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荣
(中国天然橡胶协会,北京100122)
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郑文荣
(中国天然橡胶协会,北京100122)
该文强调了天然橡胶的重要地位,提出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当前必须予以重视的问题:在当前市场低迷的影响下,对产业出现的问题诸如抗灾能力弱、投入不足、科技含量降低、经营分散、成本高、机械化程度低、“走出去”扶持措施不到位等等。基于以上问题,分析了我国天然橡胶产业的发展机遇,并提出发展天然橡胶产业的具体措施:国家要加大对国产胶的保护力度,种植者要树立信心,坚定守住橡胶业,发展橡胶业。
天然橡胶;产业;发展机遇
中国种植橡胶的历史源于1904年巴西橡胶树的引种,但橡胶种植真正发展起来是新中国成立以后。20世纪50年代初朝鲜战争爆发,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政府组织人力在我国雷州半岛、广西、海南(后来到云南)大规模种植天然橡胶。橡胶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和制约经济发展及政治控制的工具。
一是用途广泛。世界上的橡胶制品已达八万种之多。据发达国家计算,橡胶消费量和钢铁产量保持的比例,一般认为1~1.5∶100,即消耗100吨钢铁,必须有1~1.5吨橡胶[1](目前我国钢材产量约10亿吨,那么我国每年橡胶消费量至少1000万吨)。可以说,橡胶是一种广普性社会资源,经济地位十分重要。
二是不可替代。天然橡胶既是四大工业原料中唯一的可再生资源,又是一种典型的约束性战略资源(全球含居民区和保护区宜植天然橡胶的土地不超过3亿亩)[1],还是高精尖技术产品不可缺的材料之一。
三是战略性。天然橡胶是国民经济生产的基础产业和必备物资。在国际交往中把其视为重要筹码之一,在政治上常用禁运天然橡胶的办法对敌国制裁;在贸易上以哄抬价格或配额管制的方式阻挠订货或减少供应等等。从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发展环境看,天然橡胶不能全部依赖进口,军工国防等必需品供应应该立足国内解决。
四是敏感性。我国目前80%的天然橡胶需要进口,进口来源国中个别国家与我国在南海有岛礁争端。天然橡胶产业的发展与地缘政治敏感性高度相关。同时,这一产业还关系到300万人口、50万农户的生计及边疆沿海的社会安定。
五是生态效益可观。据研究,橡胶园在一个生产周期里(按25年计),每公顷(15亩)每年可固定318.7吨大气中的碳,而热带山地雨林生态系统每公顷每年碳固定量只有1.366吨,明显低于橡胶园的二氧化碳固定量。国际天然橡胶生产国联合会每年都呼吁,把天然橡胶林作为森林碳储备量进行碳市场交易;橡胶产业的发展还彻底改变了少数民族“刀耕火种”“游耕轮歇”“毁林种粮”的旧习,有效减少了当地居民砍林、毁林的现象。在轮歇地上种植橡胶树,既带来了收入,又绿化了荒山,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发展的良性循环,海南农垦植胶区曾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誉为最有生态价值的人工热带雨林群落系统。[2]
我国的天然橡胶产业是在中央高度重视和支持下,经过60多年、3代植胶人的艰苦努力下建立起来的,现已形成了具有1740万亩胶园、年产干胶量约82万吨和吸纳300多万人就业的社区。为维护边疆、沿海稳定,增进民族团结,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近年来由于受经济增速下滑、市场低迷的影响,特别是零关税复合橡胶和混合橡胶无序进口的冲击,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出现以下需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市场低迷。受经济增速放缓或下降的影响,胶价已连跌近五年,植胶积极性受严重打击。
植胶区体制多变,观念、运营方式未能适应运营要求。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植胶企业机制改革预期不很理想,每改一回,一些重点植胶企业(农垦)下放一次,分散一回,甚至放任自流;民营橡胶还是各自为政。
产业扶持政策不完善。目前,国家对天然橡胶生产的扶持,财政投入主要包括农垦基建拨款投资、农产品免税政策、天然橡胶良种补贴、天然橡胶林业补贴、天然橡胶标准化抚育技术补贴等,但因数量有限,加上生产资料、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支持政策资金明显不足。
竞争能力被弱化。理论上讲,我国植胶区的胶树休养生息的时间长,胶乳分子成熟,内质优,卖相好。但因以下问题的存在,竞争能力被弱化:
一是在先天不足的气候环境下运行。天然橡胶不同于一般的农作物,它不仅生长期长,非生产期需6年以上,而且对气候环境选择性强(北纬15°以内),栽培技术要求高,生产操作过程独特。我国在被国外视为植胶禁区的北纬18°09′~25°之间植胶,有点先天不足。
二是在与各类自然灾害侵袭抗争中运行。我国近海及偏北植胶区多风、寒、病、虫危害,每年损失率达15%以上;橡胶树年生长期较传统植胶区短2~3个月,年采胶时间较传统植胶国少了75~90天,生产成本要高一些;大多数胶园都处于海拔600-800米的山区,要通过修筑梯田、修建道路、营造防护林等手段培植胶树,生产投资要多些,劳动强度要大点。产胶潜力和效益都会受到严重影响。[3]
三是在劳动成本高企中运行。除气候环境因素外,生产成本上升也快。按目前价格水平,农垦植胶区每吨干胶成本需19000~21000元,民营胶园也需15000以上,其中劳动力成本占60%以上(前些年30%左右)[3],随着消费水平的增长,成本下降的可能性不大。
四是在分散经营状态下运行。我国胶园分农垦和民营两大块(民营包括地方国营、华侨农场、集体、私营、合营等)。近些年来,农垦植胶区和地方国营、华侨农场、集体,通过深化改革组建了天然橡胶产业公司,为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起到了示范作用。[3]但是,橡胶的前端生产还是以家庭为单位,普遍存在规模小、技术和管理水平差距大、胶园抗灾力弱、生产标准不规范、经营分散、产品质量被质疑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产业效益。
五是在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运行。橡胶产业田间作业机械化程度低,除开荒、运输外,一般都由人工操作,特别是割胶劳动,既要起早又要防盗且技术要求高,劳动强度极大,现代人一般都不愿意干或出高薪聘请,加大了劳动成本甚至出现劳动力亏缺现象。[3]
六是在科技成果应用弱势下运行。因科技补贴的资金不足,科技队伍不健全,许多生产者不仅不愿意承担新技术推广任务,而且已在生产上应用的常规技术措施都被打了折扣,导致胶树死皮、风寒病灾频发。据统计,当前我国投产十年以上的胶园,因死皮无法产胶的胶树已占到了20%以上(相当于100多万亩),而且每年都以2~3%(相当于10~15万亩)的速度上升,再加上风寒病灾,因科学技术应用程度低,每年减收橡胶至少达10万吨。[3]
七是在无序的原料产品市场中运行。原料是影响产业链品质和竞争力的前提。我国植胶区林立各种形式的初产品加工厂,其原料成为各方争夺的焦点。由于原料的无序争夺,不仅造成市场混乱,而且人为降低了对原料质量的要求,初制品质量也随之降低,竞争力下降,既影响了国产胶的声誉,又给生产者带来损失。[3]
八是境外植胶企业在艰难的环境下运行。扶持政策性落实不到位、产品返销国内无法享受国民待遇、外向型专业人才匮缺等,导致我国境外植胶企业资金运转压力大,生产投入减少,发展步履艰难,境外植胶积极性受挫。[3]
此外还有上游下游产业政策不对称问题。首先是相互缺乏沟通和交流,多数原料生产者不了解制品生产者的要求,用传统工艺生产出来的原料往往不易为制品生产者接受,即使接受也需几经讨价还价后才签订合同。其次是下游企业对国产胶的认知度低。几十年来,下游试制新产品的原料一般用进口的,有些企业认为国产胶生产出的混炼胶拉伸强度低、撕裂强度低,不能满足子午胎的性能要求。存在黏度稳定性差、分散性不好,造成压出工序半成品的尺寸不稳定、挤出部件返工率高等问题。
还存在天然橡胶的金融属性被操纵问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天然橡胶还被赋予金融属性,虽然在活跃期货市场、充当贷款抵押信物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有时却被用作干扰胶价和动荡市场的工具(2013、2014年)。
(一)发展机遇
1.国家将进一步实施天然橡胶产业的保护扶持政策
一是于2007年和2010年国务院两次发文明确了“以保障我国天然橡胶供给安全为目标,以增加胶农收入、增强天然橡胶产业竞争力为核心,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天然橡胶产业可持续发展,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为促进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近些年,又把天然橡胶产业列为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产品。[4]
二是国家在保持对天然橡胶事业发展支持的原有渠道基础上,将逐步加大对天然橡胶产业的扶持,现正在编制扶持计划。
2.已有了一整套科学的植胶与初加工技术[5]
一是抵御灾害技术。根据环境对口种植橡胶,实施修枝整形、依山靠林、环境、气候品种对口种植等技术。
二是科学栽培技术。通过实行梯田化、良种化、林网化、覆盖化和提前开荒、提前造林、提前育苗、管养割三结合以及防雨避病、刺激采胶,减刀增肥、阴阳轮换割胶等先进科学技术。
三是良种良法技术。目前除具备了世界各植胶国良种资源外,我国自行培育并已汇评达到推广级的品种有上百个,同时还建立良种苗木基地多处,良种示范园超过60万亩。目前,新植胶园基本实施了良种良法。
四是缩短非生产期技术。推行胶树绿色芽接和籽苗芽接技术,取得了缩短胶园非生产期0.5-1年的显著效果。
五是胶园有害生物防控技术。普遍推行了胶园有害生物电子捕捉测报和综合防控技术,把危害控制到最低程度。
六是控制胶树死皮技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已成功研究出治理死皮制剂和相配套的方法;海胶集团通过推广千叶割面营养剂割胶技术,树皮松软易割,稳定干含,能有效减少长流、减少死皮发生和提高胶树产量。
七是科学采胶技术。减刀刺激割胶、免磨式胶刀割胶等技术都己在植胶区推广,七天一刀等超低频采胶技术和电动智能割胶技术已经在试验中,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又减轻了割胶劳动强度。
八是现代制胶技术。万吨以上规模的大厂技术成熟,产品一致性有保证;初产品种类不断增加,除保持着标准胶、高氨浓缩胶乳等通用胶种的生产外,还根据用户需求生产了浅色标准胶、子午线轮胎胶、低氨浓缩胶乳恒粘橡胶、氯化橡胶、低蛋白天然橡胶、纯化胶乳等专用胶种等;中国热科院加工所、海胶集团正与北京橡胶研究院、曙光橡胶研究院等合作,通过创新粘土母炼胶生产技术,可用取之不尽的粘土替代炭黑。成功研发了高端军工专用胶;新型天然胶乳保存剂(新型天然胶乳防凝保鲜剂)开始显现巨大效益,不仅可直接降低19%以上的生产成本,还可代替传统的氨保存剂,用于天然橡胶初加工胶,既避免了有害废水的排放,改善了环境,又可稳定产品质量,为绿色环保轮胎的生产奠定了基础;中国天然橡胶协会已启动了橡胶产业联盟机制,拓展与合成橡胶、再生胶行业及下游产业的技术合作与交流渠道,促进产业技术升级。
3.积累了境外植胶的经验
近年来,许多企业根据国家“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开展了境外植胶。目前广东农垦已成功地在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建立了橡胶园和加工厂,云南农垦等已在中缅、中老边境植胶多年,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持续推进以资源为核心的上游延伸战略,先后成功并购马来西亚EUROMA RUBBER公司、新加坡上市公司合盛(GMG)和泰国德美行(TBH),在东南亚、非洲、南美洲都建立了24个橡胶园和5间加工厂,土地达225万亩。最近,广垦橡胶又成功收购了泰国泰华公司。目前,我国已在全球建有完善的销售网络和物流体系,2015年加工和销售天然橡胶达160多万吨。
(二)发展趋势
天然橡胶资源短缺趋势将长期存在。因为:
首先,橡胶树对气候选择性强,天然橡胶产业属于气候约束型产业。根据全球气候分布特征和国际橡胶研究组织及天然橡胶生产国联合会测算统计,全球可植胶土地资源(含森林和其它专用地)约2000万公顷(约3亿亩),目前,胶园面积约有1260万公顷(1.9亿亩),发展余地有限。
其次,由于天然橡胶生长对环境的局限性,加上劳动强度大,成本高,资源将越来越短缺,多数时候表现为卖方市场,对生产发展有利;许多下游行业也开始调整结构,发展绿色环保轮胎及其它胶制品。天然橡胶应用的领域在不断拓宽,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再次,在目前,天胶市场长期低迷的情况下,实际消费需求还是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产出过快或过于集中,造成了暂时供过于求迹象。据统计,目前全球汽车保有量已达10亿辆,如按轮胎更换率30%~40%计算,仅更换旧轮胎每年就需用天然橡胶800多万吨,而且每年保有量还得增加,同时新车产量在6000万辆以上。再加上拖拉机、管带、飞行器、火车、胶鞋、密封垫等其它制品用胶,天然橡胶资源是越来越短缺的。我们预测,在今后的4年中,全球对天然橡胶的需求平均每年将增长3%~5%。按2015年产胶量1160万吨算,到2020年,还须增加200万吨以上的产量才能平衡。
最后,我国对橡胶的需求越来越大。从1993年开始,我国已成为世界天然橡胶需求大国之一,到2000年,年需求量已突破了百万吨;2015年达476万吨。而国内天然橡胶产量只为80余万吨,短缺已达五分之四多。以轮胎为例,据有关专家预测,2016年汽车增产6%~8%,达2080万辆,轮胎产量增4%,达6.1~6.6亿条,且用天然橡胶较多的子午胎化率要达90%以上。仅汽车轮胎一项,年需求天然橡胶就超过350万吨。加上拖拉机、力车、摩托车胎(30万吨以上)及胶鞋、管带、乳胶及其它制品(150万吨以上),按保守增量测算,2020年需求将超过650万吨。[6]
天然橡胶是约束型资源,短缺是肯定的,而我国既是天然橡胶生产国又是消费国,对橡胶需求越来越大,加上我国发展天然橡胶的战略方针不会改变,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07〕10号)明确的目标是:重点扶持优势区域胶园1400万亩,年产天然橡胶100万吨,最近又提出发展核心胶园,保证国家航空、军工等重点领域用胶。胶价经过4年的持续下跌,已远低于生产成本,国内外主产区采胶愿望下降,加上从现在起,我国经济越来越好,继续暴跌的可能性小,也就是说,胶价低迷状况很快就会过去,为此,种植者要树立信心,坚定守住橡胶业,发展橡胶业。具体强化措施有:
除请政府规范进口门槛包括对复合胶和混合胶的规范、打击走私、加大补贴力度、对天然橡胶产业实施价格补贴机制、商业收储、设立发展基金及扶持“走出去”等政策外,要强化行业服务组织、生产者的行为措施。
一是行业服务组织要及时反映生产者诉求,制定行业自律规范(混合胶自律规范),为国家出台扶持措施提供决策参考,及时做好沟通和信息传递服务、建立联动机制等。
二是改革体制机制,培育新型职业胶农。按照国家建设“创新、开放、联动、包容型经济”的要求,加快天然橡胶产业化、规模化进程,树立联合起来干大事,共同抵御抗击市场风险的意识。通过实施“协同、交叉、一体化”战略和“联合、联盟、联营”方式,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资源控制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国际大胶商。通过发展多种形式的生产、购销、加工合作组织,有效克服农户家庭生产经营规模小的局限,有条件的地方发展股份合作经营。通过推广橡胶树经营权有偿流转做法,培育新型职业胶农,提高胶园管理水平和生产组织化程度。[3]
三是采用现代化生产技术。按照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国天然橡胶产业要以实施新科技、新品种、先进耕作方法、自动化加工、环境和谐方式、立体生态技术-发展林下经济-以短养长、创建休闲田园、品牌等为重点。
四是发展国际化经济,实施“走出去”战略。要抓住机遇,通过资本重组、兼并、收购、并购、入股、控股等多种方式进入境外天然橡胶产业,已“走出去”的境外植胶者要抱团取暖。利用国外的优质土地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逐步扩大天然橡胶资源的控制率和供给力。[3]
五是建立现代营销体系(网络市场、物流、质量追溯等)。有条件的企业要充分利用上海期货交易所套期保值、锁定利润等功能,以规避贸易风险;要升级电子商务技术,形成统一的专业市场,避免交易行为互相猜疑打压,要以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为线,搭建信息管理系统、天然橡胶产业供应链和交易平台,实施网络卖胶(开网店),不断提高资源的宏观可控性。[3]
六是重视人才培养。要加强现有队伍培养;要在提升胶树管养割技术水平方面开展专业性培训,进一步提高标准化栽培、规范化管理、科学化采胶水平;[3]要重视专业人才的引进,还要敢于使用有能力、有专长的人才。
[1]庞利萍.从零到第四产胶国[N].中国化工报,2015-09-02.
[2]朱秀岩.国内外天然橡胶产销分析及趋势预测[J].中国橡胶,2009(18).
[3]许灿光,郑文荣,石靓.我国天然橡胶产业的主要问题与应对策略探讨[J].中国热带农业,2015(1).
[4]刘棠琳,高莹,谷家福.突破与创新:业内人士“支招”天然橡胶产业[N].海南农垦报,2013-10-30.
[5]郑文荣.天然橡胶三大机遇六大挑战[J].中国科技信息,2003(7).
[6]李茜.国产天然橡胶缺口超五分之四[N].上海金融报,2011-06-17.
(责任编辑:郭丽冰)
Consideration on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of Natural Rubber Industry in China
ZHENG Wenrong
(China Natural Rubber Association,Beijing 100122,China)
This paper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natural rubber and presents some problems must to be paid attention on natural rubber industry in China.Under the impact of the current market downturn,the problems include weak resilience,insufficient investment,reduction i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ntent,decentralized operation,high cost,low degree of mechanization,"going out"support measures were not in place and so on. Based on those problem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opportunities for development of natural rubber industry in China, and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atural rubber industry,which including the country should intensify the protection of domestic rubber,the growers should establishe confidence to protect and develop the rubber industry.
natural rubber;industry;development opportunity
F426.7
A
1009-931X(2016)04—0006-05
2016-09-03
郑文荣(1953-),男,广东恩平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热带农业。