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欧阳修的公文理论与写作实践*

2016-03-19 03:20李黛岚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文风欧阳修文章

李黛岚,周 慧

(赣南师范学院 文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文学研究·

论欧阳修的公文理论与写作实践*

李黛岚,周慧

(赣南师范学院 文学院,江西 赣州341000)

1986年版《欧阳修全集》中的作品多数都是公文,占作品总数比例最高。公文写作成了欧阳修文章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欧阳修继承性地发展了韩愈的“文以载道”的公文思想,提出“文以明道”“文道并俱”的公文主张,提倡平易自然,流畅自如的公文文风。

欧阳修;公文;文以明道;文道并俱;平易自然

欧阳修既是文学家,又是政治家,政治生涯促使其平日写作多是公牍类的文书。这已被学术界所认可。根据中国书店1986年版《欧阳修全集》主要部分收入的作品统计,公文有 1056篇,占作品总数比例(32.45%)最高。可以说公文写作成了欧阳修一生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比例高、成果突出。

一、公文的含义

公文,即公务文书,俗称文件。它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的重要工具。

中国古代,“公文”是“应用文”的最早称谓。公文的历史很长,从甲骨文开始,至今有3500多年的历史。“应用文”一词,最早见于清代文学家刘熙载的《艺概注稿·文概》中的阐述:辞命体,推之可为一切应用之文。应用文有上行、平行、下行之分,重其辞乃所以重其实也。在此,刘熙载提出了应用文的概念——“人们相互应对的文章”,指出了应用文“上行”“平行”“下行”的3个行文方向,明确了应用写作重真实、重文辞的基本要求。这些都符合现行公文的分类和写作要求。

二、欧阳修的公文理论

(一)提出“文以明道”“文道并俱”的主张

北宋初期的数十年间,晚唐以来的柔弱绮丽文风沿袭成习,一直未能根除。当时“西昆体”大行于世,把“雕章丽句”作为诗之正道,主张创作中“历览遗编,研味前作”,创作的出发点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感受,而是前人作品中的“芳润”之辞,不再是“缘情遣兴”了,缺乏内在感情与气韵,渐为人们所厌弃。这种不良文风严重影响着当时公文的写作,社会上出现了不少违背公文实用性原则的作品。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欧阳修传承并发展了韩愈的“文以载道”的公文思想,提出“文以明道”“文道并俱”的公文主张。具体内容包含两方面:

1.文以明道,道胜文至

欧阳修认为文章之“道”是“六经所载”,是孔孟所主张的“百事”,也就是《尚书》中所记载的“亲九族,平百姓,忧水患”等。欧阳修《与张秀才第二书》中有如下具体论述:

……三皇太古之道,舍近取远,务高言而鲜事实,此少过也。君子之于学也务为道,为道必求知古,知古明道,而后履之于身,施之于事,而又见于文章而发之,以信后世。其道,周公、孔子、孟轲之徒常履而行之者是也;其文章,则六经所载至今而取信者是也。其道易知而可法,其言易明而可行。……然则《书》之言岂不高邪?然其事不过于亲九族、平百姓、忧水患、问臣下谁可任、以女妻舜,及祀山川、见诸侯、齐律度、谨权衡、使臣下诛放四罪而已。……夫二《典》之文,岂不为文,孟轲之言道,岂不为道?而其事乃世人之甚易知而近者,盖切于事实而已。今学者不深本之,乃乐诞者之言。思混沌于古初,以无形为至道者,无有高下远近。……宜少下其高而近其远,以及乎中,则庶乎至矣。

文章的“道”必须反映社会现实,文章要“中于时病而不空言”“系乎政乱之说”,能革弊去弊,即强调公文的现实意义、实用价值。他强烈地批判了“舍近而取远”“务高言而鲜事实”的文风,坚决反对作者为文而文,“弃百事而不关心”,不满当时许多为文者终日不出轩序,不认同“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死读书的态度。“我所谓文,必与道俱。”(苏轼《祭欧阳修文》)他认为“道”是文章的思想内容,如金玉;“文”是文章的艺术形式,如金玉之光。他说:“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1]664,“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1]1010

2.文道并俱,文道合一

欧阳修《与乐秀才第一书》中有如下说法:

古人之学者非一家,其为道虽同,言语文章未尝相似。孔子之系《易》,周公之作《书》,奚斯之作《颂》,其辞皆不同,而各自以为经。

由此可见,欧阳修认为的“道”“文”并非是一回事,“道”并不能取代“文”,同样的文章题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写法,可以写出不同风格、不同观点的文章来。因此,写文章要有个人的特色,风格必须要有独创性,反对沿习模仿。他曾对王安石说:“勿用造语及模拟前人”,并提出“孟韩文虽高,不必似之也”。(曾巩《与王介甫第一书》)虽然欧阳修十分推崇孟韩之文,但他却要人们开拓视野,不要模拟,而要“取其自然”,写出自己的特色。

欧阳修的《六一诗话》曾就文章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关系进行了探讨:

圣俞尝语予曰:“诗家虽率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

欧阳修在此提出“穷而后工”的创作思想。这并非只限于诗歌创作,同样适用于公文写作。公文不能够平铺直叙、枯涩呆板,也需要一定的文采。

欧阳修认为文道可以有第一第二之分,但不必以此否定彼,非此即彼,而需两者兼顾。

(二)提倡平易自然、流畅自如的公文文风

欧阳修平易自然、流畅自如的公文风格与他的为文思想是分不开的。欧阳修在多篇文章中都要求为文要平易自然:如“其道易知而可法,其言易明而可行”;(《与张秀才第二书》) “君子之欲著于不朽者,有诸其内而见于外者,必得于自然。颜子萧然卧于陋巷,人莫见其所为,而名高万世,所谓得之自然也”;(《唐元结阳华岩铭》)“然不必勉强,勉强简洁之,则不流畅,须待自然之至,其如常宜在心也。”(《与渑池徐宰无党六通》)等。

韩愈虽主张“词必己出”“文从字顺”,但他的作品中有时不勉有崎岖险晦、艰涩怪僻的风貌。而欧阳修的文章却批判地接受、学习和发展了韩愈的理论,力纠韩文之弊,其文如曾巩所评“得之自然”“浑然天质”。

三、欧阳修的公文写作实践

(一)早期公文写作改革的主张和实践

欧阳修从事公文理论研究和写作实践活动,并非一朝一夕,而是长期地坚持和追求。早在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欧阳修先后两次应举失败。他写下了如下句子明确地表达了对当时文坛风气不满的心情:

年十有七试于州,为有司所黜。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则喟然叹曰:“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徒时时独念于予心,以谓方从进士干禄以养亲,苟得禄矣,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记旧本韩文后》)

这段话表明,欧阳修对韩愈(韩氏之文)的文章、文风是极其崇拜的。为了“干禄以养亲”,他只好委曲求全。“苟得禄矣,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则表明他一旦功成名就之后,就要发扬韩愈古文运动的文风,以革除当时文坛不良习气的决心。果然,欧阳修从政之后,就致力于公文写作的改革。

1042年,欧阳修在《进拟御试应天以实不以文赋并引状》一文中说:“自来科场只有考试进士文辞,但取空言,无益时事”,[1]846因而向宋仁宗提议殿试“但直言当今要务”。由此可见,欧阳修对于文章脱离实际的强烈反对及改革的主张。

欧阳修在嘉祐二年(1057)主持贡举。他提倡应试文字要采用实用的散文,并明确规定,本次衡文标准,力斥险怪奇色、空洞浮华的文章。有一份试卷空论述一番后写道:“天地轧,万物茁,圣人发。”欧阳修在他文后戏批:“秀才刺,试官刷!”[2]乃以大朱笔横抹之,……判“大纰缪”字榜之。(沈括《梦溪笔谈》卷九)这次贡举在《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八五中曾记载:“及试榜出,时所推誉者皆不在选,器薄之士,侯修晨朝,群聚诋斥之,至街司逻吏不能止,或为祭欧阳修文投其家。”[3]可见欧阳修对公文写作改革的强烈决心。

(二)以身作则,积极践行自己的公文理论主张

欧阳修对于自己的公文理论并没有只挂在嘴边说说,而是身体力行,为天下学者之表率。在为官期间,欧阳修写了大量反映时事,针砭时弊,内容充实的公文。如庆历三年写的一篇文章:

……诸路转运使等,除有赃吏自败者临时举行外,亦别无按察官吏之术。致使年老病患者,或懦弱不材者,或贪残害物者,此等之人布在州县,并无黜陟,因循积弊,冗滥者多,使天下州县不治者十有八九。今兵戎未息,赋役方烦,百姓嗷嗷,疮痍未复,救其疾苦,择吏为先。臣今欲乞特立按察之法,于内外朝官中,自三丞以上至郎官中,选强干廉明者为诸路按察使。(《论按察官吏札子》)

他又在《论乞止绝河北伐民桑柘札子》中说:“天下公私匮乏者,殆非夷狄为患,全由官吏坏之。其诛剥疲民,为国敛怨,盖由郡县之吏,不得其人。”[1]1574

宋自开朝以来,靠维持着宠大的官僚机构和军队来维护国家安定。由于当时朝廷缺乏考察管理官员的具体措施,致使冗官日甚。欧阳修曾亲见吏治之腐败,因而他认为解救民生疾苦的首要工作就是选好官吏,因而提出按察之法。这两个札子,既符合吏情,又符合民情,全由实际出发,没有半分虚妄之言。

平易自然,流畅自如是欧阳修文章历来被人所称道的突出特点。庆历四年,为了支持范仲淹“新政”,欧阳修挺身而出为其辩诬,奏进了《朋党论》,驳斥朋党之说,极力主张进用“君子之朋”,疏远“小人之朋”。这份奏折没有用一个华丽的辞藻,也不作任何夸张,使文章平易自然,流畅自如。

四、欧阳修公文写作的积极意义

唐宋之时以骈文薄书、四六文写奏议,极不利于公文的上传下达,而欧阳修平易自然、言简意深、骈散结合的公文作品无疑是一道脱颖而出的亮丽风景,散发出一股清新之气。欧阳修的公文文风平易自然,言简意深,说理透彻,逻辑推理严密,在中国公文发展史上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他所倡导的宋代古文运动对长期充斥公牍的绮靡浮艳文风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清洗,并用古文的质朴平易将公文从华而不实的骈体文中解脱出来。在他的倡导和影响下,宋代公文回归到了实用的轨道上。欧阳修公文的理论和写作实践是中国公文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笔,并确定和影响了后世公文写作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欧阳修的公文理论与写作实践进行探讨,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欧阳修公文写作的巨大成就、地位及作用,更应该传承与发展欧阳修的公文理论,并积极效仿他的写作实践。

[1]刘尚荣.欧阳修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1.

[2]郭正宗,宋心昌.欧阳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54.

[3]顾易生,蒋凡,刘明金.宋金元文学批评史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74.

责任编辑:朱学平

The Official Document Theory and Writing Practice of Ou Yangxiu

LI Dailan, ZHOU Hui

(SchoolofChineseLiterature,GannanNormalUniversity,Ganzhou341000,China)

In the 1986 edition of Ouyang Xiu collected works are mostly official document, the highest percentage of total work. Document writing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article Ouyang Xiu business. Ou Yangxiu inherited the development of Han Yu's "Writings are for conveying truth." official document thoughts, put forward the " literature manifesting tao ", "Wen Dao and all the document advocates", advocating plain natural, effortless document style.

Ou Yangxiu; document; manifesting tao; both culture and Daoism; plain natural

1004-8332(2016)02-0049-03

2015-06-23

10.13698/j.cnki.cn36-1037/c.2016.02.014

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YG2012052)

李黛岚(1965-),女,河北新城县人,赣南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写作学;周慧(1989-),女,江西进贤县人,赣南师范学院文学院2012级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研究生。

I206

A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6.1037.C.20160411.1458.035.html

猜你喜欢
文风欧阳修文章
让我受益匪浅的一本书
画眉鸟
欧阳修快马追字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普枞公路的文风和文脉
勤奋的欧阳修
对电视新闻节目“改文风”的几点思考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