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院校学生社区党建协同育人路径研究

2016-03-19 05:12王成树欧阳俊
高校后勤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育人党员社区

李 伟 王成树 欧阳俊



农业院校学生社区党建协同育人路径研究

李 伟 王成树 欧阳俊

[作者:李伟, 华南农业大学学生处,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王成树,博士生, 华南农业大学学生处副处长,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欧阳俊,副研究员,博士, 华南农业大学人事处副处长,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

随着学生管理进社区和学分制改革,在学生社区推进基层党建是一种工作创新,是推进大学生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以广东地区农业院校为调查对象,发现学生社区党建活跃度、党员引领度、组织关注度、工作跟踪度等方面存在不足,提出了在内部与外部建设、文化与环境育人等路径方式进行尝试。

农业院校;社区党建;育人路径

在2014年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1]随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后勤社会化的改革和完全学分制的放开,学生社区作为大学生生活、学习和活动的重要阵地,是各类学生群体形成及活动的重要场所,[2]其重要作用和意义越来越凸显。通过推进学生社区党建工作,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强化多种途径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充分发挥各种文化载体的充分利用,达到协同育人有效整合。

一、现实困境

学生社区党建是指在高校党委及其派出机构(如社区党工委)的主导下,以社区基层党组织(如楼栋党支部)为基础,以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为主体、以强化党的自身建设为手段、以育人为最终目的、聚合社区的政治、组织、思想和人力等优势,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战斗力,促进社区的发展。是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学生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党建工作、增强基层组织活动、保持党的先进性的一种有效探索。[3]通过对广东地区几所农业院校学生社区调查与走访,发现“90后”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一些思想和认识方面差异,表现出新时期社区党建工作现实困境。

(一)党建活跃度不高,党支部组织生活缺乏活力

高校党建工作因其具有的特定内容、特殊意义和规定程式,在一定范围内很难突破既定形式,因此在喜闻乐见方面比较难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快节奏与变化。在“订单式快餐”和“宅”文化逐渐被多数大学生所接收的形势下,传统的报告会、宣讲会、座谈会、茶话会、爱国主义教育等方式已逐渐显得被动,多理论形式、少实践体验,因此往往被一些大学生利用各种理由假以推诿。在调查的几所农校中,各高校大学生党员比例约为13%~18%,均为品学兼优的佼佼者,但其普遍谈到党支部组织生活较为沉闷,形式内容新颖度不够,并没有带给他们太多的思想和理论上面的提升。

(二)党员引领度不够,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不明显

大学生党员的吸纳标准和条件是严格的,他们往往是同龄人之中的优秀代表,在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均能表现突出,将这些优秀大学生吸纳为大学生党员是国家建设、社会发展所必需的人才力量。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党员在学生群体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并没有想象中的突出,他们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引领作用也并不明显。在随机走访调查中,针对于普通大学生对学生党员的影响力和模范带头作用的访谈中,肯定与否定参半;更有甚者认为,自己成为学生党员也并非个人意愿,而是“被”发展的结果。

(三)组织关注度不高,学生所需功能效果不满足

随着高校办学的社会化和开放式办学理念的深入,“90后”大学生对自己的个性所需有着明显的认识,他们并不完全遵循和服从上级的指示与安排,对于自己的学业、生活、职业和发展均有一定的认识,具有创新意识。传统的组织方式方法并不能完全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和变化,因此表现出认同感降低、关注度不高和持久性不够等现象。特别是社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网络、新媒体、朋友圈的全覆盖,使得社会信息量猛增。例如:高校中也随应新形势和新变化,拓展了网络渠道进行宣传教育,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其运营机制受制约程度高,受大学生关注程度并不理想,各高校党建新媒体的关注度均在10%左右,且受要求关注的程度高。

(四)工作跟踪度不够,多布置少落实现象较突出

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一个人的思想意识、理论修养、个人作风等多方面的提升。从调查走访的情况来看,多数大学生党员表示在发展成为党员后,组织上安排布置工作的多,临时性、任务性、指令性的更是常事,他们觉得这些工作并未对自己的思想、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提升有所帮助,久而久之造成工作上的应付与交差,并形成了一种不良的恶习,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党员群体。例如:高校的党校培训、支部生活等,在内容和形式上几年、十几年未变,这样就很难适应“90后”大学生的特质和心理特点,出现布置与落实的脱节也就是预料之中的结果。

二、路径选择

(一)社区党建内部建设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完善的制度体系是学生社区党建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4]合理设置组织架构、规范开展组织生活、不断完善规章制度,明晰学生社区各项党建工作的职责与职能定位;加强自身队伍建设、严格落实工作考核机制、完善自身激励措施,通过量化绩效的方式有效提升和促进社区党建工作的持续开展;提高领导重视程度、加强各级教育管理、提升理论服务水平,以人为本的开展学生社区党建服务工作。将传统的班级、学院、学校的三级体系转化为宿舍、学生党员、支委、支部、社区、学院、学校的七级联动机制,将基层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党团组织建设、日常教育管理、学生社区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等结合,使基层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结合,发挥高校知识分子阵地成为党的力量重要来源。

(二)社区党建外部建设

学生社区(公寓)主要由四个指标部分组成:饮食服务、公寓服务、公共服务和服务形象。[5]随着高校后勤社会改革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下移,学生社区逐渐承载越来越多的育人功能,由被动服务观念到自我主动参与的转变就是之一。依托自身优势和学生特点,在社区配备行政事务服务大厅、成长服务中心、24h自习室、学生工作室、党团工作室、心理辅导站等硬件设施,通过勤工助学方式组建团队进行自我管理和运营。一方面可以提供平台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锻炼,另一个方面也解决经济困难。集约参与的大数据对学生的参与社会实践的志愿服务通过小时数时长公益项目进行统筹,纳入大学生党团员发展和考察的具体指标,接受监督,将个人实践、志愿服务、公益事业、品德培养、思想教育等融为一体。

(三)学生社区文化育人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历史现象。大学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育人功能,构建展示我国社会主义特色、时代特点和高校形象的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教风、校风、学风。学生社区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场所,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区文化,在大学生价值导向、个人发展、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品德培养等方面都体现出突出的育人功能。特别是对大学生心灵美化作用,是除理论知识之外,所给予大学生的道德、价值、思维、荣辱、行为等提升。依托学生社区品牌活动,诸如:学生社区(公寓)文化节、宣传栏、新媒体、社团组织等,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学生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的培养,从点滴小事做起,扎扎实实为身边同学服务,通过个人行动影响和感染身边同学。

(四)学生社区环境育人

什么是环境?环境就是人类生存的空间和氛围,每一个人的成长都与环境息息相关,人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的字样和哺育,环境就是早就人才的土壤。[6]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学生社区(公寓)作为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亦如此。社区环境是社区文化的最为直接体现,学生社区中的一物一景都在悄无声息中传递着一种思想,表达着一种文化,反映着一种理念。以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方式进行着育人功能,熏陶与感染着大学生,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师生工作效率。学生社区基层党建可以依托社区环境的绝对优势,充分利用学生社区宣传栏、新媒体、网络、广播等载体,合理安排易于大学生接受的方式和时间,让他们在无声中感受到党组织所带给他们思想、心灵、能力、素养等多个方面的成长。

三、结束语

学生社区党建工作是适应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行为和个性发展需求的适应,通过拓展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载体,充分发挥学生基层党组织的教育管理作用,创新学生社区内学生党员的教育形式和管理内容。鼓励大学生党员参与或带动身边同学参与到学生事务工作当中来,发挥学生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我提升的意识和实践。通过对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在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进行社区化模式管理,加强学生党员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纪律等多方面的建设,能够使大学生在不断完善自身学习、成长过程的同时,也不断促进着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1]教育部网.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加强改进高校党建工作. [EB/OL].(2014-12-29)[2016-08-01]

http://www.moe.edu.cn/s78/A12/moe_1168/201501/t20150107_182856.html.

[2]李振跃.高校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的必要性、目标与方法[J].高校后勤研究,2013(3):42.

[3]武玉洁.关于推进高校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的思考[J].高校后勤研究,2006(6):59.

[4]徐汉明.学生党建进社区创建育人新模式[J].青年学报,2001(4):13.

[5]高鸿,周川.高校后勤服务治疗评价实证研究[J].高校后勤研究,2016(1):18.

[6]李军.环境造就人才[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赵永兵)

2016年广东省高校党建课题“农业院校学生社区党建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编号2016BKYB36)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育人党员社区
我是党员向我看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