《现代农业科技进展》,邀请企业高管讲授《企业文化》等课程。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对教材的要求,校内专业教师与行业技术专家共同编写《种业实践指导》、《种子生产技术》等教材。

2.5行业企业参与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推行四“双”管理,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四“对接”。即实行“双班主任”、“双导师”、“双考核”与“双奖助学金”等教学管理[7],实现种子专业与种子产业的对接,课堂教学和企业实习的对接,综合素质和岗位教育的对接,大学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对接。

同时在教学考核评价方式上,变校内单一考核为校企共同考核,邀请校外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参加学生考核,逐步建立学校、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增加专题报告、课程论文等评价形式,初步建立了种业岗位群技能标准与考核方法。

2.6积极实施种子企业实景式实习实训教学模式

随着种业发展,技术岗位对人才的需求趋向专业化,并要求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11]。校企共同构建覆盖种子产业岗位群,满足大学生适应毕业后工作岗位所需的实验、实训、实习的全程化实践教学平台,并积极实行企业实景式实验实训。对于实践性强,企业已有与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实验设备条件,相关实验实训教学内容主要在企业完成,让学生在岗位上干中学。适度压缩校内学习课时,增加企业学习课时,这样有利于充分利用种子企业的实验室、设施条件开展岗位实践,同时改变校内在模拟状态下的实习。

打破传统的学期限制,根据安徽小麦、水稻、玉米生产时期的生长特点,在每年的6月至9月份增设农忙学期,安排学生进入种子企业、种子基地进行岗位实践,可以从事主要农作物的田间管理、杂交育种、制种、种子加工、检验等全套岗位工作。这种实习实训模式不仅能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陶冶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从而在思想上热爱本职工作,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缩短了工作适应期。

3高素质应用型种业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通过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构建科学的应用型种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学院高素质应用型种业人才培养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显著提高,二是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实际工作能力明显提高,三是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显著提高。积极推进种子专业与地方种子行业、重点种子企业对接,着力提升服务安徽地方经济社会与种子产业发展的能力,培养了一批高素质应用型种业人才,取得显著成效。自2007年开始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本专业培养了两届共60余名应用型种业人才,除考研同学外,其余大多在从事种子行业为主的企事业单位工作,很多学生在育种、制种、销售等工作岗位上获得突出业绩,相当一部分学生已经成为种子企业的业务骨干或中坚力量。他们以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适应能力、较高的综合素质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参考文献:

[1]魏君英,黎东升.我国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8(3):82-84.

[2]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EB/OL]. Http://www.gov.cn/zwgk/2011-04/18/content_1846364.htm, 2011-04-18.

[3]王州飞,张红生.中国种业发展现状及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J].中国种业,2013(2):1-3.

[4]李孟良,杨安中,余海兵.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农学类大学生就业能力[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8,22(5):55-56.

[5]彭奥,郭丽君.英国高校人才培养特点及其启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37(2):160-162.

[6]张子学,许峰,舒英杰,等.深入推进农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5,29(5):66-69.

[7]邓银城.多样化是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J].孝感学院学报,2012,32(3):76-78.

[8]王建华,刘庆昌,江绪文,等.中国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种业,2012(11):8-11.

[9]时侠清,张子学,舒英杰.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策略[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1,25(4):57-60.

[10]毛翠. 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聚焦开封大学特色专业[N].开封日报,2015-04-18 (01).

[11]李春生,叶元林,张小惠,等.论新时期大型种业公司人才战略[J].麦类文摘·种业导报,2007(4):11-13.

(责任编辑:郭万红)

收稿日期:2016-01-05

基金项目:安徽省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14jyxm272);安徽省卓越农艺师项目(2012ZJJH036);安徽科技学院质量工程项目(Xj201429)。

作者简介:李文阳(1981-),男,山东省滕州市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作物种子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772(2016)03-0103-03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Applied Talents of Seed Industry under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LI Wen-yang, SHI Xia-qing, SHU Ying-jie, XU Feng, WANG Li-hua

(College of Agronomy, 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Fengyang 233100,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requirement for high-quality applied talents of seed industry, the problems in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in higher agricultural education are analyzed. Personnel training have been reformed in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mainly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training talents in coalition of college and enterprise,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teaching management, practical training teaching platform construction. And a good result has been obtained.

Key words: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See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s; Applied talents

猜你喜欢
高素质种业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创新德法兼修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