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报新编辑培养内容分析*

2016-03-19 03:20朱学平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学报稿件专业

朱学平

(赣南师范学院 学报编辑部,江西 赣州 341000)



·新闻与传播·

高校学报新编辑培养内容分析*

朱学平

(赣南师范学院 学报编辑部,江西 赣州341000)

质量是高校学报发展的生命,而编辑则是保证质量的关键。因此,对新编辑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职业道德和能力、编辑业务流程和要求、全国出版职业考试以及数字化出版都是新编辑培训的重要内容。

高校学报;编辑;培训

高校学报是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性刊物。其主要外在特征是学报前冠以“某某大学(学校)”,发表的论文涵盖该校所有或主要相关学科门类。它是在中国近代的大学和学院逐渐兴起的基础上产生的。[1]自第一家高校学报《东吴月报》于1906年创办以来,我国高校学报已经有百年发展历史。回顾过往,我们不难发现任何一家学报都是其所在学校的学术“窗口”。所以,我们必须保持高校学报的学术性,发挥其组织和推动学术研究的作用。而编辑素质是学报质量的关键,因此要加强编辑队伍建设,特别是新编辑的培养工作。

一、重视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培育

国家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对编辑岗位有明确的要求,编辑培训制度有章可循。国务院颁布的《出版管理条例》、原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联合发布的《出版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等文件,都是建立编辑培训制度的基本依据和基本内容。首先,新编辑应牢牢把握好方向关、政治关、保密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弘扬社会主义先进的思想文化,并在具体的编辑业务中认真贯彻执行,让先进的思想文化得到充分的发挥,更好地引导读者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人们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新编辑应熟悉国家有关出版的法律、法规、条例以及各项出版规范,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出版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通用规范汉字表》《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标点符号用法》《校对符号及其用法》以及国家关于尊重民族文化、国家版图、保密文件制度等,防止因对政策法规的不了解而出现重大失误。邹韬奋说:“无论何种事业,能干的还要愿干,否则难有责任心;愿干的还要能干,否则难有效率。”[2]能力是做好编辑工作的重要基础。编辑在加工整理时,要做好规范工作。在语言文字应用方面应建立自己的职业优势,编辑应当更能熟练正确地运用语言文字方面的知识,更应该具有敏锐识别语言文字应用中常见差错的眼光,应为全社会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做出榜样。最后,新编辑应谦虚谨慎、勤学好问、爱岗敬业、自尊自爱、廉洁自律、严谨细致,具备很强的思想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等。其内涵包括对于科学研究的认真、审慎、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编辑部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为读者和作者服务的理念等。

二、熟悉编辑业务程序和内容

学报编辑部的岗位职责和日常工作程序及内容是新编辑首先要学习的,新编辑到岗的第一天就必须明白这一点。由于一般的高校学报编辑部人员较少,工作岗位多,绝大部分编辑都需要身兼数职,因此,高校学报的编辑必须一专多能,具备多方面的综合能力。稿件一般要经过分类登记、审稿、加工、校对、编排等环节,新编辑必须熟知每个环节的内容和要求,尤其要提高审稿的能力和水平。因为审稿是专业编辑最主要的工作,也是编辑程序的中心环节。《科学》主编鲁宾斯坦认为,一流的期刊需要一流的人员,高素质的编辑人员、审稿人员是提高期刊质量的保证之一,编辑应该是学有所长的科学家,能发现好的稿件并处理有关问题,如数据、试验等。[3]审稿是指对稿件进行审读、评价、决定取舍,以及对可接受发表但是需要修改的稿件提出修改要求和建议的活动,其目的是提高稿件的质量,让那些导向正确,有较高学术价值和作用的稿件顺利出版。因而审稿是对读者和作者都负责的工作。出版工作文件明确规定任何稿件都必须经过初审、复审和终审三个步骤,即“三级审稿责任制度”,简称“三审制”。一个学报的编辑,若对审稿的目的、内容、要求和方法没有明确的把握,就无法真正做好编辑工作。所以说审稿工作是新编辑业务培训的重点内容之一。编辑加工的内涵、要求、方法、格式及应注意的问题,这些都是原则性和技术性很强的职业技术要求,有时还涉及法律如著作权、修改权、知情权等,因此新编辑应该明确把握编辑加工方面的角色期待和行为规范。新编辑应该尽快学会按照出版的要求对稿件进行检查、修改、润饰、标注,要消灭差错、弥补疏漏、规范文字、核对引文、图表处理、查对资料、校订译文、统一体例等,从而提高文稿的总体质量水平和可读性。但同时必须注意,任何的改动都需要有确凿的证据并与作者沟通好,不能根据个人喜好妄加改动,更不能无知地以错改对。总而言之,编辑的加工功能如同裁缝手里的剪刀,为他人精做嫁衣裳。校对是保证出版物质量的重要环节,高校学报编辑部几乎编校合一。因此,新编辑不可忽视对校对知识、要求和技术的掌握,尤其是对校对符号的运用。因为校对符号及其用法是有国家标准的,新编辑应该从工作伊始就严格按照规范化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同时,对于高校学报稿件的来源,新编辑也必须提高思想认识,不能坐在办公室被动地接受来稿,“等米下锅”,而是要主动地去约稿,对于一些优质的稿件,甚至可以“买米下锅”。目前一些青年编辑,对学报编辑工作的性质、对学报的办刊宗旨,只是一知半解。审稿、改稿的原则性也不强,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高。所以,年轻的新编辑要端正态度,谦虚地向资深编辑学习。一是向本单位老编辑学习,他们在编辑岗位上工作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二是邀请资深同行来学报编辑部传授经验。行行出状元,应多向外界取经,开拓编辑的视野和思路;三是坚持岗位培训,加强业务学习。

三、切实履行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

国家建立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对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资格考试,是加强出版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措施。自2002年至今,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已经进行了14次全国统考,有10万余人参加考试,3.7万余名出版专业技术人员通过考试取得初级或中级资格。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题型有选择题和综合题,选择题涉及基本知识点,覆盖面广;而综合题则是“仿出版工作实践之真”。学、考、用并重,新编辑应尽快通过考试,获得资格证书,从而比较系统地强化从事日常编辑工作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险夷,履之者知。”只有经过精心的准备和复习,在理论上获得丰富的知识,结合平时的工作实践和经验,才能较好地胜任编辑岗位。由于学报的作用对象是人的精神世界,传播的是科学研究成果,这种影响和作用具有程度深、时间长等特点,所以确保和提高质量是学报工作永恒的主题。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已成为行业人才选拔、评价的重要标尺和提高行业人才队伍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2008年由原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规定》指出,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应按照规定参加继续教育,是职业资格登记和责任编辑注册的必备条件之一。2010年又出台了《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要求出版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累计不少于72小时。其中,接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当年规定内容的面授形式继续教育不少于24小时,进一步规范了继续教育培训并将其制度化,有利于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和业务能力的提高。这既是国家对从事编辑岗位工作的资质要求,也是塑造合格编辑和优秀编辑人才的长效培养机制。[4]但有些单位对编辑培训认识不到位,有些主管领导未能认识到培训对于编辑与期刊发展的重要作用,甚至对编辑人员脱产培训和代员工缴纳不菲的培训费用心存抵触。从编辑个人的角度看,一些编辑缺乏长远的职业发展观,对自身职业规划的意识不强,认为培训是工作之外附加的“负担”,参与培训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5]与此同时,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特别迅速。只有多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和行业培训,了解各个学科学术动态、成果和发展趋势,尽可能多“走出去”,才能跟得上学术的前沿,把握最新研究成果,才能向知名专家约到优秀的稿件,通过编辑学者化,使学报在行业内领先。新编辑应从被动接受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变为主动结合自身职业生涯参加业务培训活动。从见习编辑、助理编辑、编辑、副编审到编审转换,这种转换不仅是职称的变化,更多的是角色和行为规范及履职能力的提升。新编辑应以此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全面掌握策划、组稿、审稿、加工整理、编排规范、印刷出版知识以及编辑学的基本理论和规律等,尤其是编辑专业技能和知识,从而一步步脚踏实地去实现岗位梦想。

四、积极应对数字出版新形势

当今世界,伴随着世界范围内各行业科技革命的兴起,我国出版业中科技力量也在不断增加,主要表现形式就是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加快了出版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趋势。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专业领域出版数字化转型、出版社数字化转型以及各大出版单位、学报编辑部微信公众号的开发等。数字出版领域的产出、新技术研发和应用、阅读需求等方面都表明,出版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需要实施出版流程再造、构建按需出版模式、拓展数字出版产业链和运用新技术等。技术进步推动出版活动向低成本、高效率转化并推动出版行业内部管理的科技化。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普遍应用促进了现代出版业和编辑出版学的产生和发展。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区别之一在于,技术因素在出版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被强化,技术的进步往往直接导致出版活动低成本和高效率转化,并改变整体产业的产业结构和利益分配。出版技术的进步的另一个作用是推动了出版界内部的管理革命。同时,出版产业的需求变化也在促进技术发展创新,出版产业的格局变动拓展了技术应用的广度与深度。“社会一旦有了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恩格斯的论断同样适用于说明数字技术发展的动力。数字出版技术加速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推动知识经济的发展,打破了出版被垄断的局面,无差别存储和超复制性使网络生产出了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消费品。数字化出版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窗口和途径,让现实的科技教育、文化娱乐需求得到满足,让古老的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得以传扬。同时,数字出版对国内的原有媒体和传统文化带来十分巨大的冲击。数字化出版无疑对高校学报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是前所未有的机遇。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人的延伸。由此,只有按人的需求丰富媒介的功能,不断创新才是发展的硬道理。[6]新编辑更应该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连猪都会飞翔,我们不能坐井观天,如温开水中的青蛙,我们应在还有活力之前勇敢跳出水面,积极面对新的挑战和要求。

[1]陈浩元.高校学报期刊发展规划创新及编辑操作规范与选题策划科学指导手册[M].北京: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3.

[2]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办公室.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出版专业基础[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85.

[3]周海鸥.网络经济的发展给科技编辑界带来了什么[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0,(6):406-408.

[4]李崎刚.对编辑继续教育的几点想法[J].出版参考,2011,(8):1.

[5]罗雯瑶.职业生涯导向的期刊编辑培训模式构建[J].科技与出版,2005,(4):118-120.

[6]黄艳.文化与科技融合视野中的微信传播力研究[J].中国传媒科技,2013,(5):130-132.

责任编辑:陈康敏

The Analysis on Training Content and Path for New Editor of University Journal

ZHU Xueping

(DepartmentofJournalEditing,GannanNormalUniversity,Ganzhou341000,China)

Quality is the life of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journal, as the editor is the soul of journal's quality. Therefore, the training for new editor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abilities, the processes and requirements for editing, the national publishing professional examination and digital publishing play key role on new editor's training.

university journal; editor; training

1004-8332(2016)02-0076-03

2015-09-10

10.13698/j.cnki.cn36-1037/c.2016.02.021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3YJC740134);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32400410031)

朱学平(1983-),女,安徽安庆人,赣南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编辑、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编辑学。

G232

A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6.1037.C.20160411.1150.033.html

猜你喜欢
学报稿件专业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致敬学报40年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