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冰(梅州市卫生职业技术学校,广东 梅州 514526)
基于岗位就业能力需求的中职药剂学教学改革初探
陈冰
(梅州市卫生职业技术学校,广东 梅州 514526)
[摘要]从梅州市卫生职业技术学校近些年药剂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调查获知,其主要分布在零售药店和医院药房的一线岗位。这就要求毕业生同时具备调剂、制剂与销售等技能。为更好地满足岗位就业能力需求,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对药剂学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
[关键词]岗位就业能力药剂学教学改革
药剂学是药学专业的职业核心课程之一,是药学职业资格和执业药师考证必考科目,对学生终生职业生涯影响深远,在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梅州市卫生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学校”)基于岗位就业能力需求对药剂学进行了教学改革,强化学生实践技能和职业素质,使其储备指导合理用药必要的知识与技能,更好地满足岗位就业能力需求。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其涉及知识面广,内容零散,专业性强,与临床实践联系密切。根据学校药学专业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岗位来看,药剂学主要运用在零售药店和医院药房中,学生应具备药品调剂、为患者推荐药品、指导合理用药等知识和技能。因此,在药剂学教学中,应以岗位就业能力需求为导向,培养符合用人单位需要的实用性药学专业人才。
根据药学专业培养目标及岗位就业能力要求,确定课程目标。知识目标为掌握常用剂型的概念和优缺点,熟悉常用剂型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检查与贮藏,了解药物制剂的新技术与新剂型和生物药剂学。能力目标为:能准确换算药物剂量,分析并执行处方及医嘱。了解常见病的临床表现,能根据症状帮助患者合理选择常用药物,并指导患者正确用药;能对常用药品制剂进行外观检查。能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应急处理。能查阅药物相互作用、检索配伍禁忌等。情感目标为:树立珍爱生命和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用药观念,具备从事药品服务的良好职业素养。
零售药店和医院药房工作任务主要为药品分类陈列、处方调配、药学咨询、药品销售、经营过程的药品质量保证等,能力要求主要为处方调配能力、药学服务能力、辨病荐药能力、安全合理用药指导能力等。调整教学内容,根据中职院校“理论以够用为度,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特点,同时参考职业资格考试和执业药师考试大纲要求,对药剂学理论教学内容进行精选,对现有教材进行必要的取舍,对简单易懂的内容,安排自学,对难理解难掌握的内容,取其精华,只讲解小部分,其余由学生课后自主加以了解。而对国家重视、社会生产经营中销量大、需求多的剂型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注射液、口服液、软膏剂等则应作为教学重点内容,要求学生重点掌握。
此外,当今药学发展迅速,药剂学教材的更新速度总是落后于临床用药及新制剂的发展速度。这要求教师要紧跟前沿技术,吸收国内外药剂学研究的新成果并与临床保持接触,不断扩充和更新自身知识储备并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既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其求知、探索的欲望与激情,又使学生能与时俱进,所学到内容能跟实际岗位需求接轨。
4.1 趣味教学法
药剂学内容繁杂,传统的“填鸭式”讲解形式呆板,枯燥无味,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为使课堂“活”起来,笔者在讲授每种剂型的概念时都会把药品带到课堂上,如讲解硬胶囊和软胶囊区别时,让学生通过看、摸、分解胶囊等方法进行鉴别,让学生对剂型特点有感官认识。如讲解泡腾片,可带上维生素C泡腾片和一杯饮用水,当堂把泡腾片放进水中,瞬时有大量气泡生成,泡腾片消失。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印象深刻,明白泡腾片在崩解时需吸收大量水,冒出大量二氧化碳,谨记以后在岗位上要告知患者和顾客如何正确使用泡腾片,避免产生危害。在讲授其工艺流程以及具体操作应用到的仪器时,都会配上大量图片、动画、小短片等进行展示。这样会使学生能更形象更直观地了解制剂工作,培养职业感观,提高对岗位就业能力的认识。
另外,可尝试将一些复杂但考试比重大的内容编成口诀或顺口溜。如将片剂的辅料中的稀释剂常用的有淀粉、糖粉、糊精、乳糖、预胶化淀粉、微晶纤维素、甘露醇、硫酸钙等编成“淀糖腐(糊)乳,绞(胶)尽(晶)脑汁,才甘愿流(硫)出来”,又如润滑剂常用有硬脂酸镁、滑石粉、聚乙二醇、十二烷基硫酸钠、微粉硅胶、液状石蜡编成“美(镁)石二十二贵(硅)死(石)的口诀,化繁为简,加深学生记忆,利于以后更好通过职业资格考试和执业药师考试,取得更优岗位就业的机会。
4.2 现场教学法
所谓“刀要石磨,人要事磨”,技能要多实践才能见真功夫,仅局限课堂闭门造车是不够的。学校同医院、企业合作势在必行。在对药剂学实践环节的主要内容合理的分解的基础上,探索建立认知见习、校内模拟药房和医院、药店顶岗实训等。如在讲授第一章第四节处方时,笔者会带领学生到当地的中医院药房进行现场教学,通过看药房身为药品摆放形式和要求,处方调剂过程,处方保管方法,处方的种类,查看处方的书写格式,学会审查和统计处方,熟知调剂人员的工作职责。这种形式新颖、紧贴岗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颇受学生们青睐。
在校内模拟药房进行“中药调剂”实训时,教师事先准备若干处方笺(含不适宜处方、不规范处方、超常处方等),让学生按照“四查十对”原则,按《处方管理办法》之规定认真审查处方,指出方中错误之处并改正,采用“等量递减”、“逐剂复戥”分剂量,按序调配,遇到处方中有需特殊处理的药物如先煎、后下、包煎、冲服、烊化、另煎等,用包装纸单包并注明药名及用法,调配完毕后核对,核对时须看方逐项进行全面细致地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装袋并在处方上签字。发药时,向患者或其家属交待煎煮器具、加水量、浸泡时间、煎药时间、煎煮方法、用法用量、饮食禁忌、需要特殊处理中药的用法、自备“药引”的用法等内容。通过审方、划价、调配、核查、发药反复操练并进行考核,增强学生中药调剂能力,使学生能够快速地胜任工作岗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3 情景教学法
结合医院药师、驻店药师、药品养护员、验收员等岗位要求,充分利用好校内模拟药房资源,有目的地进行职业岗位情景模拟,改变学生只知道书本知识却不会灵活运用的窘境。如开展全程的“询病售药”模拟训练,学生分别扮演驻店药师和患者,通过设计情景对话,了解“患者”病情,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如学习缓释片时,设计情景为:患者到药店购买地奥,扮演驻店药师的学生应要求“患者”出示医师处方才可购买,告知“患者”的通用名称(硝苯地平缓释片)、服用时不可掰开或辗碎、用药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
总之,药剂学作为药剂专业的主干学科,承担着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动手能力的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岗位第一线以及满足岗位就业能力需求是实用性专业人才培养的立足点。而主导教学的教师如何将专业与就业“零距离”对接,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的基础上,又能切实运用于就业岗位,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和好评,这是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还需要孜孜不倦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