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金华 陈伟洪 赵太平 廖传英 谢丽燕(广州医科大学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180)
卫生类高职院校加强学生基层卫生服务实践活动的必要性
夏金华陈伟洪赵太平廖传英谢丽燕
(广州医科大学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180)
[摘要]卫生职业教育是为人的健康和生命培养服务人才,是一类很特殊的职业教育,具有很强的教育规律性与人才成长规律性,其目标是为基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卫生技术技能人才。实现健康中国的关键任务之一就是夯实广大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因而需要大批人才充实到基层从事卫生服务工作。因此,卫生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必须跟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紧密对接。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共同强化学生参与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高品质的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基层卫生服务实践
我国高等卫生职业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服务的对象是人的健康和生命,必然赋予其是一类很特殊的职业教育,具有很强的教育与人才成长规律性和鲜明的职业性、应用型及实践性,其目标是为基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卫生技术技能人才。我国医疗保障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夯实广大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大批该类人才到基层从事卫生服务工作。因此,卫生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必须跟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紧密对接。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强化学生参与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实践活动,这也是培养学生高品质的职业素养和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所必需。
职业道德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从事该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也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医乃仁术,无德不成医”,卫生服务的对象是人的健康和生命,按照卫生人才的成长规律,要求从业者从学生时期就要全面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崇尚对生命的敬畏,对生命与健康负责之精神。因此,在卫生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通过强化学生积极参与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实践活动,可使学生尽早接触基层接触患者,对养成具有爱心、责任心和职业操守等高尚职业品质的卫生工作者,都十分必要。
卫生类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岗位在基层,需要全面掌握基层卫生服务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客观上要求学校的整个教学过程需与基层卫生服务内容相衔接。按照卫生职业教育“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规律性,应要求学生尽早熟悉和掌握基层卫生服务的基本任务、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在学生参与卫生服务的实践过程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实训与基层实践相结合,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积累实践经验,培养和提高其岗位胜任力。
职业情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所具有的稳定的态度和体验。有强烈职业情感的人能够从内心产生一种对自己所从事职业和岗位无限热爱。可以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作为工具,把职业情感分为三种层次:职业认同感、职业荣誉感和职业敬业感。而职业精神表现为某一职业特有的精神传统和从业者特定的心理和素质,主要包括职业信念、职业尊严、职业理想、职业使命、职业态度、职业责任和职业作风等。职业精神往往世代相传。
学生通过早期介入基层卫生服务实践活动,可以了解广大基层卫生服务的状况,感受到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对健康和医疗卫生服务的迫切需求,感受到卫生服务从业者在群众中的地位和尊严。通过潜移默化的体验和感悟,增强从事基层卫生服务的职业情感和职业精神并趁早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在社会急剧变革的今天,多种思想文化的碰撞,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激烈的市场竞争,物质生活的悬殊差别以及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不协调等无不冲击青年学生的心灵,引起了部分学生的认知失准、心理失衡和行为失范。卫生类高职院校通过组织学生早期参与基层卫生服务实践活动,与基层群众密切接触,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正确决断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控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估自己,制订好自己的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并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个性特点,努力挖掘个人潜力,明确个人价值判断,克服自卑感,增强心理调试能力,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和发展个人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
团队协作能力是指建立在团队的基础之上,发挥团队精神、互补互助以达到团队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当今社会,个人事业的成功越来越依赖团队的协作攻关。学生通过集体参与基层卫生服务实践活动,离开课堂接触社会,可以锻炼学生间彼此尊重、学会欣赏、懂得宽容、平等相待、互相信任、善于沟通、敢于负责的精神,感悟团队协作所产生的巨大能量。
卫生类高职院校的教师往往忙于课堂教学,参加基层卫生服务的机会较少。长时间脱离专业实践容易导致教学和社会实际需求的脱节,专业知识陈旧,实践技能退化,不了解国家的医疗卫生和公共卫生政策,不了解基层卫生服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不了解基层群众的真实需求等,导致对学生的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不清。通过组织教师并和学生一起参与基层卫生服务实践活动,可有效解决上述弊端,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保证教学中理论与实践不脱节,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
一个人职业素质的高低关系到他一生的成就。卫生类高职院校是为基层培养人才。因此,只有与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并与之开展深度合作,才能有效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卫生技术技能人才,同时也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与水平的必然途径。
参考文献
[1]徐燚,周庆环,陈红,等.医学生社区卫生服务实践中的人文教育[J].医学与哲学,2012,33(5A):61-62.
[2]赵晓华.高职院校社区护理实践基地建设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0):75-76
[3]石凯,谢莎丽,李颖.医学生早期开展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实践的探索[J].中国健康教育,2007,23 (6):475-476.
基金项目:2013年广东省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建立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教学基地培养高职卫生人才的实践探索”(项目编号:20130201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