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客家方言的特殊程度副词“全”“认”“一”*

2016-03-19 05:05黄小平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等份客家话赣南

黄小平

(赣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语言学研究·

赣南客家方言的特殊程度副词“全”“认”“一”*

黄小平

(赣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赣南客家方言的“全”“认”“一”能表示程度深义,意思是“很”“非常”“特别”“最”。它们能接形容词、非动作动词。“全”“一”由它们的全称量化义语法化而来,它们含有复数、加合义。“认”是由“认真”词汇化而来。“全”表深程度具有类型学意义。

客家方言;全;认;一;程度副词

赣南客家方言的“全”“认”“一”,能修饰形容词、非动作动词,表示程度深,意思是“很”“非常”“特别”“最”。“一”的此种用法在缅甸仰光客家话、梅县客家话中也有发现。“全”“认”“一”在长期使用中经过词汇化、语法化演变而来。本文就它们的用法和演变进行分析。文中所用方言材料如非特别说明,都为笔者调查所得。

一 “全”的用法及其语法化简析

(一)全:非常,特别,最

赣南客家话中暂时只发现龙南县有这一用法。我们以龙南县里仁乡为例,“全”读[hyan423],阳平。例如用在形容词前,大多接单音节形容词:

(1)~好 | ~淡 | ~多 | ~臭 | ~酸 | ~甜 | ~红 | ~大 | ~细 | ~短 | ~差 | ~深

(2)~坏 | ~咸 | ~辣 | ~老 | ~腥 | ~苦 | ~硬 | ~软 | ~轻 | ~重 | ~靓 | ~香

“全”表示“非常”“特别”“最”的意思。修饰性质形容词,形容程度深,或近乎最高点。“~坏”表示“非常坏、特别坏、最坏”。

表“最”时,暗含某些人、物之中某一个最好,起强调作用。但一般不出现比较对象。如:

(3)阿兰,阿芳,阿欣渠等三个,阿芳~好(阿兰,阿芳,阿欣她们三个,阿芳非常/特别好)。

阿芳~好(阿芳最好。不出现比较对象)。

(4)全班阿欣跑得~快(全班阿欣跑得非常/特别快)。

阿欣跑得~快。(阿欣跑得最快。不出现比较对象)。

“全”有时候可以接双音节形容词,如:

~邋遢(脏) | ~小心

用在非动作动词前,如“~愿意”“~ 欢喜”,表示程度的加强。

(5)渠~愿意去赴圩(他非常/特别/最愿意去赶集)。

(6)阿叔~欢喜捉鱼(叔叔非常/特别/最喜欢捉鱼)。

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式和状态形容词,不受“全”的修饰。如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式“高高地、红红地、旧旧地”,前面不能加“全”。状态形容词“雪白、墨乌、剌湿(形容很湿)”等说法前面不能加“全”。

(二)“全”的小夸张用法

(7)该件衫全湿(这件衣服非常/特别/最湿)。

(8)呢碗菜全辣(那碗菜非常/特别/最辣)。

(9)渠两姊妹全像(她两姐妹非常/特别/最像)。

龙南里仁话的“全”有小夸张用法,上面3例所要表达的意思是“非常、特别、最”,但却用了表“全部”义的“全”。例(7),衣服可能只是湿了80%、90%,说话者说成“全湿”;例(8)那碗菜辣的成分大概是60%、70%,说话说成“全辣”;例(9)她两姐妹相像的比例可能是70%、80%,说话者说成“全辣”。都有主观夸大的意思。

(三)“全”的语法化

1.“全”的语法化

龙南里仁客家方言里的“全”的用法由它的全称量化义语法化而来,它们含有复数、加合义。

李宝伦等认为“如果‘全’是范围限定词,那么它需要限定一个语义上的复数成分”。[1]

(10)这里的每个人全都各买了一本书。

(11)他们全都买了一本书。

上两例的主语都是复数成分。但有时,限定的成分表面上不一定是复数的,如:

(12)一个苹果全坏了。

这里的“一个苹果”不是复数,但这个苹果是可以“分割”成很多份的,每一份由各个“坏”的部分构成,于是这个苹果可看成语义上的复数成分,具有“加合”义。

另外,我们也可以从“全”的同义词“都”的类似用法得到解释。袁毓林认为“‘都’主要的语义功能是加合性”。[2]蒋静忠“目前,语法学界对‘都’的语义指向要求己经达成如下共识:…‘都’指向的对象必须是复数…”。[3]如:

(13)小王把一个馒头都吃了。(蒋静忠2008)

这里馒头只有一个,但说成“都吃了”,是因为“馒头”一词所代表的事物,在人们使用中是可以分割的,可以用更小的单位来表示。

龙南里仁话里的“全”的程度副词和小夸张用法,可以从上面的“全”的“限定一个语义上的复数成分”或“限定的名词成分能够分割”以及“都”的“加合算子”“指向的对象必须是复数”等用法得到解释。如上例(7)(8)(9)。

我们可以把例(7)的“衫”分割成很多更小的单位,假如分成100等份,干湿不等。“湿”的等份越多,则“湿”的程度越深。如果“湿”的比例达到一定程度或者达到100%,穿衣服的人认为不能穿了,认为衣服“非常/特别”湿,或是“最”湿。按照实际,如果湿的程度达到100%,那便是“全”湿,但如果还未达到100%,只是达到80%或达到90%,这时说成“全”湿,具有主观夸张的意味。

例(8)的情况类似,假如把“菜”分成100等份,辣、不辣不等,“辣”的等份越多,则“辣”的程度越深。如果“辣”的比例达到一定程度或者达到100%,吃饭的人认为不能吃了,认为菜“非常/特别”辣,或是“最”辣。按照实际,如果辣的程度达到100%,那便是“全”辣,但如果还未达到100%,只是达到60%或70%,这时说成“全”辣,也具有小夸张的用法。

例(9)也可以把“脸”分成很多更小的单位,假如分成100等份,“像”与“不像”的等份不定。“像”的等份越多,则“像”的程度越高。如果“像”的程度达到一定比例或者达到100%,人们认为她两姐妹“非常/特别”像,或是“最”像。按照实际,如果像的程度达到100%,那便是“全”像,但如果还未达到100%,只是达到70%或80%,这时说成“全”像,就包含说话人的主观夸张性。

2.“全”的小夸张化

在含有全称量化词或全称量化否定时,易于产生小夸张的用法。储泽祥“满十N十(的)十X”格式中,“满十N”极言X的数量,带有“小夸张”的味道。[4](按:N表示名词,X表示“满十N”后的名词)。刘淑娥 “‘一’与‘不’搭配,‘一’用在名词前,‘不’用在动词前,‘一…不…’带有强调或夸张的意味”。[5]因此,例(7)(8)(9)的“衫”“菜”“脸”可能还没100%“湿”、100%“辣”或者100%“像”,即未达到“全”湿、“全”辣或“全”像,但由于说话者的主观夸大,把接近100%的状态夸大成为100%的状态,这时具有小夸张的含义。客家方言里的“全”的夸张用法正来源于此。

3.“全”的语言类型学意义

Bernd Heine,Tania Kuteva指出“ALL >SUPERLATIVE”,即“全、全部>最高级”。[6]书中举了拉脱维亚语、爱沙尼亚语和阿姆哈拉语等的例子。

龙南里仁客家话的“全”也有“最”的意思,但所言事物一般不出现比较对象,直言某一事物为“最高级”。因此,里仁客家话的“全”具有语言类型学意义。

二 “认”的用法及其词汇化

(一) 认:很,非常

赣南崇义、上犹有这一用法。我们以崇义县杰坝乡为例,杰坝“认”读[nin44],去声。用在形容词、非动作动词前,表示程度深,意为“很”“非常”。例如用在形容词前:

~高 | ~深 | ~香 | ~臭 | ~酸 | ~甜 | ~红 | ~大 | ~细 | ~短 | ~差 | ~冷

~湿 | ~腥 | ~辣 | ~老 | ~好 | ~苦 | ~硬 | ~软 | ~轻 | ~重 | ~靓 | ~咸

“认”像上面的“全”一样修饰它后面的性质形容词,形容程度,起一种强调作用,“~高”表示“很高、非常高”的意思。

“认”所接形容词基本是单音节的,但有时候是双音节的,如:

~标致(漂亮) | ~好笑

也可用在非动作动词前,如“~会”“~像”,表示程度的加强。

(14)渠~会做饭 (他很/非常会做饭)。

(15)阿兵两兄弟~像 (阿兵两兄弟长得很/非常像)。

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式和状态形容词,或者因为是表情态的,或者因为本身带有某些程度意义,也不能再受程度副词“认”的修饰。如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式“臭臭来、辣辣来、细细来”,前面不能加“认”。状态形容词“轻飘飘、硬梆梆、乌墨墨(形容很黑)”等说法前面不能加“认”。

(二)“认”的词汇化

1.认真:很、非常

崇义杰坝乡的“认真”也表示“很、非常”,和“认”相同。用在形容词前:

~烦 | ~结(涩) | ~乌 | ~壮(肥) | ~火曹(干) | ~密 | ~夭(稀) | ~瘦

形容程度,起到了一种强调作用。“认真”所接形容词也基本是单音节的,但有时候是双音节的,如“~小气 | ~高大”。用在非动作动词前,如 “~会”“~像”,表示程度的加强。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式和状态形容词,不能再受程度副词“认真”的修饰,如“长长来”“甜甜来”前面不能加“认真”。

2.“认”词汇化

我们认为“认”表程度深的用法由“认真”表程度深这一用法发展而来:

认真 > 认

这种词汇化方式是“省略”。Blank指出省略主要是指“一个复杂的词或短语形式的缩略”。[7]省略词在词汇化过程中,存在“去形态化”的演变。Blank说“通过这一演变,一个语素丧失了它对于所构成词语的(或大部分)语法、语义贡献, 并且成为该词语结构的不可辨别的部分”。

“认真”这一词语在和后面的形容词或非动作动词结合时,出于语速或省力原则,人们把它说成了“认”。如“认真高(很高)——认高”“认真鏖糟(很脏)——认鏖糟”。 “认”词汇化形式为:

认真 > 认

承蒙严修鸿提示,台湾四县客家话也有类似的用法,“当真”可以省略为“当”。如“当真香(很香)——当香”“当真长(很长)——当长”。 “当真”缩略为“当”和“认真”缩略为“认”的原理相似。

三 “一”的用法及其语法化

(一)一:很,非常

赣南我们发现寻乌县有这一用法,此以寻乌县澄江镇话为例。“一”用在形容词、非动作动词前,表示程度深,意为“很”“非常”。例如用在形容词前:

~□[lau51](疏) | ~鲜 (稀) | ~肥 | ~壮(肥) | ~大 | ~细 | ~青 | ~乌(黑)

以上的“一”修饰它后面的性质形容词,形容程度,起到了一种强调作用,“~乌”表示“很黑、非常黑”的意思。

“一”所接形容词基本是单音节的,有时候是双音节的,如:

~听话(乖) | ~翻产(调皮) | ~啮擦(吝啬)| ~细只(小个)

用在非动作动词前,如“~想”“~讨厌”。表示程度的加强。

(16)渠~想归屋夸 (他很/非常想回家)。

(17)阿叔~讨厌分人家催 (阿叔很/非常讨厌被人家催)。

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式和状态形容词,不能再受程度副词“一”的修饰。如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式“喷喷香、辣辣欸(有点辣)”,前面不能加“一”。状态形容词“雪白、墨乌、岱湿(形容很湿)”等说法前面不能加“一”。

(二) “一”的语法化

我们查《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一”的第4个义项:“整个;全”;第10个义项:“<书>助词,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如:

~何速也。

它的“加强语气”的用法和寻乌澄江话表程度深的用法是一致的。

下面简析“一”的语法化。它的语法化类似于上文的“全”。

(18)寻乌今年个橙子一多(寻乌今年的脐橙很/非常多)。

(19)渠一会写毛笔字(他很/非常会写毛笔字)。

假如例(18)的“寻乌脐橙平均年产量”为40万吨,丰年的产量最高为60万吨。40~60万吨之间为丰年的界限,可以把这些比例分成100等份,年产量越多,则“多”的比例越大,如果把60万吨看做最高产量“一”, 则60万吨为“一多”。通常40~60万吨之间,如果说成“一多”,则包含说话人的主观夸张或主观强调的意味在里面。

例(19)的分析大体和例(18)相似,这里不再分析。

历史文献中,较多表强调或加强语气的用法,如:

家国之事,一至于斯。(南朝梁·任昉《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表》)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唐·杜甫《石壕吏》)

寻乌澄江话的“一”的强调用法同于此。

(三)“一”的高调问题

“一”程度副词用法,在缅甸仰光和广东梅县也有发现,梅县年轻人基本不用,一般著作、论文中较少看到这一用法。缅甸仰光客家话这个程度副词写作“一”。[8]但梅县写作“异”,[9]未注音,写成阳入字,读高调。澄江镇阴入调值41,阳入34,入声韵有喉塞尾。表强调的“一”读为[i55],高调,同于阳入的变调。*寻乌县澄江镇发音人是凌小珍,女,24岁,教师。*龙南县里仁乡发音人是钟洁,女,24岁,教师。*崇义县杰坝乡发音人是李启赣,男,28岁,公务员。表数字的“一”为[i41],阴入。“异”字无程度副词用法,所以本字不可能是“异”。根据缅甸仰光客家话的“一”的用法以及上文历史文献的用例,我们认为表强调的“[i55]”应为“一”, 表强调时变读高调。

四、余论

“认真”表程度深,汉语史上也有。《汉语大词典》(2.0)里“认真”(第3义项):确实;真的。表强调。并举了三个例子:

我也只要他做好人,后边靠他,谁想女儿认真苦恼。(元 柯丹丘 《荆钗记·抢亲》)

况且北边地方,又比南边来得冷,认真是一位大善士,是拿人家的赈物来送人情的么?(《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

左嘉是再三再四要求回后方的,等到认真要回后方的时候,对于敌后的游击生活,仿佛就要离开自己的亲人似的,他倒反而有些留恋,有些舍不得了(沙汀 《闯关》一)

“全”“一”本身是副词性的,通过它们含有的全称量化的意义及小夸张的作用,使得它们语法化为表示程度深的特殊副词。这些用法在汉语方言中较为罕见。

本文初稿曾在第十一届“客家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宣读,会上李如龙、庄初升、严修鸿、温昌衍等教授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1] 李宝伦,张蕾,潘海华.汉语全称量化副词/分配算子的共现和语义分工——以“都”“各”“全”的共现为例[J].汉语学报,2009,(3):59-70.

[2] 袁毓林.“都”的加合性语义功能及其分配性效应[J].当代语言学,2005,(4):289-304.

[3] 蒋静忠.“都”指向单数“一量名”的制约规则及相关解释[J].语言研究,2008,(3):50-55.

[4] 储泽祥.“满+N”与“全+N”[J].中国语文,1996,(5):339-344.

[5] 刘淑娥.谈成语中的“一”[J].世界汉语教学,1992,(4):283-284.

[6] Bernd Heine and Tania Kuteva.World Lexicon of Grammaticalization[M].Cambridge University Corporation,2002:317.

[7] Laurel J.Brinton,Elizabeth Cross Traugott.Lexicalization and Language Change[M].Cambridge University Corporation,2005:65.

[8] 林立芳. 梅县方言的结构助词[J].语文研究,1999,(3):44-54.

[9] 陈晓锦,肖自辉.缅甸仰光客家话“一”的特殊用法[J].语言研究,2012,(1):79-81.

责任编辑:朱学平

Special Degree Adverbs of Gannan Hakka Dialects"Quan(全)", "Ren(认)", "Yi(一)"

HUANG Xiaoping

(SchoolofChineseLiterature,GannanNormalUniversity,Ganzhou341000,China)

"Quan(全)", "Ren(认)", "Yi(一)" of Gannan Hakka dialects can indicate the degree of depth, mean "very",special","the most".They can modified the adjectives, non action verbs. "quan(全)","yi(一)" are grammaticalized by the meaning of their universal quantification. "ren(认)" is lexicalized from the "renzhen(认真) ". "quan(全) " has typological significance.

Hakka dialects; "quan(全)", "ren(认)", "yi(一)" ;degree adverbs

2016-05-09

10.13698/j.cnki.cn36-1346/c.2016.05.014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2YJC740036);江西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4YY05);赣州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14218)

黄小平(1974-),男,江西宁都人,赣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汉语方言学。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6.1037.C.20161010.1052.026.html

H175

A

1004-8332(2016)05-0076-04

猜你喜欢
等份客家话赣南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广西客家话持续体标记的主要类型及历史演变
纸卷大力士
有趣的客家话
石板滩客家话与成都话的对比
赣南脐橙整形修剪技术
赣南早脐橙在几种中间砧木上高接换种的表现
永远的歌谣(赣南采茶歌舞剧)
图形前线
谁大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