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EGP向ESP分层次过渡可行性研究

2016-03-19 02:43武文婷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用途大学英语教学

武文婷

(安阳师范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EGP向ESP分层次过渡可行性研究

武文婷

(安阳师范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本文从大学英语的教学现状谈起,分析了现阶段大学英语在教学改革后的地位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实际情况,提出在网络环境下,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从通用英语向专门用途英语过渡的可行性,以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大学英语;专门用途英语;网络;可行性分析

引言

从2003年教育部正式启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到2007年修订《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再到正式提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这几年之间,大学英语改革所取得的成效是不可否认的。原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尧学对此项成效给予了最大的肯定,他认为当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的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能力相当出色,新的英语教学模式以听说为主,且将计算机运用于课堂教学,既增强了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又为听说能力的提高创造了很好的学习平台。在新教学模式的驱动下,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新的教学模式所具有的时代局限性导致新的问题也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而不断涌现。秦秀白指出计算机走进课堂导致了课堂娱乐化。蔡基刚提出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造成学生学习目标不清、教学内容重复、学生懈怠和费时低效的问题(蔡基刚,2012)。因此,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应从目前通用英语立即向专业英语,尤其是学术英语转移(蔡基刚,2011)。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是基础英语教学的扩展和延续,是培养实用型英语人才的有效途径(刘法公,2003)。

基于以上问题和观点,本文首先分析了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后的现状,然后简要介绍专门用途英语的发展。接着分析在当今网络环境的大背景下,我国从通用英语向专门用途英语过渡的可行性。最后指出通用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长期共存的必然性以及注意事项。

一、大学英语改革后的现状

2007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提出:“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学生能够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够用英语有效地交流,同时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质,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然而,英语在中国作为外语而不是第二语言的地位决定了这样的目标很容易流于形式。这就导致从大学校长到大学英语教师虽然都能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但是除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都不知道其可操作性的目标。

(一)大学英语现阶段的地位

针对大学英语教学现状,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09年至2010年对全国530所高校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王守仁指出:在课程地位、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虽然现在中小学生的英语水平显著提高,但是“绝大多数高校认为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得到进一步加强,只有极少数高校认为可以适当降低其在学校教学中的地位”(王守仁,2011)。大部分学校大学英语教学目标首先应该是“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综合素养”(王守仁,2011),其次是“培养学生的职场英语应用能力” (王守仁,2011)。由上可见,在学生英语水平渐次提高的背景下,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期许也是水涨船高。

(二)存在的不足

1. 现行大学英语教学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通过社会需求调查来确定大学英语的大纲设计、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要求的制定是非常直观的。2010年,胡学文等人从被调查单位及个人的基本信息、被调查单位对英语的需求状况、答卷人本人的英语需求状况、被调查单位及个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意见或建议四个方面对大学英语的社会需求展开调查。结果显示:79%的被调查者认为:“企事业单位最看重的还是与本单位业务相关的知识”(胡学文,2011);有42.3%的被调查者认为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使用英语。而在这些人当中,42.1%的人认为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加强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16.1%的被调查者建议“与学生专业知识有关的英语教学应当给予更多关注” (胡学文,2011),同时应当“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大学英语教学” (胡学文,2011)。

2.相对统一的课程要求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根据教育部于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其中,“一般要求是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是为有条件的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类型和人才培养目标所选择的标准而推荐的。各高等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并创造条件,使那些英语起点水平较高、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达到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分层次的要求往往流于形式。

大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因地区而异,因院校而异、因专业而异、甚至因人而异。即便是同一个班的学生,英语水平两极分化的现象也较为普遍。有些学生在刚入学时已经达到英语四级水平,而一些学生由于英语基础薄弱,即使通过两年的大学英语学习,也只是增加了一些词汇量,英语水平并没有实质的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单一的大学英语教学与教材不能满足不同层级的英语学习者。基于对本科生英语学习需求的基本情况及其满足状况的调查,赵庆红等人提出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不能满足文科与理科学生、重点大学与普通大学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不同需求,因而“直接导致多数学生学习动机缺乏和学习兴趣丧失”(赵庆红,2009)。

由于英语在中国作为外语而不是第二语言的大背景,外语学习的目标不可避免地指向考试。英语学习的目标就是“挣学分,为直研或评奖学金拿高分”(樊丽萍,2013)。目前,在四、六级等英语考试的目标引导下,大学英语已经陷入了“素质化应试教育”的怪圈。英语四、六级考试试图考查学生真实的英语素质能力,而学生学英语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所以,不论四、六级考试再如何改革,学生自有应试妙招。

作为国家英语教学改革工程的一部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其目标是“对大学生的实际英语能力进行客观、准确的测量,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服务。” 但实际正好相反,很多大学生认为“大学英语课没有四、六级考前辅导有用”,一些英语教师不得不在课堂中穿插英语四、六级辅导内容,大学英语为四、六级考试服务。英语四、六级考试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生的英语能力,但是在学生日后的实际学习和工作中意义不大。

3. 教学环境改善与教师发展不匹配

2007年的《教学要求》提出“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建设各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在此号召下,外语教学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已经得到极大的改善,但是这些设备运用不当,甚至出现了教师被现代技术所“绑架”的现象。一方面,这促进了大学英语教学的信息化发展,也有利于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增强了外语课堂的活力和趣味性。 但是,单纯的大规模硬件设备的提升并不能确保教学质量的提升。正如秦秀白所指出的:教师忽略了教学目标,为了使用多媒体设备而使用多媒体设备,“有些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的‘生动’和‘活跃’,将娱乐行业的某些元素带入课堂,大搞娱乐游戏和表演”,而这样盲目使用的后果是“娱乐化的课堂干扰了教学大纲和课堂教学目标的实施”(秦秀白,2012)。

综上,现在的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着基础差的学生学不会,而基础好的学生学了没用的窘境,各种问题其实都指向同一个源头:学习动机问题。而这也正是专门用途英语得以用武之地。

二、专门用途英语的发展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即专门用途英语。Strevens( 1988) 最早提出 ESP 四个主要特征: 1) 需求上,课程设置必须满足学习者的特定需求; 2) 内容上,与特定学科专业和职业相关; 3)语言上,放在适合这些专业和职业的句法、词汇和语篇上; 4) 与通用英语形成对照。

在国外,对于ESP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前后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语域分析、语篇分析、目标情境分析、语言技能及学习策略分析、以学习为中心分析(Hutchinson & Waters,1987)。ESP的五个阶段各有其侧重点,也有各自代表人物,如韩礼德(Halliday)、斯特雷文斯( Strevens)等人。其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语言研究以及技能研究、需求分析、课程设计以及教材编写等方面。 “前三阶段注重语言的表层结构研究,第四阶段探讨语言使用过程,第五个阶段将语言学习与运用相结合,针对社会需求和学习者需求培养外语人才。”(郭剑晶,2012)目前,在欧美国家已经建立起相对完善的ESP教学课程,从法律英语、新闻英语到科技英语、学术英语等。

在国内,最先提到专门用途英语的是理查德·杰森于1980年发表于《国外外语教学》的《词汇教学新探》。在文中,第一次出现了“专门用途英语”这个提法。而正式打开这个话题的是胡文仲,他在《英国外语教学的格局与变化》中提到英国语言培训中心教学的两个方面“1. 提高学生一般英语(General Purpose)的水平; 2.教授专门用途英语 (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ESP) 及学术用途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ESP)”。目前,以章振邦、秦秀白、蔡基刚为代表的学者主张将大学英语的设置及其中心转向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章振邦 (2003) 指出“把普通英语教学任务全部下放到中学阶段去完成,以便学生进入高校时便可专注于专业英语的学习”(章振邦,2003)。 蔡基刚也明确提出:“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是基础英语教学的延续或扩展,是在基础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发展到一定阶段、针对学生实际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也就是说只有把基础英语教学扩展到ESP 教学,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人才。”(蔡基刚,2004)

三、从通用英语向专门用途英语过渡的可行性分析

(一)90后大学生的数字化习惯

随着90后大学生逐渐成为大学校园的主力军,与90后紧密相连的数字化生活也不可避免成为其大学生活的主要特征之一。90后是伴随着网络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有46.1%的90后是在初中就开始接触互联网。与四大传统媒体——电视、报纸、广播和杂志相比,他们每天接触网络的比例为61.7%。 多数90后都会通过网络获取信息。 而计算机技术与教学的结合,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计算机网络与教学紧密相联的教学形式也层出不穷。各种教学模式都体现了学生需求的多元化。陈坚林指出: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的整合可以“改变人们的学习习惯,也预示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

(二) 硬件设施

大量先进的信息技术的使用,各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为本项目提供了物质基础。根据2009年至2010年对全国530所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的调查显示:

1. 在教学模式上,所有班级或部分班级采用多媒体投影设备的占到94.9%,样本中只有5%的院校没有班级采用多媒体。所有班级或部分班级采用“课堂面授+网络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的占到63.1%,而完全没有班级采用“课堂面授+网络自主学习”这种模式的院校只有36.9%;相应地,所有班级或部分班级采用“课堂面授+有教师辅导的语言训练”的占38.5%,没有班级采用这种模式的院校占61.6%。由此可见,到该项调查截止时间——2009年为止,全国使用多媒体进行大学英语教学已经基本普及,而且除了“课堂面授”以外,“网络自主学习”已经取代“有教师辅导的语言训练”这种模式。网络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 到2010年为止,在全国427所学校中,“建有大学英语教学专用网络机房的有227所,占53.2%”; 而在401所学校中,“为学生提供免费上机时间的有239所,占59.6%。平均每周上机时间为2.6小时”;在431所学校中,“建有大学英语教学专用语音室的有337所,占78.2%。”可见,半数以上学校已经能够提供大学英语教学所专用的配套网络教学设备。

(三)国内外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借鉴

针对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遍布世界,这里笔者拟以英语作为外语教学,而不是第二语言的欧洲、亚洲国家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为例,旨在通过实例,为中国的大学英语ESP教学的可行性提供可资参考的具体方案。

1. 日本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

日本在英语教学上的态度是极其务实的,不要求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而是强调学生在各自专业领域用英语进行研究或交流的能力。在中学阶段,日本对学生英语能力尤其是写作能力要求较高,为进入高校的英语学习奠定基础;进入高校后,要求大学生从“学习英语”转向“用英语学习”。不同于我国大学英语,日本的大学英语教学大多贯彻本科四年始末,多数从大一到大四分为英语Ⅰ到英语Ⅳ,课程内容和教材由任课教师确定,有的由教师编写教材。一般来说,大一的英语教学为GAP(General Academic Purposes),大二到大四为SAP(Specific Academic Purposes)。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细分,同一门课按照难度不同会分为不同班级。以东京大学为例,英语Ⅰ为大班教学,平均人数在100人左右,教材由任课教师根据不同专业自主编写,主要讲授英语听力和阅读,并以此进行写作练习;英语Ⅱ为小班教学,人数缩减为25—40人,英语课程分为R(Reading)和P(Presentation),而后者又可分为PO(Presentation/Oral)、PW(Presentation/Writing)和针对理工科的P类ALESS课程(Active Learning of English for Science Students)。日本的大学英语课组织形式灵活多样,学校之间的大学英语课程迥异,但都是有所侧重的ESP教学。

2. 中国台湾地区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

中国台湾地区在2004年制定了 “2005—2008四年施政主轴计划”,其核心是提升大学生的英文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培养全球公民(刘文莉2006)。以此为契机,台湾大学的英语教学由通用英语教学转向专门用途英语教学。

以成功大学和台湾政治大学为例,ESP教学基本分为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和EOP(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s)。其中,EAP,即学术用途英语主要培养学生论文写作、会议笔记记录和研讨会发言等方面的能力;EOP,即职场用途英语,针对不同专业学习相应英语。成功大学成立了ESP教学中心,ESP课程涉及土木系、资讯系、电机系、微电子系、环境系和医学系,开设门数从上学期的91门到下学期的114门不等。问卷调查结果显示,ESP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基础英语水平。

(四)分层次教学的可行性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分层次”既针对学生,也针对教师。鉴于不同英语水平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策略、语言知识技能上的较大差异,在大学入学后,进行英语语言能力测试,根据学生的英语成绩进行分流。通过测试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专业选择对应的ESP课程,而未能通过测试的同学则需要继续进行EGP课程的学习。

人工智能技术、数字化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网络在日常生活中变得越来越必不可少。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学越来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在很多大学英语教师已经习惯于通过组建QQ群、组建微信群、创建论坛、微博、博客的方式与学生建立网上联系。计算机网络已经在中青年教师和学生中“常态化”。利用计算机网络搜索学习资源已经成为师生习以为常的一部分。计算机网络已经不再是一门专业技术,而是得到充分利用的教学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ESP课程的一大限制因素就是课程分类细致,不论是两分法,还是三分法,由于结合不同的专业,对应不同专业方向的ESP课程开发,对大学英语教师来说有较大的难度。同时国内不同高校重复开发,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因此,各大院校可以结合自身优势学科,利用本校的优势学科资源,实现大学英语教师与某一优势科目任课教师之间的合作开发,实现优势互补。并将开发的ESP课程由传统的课堂拓展到网络,以便全国范围内整合出某专业方向的ESP课程精品。这种模式也同样适用于教材编写。以网络为依托进行ESP教学,既可以照顾到低起点的学生,又不会限制高水平学生的发展,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四、结语

社会分工的细化使得学科专业更为细致,在大学阶段实行通用英语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大学生的需求。但是考虑到不同地区、院校和专业大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搞ESP教学“一刀切”也不符合实际。在我国,从EGP教学完全转变到ESP教学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可以适当借鉴国内外ESP教学的经验,根据不同高校的情况设立ESP教学试点。2013年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参考框架已经明确将大学英语分为通用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在ESP课程建设过程中,应当注意完善ESP教师培训体系,提高大学英语任课教师的话语权;积极创建ESP教学的考核体系,形成阶段性评估;在每一阶段教学任务结束后,都有对应的评价和考核标准。结合教师的体会和学生的反响对每个阶段的ESP教学进行总结评估,以调整下一阶段的教学计划。

蔡基刚认为大学英语并不是一门学科,它只是一门课程。因此与其他学科不同,大学英语教学会受到国家外语教育政策、教育者对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社会需求等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梳理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结合当今信息化、网络化的大背景,以及国内外ESP教学的经验,旨在提出将分级教学与ESP教学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分层级开展大学英语教学。 将“教师——学生——课本”为主的线型教学模式转变为基于网络的,互动的,动态的,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其中的由EGP向ESP分层次过渡的大学英语教学。不同类型、专业、等级的高等院校可以以网络为依托,形成ESP精品课程,减少教学资源的浪费,实现教学资源网上共享,真正实现能满足学生需求的个性化教学。

[1]蔡基刚.应用语言学视角下的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2]蔡基刚. 中国大学英语教学路在何方[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2.

[3]蔡基刚.ESP 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

[4]蔡基刚.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再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

[5]郭剑晶.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研究[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6]樊丽萍. 英语教改直指“哑巴英语”尴尬[N].文汇报,2013,(3).

[7]胡学文, 吴凌云, 庄红.大学英语社会需求调查分析报告[J].中国外语,2011,(9).

[8]秦秀白. 警惕课堂教学娱乐化[J]. 当代外语研究,2012,(7).

[9]于海,钟晓华.“2006—2007年上海大学生发展报告综述”[J].复旦教育论坛,2008,(1).

[10]王蓓蕾.同济大学ESP教学情况调查[J].外语界,2004,(1).

[11]王守仁,王海啸. 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J].中国外语,2011, (9).

[12]赵庆红, 雷蕾, 张梅. 学生英语学习需求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J].外语界,2009,(4).

[13]章振邦.也谈我国外语教改问题[J].外国语,2003,(4).

[责任编辑:康邦显]

2016-04-16

2014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EGP向ESP分层次过渡可行性研究”,项目批准号:2014-QN-538.

武文婷(1983—),女,山西长治人,讲师,研究方向:外语教学研究。

H319

A

1671-5330(2016)04-0097-05

猜你喜欢
用途大学英语教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大学求学的遗憾
DNA的奇妙用途
用途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