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玉兰
(赣南师范学院 文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语言学研究·
乌克兰留学生汉字学习过程中的回避策略*
彭玉兰
(赣南师范学院 文学院,江西 赣州341000)
回避策略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语言运用过程中的心理行为。作为一种交际策略 ,它可以帮助学生克服由于语言水平的欠缺而在社会交往、课堂学习中遇到的语言交流障碍 ;但是如果不加控制地使用回避策略 ,则会对学生的学习进程产生负面影响。
汉字学习;回避策略;字感
无论是汉语零起点的学历生,还是有一定汉语基础的交换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听说能力明显优于读写能力,而读写能力差主要归因于汉字的学习效率低下。经过长时间的调查和研究,我们发现乌克兰留学生在汉字学习过程中都不同程度使用了回避策略(也称“缩减策略”)。但是汉字学习的成败,关系到学习者整体汉语学习的成就,没有汉字识写能力,汉语水平难以提高。因此解决好乌克兰留学生的汉字教学问题对提高汉语教学效率至关重要。
回避策略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语言运用过程中的心理行为。刘颂浩提出,应该区别“回避”和“回避倾向”,真正意义上的回避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也就是说学习者并不缺乏相应的知识而放弃使用,则认为是采用了回避策略,如果学习者缺乏相应的知识,就谈不上回避了。[1]以赣南师范学院为例,该校为留学生专门开设了汉字读写课程,每周四课时,由此可见该校乌克兰留学生并不缺乏相关的汉字知识,其在汉字学习过程中使用了回避策略。具体表现如下
(一)重拼音,轻汉字
“重拼音,轻汉字”可以说是“非汉字文化圈”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表现出的共同特点,乌克兰留学生也不例外。在和乌克兰留学生接触的时候,发现留学生发短信都是用汉语拼音或英语,几乎没有汉字,即使使用汉字,只是转发别人写好的一些节日祝福语。聊天时,如果我们因为学生发音不准而不明白其意思,他们一般会采取重复、手势、画画的形式来补充,而几乎不用最直接的书写汉字的方式。发短信不使用汉字可能是和手机的功能有关,许多留学生的手机没有汉字输入功能。很多学生的作业和作文都写满了拼音,甚至试卷上要求写汉字的试题都会出现拼音。
(二)书写难于认读
乌克兰留学生在汉语学习之初,对拼音依赖度非常高,但大多汉语教材的设计都是到了初级汉语下册才会撤掉拼音这一脚手架。除生词外,课文和习题等都不标注拼音,学生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汉字的认读能力也就逐渐增强。乌克兰留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进步非常慢。尽管教师反复强调,大多数学生依然缺乏笔画观、笔顺观,书写非常随意,缺胳膊少腿,画蛇添足甚至张冠李戴现象非常普遍。
(三)汉字学习态度消极
乌克兰学生的性格大多真诚坦率,喜欢直来直去,讨厌拐弯抹角,缺乏耐心和细致分析的思考能力,而汉字的书写恰恰要求必须注意到每个细节,是一个融多种心理过程于一体的行为。因此在汉字学习过程中,乌克兰留学生大多不喜欢反复地练习书写,笔画意识薄弱,不到迫不得已不主动书写汉字。突然宣布当堂听写时,乌克兰留学生的听写成绩都会很不理想。对于自己听写时写错的汉字也很少会主动订正并加强记忆。
(一)母语迁移的影响
乌克兰留学生从小耳濡目染的是拼音文字,在大脑中已经形成了一套严密可靠的拼音文字系统。拼音文字是表音文字,其“形”和“音”是二位一体的。学习拼音文字的要点可以简化为建立“音”与“义”之间的关联,这种学习方式必将对他们的第二语言习得产生深远影响。而汉字是表意文字,它的基本单位是笔画,由笔画构成部件进而构成汉字,其“形”“音”“义”共同构成一个紧密的结合体。对于乌克兰留学生来说,学习汉字不仅要像学习母语那样建立起“音”和“义”之间的关联,还有建立完全陌生的“形”与“义”以及“形”与“音”之间的关联。从认知的角度看,乌克兰留学生习惯于拼音文字的二维体系,要转变到汉字的三维体系,困难很大。在汉语学习初期,他们自然而然地会从母语学习的思维模式中寻求简易可行的、有助于简化汉语学习的方法,重拼音轻汉字,甚至回避书写汉字的现象自然不足为怪了。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无论是通过直接感知,还是通过语言来获取知识,都需借助学习者的认知结构。而学习者的认知结构是过去知识经验的积累,是在长期认知活动中发展起来的。乌克兰留学生在汉字学习中,由于没有汉字基础和汉字文化的背景,自然而然地会将母语的学习方式迁移到汉字学习中,使用拼音记忆汉字,认读能力明显优于书写能力。
(二)电脑汉字输入技术的发展
现在是信息化时代,很多工作都可以在电脑上完成。留学生只要掌握了汉语拼音,就可以利用汉语拼音输入法在电脑上打汉字了。这样做,虽说速度稍慢了些,但对写作者而言,边想边打已足够应付,速度慢一点并不是多么严重的问题。另外,众所周知,HSK(汉语水平考试)是为测试母语非汉语者(包括外国人、华侨和中国国内少数民族人员)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留学生学习汉语后大都会通过参加HSK来了解自己的汉语水平。现行的新HSK的机试形式是不需要直接书写汉字的。留学生汉字书写时容易出现的缺胳膊少腿、画蛇添足问题都不再是问题,这给许多留学生造成这样的错觉:我只要能在电脑上辨认出所需的汉字就行,完全没有必要费力气去书写。最权威的汉语水平考试尚且不要求学生必须写汉字,留学生自然也就理直气壮地回避书写了。
(三)教材编写问题
大部分教材通用性太强,而针对性不够。在汉字学习过程中,不同的学习者差异较为明显。韩、日尤其是日本的学习者的汉字学习重点、难点与欧美学习者存在明显差异。目前,大部分按照大纲编写的教材并没有考虑到教学对象的国别差异和汉语读写水平本身。韩、日学习者由于本国的文字体系和汉字有着较深的历史渊源,对各类汉字教材的适应性较强,在汉语学习过程中汉字并不会成为难点。相比之下,大多数乌克兰留学生在学习汉语之前没有接触过汉字,对汉字完全陌生,特别是对于汉字字形结构完全不同于拼音文字的特点感到很迷惑,学习书写汉字的难度非常大。李香平对目前出版的43种汉字教材(尤其是初级汉字教材)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现有教材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从教材针对的对象来看,初级汉字教材通用性较强而针对性较弱;从教材编写的内容来看,大部分初级汉字教材都比较注重汉字知识的教学,但对用于初级汉字教材中的汉字知识与识字教学的关系、知识点的选取、练习的设计呈现出一定程度的随意性和无序性;从教材编写的原则来看,过分注重识字教学与汉字知识教学的系统性、通用性而忽视了教材的实用性、趣味性。[2]现行教材的不足之处,在某种程度上也直接影响了乌克兰留学生的汉字学习效率。
(四)神经心理因素的影响
人的大脑两半球对抽象信息和形象信息的处理有机能上的分工,右半球偏重处理形象信息,左半球偏重处理抽象信息,二者通过胼胝体等神经束相互连接。认知心理学研究发现:拼音文字的认知是大脑左半球占优势,这是因为拼音文字的“音”与“形”是二位一体的,它们共同与“义”发生关联,从抽象的符号到抽象的语义基本上是一个抽象思维的过程。而汉字的认知要涉及大脑的两个半球和比较复杂的加工传递程序。由于汉字既包括抽象的语义,又有形象的结构,所以大脑对汉字进行信息处理是左右脑并用的,要求大脑两半球间协同工作,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大多数乌克兰人具有浓厚的艺术气息,比较擅长形象思维,不善抽象思维,所以汉字处理的特殊大脑机制也就成了乌克兰学习汉字比较困难的原因之一。
(一)培养汉字“字感”
乌克兰留学生在学习汉语之前大多从未或极少接触汉字,从一开始就缺少中国儿童学习之前的自然接触和充分铺垫的阶段,他们缺乏对汉字的给感性认识。因此,我们可以一开始就给他们多提供接触汉字的机会,帮助他们尽快培养汉字的“字感”。徐子亮在谈到“字感”时说到:“在学习的起始阶段,要尽可能多让学生接触汉字,大量认读,让学生去感知、体会汉字的形,以此逐渐扩大他的短时记忆的范围,并逐渐形成字感。”[3]培养留学生汉字字感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学生主动和被动地大量接触汉字。比如,在语音教学阶段就让学生大量接触汉字,使用汉字加拼音的教材进行教学;建立留学生中文图书阅览室,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经常组织学生外出活动,大街上的标牌语、广告、菜单上的汉字都是学生感知汉字的绝佳途径。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字感”训练来培养字感。教学对象大多是成年人,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的归纳分析能力,能较好地把握住事物的规律性和本质。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快速地形成汉字“字感”。比如,通过对一些代表字的讲解,让学生全面地了解汉字的概貌,掌握汉字的规律性,从而更加理性地感知汉字,提高学习汉字的能力。
(二)先认读、后书写,读写适当分流
对外汉字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习者用汉字进行书面交际的能力,其中包括读和写。针对“对外”的特点,我们所说的汉字教学目的在对“读”和“写”的要求上应当有所区分,先认读、后书写,读写适当分流。事实上中国儿童的认读和书写汉字的能力也是分步获得的,始自认字,先认后写,成年人掌握的汉字也往往是能认读的多,而能书写的少。周小兵(1999)曾提出“分流”的方式,很有启发意义。他提出,对学习者掌握汉字的要求在认读和书写方面有所区分,不能要求每个汉字都达到四会(听说读写)的程度;针对不同等级的汉字要有所区别;常用字要达到能读能写的程度,但有些字则要求学习者能认读即可。[4]
此外,尽管汉字本身笔画较多、结构较复杂,但是因为其具有较高识别率和一定的理据性,所以一般所说的汉字“四难”中“难记”“难认”并不像想象中的那般严重。随着电脑智能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汉字的输入、输出将变得更加简单、易于操作。乌克兰留学生只要掌握了汉语拼音,就可以利用汉语拼音输入法在电脑上打汉字了,这为汉字的读写分流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三)汉字学习策略训练
江新、赵果根据使用频率的高低归纳出六大汉字学习策略:笔画策略、音义策略、字形策略、归纳策略、复习策略和应用策略六种。[5]陆卫萍、彭茹采用原始的问卷调查法对初级阶段越南留学生的汉字学习策略进行考察,结果发现:总体上,学生学习生字时最常用的策略是反复写汉字,课后做汉字书写练习;其次是和中国人交际,看电影、电视,阅读汉字课文、报纸;不常用的策略是课堂上听、看老师讲写汉字,查字典,听音乐,用汉字造句;最不常用的策略是分解生字,然后建立与已知汉字的联系,把难记、难写的汉字贴在墙上。[6]这些对汉字学习策略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在教学中帮助乌克兰留学生识记汉字。
西方学者通过各种实验性研究初步证实,学习策略是可教授的,学习策略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主性。针对乌克兰留学生汉字学习过程中的回避现象,我们可以把Person和Dole提出的训练模式通过专门授课法和日常教学渗透的形式把一些有效的汉字学习策略教授给学生。它的主要步骤是:首先,教师示范、讲解策略的用法和重要性;其次,指导学生练习运用策略;第三,巩固学生所学的策略和使学生了解何时运用策略;第四,让学生独立练习使用策略;第五,讲策略灵活运用到其他场合。[7]
(四)适当运用汉字文化教学法
汉字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汉字的构形深受汉民族的思维模式、生存空间、生活习俗的影响,很多汉字在字形上仍然保留着原初的文化信息。揭开其字形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有助于学生理解汉字结构。适当地运用汉字文化教学法,可以激发乌克兰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和了解中国文化的热情。
[1]刘颂浩.论“把”字句运用中的回避现象及“把”字句的难点[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2):64-71.
[2]李香平.当前留学生汉字教材编写中的问题与对策[J].汉语学习,2011,(1):87-95.
[3]徐子亮.外国学生汉语学习策略的认知心理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1999,(4):75-85.
[4]周小兵.对外汉字教学中多项分流、交际领先的原则[M]//汉字与汉字教学论文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237-245.
[5]江新,赵果.初级阶段外国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的调查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4):10-17.
[6]陆卫萍,彭茹.初级阶段越南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运用情况考察[J].东南亚纵横,2007,(7):57-60.
[7]Pearson P.D.,&Dole J.A. Explicit comprehension instruction:A review of research and a new conceptualization of instruction[J].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1988,(88):51-65.
责任编辑:侯伟浩
The Study of Ukraine Students' Avoidance Strategy in the Chinese Characters Learning Process
PENG Yulan
(SchoolofChineseLiterature,GannanNormalUniversity,Ganzhou341000,China)
Avoidance strategy is a psychological behavior of the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in the process of language use. As a kind of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it can help students overcome language barriers, which is due to the lack of language skills in the social interaction and class; But if the avoidance strategy uncontrolled used, it will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students' learning process. This paper will study the manifestation of avoidance strategy of Ukraine students in the Chinese characters learning process, the reason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by means of interviewing and observing, in order to guide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characters,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Chinese characters.
Chinese characters learning; avoidance strategy; word sense
1004-8332(2016)02-0064-03
2014-07-01
10.13698/j.cnki.cn36-1037/c.2016.02.018
赣南师范大学校级课题(10kyw22)
彭玉兰(1983-),女,江西安福人,赣南师范学院文学院教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H131
A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6.1037.C.20160411.1050.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