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平台的高校网络舆情特性及引导

2016-03-18 23:10:20张跃辉
改革与开放 2016年10期
关键词:微信平台网络舆情引导

张跃辉



基于微信平台的高校网络舆情特性及引导

张跃辉

摘要:微信作为一种即时通讯工具,现已成为高校学生生活通讯与交流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在微信用户群中,大学生用户群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很多大学生利用微信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但是在传播信息时,存在传播虚假消息的可能。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大学生微信言论的引导。本文在介绍微信与高校网络舆情的基础上,分析了基于微信平台的高校网络舆情特性,并提出了利用微信平台引导高校网络舆情的措施。

关键词:微信平台;网络舆情;引导

近年来,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QQ、微信、微博等通讯工具沟通交流。这不仅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同时还增加了之间联系的紧密性。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5年上半年,我国已经有5.94亿人使用手机上网,其中,学生群体占据了大部分的比重。由此看来,探究基于微信平台的高校网络舆情特性对于引导大学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微信与高校舆论舆情

2011年初,腾讯推出一款新的社交APP软件,名为微信,属于即时通讯工具,文字、图片可瞬间发送至对方的移动智能终端,同时,还具备多人语音对讲的功能,是一款功能比较全面的手机聊天软件。同时,微信还可以通过朋友圈来传播、浏览信息,通过公众平台接收关注的公众号推送的消息。因其较多的服务功能受到高校学生的广泛欢迎。

所谓网络舆情,是指高校学生对于互联网中传播的事件所持的情感、态度、认知、行为倾向的集合,而高校网络舆情就是指在高校范围内的大学生群体对网络事件形成的态度、行为倾向等。①当社会中的某一热点问题吸引了高校学生的关注,并且网络中开始不断地传播该热点问题时,高校学生开始利用网络的各种渠道关注该热点问题的发展,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等,使得事件的关注度越来越广泛,并促使高校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进而热烈地讨论这一热点问题。当网络舆情的呼声越来越高时,相关部门会介入到该热点问题,在事情逐步解决的过程中,高校学生对这一热点问题的关注度下降,并逐渐地转移到新的问题中。而当局限在高校范围之内时,网络舆情的产生、形成、发展及消亡的过程也是相同的。

二、基于微信平台的高校网络舆情特性

1.信息传播群体的特殊性

微信是一款即时通讯软件,安装在智能移动设备中,比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微信安装之后,用户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添加好友,比如连接手机通讯录,添加通讯录中开通微信的好友,或者连接QQ号,添加QQ中开通微信的好友,或者扫描二维码、摇一摇、附近的人添加等。上述添加好友的方式中,基于通讯录添加、扫描二维码添加、QQ号码添加时,好友多是实体关系的同学、朋友等,而摇一摇、附近的人添加这两种方式添加的好友均为陌生人。由于添加好友方式的不同,使得信息传播群体具备一定的特殊性。在微信的用户群中,高校大学生占据很大比重,现如今,很多大学生都会选择利用微信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传播自己看到的社会事件等,而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其微信的朋友圈中既包含同学,又包含陌生人,因此,其所面对的信息传播群体具有比较高的特殊性。

2.传播方式多样性

传统的信息传播中,多采用点对点或是创建群组的方式,从某种方面来说,信息传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微信中的微信平台功能解决这一问题。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依据自己的喜好关注公众平台,并接收公共平台推送的消息,将自己觉得有用或有趣的信息分享到朋友圈中,在分享的过程中完成信息的传播。②高校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以一个大学生所建立的微信群组为例,其中可能不止包含该名学生所认识的同学、朋友,同学的同学、朋友的朋友都包含在内,当一条消息发布在微信群组中时,会以多种方式传播出去,比如口口相传、微博传播、QQ传播、电话传播等。

3.信息传输形式多元化

微信公众平台在传输消息时,可采用的形式比较多,比如语音短信、视频、文字、图片,或者是几种形式的组合,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信息传输时的视觉感染力,同时还可以利用第三方软件,将用户的位置发送出去。③“小视频”功能是微信在2014年的更新之后出现的功能,通过此项功能,用户可以拍摄一段8秒以内的小视频,发送至聊天界面当中与朋友分享,也可以发送到朋友圈当中,让更多的朋友观看,促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事件、现象等。而大学生在使用微信的过程中,越来越倾向于使用多种传输形式来传播一条信息,比如文字+图片的方式,视频+文字的方式等,实现了传输形式的多元化。

4.传播速度快

六度空间理论是数学领域中的一个猜想,核心思想是在两个陌生人之间,间隔的人在6个以内,也就是说,一个陌生人只要通过最多5个中间人,就可以认识另一个人。而这种猜想在微信的朋友圈中变成现实,根据华商网2015年8月28日的报道,在咸阳,一个9岁的男孩遇到了车祸,被送到医院之后,护士拍摄男孩的照片,放到微信的朋友圈中,发动网友的力量寻找男孩的家人,在手术之前,男孩的家人被成功的找到,这也说明了微信在传播信息时,具有高效性的特点,且微信传播的范围非常广。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变得更为高效,他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传播信息,并且通过多名微信朋友的转发,促使信息快速。

三、基于微信平台的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措施

1.充分利用微信平台的功能

高校在对网络舆情进行引导时,应该充分发挥微信平台的功能。首先,高校利用微信平台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在信息时代中,信息以爆炸式的方式增长,因此呈现在高校学生面前的信息良莠不齐,需要高校学生具有较高的信息鉴别能力,准确地取舍信息,进而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高校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开设学校专属的微信平台,并以此为载体,在微信公众平台中以多元化、有趣的方式推送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比如视频、漫画图片的形式等,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生动性,使学生更乐于接受,从而掌握网络舆论的引导权④;其次,通过推送消息的功能,发布权威信息,比如校园资讯、趣味思政资料等,提起学生关注的兴趣,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想,促使学生做出正确的行为;第三,充分利用微信平台的互动功能,加强与大学生之间的互动,倾听学生的心理迷惑,并给予适当的建议,正确地引导大学生,避免大学生陷入到极端的情绪中,从而出现恶劣的行为。

2.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引导制度

高校对网络舆情的引导不能仅仅局限于网络中,还应该在实际中作出相应的举动,建立网络舆情监督管理小组,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引导制度,从整体上把握网络舆情。⑤可以采取两级式建立网络舆情监控制度,第一级由院宣传部门负责,从整体上对网络舆情进行把握和引导,第二级为高校中的院系,要求院系积极地参与到网络舆论当中,在具体的网络舆情中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从而保证大学生的网络舆论导向正确,避免出现极端的行为,保证校园环境的稳定及安全。

3.加强对微信平台使用的培训

对于微信平台的基本功能,学生及教师都已经良好的把握,但在基于微信平台的网络舆情应对中,教师及学生的使用能力还比较差,高校应重点加强使用方面的培训,以便于高校正确地利用微信平台应对网络舆情,并实施有效的引导。⑥具体说来,高校可以展开多种层次的培训,比如教师培训、干部培训等,提高教师的应对能力的同时,培养教师利用微信平台引导网络舆情的意识,从而在网络舆情中,积极地发挥引导作用。

在高校网络舆情中,信息传播的特点与网络信息传播的特点比较相近,由于其中蕴含大量的虚假消息、极端消息,极易导致大学生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对此,高校通过微信平台推送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促使大学生正确地鉴别信息,并通过引导来保证网络舆情方向的正确性,最终实现大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

引文注释

①王文浩.微信在高校网络舆情中的影响以及管理对策——基于大数据时代[J].中国商贸,2014(31):219-220.

②陶赋雯.“微媒体”视阈下高校舆情现状窥探[J].东岳论丛,2014(12):186-190.

③庞东贺,童志祥,孟晓辉,等.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动态监测和引导机制研究[J].科技资讯,2014(31):239.

④孙伟.浅析高校网络舆情视域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 (01):107-109+113.

⑤韦媛媛.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中的微信应用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4): 115.

⑥张建华.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机制构建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0):44-46.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DOI:10.16653/j.cnki.32-1034/f.2016.10.062

猜你喜欢
微信平台网络舆情引导
新媒体时代微信舆情的监控策略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8期)2016-11-15 23:42:46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经营者(2016年12期)2016-10-21 07:51:37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22:51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02:52
基于微信平台的高中物理“翻转课堂”教学初探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1:15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与监控
企业导报(2016年13期)2016-07-19 18: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