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90后”大学生职前抗挫折能力的对策研究*

2016-03-18 16:54邱向英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湖南衡阳421005
高教学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挫折心理大学生

邱向英(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湖南衡阳421005)



提升“90后”大学生职前抗挫折能力的对策研究*

邱向英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湖南衡阳421005)

摘要:大学生在是我国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科技强国战略的主要人才来源,将要在我国社会经济建设中发挥生力军的力量,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做出自己的贡献。然而,部分“90”后大学生在离开校园走向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出现不适应的状况,反映出大学生抗挫折能力较为薄弱,心理教育有待加强的现象。文章通过分析大学生抗挫折能力薄弱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提升大学生的职前抗挫折能力,以促进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90”后大学生;职前抗挫折能力;对策

Abstract:College students in an important part of social groups in China,is a major source of tal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the country strategy,power will play a force in China's social and economic construction,for national prosperity,rejuvenation of the nation to make its own contribution. However,some of the "90"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of leaving the campus to the social life,the emergence of the situation is not suitable,reflecting the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to resist frustration is relatively weak,psychological education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College Students' ability to resist frustration,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educational measures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ability of anti frustration,so as to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abilities.

Keywords:"90" after college students;pre service anti frustration ability;countermeasures

引言

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策略,培养大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提升他们的抗压能力,使他们形成严于律己、自强不息的优良品质。增强他们面对复杂社会生活的抗挫折能力,使他们能够以健康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来自职场的挑战,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心理素质差的大学生,在求职踏入社会时,往往会因为挫折产生的压力,导致心态失衡,焦虑不安,从而对社会生活产生畏怯心理,难以发挥出自身能力,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90”后大学生,因为生长的社会环境相对较好,踏入职场前,经历的挫折较少,在面对来自社会的压力时,往往会出现一个较长的适应期。

一、大学生抗挫折能力薄弱的表现

(一)面对社会压力,产生各类负面心理

大学生结束校园生活进入社会的过程中,面对来自社会的竞争压力,产生各类负面的心理。焦虑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由于现实和理想之间冲突或是遭遇挫折,产生紧张、忧虑、恐慌、焦急、烦躁等心理反应,进而对社会生活失望。研究表明,适当的焦虑可以产生促进人积极向上的压力,有助于进步;而过度的焦虑会对人的身心造成伤害,使人行为失常。心理素质的强弱,导致每个人对焦虑的适应程度不一,对于心理相对薄弱的大学生而言,负面心理的产生,对其身心发展不利。[1]

(二)面对社会压力,难以客观正确的评价自己

由于社会就压压力的增大,大学生面对社会竞争激烈程度的认识不够,在择业的过程中,往往难以客观的评价自我。一是表现为自负,无法准确定位自身在职场生活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一味的认为不是自身能力的不足,而是社会没有提供适合自己的职业,没有提供可以让自身展现能力的平台,过度高估自身能力,难以适应社会;二是表现为自卑,在几次求职没有成功的状态下,就过度否定自身的能力,悲观的认为自身难以胜任社会工作,自怨自艾,消极失望,丧失对自己的信心,产生消极的心理倾向。在就业竞争压力增加的情况下,一些大学生为了找到工作,不惜将自身的择业标准一降再降,对于就业过程中的明显不平等协议也不敢拒绝,害怕因此失业,为今后的社会生活埋下隐患。这种心理素质的薄弱,使得大学生不能正确的评价自己,失去自信阳光的健康心态[2]。

(三)面对社会压力,消极应对,迷失自我

由于90后大学生生长的环境普遍较好,父母和校园为其创造出以学习成绩为主要标准的生活环境,导致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进入社会后,遇到困难就想着将责任进行转移,对他人的依赖程度过高,一旦脱离他人的帮助或是被拒绝,就会产生消极心态。在求职的过程中,意志薄弱,表现懦弱,害怕困难,害怕挫折,交际的主动性较差,往往处于被动择业的状态,畏首畏尾,难以发挥出自身的能力,最后遭遇失败的挫折。心理上的缺陷导致在遇到挫折之后,产生消沉心理。在挫折的打击下,产生力不从心的失望,对社会生活丧失希望,心灰意冷,消极应对,迷失自我。

二、“90”后大学生抗挫折能力有待提高的原因分析

导致“90”后大学生心理素质相对薄弱的问题是由多方面因素形成的,社会环境的变化,校园教育的不足,家庭过度的爱护,自身性格缺陷等都是导致大学生心理薄弱的原因。

(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加,对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适宜于大学生就业的社会岗位减少,大学教育的普及化程度提高,大学生群体的增加,使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大[3]。为提升社会文化教育水平,我国大学普遍扩招,大学生数量剧增,与此同时,我国机关企事业单位产业结构调整,使得可供大学生就业的传统渠道减少,大学生必须进入社会各行业竞争就业岗位,不仅要与日益增加的大学生群体竞争,还要与由于人口数量增加带来的新增加劳动力和下岗待业人员竞争,这就使得社会就业压力剧增,求职失败成为常态,对于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我国的社会劳动就业体制有待完善。大学生踏入社会后,由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尚有待完善,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仍旧处在进行之中,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完成也需要较长的时间[4],在求职过程中,大学生的权益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为大学生的求职带来负面影响,提高了对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要求。而社会中凭借关系,凭借金钱就业的现象司空见惯,影响了大学生就业的公平公正性。一些品学兼优的大学生难以通过发挥自身的能力,找到好的工作单位,这也是导致大学生心理上失调的一方面原因。

(二)我国教育的改革进程尚未完成,对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所欠缺

1.我国的教育尚未完全从应试教育的体系摆脱出来,难以完成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我国的教育改革过程尚未完成,90后这一代大学生仍旧是从应试教育体系下走出来的一代,在以成绩论素质的教育过程中,即使进入了大学,学生的实践能力普遍缺乏,综合素质难以得到质的提高。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心理上相对薄弱的缺陷就会表现出来[5]。

2.大学教育的体制未能与时俱进,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作为培养和输送专业社会人才的大学教育,应当依据市场需求培养人才,设置专业。而部分高校为实现经济效益,一味扩招,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6]。一方面过热的专业毕业生数量剧增,供过于求,一方面部分冷门专业开设后市场需求不大,但是作为高校的重点专业而大肆招生,造成学生毕业后的巨大心理落差。与此同时,大学教育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不足,提高了他们求职择业的难度,容易由于能力不足产生茫然进而焦虑等负面心理;再者,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不足,将注意力着重于对就业信息的发布和校园招聘上,而忽视指导学生对不同职业的特点的了解、对求职技能的训练以及进行大学生职前心理辅导,未能让大学生充分意识到社会竞争的激烈程度,使他们面对社会压力的时候产生力不从心的感觉,进而丧失信心。

(三)家庭教育的氛围和家庭条件影响到大学生的职前心理状态

家庭作为大学生踏入社会前的主要生活场所之一,对大学生在求职中的心理承受能力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可以为大学生求职创造较好的外在条件,以家庭为后盾的心理优势,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对挫折的抵抗能力,使他们可以以较为轻松的心态面对求职;但是过度的溺爱,也会让大学生的独立能力不足,对自身自信心不足,受到挫折之后形成依赖性,不利于早日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家庭氛围较差的大学生,往往会面对较大的求职压力,抗挫折能力较差的大学生就容易陷入降低择业标准的困境,产生迷茫感以及心理落差等不利的负面情绪。

(四)大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不足是抗挫折能力薄弱的主要原因

1.大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有待加强。大学生由于生活的环境相对较为单纯,生活的阅历不足,因而在踏入社会的过程中,难以适应社会,不能依据社会的需求准确的定位自己,没有合理的进行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职前心理出现问题的情况大多是由此引发的,过高评价自己,要求社会适应自己,从而难以适应社会;过低评价自己,无法找到在社会中的定位,从而妄自菲薄,自暴自弃。加之经历的挫折较少,在遇到挫折时,心理承受能力不足,进行自我调节的能力较差,导致出现心理行为问题。

2.择业过程中的思想冲击,导致心理不平衡。大学生踏入社会的过程中,正是出于心理学上的“断奶期”,而这个时候就压的压力到来,面临着现实和理想的冲突以及独立和依赖的冲突等[7]。走出校园的时候,往往抱有较高的期望值,而现实中如果出现难以达到心理预期,就会导致心理失衡,这种心态上的不稳定对身心具有较大的影响,长期处于各种冲突中而没有有效的解决,就会导致心理上的紊乱并反映到行为中。

三、提升“90后”大学生职前抗挫折能力的对策

(一)社会和家庭应当为大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弱化外部因素对大学生职前心理的影响

社会应当加速推进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为大学生提供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创造更多适合大学生的就业机会[8];教育的改革应当完善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大学教育依据社会需求,合理的设置专业;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同时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毕业前夕,完善学生的就业体系,促进学生合理的调整求职的方向,并进行科学的职前心理指导,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并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家长应当为子女求职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围,关注子女的求职心理状态并予以及时的疏导,使其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面对来自社会的挑战。

(二)大学生应当增强自身综合素质,强化自身应对挫折的能力

大学生作为面对挫折的主体,社会家庭等各方面只能尽量弱化外因对其产生的影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才是面对挫折时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大学生应当增强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自我心理调整能力,正确对待挫折,学会化压力为动力,使自身保持健康阳光的心态,去面对社会生活的挑战,实现自身的价值。

四、结束语

人生自古多磨难,不经历风雨难见彩虹。大学生终究要独立的面对来自生活的压力,除了社会家庭等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外部条件,提升自我的心理素质,正确对待挫折,树立自信自强的心态,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武利强.大学生抗挫折教育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0.

[2]梁青春.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问题探析[D].苏州大学,2010.

[3]王瑶.90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及其培养对策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2.

[4]朱玲.大学生抗挫折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渤海大学,2013.

[5]陈炯波.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现状及培养途径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4.

[6]董睿.“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

[7]杨丽华,吴家荣,刘剑宇.浅谈大学生的抗挫折教育[J].教育探索,2011,8:134-135.

[8]林文.大学生就业倦怠的评测与化解[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93-97.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0-0209-02

*基金项目:湖南省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课题2015年度课题,课题批准号:2015BZZ141。

作者简介:邱向英(1982-),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高校管理。

猜你喜欢
挫折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挫折使我更坚强
心理感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挫折
大学生之歌
生活需要挫折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