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W模式下赣南采茶戏的传播现状研究

2016-03-19 11:30肖美娜常俊勇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采茶戏赣州赣南

肖美娜,常俊勇

(赣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5W模式下赣南采茶戏的传播现状研究

肖美娜,常俊勇

(赣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赣南采茶戏作为江西最具特色的地方剧种之一,被称为戏曲界的一株“奇葩”。随着国外文化和现代文化的风靡,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赣南采茶戏传播现状却令人担忧。文章以拉斯韦尔的5W模式解读赣南采茶戏的传播现状,为赣南采茶戏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赣南采茶戏;5W模式;传播

引言

赣南采茶戏作为江西省最具特色的地方剧种之一,以其内涵丰富的文化艺术价值,于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江西赣南地区上千年的种茶、采茶劳作衍生出采茶歌舞,汇于五彩缤纷的民族民间艺术长河中,生生不息,历久弥新。据史料记载,赣南采茶歌舞的源流可追溯至宋朝,该艺术形式的历史流变大致是:种茶、采茶的劳作催生了茶歌;歌声中持篮而舞,衍生出采茶歌舞“采茶灯”并融人“灯彩”;最终借鉴了各种民间舞蹈形式以及道教文化,形成“采茶戏”。由此,被誉为江西采茶戏始祖的赣南采茶戏,是由最初的采茶歌舞演变而来的,歌与舞属于赣南采茶戏的核心组成部分。[1]

5W模式,是美国政治学家、传播学的先驱和奠基人之一——哈罗德.拉斯韦尔在1948年发表的《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论文中首次提出,以5W模式来分析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的一种方法。5W模式指传播过程的五个步骤,分别是:谁(Who),对谁(To whom),用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传播内容(Says what),产生的效果(With what effects)等。它准确陈述了传播的过程和五个构成因素,展示了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点,是传播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一、赣南采茶戏传播者

赣南采茶戏传播者的角色,主要由传承人和采茶戏剧团中的编导、作曲、各角色演员等剧团人员充当,但现在却面临着传承人青黄不接,后继无人和剧团人才不断流失,剧目创作进入“低谷”等现状。

(一)传承人青黄不接

赣南采茶戏能源远流长、蓬勃发展离不开林圣浩、邝功海、谢德胜、张佐祥、刘日凤、李九姣等艺人们勤勤恳恳、坚持不懈地无私奉献。他们在《玩耍板凳龙》《卖杂货》《补皮鞋》《上广东》等家喻户晓赣南采茶剧目中塑造了一个个引人注目的经典人物形象。他们取长补短、融会贯通将赣南采茶的“三子”——袖子、扇子、步子运用得活灵活现,表演得精彩绝伦;将赣南采茶的腔、调表现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老艺人们的一生都在为赣南采茶的继承、发展以及人才的培养而奔波、努力。时间易逝,岁月易变,年华易老,人类怎么也阻挡不住时间的脚步,随着艺人们的年老、离去,原汁原味的赣南采茶逐渐变了味。老艺人们虽然一直致力于赣南采茶戏的传道授业解惑,但由于赣南采茶戏市场的不景气等原因,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学习赣南采茶戏,更少的年轻人像老一辈艺人们一样专注于赣南采茶戏。如今的赣南采茶戏无论是唱腔还是表演,都失去了原有的艺术魅力,老艺人都失望地说“变种了,他们唱的是歌曲,不是戏曲;他们是在跳舞,不是在演戏”。[2]

(二)剧团缺人缺剧

赣南采茶戏的传播与发展也离不开赣南各县市的剧团、演艺团体、班社,他们把赣南采茶戏的绚丽一面留给了我们的子孙后代,让赣南采茶戏这朵独具特色的“篱笆花”为世界艺术的多元化增添了一份美丽。他们一方面,对《九龙山摘茶》《南山耕田》《上广东》《哨妹子》《补皮鞋》等赣南采茶传统剧目进行全面加工、整理、继承、创新;另一方面,创作出《卖茶叶》《王三卖肉》《茶童哥》等一批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优秀剧目和《围屋的女人》《山歌情》《长长的红背带——献给客家母亲的爱》《快乐标兵》《八子参军》《永远的歌谣》等进京汇演,分别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大奖”及其他数十个单项奖的精品剧目,使得赣南采茶戏声名鹊起。[3]赣南采茶剧团在传承、发展和创新赣南采茶戏剧目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受到经济和人才培养等因素的制约,赣南采茶剧团面临人才的缺乏和剧团数量的递减等现状。因为采茶戏市场的不景气,影响到了创作人员和演员的收入,迫于生存的压力很多人选择改行,剧团从导演、编导、作曲等创作人才到小生、旦角等演员都处于势单力薄的状态,赣南采茶戏人才的流失现象严重。剧团与剧目、人才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人才创作出优秀的剧目,优秀的剧目促进剧团的发展,剧团的发展吸引人才的聚集,但由于市场的不景气、资金的缺乏,导致人才的流失,从而创作不出优秀的剧目,剧团也难以继续维持。

二、赣南采茶戏传播内容

传统剧目反映的是底层百姓的生活日常,内容与风格一直停留在解放前的“台词庸俗、表演低俗”之状态。建国后,赣南采茶戏创作题材开始转向于美好生活、人物内心世界等各种与时俱进的内容,大型歌舞剧也开始出现,但其中精品剧目却是寥寥无几。

(一)传统剧情因循守旧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赣南采茶戏是勤劳勇敢而朴实善良的赣南客家人民,在漫长的劳动生产以及生活过程中,集体创造出来的一种地方性民间艺术。[4]它舞蹈的动作、道具与劳动密切相关。“矮子步”是赣南采茶戏生角与丑角的主要表演技巧,是人民在上山、下山、挑担时双腿弯曲时的动作,是赣南采茶戏主要舞蹈动作;“扇子”在赣南采茶戏中是生角、旦角、五角皆备的舞蹈动作,可拟作锄头、扁担、茶壶等各种劳动生产工作,它在赣南采茶戏中的地位为“采茶没扇子,相当于吃饭冇筷子”;“袖子”是赣南采茶戏生角与五角的表演技巧之一,用于擦汗,肩上挑担等劳动场景的生活动作演变成了采茶戏中的舞蹈动作。赣南采茶戏反映了赣南劳动人民在劳动中自娱自乐,以及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是赣南人民的精神寄托。但是,传统赣南采茶戏剧目受封建社会的忠孝礼义、伦理道德、忠君爱国等观念的影响,创作主题大多取材于农村、市井、儿童、百业、情爱、道德、风俗等,农村封建买卖婚姻、嫖、赌、鸦片烟的社会弊端多次出现。在赣南采茶戏《大劝夫》《睄妹子》《上广东》《补皮鞋》等传统剧目中,处处可见男欢女爱、吃喝嫖赌的封建弊习。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化,采茶戏的表演的内容还停留在解放前的“台词庸俗、表演庸俗”的状态,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不能有效地反映现代人的生活、工作、学习的状态,情节内容不符合现代的口味,失去了它的现实意义,只能作为一种历史的借鉴而存在。

(二)现代剧目屈指可数

新中国成立以后,也创作出了一些题材新颖、内容紧随时代的剧目。江西省歌舞团的舞者演员,进入民间采访,运用采茶元素在五六十年代后分别创作了群舞《三杯酒》《对花》和女子群舞《斑鸿调——踏春》等作品;1993年赣南采茶剧团演出大型客家采茶戏《山歌情》,1997年的极具赣南客家风情的大型歌舞《长长的红背带》,2009年,反映赣南新农村建设的采茶大戏《快乐标兵》在全国公演;2011年,赣南采茶歌舞剧院历经一年多的创作和排练的大型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在赣州首演;2014年,红色题材的大型赣南采茶歌舞剧《永远的歌谣》登上舞台。北京舞蹈学院等专业舞蹈院校也先后创作了《走山》《舞袖》《那一别》等包含赣南客家舞蹈元素的优秀舞蹈作品。赣南采茶戏在创作的创作主体不再只是农村、市井、情爱、道德、风俗等内容。美好生活、人物内心世界等各种内容也逐渐出现并越来越多,也有了大型歌舞剧,但其数量却相对较少。从《山歌情》到《快乐标兵》,到《八子参军》,再到《永远的歌谣》,都是由赣南采茶歌舞剧院创作演出,而其他剧团却鲜有精良的作品。

三、赣南采茶戏传播渠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主要有纵向的传承和横向的宣传两个维度。传承,主要依赖于人际传播,采用的是口传心授的方式;宣传,在过去主要依赖口耳相传,现在主要依赖于网络、电视、电影等大众传播媒介。

(一)传承方式的固定单一

赣南采茶戏传承的方式,主要为师傅带徒弟式的“口传心授”模式和“私人班社制”模式。受者在教者亲身指导下学习,有利于受者及时、全面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和教者快速、准确得到学习的反馈,更容易保持赣南采茶戏的原生态。[5]但是口传心授,言传身教面临的困境,首先是目前在世的赣南采茶戏传承人已寥寥无几,而且都年过古稀,年轻人又不愿意学习传统的表演艺术。当传承人离去后,原生态的赣南采茶戏会不会也随着而消失呢?其次,传承人“口传心授”的模式,只能近距离地传授,不能远距离、大范围地传授。赣南地区的学习者,能接受传承人的言传身教,学习原生态的赣南采茶戏,而远离赣南地方的学习者,就很难学习到原生态的赣南采茶戏。邝功海、林圣浩、刘日凤、陈宾茂等老艺人,通过口传身授,为赣南文艺学校培养了一大批赣南采茶戏人才。但是,赣南文艺学校多数学生来自于赣南18个县市,而且随着任职艺人的年老、离去等诸多因素,赣南文艺学校已多年来招不到学生。视频教学,不能体现赣南采茶戏的文化精髓和细枝末节等。

(二)宣传效果的不尽人意

报刊、图书、网络、电视、电影等大众传播媒介,为更好地宣传赣南采茶戏提供了广阔平台。赣州本土的印刷媒介,主要为赣南日报社机构下的赣南日报和赣州晚报。电子媒介,主要有赣州电视台和赣州人民广播电台。网络媒介,包括客家新闻网和赣州信息港以及包括公交车载移动电视、户外广告牌、手机在内的其他媒介。但是赣州本土传播媒介对赣南采茶戏的宣传力度及其产出的效果却不尽人满意。[6]首先,赣州本土的大众媒介对外影响力小,赣州日报、赣州晚报、赣州电视台、客家新闻网等属于地方性媒介,受众限于本地市民,外地人群无法接收到这些媒介发送的消息;其次,本土传媒机构对赣南采茶戏宣传的忽视,通过检阅赣南日报和赣南晚报,发现关于赣南采茶戏的报道仅有45篇,赣州电视台包括新闻综合、经济民生、科教农业、中心城区等几个频道总计14个栏目,也没有着重于赣南采茶戏的宣传。赣州的印刷媒介、电子媒介好网络媒介等整个传媒体系,虽然都涉及到了赣南采茶戏相关信息的传播,但是却没有一个是以赣南采茶戏传播为专业定位的媒介。

四、赣南采茶戏传播对象

赣南采茶戏因为其题材陈旧,反映的是底层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因而观看赣南采茶戏的观众越来越少。市场的不景气和观众的流失影响剧团人员经济收入,迫于生存与发展,很少有年轻人学习赣南采茶戏,赣南采茶戏现正处于“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状态。[7]

(一)观众的流失严重

赣南采茶戏是劳动人民在劳动时自娱自乐的一种放松方式,早期受到广大劳动人们的喜爱。随着时代的进步,赣南采茶戏的观众流失现象越来越严重。赣南是赣南采茶戏的发源地,每逢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赣南本地采茶戏班子都会到赣南的18个县市展演。但是,通过调查发现,赣南采茶戏的观众主要为中老年人,有很少的年轻的观众,更少有年轻人对赣南采茶戏感兴趣。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赣南采茶戏传统剧目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反映的是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日常,男欢女爱的情节所占比重大,题材陈旧落后,已经不适应现在的观众的兴趣口味,自然观众会越来越少;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文化呈多样化发展,各种文化娱乐信息的充斥,人们的思想和审美情趣也受到了较大影响。电视、电影业的快速发展和因为他们的内容更贴近现代人们的生活,其表现方式和手法与现代人的审美习惯也很接近,也对戏曲产生较大的冲击。

(二)后继力量的薄弱

赣南地区自古盛产名茶,赣南人们以采茶为主要经济来源。赣南采茶戏的形成和发展与“茶”密不可分。采茶时节,赣南人民一边采茶,一边唱采茶歌,以此娱乐方式减缓劳动的疲劳,鼓舞劳动的热情。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采茶已不再是赣南人民主要的经济来源方式,人民自然也就不需要唱采茶歌、跳采茶舞这种减缓劳动疲劳的娱乐方式,因而学习赣南采茶戏人也越来越少,后继力量也越来越薄弱。其次,赣南采茶戏市场的不景气和观众的流失,直接影响了赣南采茶戏戏班、剧团的经济收入。艺术创作、增添设备、培养演员等都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持,而经济收入的减少使得艺术创作、增添设备和培养演员等需要经费支持的项目都缺乏保障。现有赣南采茶戏班子和剧团的演员大多是中老年人,很少有年轻人,许多年轻人为了赚钱和生存都不愿意学习赣南采茶戏。

结语

从赣南采茶戏的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和传播对象等四个方面,可以了解到赣南采茶戏的传播现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传播者的缺失、传播内容的落后、传播渠道的单一和传播对象的流失等,赣南采茶戏的传播并没有取得较大效果。赣南采茶戏是我们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及高深的文化内涵,对于保护我国的传统文化,弘扬我国的国粹精神具有深远影响。从国家到政府,再到普通大众,首先应该意识到赣南采茶戏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其次,应该立即采取行动,尽全力保护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弘扬我国的国粹精神。

[1]郭磊.赣南采茶舞蹈教材与教学实践[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1-5.

[2]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编辑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江西卷(上)[M].北京:中国ISBN中心出版社,1992:312-316.

[3]赖丹,常俊勇.陈宾茂赣南采茶舞蹈的教学艺术研究[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4):74-77.

[4]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艺术出版社,2009:111-115.

[5]王哲,谭竺,孔荣娟.新媒体时代苗族文化传播渠道探索[J].贵州民族研究,2013(4):79-82.

[6]柳邦坤,蒋青.“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国国家形象传播渠道探析[J].传媒观察,2015(9):38-40.

[7]李庆本,吴慧勇.中华文化传播对象国的文化产业政策研究报告[J].中国文化研究,2010(3):195-201.

A Study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Gannan Tea-picking Opera in 5W Model

Xiao Meina,Chang Junyong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Ganna Normal University,Ganzhou,Jiangxi 341000,China)

As one of the most unique local operas in Jiangxi,Gannan Tea-picking Opera is called an"exotic flower"in the opera world. With the popularity of foreign and modern culture,the spread of Gannan tea-picking drama,a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is worrying.The paper interprets the spread situation of Gannan Tea-picking Opera in Lasswell's 5W model,which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and reference value for inheriting and developing Gannan tea-picking opera better.

Gannan Tea-picking Opera;5W Model;spread

J827

A

1001-7070(2016)04-0107-04

(责任编辑:盘桂生)

2016-06-13

肖美娜(1991-),女,江西吉安人,赣南师范大学2014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技术学;常俊勇(1990-),男,河南扶沟人,赣南师范大学2014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民间舞的教育与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采茶戏赣州赣南
采茶戏的种类及传统唱腔述要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赣州城市中央公园
江西采茶戏中的梁山调腔系音乐考
赣州就业扶贫“251”模式成榜样
赣南脐橙整形修剪技术
赣南早脐橙在几种中间砧木上高接换种的表现
赣州港开通两趟中欧班列
永远的歌谣(赣南采茶歌舞剧)
夏布谣(新余采茶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