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红色文化和学校德育建设的若干思考*

2016-03-19 03:20:26任继众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赣南苏区校园文化

任继众

(赣南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苏区研究·

弘扬红色文化和学校德育建设的若干思考*

任继众

(赣南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赣州341000)

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源泉,是经革命战争年代洗礼传承而形成的一种独特文化。结合当前赣南学校悄然兴起的“苏区红色文化热”,着力探析红色文化在构建校园文化中的现实价值,力求为校园文化建设和红色文化的传承拓展新视野、新思路。

学校;德育建设;红色文化;实现路径

赣南作为著名的革命老区,是当年中央苏区时期的核心区域,红色文化资源得天独厚。《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练地概括了“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的苏区精神内涵,并提出打造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的号召。[1]目前,赣南苏区各类学校广泛地开展了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活动,如革命故事宣讲、革命历史知识竞赛、爱国主义教育展、唱红歌比赛、观看革命主题影视等。

一、学校德育建设存在的现实问题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正经历着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传统的工业经济向现代化的工业经济转变,引起了生活方式、社会形态、思想观念等一系列的重大变化,依托媒介传播,这些价值观念对校园文化产生巨大影响,一方面有力推动了学校教育的前进;另一方面一些庸俗文化、腐朽思想(如形式主义、享乐主义思潮等)日益恶化青少年成长环境,致使学生思想观念恶俗化,甚至校园内滋生起各种各样的歪风邪气。同时,学校内部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认识上也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第一,在当今教育行业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社会上有些人把教学质量视为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关键,甚至是唯一要素。忽视学校德育工作,其结果可能是培养出缺乏健全人格的“畸型”人才,反而将对学校自身的声誉和社会形象造成不良的影响。

第二,如今的社会正面临着价值观多元化。某些长期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学生们缺乏理性,面对蜂拥而至的各种社会思潮,常常手足无措,“读书无用论”、讲享乐、搞攀比、弄排场等非理性文化倾向被某些人定义为时尚。

第三,一些学校校园文化缺乏强劲的生命力。学校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学生自发形成的通俗文化、浅层次文化,如校园歌谣、流行歌曲,这与学校教育对学生的要求和校园的主导文化产生较大的距离,在社会大思潮面前更是显得不堪一击。

第四,一些学校不注重以优良的文化氛围熏陶、引导学生,而是过度强化制度管理,导致管理工作只能是管得了当面,管不了背后,管得了表面,管不了内心,反而让学生对制度产生抵制情绪,阳奉阴违。

第五,不少学校的教育管理团队文化素质已不适应校园文化建设要求,讲进取、讲奉献风气逐渐淡薄,“一切向钱看”、无心施教现象不断蔓延。

二、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乃谓树立德业,给后代做榜样、培育人才。《左传》载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2]意思就是,首先人生最高的境界是立德有德、实现道德理想;其次是追求事业、建功立业;最后是要有学识、著书立说。把“立德”摆在第一位,是因为人都不会做,何谈建功、立业、著书。管子说道“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立德树人”是长远之计,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我国历代教育界共同的责任与使命。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面临的根本性问题,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问题,必须妥善解决好。当今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只有拥有大批德才兼备的栋梁,中华民族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所以我们有责任教育培养好他们。将苏区精神的内涵融入教材、课堂、日常实践,用苏区精神铸魂育人,引导青少年激活和传承红色基因。

我国正处于开放的大国际环境与多元化文化融合的大背景之中,而青少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又正处在形成的关键时期,“德育为先”更加突出必要性和紧迫性。德育为先,就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内外兼修,去糟粕、取精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各个层面,将政治思想理念教育作为教育核心价值观的首要任务,把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核心内容,引导和教育学生自觉形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理念。学校德育不仅要从课堂上进行理论宣传,也要在社会实践中进行教育和熏陶,还要从校园文化上进行建构,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把德育渗透于学校育人的各个环节,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思想觉悟得到提升。

三、红色文化:立德树人的时代价值

红色文化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由中国共产党人、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先进文化。它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者有机结合体, 物质文化一般包括革命战争遗址、纪念碑等;制度文化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革命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等革命文献与作品;精神文化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革命道德传统等。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积极吸收人类先进文明的产物,其价值不仅体现在当时当地,更重要的是影响到遥远的未来。它将各民族、各阶层凝聚在一起,共同经历了艰苦奋斗,引领我们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3]如今,红色文化已经成为我们建设美好家园、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力弘扬红色文化,推进红色文化进校园,已经成为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它所蕴含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共产主义理想、廉洁奉公、民主平等等内容,有利于引导青年学生正确看待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利益矛盾,并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化解矛盾,促进各种和谐因素的增长;它所蕴含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对于促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爱国主义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帮助青年学生了解党的光辉历程和丰功伟绩,从而进一步增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教育,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和政治觉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发挥着重大作用。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坚定了学生崇高的理想信念

当代青年学生肩负着祖国和民族的希望,不仅要提高知识水平,增强实践才干,更要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明确学习目的和意义,激发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自身成才而学习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努力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本领。

(二)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与认同

以红色文化资源为载体,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提高了青少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为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样,这也有利于帮助学生们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三)增强了学生的社会实践本领

通过革命故事、苏区历史、观看革命主题电影等多种教育形式,用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感化教育学生,有助于提高他们战胜挫折和困难的能力,促使他们以乐观的、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生活、学业上遭遇的各种问题,增强内心承受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不断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四)培养了学生的高尚情操

为人民服务和执政为民的宗旨是苏区精神的重要内容。当代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通过红色文化和苏区精神的熏陶,能牢固树立其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提高其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和能力,促使其向历史学习、向群众学习,进而形成正确的择业观、人生观,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其为民服务的本领。

四、德育建设主要途径:深入推进“红色文化进校园”

钱致榕先生说:“一个民族在全球化洪流冲击下的前途,就要看他的下一代,能不能做一个新时代的公民,这一切,都端赖于教育。”[4]当今正是以文化立校、文化育人为主题的大时代,“润物细无声”,积极向上的、健康的校园文化无疑是一种好的育人方式,让环境陶冶人的情操,这样将受教育之人内在获得感化、道德情操得到升华,然而红色文化恰恰填补了这方面的内容与空白。

赣南地区,作为共和国革命的摇篮,具有厚重的历史底蕴和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目前赣南苏区的几所大中专院校,将红色文化以多样化、多元化的形式与校园文化进行有机融合,不断深入推进“红色文化进校园、入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以苏区精神熏陶、滋润每一位大学生,让广大青年学生从中汲取智慧和获得力量。[5]

红色资源是革命先烈、先辈遗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精神财富,独一无二,不可再生。同时,也是我们了解历史,学习先辈革命精神,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深入推进“红色文化进校园”,进行德育建设。主要有以下途径:

(一)红色教育形式多样化

利用重大历史革命、历史人物纪念日和节假日组织学生开展以“革命传统代代传”等为主题的唱红歌、讲革命故事、观看红色影视作品等系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培育广大师生的爱国情操,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组建红色文化服务机构

以政府或非政府名义组建融合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和校园文化服务机构,全面落实红色文化资源共享,或者在校园内设立文化专栏,以“红色文化”教育为专题,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革命历史,亲身感受苏区革命精神,“弘杨苏区精神,传承红色文化”。

(三)编著各种红色书籍

以红色文化资源为题材编印成革命传统教育读本,作为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江西人民出版社编的《走进红色江西》,赣南红色旅游编写的《赣南红色旅游》等就是很好的革命传统教育读本。因此,我们要编著、出版更多红色读本,这将会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四) 开展“红色班级”建设

为传承好赣南红色文化、进一步推进红色文化进校园,赣南苏区的一些大中专院校必须把责任担在肩上,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对于这些大中专院校来讲,大力开展“红色班级”建设就是很有力的举措。

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好赣南富足的红色文化资源在树人、育人中的积极作用。加强用苏区精神、党史来教育年轻一代,使广大青年学子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把苏区精神贯穿、融入到大学生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让学生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长成才。

[1]彭业明,刘建明,等.〈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苏区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简明读本[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4.

[2]杨柏峻.春秋左传注(修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9:1025.

[3]陈再生.论苏区时期毛泽东对群众路线的探索[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5,(9):20-23.

[4]戴甘来,钱致榕.文理贯通——大学生教育的挑战和方向[M].北京:三联书店,2006:172.

[5]邓伟蓉,刘新坤.浅谈红色文化进高校校园[J].高等教育研究,2008,(11):54-55.

责任编辑:侯伟浩

Reflec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Red Cultur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 Schools

REN Jizhong

(SchoolofMarxism,GannanNormalUniversity,Ganzhou341000,China)

The red culture is the source of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values. It is a unique culture formed by the baptism of the revolutionary war years.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Gannan school quietly rising "Soviet Red Culture heat", efforts to of red cultur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in the practical value, and strive to expand new horiz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and the red culture heritage, new ideas.

school; construction of moral education; red culture; implementation path

1004-8332(2016)02-0030-03

2016-02-15

10.13698/j.cnki.cn36-1037/c.2016.02.009

任继众(1982-),男,江西于都人,赣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赣州银行总行企划部总经理,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G643.1

A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6.1037.C.20160411.1110.020.html

猜你喜欢
赣南苏区校园文化
文化三馆讲好赣南审计故事
审计与理财(2023年5期)2023-06-08 06:46:56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影剧新作(2022年2期)2022-07-29 02:28:42
红星照耀下的湘鄂赣苏区
苏区人家
心声歌刊(2021年4期)2021-10-13 08:31:38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苏区创业致富人
红土地(2019年10期)2019-10-30 03:35:08
赣南脐橙整形修剪技术
现代园艺(2017年21期)2018-01-03 06:41:50
赣南早脐橙在几种中间砧木上高接换种的表现
现代园艺(2017年21期)2018-01-03 06:41:45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14
任弼时与湘赣苏区的“肃反”
文史春秋(2016年1期)2016-12-01 05: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