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与更迭:乡村回流精英的角色变迁

2016-03-18 11:40:59王剑军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精英权力村民

王剑军

(浙江工商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转化与更迭:乡村回流精英的角色变迁

王剑军

(浙江工商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乡村回流精英的角色变迁是文章探讨的意旨所在。乡村精英在回到家乡后,凭借自身的资源优势,逐渐成为了乡村中的核心人物。而在这其中,伴随着精英角色的不断变迁,由“新”精英代替了“旧”精英,由经济精英转化为社会精英与政治精英。乡村精英的更迭与转化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精英结构,并最终影响了乡村治理格局。

回流精英;精英循环;社会交换;角色变迁

一、现象与问题

农村问题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已有众多学者关注分析乡村治理问题,特别是对于农村精英的研究(Seybolt、Peter J,1996;卢福营,2010;王红生,2011;田原史起,2012)。在改革开放之后,农村精英流散十分普遍,他们外出打工、创业,成为了市场经济的重要建设力量。但是近年来,农村精英的回流成为乡村社会发展的崭新力量,凭借自身的经济实力、社会实力、政治实力,他们逐渐成为了乡村治理过程中的核心人物。例如,2015年10月的一篇报道《北大毕业生杀猪8年身家超100亿》获得了社会大众的高度关注。北大学子陈生毕业后回到农村,自己办起了养猪场,将猪卖出了“北大水平”,而他正是回流精英的代表。如此之类的新闻,常见于报端。

这种精英回乡发展的现象普遍存在。原本的乡村精英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不断意识到乡村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纷纷回乡建设,积极参与到乡村治理当中。这些现象有着各种表现形式,或是大学生返乡创业,培育发展现代农业,成了致富带头人;或是大老板回乡投资,当上了村官,推动乡村社会发展。而这种现象都有其共有的特征——原有的农村村民在城市中经过磨砺,再回乡发展。因为这些回乡发展的村民具有能力与资源,在农村具有较强的影响力,所以他们成为了农村的“新精英”。本文采用“回流精英”这一概念来概括描述这类人群。

国内外学者对于转型时期背景下的农村精英循环及角色变迁有着丰富的研究成果。罗纳塔斯从个体和社会两个方面,提出了关于市场经济环境下精英循环的新观点。他将转变过程区分为两个阶段:“侵蚀”和“转型”。罗纳塔斯认为:“侵蚀是由关注自我利益的人为了个人利益而从下面发起的;而转型是以明确的创造市场经济为目的,由上层发起,通过决定性的立法行动实现”[1]。卢福营认为在农村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新兴的农村经济精英必然会参与到乡村治理当中,并且起到了主导作用[2]。卜璟认为精英回流对乡村治理有着重要的影响,回流精英进一步促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乡村治理的民主化水平,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村民自治带来了契机[3]。但并不是所有回流精英都会带来正面的促进作用,由于受到社会环境和精英本身两方面的影响,回流精英在乡村治理当中遭遇了困境,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问题[4]。

回流精英是新环境下产物,他们由城市角色转变为乡村角色,在乡村治理的背景下,回流精英通过他们的乡村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回流精英为何要转变为乡村精英?他们又是如何转变的?本文尝试着运用精英循环和社会交换理论来研究回流精英在乡村中的角色变迁,包括变迁的原因、方式和过程,探讨由转变本身所带来的影响。

二、回流精英与理论背景

(一)回流精英

“精英”一词最早出现在 17世纪的法国。帕累托在将“精英”定义为“最富有力量、最生气勃勃与最精明能干的人,不管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乡村精英是农村社会的领头人物,在农村社会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是乡村生产、生活中的核心人物。本文所研究的回流精英是指源于农村地区,因经济发展趋势、政府政策导向或是个人情感等原因,从城市回到农村,利用自身资源发展乡村经济、参与乡村建设,对乡村治理产生重要影响的群体。他们在城市中学习、工作、生活,接触了最新的知识与信息,具有现代性思维,在新阶段,他们从新回到农村地区,积极发展农村事业,参与乡村社会建设,成为了乡村精英。

(二)理论背景

1.精英循环理论

精英循环理论把社会看作是一个封闭的“循环圈”,在这个圈子中,一类精英被另一类精英所取代的政治现象,是精英之间的流动。李彦超认为,精英循环包括这样两类模式,一种是精英与精英间的流动,这一模式强调在精英的“循环圈”内,个体精英之间的循环;另一种是精英与非精英间的流动,它强调的是在不同阶层之间,特别是社会底层与精英之间的流动[5]。我国农村地区精英的流动,一方面是精英间的循环——即政治精英、经济精英、社会精英之间的流动,这种流动推动了精英间的横向转化,有利于调动更多的社会建设资源。另一方面是外部与内部之间的循环——即精英与非精英之间的循环,这主要是农村地区“新精英”逐渐成为新的农村精英,或是原本的农村“旧精英”自身力量的消弭,进而退出乡村精英舞台。

2.社会交换理论

布劳对社会交换理论进行了阐释。他认为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行为都会受到某种能够带来奖励、报酬或者其他需求的交换活动的支配,人类的一切社会活动都可以被归结为是一种交换行为[6]。由社会吸引所引发得社会交换构建了恰当的社会结构。对未来的期许不断地支配着、影响着人们的交换行为,而社会交换会促成了复杂交换关系的形成,进而构建起相应的社会结构。人们在社会结构中有着不同的地位,地位较低的人只有通过服从才能从地位较高的一方处获得满足。那么在已分化的社会结构中,温和地使用权力并且对追随者给予丰厚的报酬,可以赢得社会赞同,进而使权力获得合法性。但是,如若剥削性与压迫性地使用权力,则会激起社会非难并在极端情况下引起强烈的敌视情绪和报复欲望,导致对权力的不满与抵抗。

本文运用精英循环和社会交换理论,从两个角度研究回流精英的角色变迁问题。在宏观角度上,运用精英循环理论,从新、旧精英的纵向更迭和经济精英向政治精英、社会精英的横向转化两个方面考量回流精英的角色变迁方向。在微观视角上,运用社会交换理论,考察回流精英角色的转变过程,包括他们与村民、旧精英之间的关系细节。本文利用从宏观和微观两种视角,以期刻画出回流精英角色变迁的全过程。

三、回流精英的角色变迁

乡村精英是乡村治理的领头人,但是精英的构成具有差异性,这些差异表现在精英类型的不同、资源的多寡、社会资本的强弱等方面,同时,不同的差异也会在乡村发展过程中不断的交融和替换。一方面,回流精英替代了驻留精英,实现了乡村精英的新旧更迭。另一方面,回流精英精英角色中的横向变动,实现了由经济精英向社会精英与政治精英的转化。

(一)乡村精英的新旧更迭

1.回流经济精积极参与乡村建设

回流精英回到乡村后积极参与乡村治理,从经济精英转化社会精英与政治精英。首先,政策的导向为回流精英转变搭建了平台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为经济精英进入农村政治场域提供了合法性基础,而《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的发布,更成为了回流精英积极参与乡村治理政策助推力量。回流精英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回乡带领村民创业致富,不仅是符合当前的政策导向,也让他们收获了村民的普遍支持。其次,回流精英为谋求更好的发展空间,参与愿望强烈。为了更好的服务自我,进一步谋求经济利益,回流精英往往需要通过身份转化来降低市场和政策的不确定给自身利益造成的损失。最后,乡镇政府、村民的普遍支持,让回流精英转化十分方便。回流精英因其所具有的不可代替资源,是村民发展和乡镇建设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力量。双方进行社会交换时,回流精英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帮助乡镇政府进行公共建设,自然取得了社会赞同,获得了对方的普遍支持。而正是回流精英取得了村民与乡镇政府的普遍支持,使得精英更加自信、更加积极地寻求角色转变。

2.驻留精英退出乡村治理舞台

在市场意识已经深入人心的前提下,公众的利益观念不断强化,利益诉求不断增多,农民的利益意识也是不断增强。对于农民而言,谁能带领他们致富奔小康,他们就选择谁来做他们的“代言人”。而原有的驻留精英的治理基础薄弱,在资源积累、技术知识以及想法意识上远远不及回流精英。因此,有门路、有想法的回流精英能够带领村民发家致富,不断获得村民的信任与称赞。随着村民收入和权力意识的觉醒,他们对于手中的选票更为看重,支持那些他们认为可以为自己带来好处的人选,驻留精英失去原有权力,逐渐淡出乡村治理舞台。当然,驻留精英也并非完全如此。仍有一批驻留精英乐于接受新事物或是与回流精英有着强人际关系,他们选择了与回流精英进行合作,他们与回流精英达成一种社会交换。一方面,驻留精英利用自己的传统权威与人事关系扶助回流精英参与乡村治理,另一方面,随着回流精英走上乡村治理的核心,驻留精英在新环境下获得了新的精英角色,完成了旧精英向新精英的蜕变。总之,驻留精英或是失去了乡村精英资格,或是成为了回流精英的幕僚助手,他们为回流精英进入乡村精英舞台腾出了空间。

(二)回流精英的角色转化

回流精英的横向转化是不同类型精英间的相互流动,主要表现为农村中经济精英、政治精英与社会精英间的相互转化。田原史起将农村地区的治理资源分为“公”“共”“私”三个领域,各自代表着不同的资源分配秩序[7]。我们运用田原史起的界定,按照精英权力来源领域比例的不同,划分政治精英、社会精英与经济精英,而回流精英要么是经济财富比较突出,要么是具有一技之长,他们比一般的村民有更高的眼界视野和更多的财富积累,这让他们在乡村“私”域资源的控制上具有优势,因此回流精英最初多是以经济精英的面貌出现在村民面前。随着乡村社会交换的持续与乡村精英的循环流动,回流精英的精英角色处在不断地转化之中。精英的流动包括三类精英间的横向流动。在农村地区,回流精英在精英角色转化也遵循着类似的逻辑,即从经济精英到社会精英或是政治精英。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回流精英都会转化,他们会根据对环境的判断及自身发展的诉求进行选择,或停留在经济精英角色上,或转化社会精英、政治精英。而我们的研究重点便是回流精英从经济精英到社会精英、从社会精英到政治精英的两类转化过程。

1.一类转化:经济精英到社会精英

回流精英由原有的经济精英向社会精英转变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是产业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另一方面是降低环境的不稳定性给自身利益带来风险的需要。在内外部的双重推力下,回流精英需要寻求精英角色的转变,通过“合作社”“集体办企业”等形式,为社员提供资源、技术、市场的支持,不仅带动了这个村庄的经济发展,也实现了回流精英扩大再生产的愿望,并运用自己在村民中的“代言人”角色,积极与上面进行沟通,争取更为优势的市场、政策环境。内外部两种诉求是回流精英进行一类段转化的根本原因,但是促使回流精英顺利转化的条件便是来自于他们与村民之间和谐的社会交换。布劳认为,社会吸引导促成社会交换,而社会交换本身就会导致社会分化的出现,只有当权力的行使达成了广泛的社会赞同时,权力才会被合法化。

案例1:WSL从上海某大学毕业后,在外地从事IT行业。2006年从上海辞职回到家乡Z村,开始建棚种菜。从刚开始的20亩地到如今,不仅成立了果蔬合作社,各类网络平台销售计划也逐步开展。在“合作社连基地,基地富村民”原则的指导,合作社不仅免费给社员发放种子种苗,还提供种植技术。农产品由社员分户种植管理,合作社统一负责销售。

回流精英所具有的资本、知识技术、人际关系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对于村民来说,回流精英所具有的多重资源不仅让他们敬佩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社会吸引,村民希望能够他们身上获得些什么,不论是发家致富的门道还是最新鲜的讯息。案例1中我们就能发现,精英W所具备的IT技术、市场思维、关系资源对村民构成了社会吸引,村民愿意信任W。村民与回流精英间的社会吸会促使社会交换的形成,回流精英运用经济权力,通过建立农业合作社等形式,带领村民发展农业经济,实现个人财富的增长,而社会交换中义务不平等就会使得回流精英具有获得权力的可能。W帮助村民发展果蔬养殖,实现了增产增收、扩大销售的目标,带领村民致富,而村民在其中却更像是“消费者”,而对于回流精英来说,一是对于村民所需要的资源加以垄断,二是村民需要回流精英所能提供的利益,而这两点让回流精英具有了权力。当回流精英利用其经济权力取得了权力时并没有激起村民的敌视情绪与报复欲望,相反,回流精英主动承担起权力的责任,积极扩大市场,寻求政策上的支持,继续带领村民实现发展,不仅精英个人致富了,大家都富裕起来了。当回流精英温和的使用并对村民的服从给与报答的权力时,村民给予了回流精英广泛的社会赞同,诱导了权力合法性。正是因为合法性权力的建立,回流精英成为了部分村民的“带头人”,精英的行为就需要讲求社区内的互惠原则,代表着部分村民的集体意志且被村民所认可。此时,回流精英具有了“共”的治理资源,完成了经济精英向社会精英的转化。

2.二类转化:从经济精英到政治精英

由经济精英到政治精英的转变是多方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乡村社会的发展是客观要求。在能人治村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的大背景下,乡村社会发展就需要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而回流精英自然就成了村庄内的最优人选。其次,回流精英的个人追求是主观动力。无论是从自己的经济角色考虑还是乡土情愫的个人价值追求,回流精英会从自己的主观意志出发,寻求精英角色的转变。最后,村民民主自治是制度基础。村民自治制度使得所有村民都具有平等地参与乡村治理的权力,才使得回流精英可以合理合法地参与村庄公共事务,通过制度设计,完成向政治精英的角色转变。客观需求、主观动力与制度基础为回流精英转化为乡村内政治精英提供了条件与途径。

在这样的条件与途径下,回流精英从经济精英向政治精英的转化仍需要一个过程,而这正是社会交换的过程。社会吸引引发社会交换。对于村民而言,回流精英的资本、技术、人力资本都对他们具有吸引力;而对于回流精英来说,完成转化的唯一资源就是村民手中的选票,因而选票就是回流精英的社会吸引,村民与回流精英的社会吸引促成了社会交换的形成。村民与精英的社会交换导致交换不平等。在村民与回流精英进行社会交换的过程中伴随着义务的不平等与社会独立性的缺失。一方面,从微观层面的社会交往来看,村民个人相对于回流精英来说能力弱小,回流精英并不依赖与个体村民给他带来的利益。而另一方面,回流精英所具有不可替代性的战略资源,是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村民只有依赖于回流精英才能够发家致富。案例2中,回流精英H运用资本优势与市场经验,带领村民发展乡村经济,这其中就伴随着村民对于精英的依赖与认可。回流精英在向政治精英转化的过程中,保证了自身资源的不可替代性以及村民的资源需求。在两方原因的共同作用下,使得回流精英获得了权力。

案例2:P村是一个主要从事水产养殖的村落。 HYM原是某公司总经理,2008年从外返乡,发现村子里基本是散户养殖,成规模的很少,于是联合10多户养殖户,投资120万成立水产养殖合作社,集中养殖、统一销售。在水产合作社成功之后,又相继成立农产品、林业合作社,覆盖到整个P村,使P村人均收入大大提高,成为当地少数几个高收入村之一。2011年HYM顺利当选为P村村长。

案例3:YSS在山S村换届选举中,不仅雇佣弟弟贿赂本村选民,更利用自己县政协委员身份及企业老板的名义拉帮结派,在选举现场公然抢夺、撕毁选票。通过花钱买来的246张选票,在现场找人填写,整个选举程序也未按照相关《选举法》规定执行。

乡村政治精英的角色获得需要通过民主选举,而失去社会独立性的村民可能会偏离实质民主的内涵。而对于回流精英来说,获得的权力就会运用到民主选举当中,为实现自己目标充当中介。在案例2中,H依托自身资源,带领村民发展经济,在社会交换中,村民从回流精英中获得了经济上的实惠,同时也让渡了自己的选票。社会交换中的不平等,会让H在选举当中拥有了村民的支持,当上了村主任。在案例2中,回流精英温和的使用由社会交换带来权力,让自己通过民主选举,顺利地完成了由经济精英向政治精英的转变。但是,仍会有回流精英通过压迫性权力来完成转变。案例3中,Y通过自身的政治权力(县政协委员)与经济权力(老板),在社会交换中,会导致极端的社会分化。在选举过程中,Y会强制性运用权力,采取贿选的方式来竞选政治精英。村民在缺少独立性的前提下被迫选择将手中的选票用于交换,对于这类转化无视了民主自治的制度设计与村民的公共利益,必然会对乡村民主造成极大的危害。在案例3中,交换的提前被打破,出于政治野心经济精英与被迫服从的村民会产生极大的冲突与矛盾,即使完成角色转化也无法获取村民对他的身份认同。从上述案例中我们能看到,村民与回流精英的社会吸引会引发社会交换,而村民在社会交换中的不平等会让回流精英获得权力,通过权力不同的运用方式影响选举,实现了由经济精英向政治精英的转化。

四、小 结

总而言之,回流精英在成城市回到乡村后,凭借自身的各类资源,逐渐转化成为乡村中的精英群体。在精英角色的更迭和转化的过程中伴随着社会交换。驻留精英与回流精英的社会交换,让回流精英登上了乡村精英舞台。村民与回流精英的社会交换,让回流精英获得了权力,实现了由经济精英向社会精英和政治精英的转化。因此,本文认为精英转化中包含着对乡村经济的影响、基层政治的干预以及村庄性质的改变。了解回流精英的转化路径和过程,才能将回流精英的力量贡献到现代乡村治理当中,避免回流精英对于乡村建设的负效应。

当然,本文的研究具有局限性,一方面,回流精英的横向转化不仅仅是从经济精英出发,亦有从社会精英、政治精英出发的角色变迁。另一方面,研究的材料来源于相关文献和媒体报道中的整理,并没有一个实践调研的支撑。而这两个方面也是笔者下一步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1]Akos Rona-Tas.The First Shall Be Last?Entrepreneurship and Communist Cadres in the Transition from Socialism[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94 100(1):100.

[2]卢福营.治理村庄:农村新兴经济精英的社会责任[J].社会科学,2008(12):55-63.

[3]卜璟.农村精英回流对乡村治理的影响[D].湘潭:湘潭大学,2014.

[4]刘甜甜.回流精英对乡村民主政治发展影响探析[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4.

[5]李彦超.精英循环理论视野下我国精英循环的现实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8):87.

[6]彼得·布劳.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M].李国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25.

[7]田原史起.日本视野中的中国农村精英:关系、团结、三农政治[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9.

Transformation and Replacement:the Role Change of Returned Rural Elites

WANG Jian-jun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18,China)

The intention of the article is the role change of the

rural elites.After returning to their hometowns,rural elites gradually became the key persons of the village through their advantages in resources.With the changing of the elite role,“new”elites are instead of the“old”elites,economic elites into the social elites or political elites.The replacement and transformation of rural elites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and change the original elite structure.Finally,the rural governance pattern will be affected.

elite;elite circulation;social exchange;role changing

D58;C916

A

1674-8638(2016)05-0071-05

2016-03-16

浙江工商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民间信仰与乡村治理”(14020000541)

王剑军(1991-),男,安徽肥东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政策,乡村治理。

10.13454/j.issn.1674-8638.2016.05.010

[责任编辑:姜玲玲]

猜你喜欢
精英权力村民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1-11-26 05:07:00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03-19 08:35:24
承包地收割时遭村民哄抢,谁来管?
今日农业(2020年21期)2020-12-19 13:52:28
它们都是“精英”
村民喊我去“摘些咱家的菜”
当代陕西(2019年22期)2019-12-18 05:32:08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电影(2019年6期)2019-09-02 01:42:38
精英2018赛季最佳阵容出炉
NBA特刊(2018年11期)2018-08-13 09:29:14
当英国精英私立学校不再只属于精英
海外星云(2016年7期)2016-12-01 04:18:01
昂科威28T四驱精英型
世界汽车(2016年8期)2016-09-28 12:11:11
权力的网络
博客天下(2015年12期)2015-09-23 01:4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