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升
摘 要: 语文学科教学在整个学科教学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是传递知识的学科,还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的学科,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各种情感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完成相应知识的教学,还必须重视学生情感教育,加强学生的情感培养。
关键词: 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 生发情感 传递深情
事实证明,语文学科教学在整个学科教学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是传递知识的学科,还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的学科,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各种情感的学科。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完成相应知识的教学,还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加强学生的情感培养。课堂中学生情感的流露,主要依据对文章的感悟。这就需要引导学生读出文章的情感,利用学生与老师互动的形式,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情感,进而引发学生的生活激情,开拓未来,从而提高学生未来的生存质量。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讲,情感是人对客观现象的心理反应,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一种联系。要想引导学生从教材中领悟情感,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真、善、美,就必须讲究课堂艺术,充分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充分陶冶学生的情操,体会生活的意义,让学生热爱生活、奋斗生活,理解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内涵,掌握生存知识和生存技能。下面结合教学实践,我谈谈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采用多种形式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便于学生深入研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1.巧妙运用导语
好的导语设计能为课堂教学定下一定的感情基调,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激情,打动感染学生,便于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课文阅读,更好地感受作者的情感。如:在教授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时,可以引用曾学过的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导入,先让学生齐背这首诗,复述所描绘的北国冬季雪景,各抒己见。接着引导学生猜测,江南的冬景会是什么样的呢?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想象江南的冬景。此时的学生会情绪高涨,积极发言,描述自己心中的江南冬景。在学生情绪达到顶峰时,教师积极引导,那么作者描述的江南的冬景是什么吗?让我们一起走进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想探究真正的答案,会迫不及待地读课文,这样就为学生读课文打下了一定的感情基调,效果较好。
2.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手段,因为它是融声音、画面、视频等多种信息于一体的模式,它可以让学生的抽象思维变为形象思维,可以灵活、自由地吸纳更多的知识,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如在教学《感悟珍珠港》一课时,学生对二战的历史了解得甚少,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也是无法想象、无法理解的。此时,如果利用媒体向学生呈现当时的珍珠港战争的真实画面,学生就会对战争有更多的了解,会更深入地了解珍珠港事件。这样为教师节省了很多说教时间,用更形象的、更直接的画面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摄入了更多的文中之外的知识。因此,利用媒体教学创造感情激越的教学氛围,会收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让学生读出感情,释放感情
教师应根据文章的多种风格,采用多种风格的朗读。朗读的语调、声音或高亢或沉缓;或激越或悲伤。它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恰到好处的声量、充沛浓郁的氛围、笼罩心头的情感,展示和延伸了作品的形象、作品的画面,在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中,学生会更快进入作品的意境中、作者的心灵里,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如读《观沧海》时,就宜用高亢、激越的语调,读出曹操统一河山的豪情壮志。读《春》时,要用轻缓、抒情的语调,读出春天万物复苏,大地回春的景象,从朗读中重现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的画面,体验朱自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生发情感,再现激情
在语文教学中,要结合课文与作文的有机衔接,进一步升华真情实感。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以朴素的语言,从微小的细节,描绘出父亲的感人形象,表达了父子深情。结合本篇课文,让学生回忆亲人们留给自己的深刻印象,引导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体会情感,写出亲情作文。
四、互动共鸣,传递深情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课堂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互动。可以是师生互动,也可以是生生互动。利用这个环节,才能对文本产生共鸣,才能更好地传递深情,才能更深入地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如教授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时,文章层层蓄势,气象恢弘,以富有音乐美的凝练语言,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感。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自愿读课文、自由赏析、师生之间与生生之间互相提问的方式解读此文,加强互动,共同体验和传递胸怀宽广,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从而培养学生拼搏向上的道德情操。
总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实施情感教育,这样才会塑造学生的灵魂,才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他们才会把作者当时的情感在不经意间转化为自己的情感。这样,不但完成了语文学科相应的教学任务,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生存技能,让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会更充实,会有更强的生命力地探索语文知识,提高生活素养,丰富精神生活,提高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更重要的是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众多情感。从大的语文教育观来讲,达到了预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